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993932
(1)在西方国家,音乐教育和音乐训练被称为“大脑的体操”。在我国,音乐教育在开发人的创造力方面的功能,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音乐教育更应该从小抓起,本书作者正是用经典音乐“款待”学生的耳朵,用经典音乐“保卫”着孩子的童年。
(2)本书对于指导小学教师上好经典音乐赏析课程,开展各种音乐欣赏拓展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小学音乐教师,帮助其上好音乐赏析课,而且实用性的设计还可以辅助一线教师开展其他活动时使用。
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体的审美教育活动,经典乐曲更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分。作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25年,深谙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精心选取适合他们欣赏的经典名曲,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师生一起聆听,一起解读音乐中蕴藏的深意,感受经典的魅力,让童年变得更美好。
本书既有经典乐曲赏析的方法指导,又有涵盖中外经典乐曲赏析、校园歌曲赏析、绿色童谣赏析及电影音乐赏析等在内的36个翔实的赏析案例。全书的实用性设计可以帮助小学音乐教师教好音乐欣赏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
推荐序一:做一个播种音符的人 (王木春)
推荐序二:用经典“款待”学生的耳朵 (谢云)
第一章 关于经典乐曲赏析
第一节 欣赏经典让童年变得更美好
第二节 如何进行经典乐曲赏析
第三节 创设校园的音乐氛围
第二章 中国经典乐曲赏析
第一节 聆听中国古典名曲
案例1:《高山流水》赏析
案例2:《春江花月夜》赏析
第二节 走进中国戏曲
案例3:豫剧《花木兰》选段赏析
案例4: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赏析
第三节 当代经典乐曲
案例5:《牧童短笛》赏析
案例6:《二泉映月》赏析
案例7:《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第四节 徜徉在民族的节日
案例8 :《春节序曲》赏析
案例9:《茉莉花》赏析
第三章 外国经典乐曲赏析
第一节 亲近可爱的动物
案例10:《野蜂飞舞》赏析
案例11:《天鹅》《四小天鹅舞曲》赏析
第二节 走进迷人的大自然
案例12:《羊肠小道》赏析
案例13:《雪花飞舞》赏析
第三节 踏歌起舞
案例14:《蓝色多瑙河》赏析
案例15:《大河之舞》赏析
第四章 校园歌曲赏析
第一节 那些唱给孩子们的歌
案例16:《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赏析
案例17:《快乐的节日》等赏析
第二节 那些曾经的校园民谣
案例18:《送别》赏析
第三节 台湾校园歌曲的传唱
案例19:《外婆的澎湖湾》赏析
案例20:《听妈妈的话》赏析
第五章 流行金曲赏析
第一节 乐音叮当
案例21:《童年的回忆》《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丽娜》赏析
案例22:《森林狂想曲》赏析
第二节 八音盒
案例23:《玩具兵进行曲》《糖果仙人舞曲》赏析
案例24:《铃儿响叮当》赏析
第六章 各国经典童谣赏析
第一节 走进动画城堡
案例25:《劳动最光荣》等赏析
案例26:《西游记》动画音乐赏析
第二节 民间传说中的音乐
案例27:《三个和尚》赏析
案例28:《爱就一个字》《幸福花开》赏析
第三节 永远住在童话里
案例29:《永远住在童话里》赏析
案例30:《彼得与狼》赏析
第四节 环球之旅风光
案例31:各国经典童谣赏析
第七章 音乐活动与实践
第一节 走进“新学堂歌”
案例32:《春晓》《咏鹅》《读唐诗》等赏析
第二节 走进彭野的新儿歌
案例33:《爱我你就抱抱我》等新儿歌赏析
第三节 编创小小音乐剧
案例34: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和狼》
第四节 走进儿童电影音乐
案例35:《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赏析
案例36:《音乐之声》《雪绒花》《哆来咪》赏析
后记:用经典音乐“保卫”童年
推荐序一 做一个播种音符的人
罗曼·罗兰在音乐笔记《灵魂与呐喊》一书中记载,他小时候第一次在拥挤嘈杂的剧院里听到瓦格纳的音乐时,“陷入一种痛苦而美妙的麻木状态”,内心充满了“一种古怪的骚动”,“感觉到自己被那种非人类所有的激情所搅动:某种磁力的影响似乎让我同时因快乐和痛苦而战栗,我感觉到振奋和愉悦,因为它带给我力量。就仿佛我那颗孩童的心被人从我身上撕扯下来,并放入一颗英雄的心取而代之。”此后,“整整一星期,我都为那两个小时而活着……”
被音乐的“激情所搅动”的情景我也有过。中学时代,村子旁有个糖厂,高音喇叭在夜间不定时地播放歌曲。每听到音乐响起,我便放下书本,在黑暗中循着声音散步过去。晚风带来李谷一的歌声。有时我不知于夜色中走了多久,直到发现泪水无端地打湿了脸庞。我一生中再没听过如此动人的歌声。
读着艳芳老师的《带上小耳朵出发》,记忆里时时跳出上述场景。我被某种久违的力量紧裹着,心一次次地为之燃烧。我在想,倘若小学时,能遇见一位好的音乐老师、一堂有灵魂的音乐课,也许我的命运会完全不同。至少,我这一生能过得更充实、快乐。因为正如艳芳老师所说:“经典音乐不会使你富有,但会使你幸福;它不能拯救你的灵魂,但会使你的灵魂值得拯救。”
艳芳老师从音乐的瀚海里,披沙拣金,筛选出36首经典乐曲,逐一赏析,奉献给读者。这36首乐曲,内容精练而丰赡,题材多样,雅俗共存,形式各异;有中外的经典乐曲,又有现代气息浓郁的校园歌曲、流行金曲,还有各国经典童谣等。从选材看,这些乐曲富有时代性,更贴近学生的身心;从教学程序看,艳芳老师从每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欣赏案例,到音乐小故事和欣赏小贴士四方面,步步深入,异彩纷呈。仅在“欣赏案例”中,艳芳老师就根据乐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不同的教法。比如,同样是“导入”环节,有时是谈话导入,有时是故事引入,有时从欣赏动画片入手,有时从创设情境开始,有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歌词,甚至以她儿子的一篇短文引入,十分亲切自然。小小的导入环节,手法多姿多彩,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怪学生们会称艳芳“是一个有魔法的老师”。
每次引入乐曲后,艳芳老师并不急于解说乐曲的主题,她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她喜欢让孩子们在听完乐曲后谈个人感受,接着让孩子们用语言描绘音乐的场景,或者用绘画、肢体语言等手段呈现(表现)听到和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打通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关系。有时,她让学生根据乐曲的内容,分角色表演,积极参与到对作品的诠释和再创造中,提高欣赏音乐的兴趣。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音乐活动与实践”中,艳芳老师带着学生走进谷建芬的“新学堂歌”,走进彭野的新儿歌,还与学生排演《蜗牛与黄鹂鸟》《森林卫士》
《东郭先生和狼》《彼得与狼》《龟兔赛跑》音乐剧。生动活泼的音乐剧,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赋予音乐想象以灵动的生命,为他们将来欣赏真正的音乐剧奠定了基础。
读这本书,令我感到振奋的是,艳芳老师经由狭小的课堂,把学生带进广阔的音乐天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艳芳老师擅长在赏析乐曲的过程中,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作曲家的生平、乐曲的创作故事、民族传统节日等,甚至嵌入一些“专业术语”,比如,急急风、卡农、八音盒及踢踏舞等。尤其可贵的是艳芳老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始终不忘巧妙地渗透情感教育、德育,春风化雨般地陶冶学生的性情。
本书案例31中,通过欣赏各国经典童谣,进行音乐环球之旅,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体验不同国家、民族的多元文化之美,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本书案例22中,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完《森林狂想曲》后,把自己听到的与这些声音有关的动物或人物编织进一个童话故事里。但是,教师没有止于此,而是进行拓展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全世界最快乐的童年笔记”——达雷尔写的《希腊三部曲》,然后和学生一起阅读达雷尔《给未来人类的一封信》。这样的拓展欣赏,既深化了乐曲的主题,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环保教育。
艳芳老师在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渗透”绝非生硬的灌输。她能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年龄需要,给予适时的启发和引导。当下的孩子都喜欢周杰伦的歌曲,艳芳老师就和学生一起赏析周杰伦创作的《听妈妈的话》,然后介绍周杰伦的成长故事,讲述周杰伦对母亲的感激和孝顺。最后,她还邀请学生谈谈听了周杰伦歌曲和故事后的感受,进一步把歌曲的内涵融进孩子们的心灵。又如,通过“听录音模唱,体验京剧的唱腔”和“豫剧模仿秀”等方式,让学生直接触摸古老的中国戏曲,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作家余华在听完勃拉姆斯的奏鸣曲后写道:“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是的,在阅读《带上小耳朵出发》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沐浴在温柔的夕辉中,还有一种被音乐之泉不断洗涤着的清凉与澄净。我好像重返少儿时代,找到真正的音乐课,飞翔在如诗如画的乐曲中,沉醉在老师用真情和智慧构筑成的音乐王国里。
我是音乐的门外汉,更不是音乐老师(这也是我一辈子深为遗憾的),冒昧地写下读完本书后的感想,以表达对音乐这份“无缘”之恋。
王木春
2013年7月5日
于福建东山岛
听王老师的课有如和一位艺术大师对话,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享受,更是一种教育艺术的享受。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放松的、快乐的、幸福的。这源于她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更源于她对每个孩子的爱、理解和尊重。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副校长 夏雪琴
在王老师的音乐课上,我能感受到相互的尊重。王老师让我们爱上了她的音乐课。她打开了我们心灵的钥匙,在课堂上,我们不仅用嘴巴交流,还用心灵交流。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五(4)班学生 王安玉
王老师是我们办公室的开心果,是个快乐的老顽童。她特别有毅力,喜欢用笔记录下和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的故事。她坚持了这么多年,令我钦佩。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教师 刘红
王老师将经典音乐引入课堂,让经典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使孩子们学会了聆听和欣赏,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去展开无穷的想象。这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一(5)班学生家长 艾尔图
后 记
用经典音乐“保卫”童年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是人们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和向往,而音乐为我们开启的便是一条诗意人生的道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艺术种类,唯有音乐是无须翻译就能够让所有人都懂得的语言。音乐无国界,我们在音乐中相逢,它让心与心迅速接近。音乐吟唱着每一个生命的曙光,音乐是对心灵的启蒙和滋润,音乐直抵心灵深处,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曾几何时,我就像一个在海边嬉戏的孩子,偶然听到了阵阵美妙的乐曲,顿时被深深吸引。于是,停下脚步细细聆听,竟然发现奥妙无穷,进而发现那原本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那些经典名曲,我与它们一见钟情,有了心生暖意的遇见。
对于一个人来说,童年是一生的根基与核心——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岁月被记录在年轮的最核心处。于是,为人师者的我又在思考哪些乐曲适宜作为种子播撒在童心之上?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经典音乐。因为经典音乐的魅力往往可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以至于某首曲子有可能给他们的心灵涂上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惠特曼说过:“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一个经常吟唱童谣、聆听经典名曲的孩子,他的耳畔萦绕着欢快活泼、优雅高贵的生命旋律,他的眼里就装满了鸟鸣蝶舞、云开花笑的童趣,他的心中,必然拥有更多的天真、单纯、善良、优雅、坚定、美好、友爱与神圣。经典音乐能带给孩子心灵的欢愉。于是,他观察周围的世界,他看待自己的生活时,都会罩上一层美丽的光晕,保有这样的赤子之心,也意味着生命底色的健康和美丽。孩子的生命之树永远生长在音乐的河畔,该是多么美好,多么根深叶茂。
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让孩子们与众不同。可现在很多学校甚至家长都不太重视,很多学校特别是进入中学后,有时会将音乐、美术等课改为副课。“望子成龙”的情结使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一种“超值期待”,他们在不考虑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单纯让孩子行走于各种“培训班”,孩子成了一棵挂满大人愿望的树。可看着这样沉重的“小树”,我们还能说什么?大人自己都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梦想还忍心再往“小树”上挂吗?让“小树”自由自在地生长吧,大人们哪,请勿打扰!
一声叹息的同时,我也知道人小言微的我无力改变大环境,只能从自身做起——用经典音乐“保卫”孩子的童年!
有这么一个故事,发生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他知道:自己的行为,这条小鱼在乎!那条也在乎!我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在沙滩捡鱼的小男孩一样,我知道这条“小鱼”在乎,那条“小鱼”也在乎!
从2008年开始,我有了一个心愿并马上付诸了行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欣赏经典名曲。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精选曲目,并挖掘名曲背后的故事吸引他们欣赏。让孩子们在故事的阅读中体会音乐美好的韵律,体味音乐家生命的真谛,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我们欣赏的曲目从古典且具有“中国符号”特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茉莉花》 《高山流水》到国外的《秋日私语》 《月光曲》
《童年的回忆》等名曲,甚至台湾校园歌曲《童年》《蜗牛》到彭野的新儿歌《爸爸妈妈听我说》《嘚啵嘚啵得》等,还有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这些都是我和孩子们欣赏的内容。我随时根据天气或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设定欣赏内容。下雪天,我就引导他们感受班德瑞的《初雪》、德彪西的《雪花飞舞》,下雨天,我就引领他们一起欣赏李闰珉的《雨的印记》和布格缪勒的《暴风雨》等乐曲……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孩子,所以不知道他们小小的脑袋里竟装着那么多丰富的感受。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是和孩子们一起聆听名曲,然后一起分享听后感。亲耳聆听着那些清澈童真的感受,那些童稚的妙语,亲眼看见那些精彩的画作,都让我惊喜不已,他们的想法让我的头脑更加纯净,他们的喜怒哀乐会让我的心海里泛起阵阵涟漪,很美,很美……
不管时间怎么流逝,都会有一些由音乐带来的优雅、美好、高贵、坚强、感动等沉淀在孩子们的心里,成为能让他们感悟一生的美好记忆。就像花婆婆把鲁冰花的种子撒到山坡的小路上一样。我一直希冀着自己就如花婆婆一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撒经典的种子,无论是经典音乐还是经典故事,我想这些不仅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还是对我自己人文精神的滋养,如春雨点点入土。
等孩子们长大了,这些美妙的东西还留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天当他们充分享受到经典的魅力,觉得似曾相识,突然会想起自己当年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曾经听过,这将会是世界上多美丽的一件事情呀!
于是,我又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把自己和孩子欣赏经典音乐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并向大家推荐一些适合孩子们欣赏的世界名曲,让我们大家一起成为在孩子心灵播撒经典种子的人。但我心中很是惴惴不安,自知水平有限,不可能写深,只能写浅了。好在经典本身魅力十足,即使我如此浅浅地写,也能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进心田。我选用的曲目也是挂一漏万,但我知道爱好音乐的你们会很宽容。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本书分为七大章节,分别是:关于经典乐曲赏析、中国经典乐曲赏析、外国经典乐曲赏析、校园歌曲赏析、流行金曲赏析、各国经典童谣赏析、音乐活动与实践。每章又根据具体内容划分了几个小节,每小节先介绍此章节的重要乐曲与大家分享,然后分享几个具体欣赏案例,案例由曲目创作背景、欣赏案例、分享音乐小故事和欣赏小贴士四部分组成,大家可以借鉴。我共选了36节案例,这是我和孩子们欣赏的片段,不够精美,希望有抛砖引玉的功效。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满怀真挚的感激之情,感谢我的孩子们,我们一起在神奇的音乐之旅中,欣赏到那么多经典之作,一起走进音乐大师的精彩人生,和他们一起解读音乐中蕴藏的快乐,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感谢王木春老师和谢云老师的倾情作序,他们对于我和此书的鼓励,让我备感温暖;感谢我的好朋友王慧超编辑,是她的创意、信任和督促,还有不厌其烦的修改、润色,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感谢我的亲人们,他们对我的赏识鼓励是我写作的不竭动力;感谢读到这本书的同行和家长朋友们,同是天涯爱乐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们的阅读让我听到了来自远方遥远的回声,那声音属于音乐。当然,更要感谢经典音乐,它们能够带我们一起相逢在美好的世界和境界中,这一次一次心生暖意的遇见,能够伴随我们一生一世。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的书稿顺利完成。此时心里只有一个祈愿,用经典音乐“保卫”童年!
王艳芳
2013年6月1日
于美丽的威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