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011086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的呕心沥血之作,作者将自己执教二十余年的经验集腋成裘,目的是为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作为写作的基础,教会学生将生活、课本、写作三者合一,记录生活,抒写自我,思考成长之路,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学生学习写作,同时也是一本实用的初中语文作文的授课教案,更加适用于广大的初中语文老师们。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坚持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作为写作的基础,秉持着以“活动促写作”的理念,立足人教社语文课本和学生生活经验,“读写结合,思考‘我’的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生活、课本、写作三者合一,记录生活,抒写自我,思考成长之路,这本书就是张老师在执教之余,坚持写下自己的执教心得与收录学生习作的成果。该成果集曾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语文科成果一等奖。
在线试读
中学生写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1.不想写,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 2.没得写,没内容、没素材、没东西可写;3.不会写,没有词句、不会表达、不会构思文章。这三个问题是由学生写作的主要矛盾即“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与“这一一次写作任务”之间的落差造成的。“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包括:学生的写作动机、现在的生活积累及表达水平。“这一一次的写作任务”包括:题目的要求、相关话题信息、生活经验,以及这次写作所需技能。因此,写作教学需要遵循作文的基本特点,填补“学生现在经验”与“这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两者之间的落差,引导学生挖掘已有生活经验,观察现在的生活。写作有一个必要条件:作者必须具备与所写话题相关的生活经验、事实、信息、百科知识等。生活、活动、信息,只有被注意、激发并转化、加工之后,才能化为写作内容或材料。从理论上讲,学生作为一个不断感知的人,大脑中储存着无限丰富的信息、记忆、感受。任何一个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心理活动等,都足够去写许多篇作文了。学生之所以没内容可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转换”,是因为缺乏对生活进行唤醒、激活、体验、加工、转换、再造的能力。因此,写作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将“外在的生活”转化为“内心的生活”,用语言写出自己所熟悉或正在熟悉的生活。 语文课堂中一篇课文、一个文本的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情境生成过程。如果借用好这些课堂学习过程,找到阅读过程与写作过程的结合点,“学”与“教”的师生互动开展文本阅读的活动过程,就能自然地形成学生的“经验”,成为“写作”中的一-个情境生成环节。其后,就是老师要思考,如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再补充的资料素材,提升学生感受生活、思考自我的能力。 这样,使“写作是-一-种需在极强的动机、情感、意志参与的复杂的技能性活动”融合在一篇课文的解读学习中,学生试着将文本中的人、事、物、情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映照,将自己的理解慢慢展开、消化、影响、反思、升华,后演化成笔下的文字,描绘自己的、身边的生活,记录自己成长中的过程。
正文:国庆里——叙事性散文《散步》小练笔一、写前指导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会激活我们的内心世界
正文:国庆里——叙事性散文《散步》小练笔一、写前指导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会激活我们的内心世界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