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492042

推荐1:《断尾狼》获第二届儿童文学奖、第四届儿童文学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江苏省第四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推荐2:《儿童文学研究》称《断尾狼》:以金曾豪为代表的我国当代动物小说是对前人(如杰克·伦敦)成功之作的大胆超越和创新。
推荐3:作者以上帝的视野进行创作,字里行间都令人热血沸腾。他用敏锐的触角提示生活的教益,作品放在了生命直觉的高度观照且充满了人文情怀,让读者充分体验丛林动物生存的不易,从而敬畏生命、热爱自然。
《断尾狼》共五个中篇。断尾狼讲述公狼逃出了动物园,惨遭断尾,机缘巧合又被人类收养,与家犬生儿育女,然后走向原野的故事;《退役警犬之死》讲述退役警犬被送到了药园,开启了新的生活。它与破坏药园的小动物们斗智斗勇、勇敢的看护着家鸭和落单的大雁,然后败给了野猪的故事;《荒园狐影》讲述的是荒园中老画家、少年天文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鹅鹅鹅》讲述的海老头家的白鹅们如何看家,如何对付水獭、白猫苔丝,如何与大雁驱赶老鹰的故事;《鹰飞天地间》讲述鹰爸鹰妈如何养育和训练小鹰,以及老鹰如何重新蜕变的过程。
断尾狼 … 001
退役警犬之死 … 053
荒园狐影 … 087
鹅鹅鹅 … 137
鹰飞天地间 … 201
金曾豪留给我的印象是小巷子里一位拉二胡的人。热闹的时候,二胡听不大见,热闹过去了,我们听到了二胡,走到很远还悠悠地听得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梅子涵
金曾豪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在他的笔下扑面而来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气息,为我们打开一个仿佛就能触摸得到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就象一枚青橄榄,耐读,耐品。
—— 江苏常熟图书馆书记、馆长 李烨
金曾豪在动物小说创作方面显示了良好的艺术分寸感和相当纯净的美学品味。他不是把动物简单地处理成人类的某种观念符号或人格面具,而是力求以一种更超脱的眼光或视角来还原动物和人的形象及生活,来描述动物和人类的现实及艺术关系。这是一种平等看待人与动物的视角,也是金曾豪为他的动物小说创作设定的一个独特视角。
——浙江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 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 方卫平
狗式忠诚
在这危急时刻,忠诚的阿克出现在狼和孩子之间。
阿克狂吠着,希望人闻声相助。
狼默不作声,把嘴唇向上翻起,露出它白森森的狼牙。
狗与狗之间的争斗总以胜负相分,狼和狗之间的争斗总是以生死告终。
阿克在决斗之前对男孩瞥了一眼,叫了一声。它并不指望孩子助它一臂之力,只是希望孩子赶快退回船上去。它自知不是狼的对手,可是自己倒下,这男孩就危险了!
男孩根本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倒是兴奋起来——两条狗的比武一定是很有趣的!
阿克忽左忽右地做了几次佯攻。公狼却斜眼睥睨,岿然不动。高手追求的是一击致命。
阿克见对方并无作为,退后几步,咬住了跳板,想把跳板掀到水里去,在船与岸之间造成距离。
男孩并不理解阿克,反而对阿克的无心恋战很不满意,随手抓起一个拖把,挥舞着来督战:“冲啊!冲啊……”
活动的拖把分散了阿克的注意,狼看准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阿克脖子。
阿克闪身躲过狼的攻击。
狼却不再理会阿克,蹿上跳板,径直向男孩扑去。
阿克奋力跃起,向狼的臀部追扑。
公狼自有防备,以前爪为轴心,迅速调转身体,使扑空的阿克的颈部正好处在它的吻前。狼的死亡之吻迅捷而无情……
阿克在一团红色灼热的液体里胡乱地咬住了狼的前爪……
狗和狼扭作一团,一齐从跳板上掉落河中。
男孩向赶来的大人们大喊大叫。
……
阿克败了,临死还咬着狼爪不放。这个死死的纠缠也让公狼遭了殃,先被人用渔网生擒,又被雨点般的棍棒打得昏死过去。
一个名叫阿麦的青年从棍棒下救下公狼,他要把这条没尾巴的“狼狗”带到他的鱼塘去。
这么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认出这是一条狼。在原野上出现一条狼确实匪夷所思。
阿麦的家住在六牛山脚下。阿麦承包的鱼塘就是六牛山山顶上一个十多亩大的“天池”。阿麦在鱼塘边搭了一个渔寮,长年驻守在这里的是一条名叫拉拉的狼狗。阿麦很宠爱这条忠心耿耿的母狗,一直留意着想为拉拉找一条般配的公狼狗做伴。
当公狼苏醒时,它已被囚禁在渔寮旁的铁笼子里了。除了铁笼子,阿麦还为这条凶悍的断尾狼戴上了一个连着铁链的皮项圈。他对这条咬死阿克的狼狗的狂野有着充分的估计。
伤上加伤,断尾狼伤得很重。大部分动物会因这样的重伤而死去,可它不会。它经受过的磨难是严酷的,这使它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狼不怕死,可也从不放弃任何活下去的机会。
山野的气息针一样刺进它混沌的意识。它醒来,一睁开眼睛,就发现了奇迹——啊,山林!荒野!这不就是它苦苦寻觅的家吗!
在狼看来,荒野是有生命的。这个神奇的生命搏动着、呼吸着,永恒地辐射着一种伟大的力量。这种伟大的力量给它抚慰,给它滋养,激荡起它遒劲的生命力。
它昂起头来。黑色的岩石、靛色的松林、杂色的灌木和茅草构成的荒野气氛使它感到万分亲切。它深受感动,努力举起尖吻,发出一声长长的、哀怨的嗥叫。回归久别的荒野,这个荒野之子竟然有一丝伤心。
啊,啊,我回来啦!——这一声狼嗥让六牛山悚然一惊。这座孤立在大平原上的小山从未听到过这种野蛮的呼声。
如果阿麦听到了这一声嗥叫,这个故事会简单很多。阿麦下山去了,放养的鱼还没长成,他常常把鱼塘整个儿托付给他的爱犬拉拉。用六牛山方言来呼唤,“拉拉”这个名字听着十分亲昵。事实上,拉拉是只强悍的母狗。
母狗拉拉沿着天池做常规性巡逻时听到了狼嚎。它并不惊骇,因为它早就认出了笼子里囚的是一条狼。拉拉并不像它的同类阿克那样对狼抱有强烈的对抗情绪。拉拉长年死守在六牛山荒僻的山顶,没有机会接触同类,而狼和狗毕竟有着并不十分遥远的血缘。拉拉是条成熟的母狗,正处于发情期,繁衍种属的本能也是它宽容的缘由。
拉拉回到渔寮,不近不远地趴着,观察笼子里的狼。
独狼坐在后腿上,尽量掩饰臀部的伤口,抖擞精神,把目光投向远处,表示对拉拉的“不在乎”。曾经久困牢笼的它知道笼子的隔离功能,知道大可不必介意笼子外的一切。
拉拉坐起身来,目光坦荡地考察着这条来历不明的狼。拉拉从小生活在荒野,荒野赋予它强健的体魄和荒野的精神。这使它比其他狗更接近于狼。
公狼感受到了狗的长时间注视,收回目光,发觉了狗对自己的“在乎”。
狼和狗就这样坐着,久久审视着对方。
这是一种对峙。冷冷的对峙在久久之后就慢慢变成了交流。后,狼装作搔痒,回过身去。舔了舔阿麦留给它的一条鱼,意思是——行了,我干我的,不管你了。这是一种求和的表示。
拉拉走近去,在笼子旁趴下了。这也是一个求和的表示。
一天天过去。
在荒野的怀抱里,在母狗拉拉的陪伴下,独狼的伤很快好起来,很快习惯了没有尾巴的自己。动物不会像人类那样多愁,即便是丢了腿也会很快适应。
一日,阿麦把铁笼子撤去,只让铁链约束着新来的“狼狗”。阿麦抛给公狼一块骨头,说:“灰灰,吃,吃吧。”
“灰灰”是阿麦随口给狼起的名字。
公狼一动不动地坐着,不予理睬。上山这么多日子了,它还是不肯当着人的面进食。
阿麦决定治一治这条傲慢的狗。他背手握着一根结实的棍子,一步步走进铁链圈定的狼的地盘。这是一个挑衅:如果灰灰胆敢妄动,他就会给予狠狠的一击。
公狼斜眼睥睨,翻起上唇,露出牙齿,竖起胡须——你不可以靠近我!
阿麦身后的拉拉也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脖毛奓开,身体下蹲,警惕着狼对主人的进攻。
狼垂下头,还趔趄了一下,用来夸张它的伤势。在强大的阿麦和警惕的拉拉面前,它假装臣服了。这是长期的囚禁生涯教给它的生存策略:对于人,你有时得作假。
熊、野猪这些野兽之所以不能像狼一样兴盛,是因为狼除了强悍之外还有狡诈。
公狼容忍了阿麦的入侵,甚至允许阿麦用棍子触了一下它的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狼和狗常常会在铁链的两端默默对坐。湖水在它们旁边叨叨絮语,好像在诉说一些遥远神秘的故事,又好像在耐心地劝说着什么。
狼是狗的祖先。在远古的某一天晚上,狼群里有几个成员走近了人类温暖的篝火。人类接纳了它们,一点点把它们驯养成了狗。人类和狗是有契约的:狗协助人类,人类豢养狗。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有一天,拉拉小心翼翼地走进了狼的圆形领地。狼从拉拉散发的气味中知道这条母狗正处在发情期。它摇了摇屁股表示响应——它一时忘记了它已经没有了尾巴。
两个湿漉漉的鼻子碰到了一起。这象征着对彼此的接受。
一旁的阿麦很高兴,他收留灰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这一对狼狗为他生一窝良种狗。他早就从灰灰的眼睛里看出了这条狼狗非同一般、桀骜不驯的野性,所以一直未敢把自由还给灰灰。
阿麦走过去打开了灰灰脖子上的锁。
狼对人的接近存在着强烈的反感,它好不容易才压抑住了反抗的冲动。
灰灰对拉拉的亲昵表示响应,一开始是假装的,但是就在鼻子相触的那一瞬,它的内心深处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温情。
狗和狼沿着湖岸追逐远去。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里,它们嬉戏打闹,显露出一种动人的深情。当它们逆着太阳奔跑时,日光给它们画了一圈蝉翼般透明的轮廓,使六牛山有了一种童话的色彩。
这是六牛山重要的一天,拉拉和灰灰开始了它们的蜜月。
人的误会给了公狼一个当狗的机会。
狼会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