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中十分奇特的一部,全书100回。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科举选才女,由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全书以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展示万般世相。其中突出地描摹了女子的才华,体现尊重女权的思想。*文学史意义的是其中以奇幻的笔法,揭示了人间社会的种种风俗败坏和道德堕落,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此次列入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以经典的张友鹤先生校注本为底本,增加了导读和知识链接,更适合青少年阅读与理解。
导读
前言
*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第二回发正言花仙顺时令
定罚约月姊助风狂
第三回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
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
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第六回众宰承宣游上苑
喜欢读小说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在1726年的英国,出版了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即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是英国贡献给世界的经典,在中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被列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书目。作品中描写的“小人国”与“大人国”深深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但是,我们是否知道,在此书出版约九十年之后,中国也出现了一部经典小说作品,其中也写到了大人国和小人国,与《格列佛游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除了大人国和小人国之外,这部作品还写了更为奇特的君子国、无肠国、玄股国、犬封国、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巫咸国、歧舌国、女儿国等四十多个奇异国度,有着无数富有奇思妙想的情节。这部作品,就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
李汝珍一如其他著名的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作家一样,生平比较模糊。现在,根据胡适先生《〈镜花缘〉的引论》一文推断,“他的生年大约在乾隆中叶(约1763);他死时约当道光十年(约1830)”。这一推论虽为约数,但检验与作者相关的材料,大体合于实际。
李汝珍所见的是几千年来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
——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镜花缘的引论》
其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惜为时势所限,……又其罗列古典才艺,亦殊繁多,……经作者运心,剪裁运用,故亦颇有虽为古典所拘,而尚能绰约有风致者。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昔曹大家《女诫》(曹大家(ɡū)《女诫》——曹大家,东汉人,姓班名昭。嫁曹世叔。曹死后,刘肇(汉和帝)找她到宫里做后妃们的老师,尊称她做“大家”,后人就称她曹大家。《女诫》,书名,班昭作,共七篇,内容全是要求妇女遵守封建礼教的一些教条。)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岂可因事涉杳渺,人有妍媸,一并使之泯灭?故于灯前月夕,长夏余冬,濡毫戏墨,汇为一编:其贤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为女,妇有为妇;常有为常,变有为变。所叙虽近琐细,而曲终之奏,要归于正,淫词秽语,概所不录。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芳被谪,以发其端,试观首卷,便知梗概。
且说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仑之外,海岛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莱,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窎远,其高异常。当日《史记》曾言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处。后来《拾遗记》(《拾遗记》——神话书,后秦王嘉作。)同《博物志》(《博物志》——神话书,晋张华作。其中有一部分据说是后人凑入的。)极言其中珍宝之盛,景致之佳。*可爱的,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的总称。)有长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谷、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内中单讲蓬莱山有个薄命岩,岩上有个红颜洞,洞内有位仙姑,总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圣诞,正要前去祝寿,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来约同赴“蟠桃胜会”。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了“百花酿”;又约了百果、百谷二位仙子。四位仙姑,各驾云头,向西方昆仑而来。行至中途,四面祥云缭绕,紫雾缤纷,原来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会。忽见北斗宫中现出万丈红光,耀人眼目,内有一位星君,跳舞而出。装束打扮,虽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却是一位美女。左手执笔,右手执斗;四面红光围护,驾着彩云,也向昆仑去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