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355663
《飞向太空港》为李鸣生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再现中国火箭首次托举外国卫星的揭秘之作。
本书初次出版于1990年,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迄今为止已面世30余年,但仍向青年学子与大众读者展示着其深沉而充满激情的魅力。
《飞向太空港》为李鸣生的经典作品,*制定初中生阅读阅读书目,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再现中国火箭首次托举外国卫星的揭秘之作。
本书初次出版于1990年,获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迄今为止已面世30余年,但仍向青年学子与大众读者展示着其深沉而充满激情的魅力。
序章 参考消息 001
章 通向宇宙的门前 005
第二章 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 027
第三章 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 088
第四章 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 109
第五章 我们都是地球人 159
第六章 跨越国界的飞行 231
尾声 走向新大陆 292
附录:星空乡愁与航天文学
——序李鸣生《飞向太空港》 朱向前 / 298
壮哉!中国的航天画卷
——评长篇报告文学《飞向太空港》 冯立三 / 307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李鸣生。他的每一部新作,都让我震撼,感动,叫好,激赏。在中国报告文学坐标上,他独领风骚,自由翱翔在航天王国里,用文学穿越历史,让诗意敞开心扉。每一部科技题材作品,都葆有认识高度、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难能可贵。“中国航天文学人”这一称谓,当之无愧!
——(解放军上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一个伟大的事业要有伟大的精神。我觉得李鸣生“航天七部曲”是真正弘扬了中国的精神。这几本书我认真读了一下,我可以认真地说,写得很真实,很感人。为什么感人?因为写得很真实。
—— 戚发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鸣生在航天这个题材所达到的艺术震撼力和成就,在全国来讲,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比,甚至从世界范围来讲,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能比。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著名评论家)
《飞向太空港》以“亚洲一号”为织梭,牵引着千经万纬,流贯而出;不刻意于结构,却把一幅长卷的布局处理得自然顺畅,从容舒展,疏密相间,张弛有致。这充分表露了李鸣生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
——朱向前(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
自序:天空让人想起使命
一
我要说的,是天空。
先做一个假想: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坍塌,世界将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假如有一天,天空突然消失,人类又会是怎样的惊慌?
也许,人类真的有过天空坍塌的日子,不然怎么会有“女娲补天”的神话?也许,世界真的有过没有天空的岁月,要不怎么会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没有天空的日子,人类究竟熬过了多少世纪,而今恐怕已经没人说得清了;但没有天空的日子一定很悲惨,我想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想想吧,莽莽苍苍,混混沌沌,江河泛滥,群山倒立,空间爆炸,时光倒流。没有云彩,没有太阳,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当然也没有足够的空气。人类在黑暗中爬行,在冷风中哭泣,在洪水中挣扎,在地火中呼喊……昏暗中一切的一切,没人看见,无人知晓,甚至连上帝也装聋扮瞎。于是可怜的人类哟,从此落下了孤独、郁闷、痛苦的病根。
好在后来有了天空。
有了天空,人,才从天地间站了起来,伸直了腰,抬起了头,睁开了眼,迈开了步,从此得以顶天立地,结束了如动物般爬行的历史。
于是,因了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
二
我次见到天空,是三岁。
那是一个后来才知道叫“漆黑”的夜晚。我想吃奶了,便独自跑到路口,望着黑色的远方苦苦盼望着母亲的归来。后来我睡着了,再后来又醒了,这才发现自己歪倒在地上,小屁股下竟长出一朵朵野花和一棵棵小草。就在这时,我睁开眼睛,看到了一个从未看到的世界:迷迷茫茫的夜空,像个好大好大的锅盖;一颗颗挂在上面的星星,就像母亲的奶头。
这是大自然赐予我的个想象,也是我对星空刻骨铭心的初恋。从此,我与星空便有了不解之缘。所谓“情结”这东西,便在我的心底根深蒂固地埋藏了下来。
我的童年,便是在天空的引诱下度过的。那时的我,喜欢看的便是天空;而我能够和可以看到的,亦只有天空。因为天空慷慨大方,天空大公无私,天空看者不拒。富人可以看,穷人也可以看;大人可以看,小孩也可以看。天空不讲特权,不开后门,白天夜晚,人人平等。而关键、划算的是,看天空既不要门票,也不查证件,还不掏一分钱。这对我这个身无分文而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自然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儿时的天空在我的眼里像本童话,一有空闲我就会抓紧阅读。虽说这本“童话”于我只是一种兴趣、一种依恋,但感觉还是有的。比如,早上的天空我读到的是清新,中午的天空我读到的是温暖,晚上的天空我读到的则是梦幻。至于天空那些变幻莫测的传奇、稀奇古怪的故事,我就怎么也读不出来了。
许是上帝的意思,我刚刚告别少年,便穿上军装,神使鬼差地闯进了而今闻名天下的中国卫星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天空,离我似乎一下近了。
但,那时的西昌发射场还是一片原始的荒凉。我年轻的生命在那原始的荒凉中熬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在那十五个孤独苦闷、苦不堪言的春夏秋冬里,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坚持活下去的,便是天空。
记不清了,不知有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或坐在树下,或靠在岩壁,或躺在草丛,或站在发射场——通向宇宙的门前,望着星空,久久犯傻:悠悠时空,人类从何而来?茫茫宇宙,人类又将何往?这天,这地,还有这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后来,随着日子的流逝,火箭的升腾,天空在我眼里不再是一本童话,而像一册厚重的历史,一本自然的原著,一部神秘的天书。渐渐地,我开始读出点内容来了。
我曾无数次注视高山、草原、森林、大海,然而诸如此类的任何一次注视,都远不如仰望天空来得痛快,来得复杂。在我的感觉中,天空如同一个迷宫,锁藏着不可传说的故事;天空像一座大坟,埋葬着永不外露的神秘。天空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又不可把握。她既复杂,又简单,简单得就像一个大○。而大○就是大无,大无就是大有——这是怎样一种大哲学和大境界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