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507996
编辑推荐
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正确运用汉字,是学校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常写错别字、不能正确用字仍然是存在于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汉字和有效地纠正错别字。本书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写话、作文实际和学习、生活实际,选取了学生容易混淆、经常误用的字,并从音、形、义方面逐组进行辨析;其后还有精心设计的自测题。所有自测题均附有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自我评定。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本书也可供教师、家长辅导学生时使用,又可供社会上一般读者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小学生咬文嚼字手册》结合语文教材,结合学生的写话、作文实际和学习、生活实际,选取了小学生容易混淆、经常误用的别字,编成163组,并从音、形、义方面逐组进行辨析,另外还附有精心设计的自测题。作者葛全德为中国修辞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工作,积累了较长时间的经验。本书的出版对学生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正确运用汉字,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目 录
A
1.埃·挨
2.哀·衰
3.蔼·爱
4.碍·隘
5.安·按
6.熬·遨
B
7.跋·拔
8.拔·拨
9.班·斑
10.版·贩
11.绑·梆
12.爆·暴
13.碑·牌
14.毕·必
15.闭·闲
16.蔽·弊
17.璧·壁
18.避·僻
19.辨·辩
20.辫·瓣
21.脖·勃
22.搏·博
C
23.裁·栽
24.侧·测
25.岔·忿
26.拆·折
27.颤·擅
28.敞·敝
29.彻·砌
30.澈·辙
31.橙·澄
32.弛·驰
33.绸·稠
34.厨·橱
35.淳·谆
36.匆·勿
37.葱·匆
D
38.待·代
39.待·怠
40.待·侍
41.戴·带
42.丹·彤
43.耽·担
44.诞·涎
45.当·挡
46.到·道
47.悼·掉
48.登·蹬
49.玷·沾
50.钓·钩
51.定·订
52.渡·度
……
1.埃·挨
2.哀·衰
3.蔼·爱
4.碍·隘
5.安·按
6.熬·遨
B
7.跋·拔
8.拔·拨
9.班·斑
10.版·贩
11.绑·梆
12.爆·暴
13.碑·牌
14.毕·必
15.闭·闲
16.蔽·弊
17.璧·壁
18.避·僻
19.辨·辩
20.辫·瓣
21.脖·勃
22.搏·博
C
23.裁·栽
24.侧·测
25.岔·忿
26.拆·折
27.颤·擅
28.敞·敝
29.彻·砌
30.澈·辙
31.橙·澄
32.弛·驰
33.绸·稠
34.厨·橱
35.淳·谆
36.匆·勿
37.葱·匆
D
38.待·代
39.待·怠
40.待·侍
41.戴·带
42.丹·彤
43.耽·担
44.诞·涎
45.当·挡
46.到·道
47.悼·掉
48.登·蹬
49.玷·沾
50.钓·钩
51.定·订
52.渡·度
……
前 言
掌握相应学段应知应会的汉字,正确运用汉字,是学校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社会上不少人对语言文字缺少一种敬畏感,社会语言文字的应用正呈现出草率化、粗鄙化的倾向;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常写错别字、不能正确用字仍然是存在于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职场人士、社会人士的用字水平,甚至还达不到对学生的要求。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是“无中生有”而写得不成其为字,别字是“张冠李戴”而误写成别的字。错别字现象,尤其突出地表现于别字。别字现象中,主要表现为“音近”“形似”“义近”致误,如“长途跋涉”误成“长途拔涉”,“拔火罐”误成“拨火罐”,“披星戴月”误成“披星带月”;有时则是多个原因糅合在一起导致误用。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汉字和有效地纠正错别字。我们认为,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汉字,努力提高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应该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从孩子抓起、从小学生抓起。编写本书,意在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咬文嚼字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本书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写话、作文实际和学习、生活实际,选取了学生容易混淆、经常误用的字,编成163组,并从音、形、义方面逐组进行辨析,其后还有精心设计的自测题。所有自测题均附有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自我评定。例句中选自教材的均注明篇名,选自学生作文的则不注。辨析部分,不求字义的全面、完备,而是着重列举常用的义项。各组字,均按个字的音序排列。
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本书也可供教师、家长辅导学生时使用,又可供社会上一般读者参考使用。本书的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是“无中生有”而写得不成其为字,别字是“张冠李戴”而误写成别的字。错别字现象,尤其突出地表现于别字。别字现象中,主要表现为“音近”“形似”“义近”致误,如“长途跋涉”误成“长途拔涉”,“拔火罐”误成“拨火罐”,“披星戴月”误成“披星带月”;有时则是多个原因糅合在一起导致误用。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汉字和有效地纠正错别字。我们认为,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汉字,努力提高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应该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要从孩子抓起、从小学生抓起。编写本书,意在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咬文嚼字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本书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写话、作文实际和学习、生活实际,选取了学生容易混淆、经常误用的字,编成163组,并从音、形、义方面逐组进行辨析,其后还有精心设计的自测题。所有自测题均附有参考答案,以便于学生自我评定。例句中选自教材的均注明篇名,选自学生作文的则不注。辨析部分,不求字义的全面、完备,而是着重列举常用的义项。各组字,均按个字的音序排列。
本书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本书也可供教师、家长辅导学生时使用,又可供社会上一般读者参考使用。本书的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在线试读
19. 辨·辩
【例句】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海上日出》)
2.此时此刻,我就是有一百条理由也分辩不清啊!
【辨析】
字音相同,都读biàn;字形相近;意义和用法不同。
辨,字义:分别,区别。如:辨别、分辨、辨认、明辨是非。
辩,字义:说理,争论。如:辩论、辩护、辩驳、争辩、能言善辩。
一般说来,两字都作动词。“辨”之义,重在识别、区分,如辨别、辨认、辨惑、辨是非、辨真伪;“辩”之义,重在说理、申辩,如辩论、辩护、争辩、辩解、答辩。在表示分辨又需要使用言辞时,“辨”“辩”二字相通,例如“辨白”通“辩白”。“分辨”和“分辩”意思不同,前者指区分、辨识,后者指说理、辩白。
【自测题】
选字填空:A. 辨 B. 辩
1. ____别真伪 2. 百口莫____ 3.有口难____ 4.____认笔迹
5. ____明方向 6. ____明事理 7. ____析词义 8. 不屑置____
9. 粲然有____才 10. 双兔傍地走,安能____我是雄雌
【例句】
1.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海上日出》)
2.此时此刻,我就是有一百条理由也分辩不清啊!
【辨析】
字音相同,都读biàn;字形相近;意义和用法不同。
辨,字义:分别,区别。如:辨别、分辨、辨认、明辨是非。
辩,字义:说理,争论。如:辩论、辩护、辩驳、争辩、能言善辩。
一般说来,两字都作动词。“辨”之义,重在识别、区分,如辨别、辨认、辨惑、辨是非、辨真伪;“辩”之义,重在说理、申辩,如辩论、辩护、争辩、辩解、答辩。在表示分辨又需要使用言辞时,“辨”“辩”二字相通,例如“辨白”通“辩白”。“分辨”和“分辩”意思不同,前者指区分、辨识,后者指说理、辩白。
【自测题】
选字填空:A. 辨 B. 辩
1. ____别真伪 2. 百口莫____ 3.有口难____ 4.____认笔迹
5. ____明方向 6. ____明事理 7. ____析词义 8. 不屑置____
9. 粲然有____才 10. 双兔傍地走,安能____我是雄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