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1067534
内容简介
《海底两万里/彩绘系列丛书》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随“*”号潜水艇艇长尼摩及两位同伴一起周游海底的故事。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秘密公诸于世。
目 录
海怪之谜
悉随先生尊便
内德·兰德
亳无进展
终极挑战
落入“鱼”口
尼摩船长
神秘的鹦鹉螺号
英丽的海底世界
万尼科罗群岛
托列斯海峡
珊瑚基池
采球场
海底通道
希腊群岛的社密
维哥湾的财宝
沉浸的大西洋洲
海底煤矿
鲸鱼之战
冰山和南极
冰层下脱险
向北、向北
太章鱼
太暖流风暴
海底电缆和“复仇号”
屠杀行动
逃生
悉随先生尊便
内德·兰德
亳无进展
终极挑战
落入“鱼”口
尼摩船长
神秘的鹦鹉螺号
英丽的海底世界
万尼科罗群岛
托列斯海峡
珊瑚基池
采球场
海底通道
希腊群岛的社密
维哥湾的财宝
沉浸的大西洋洲
海底煤矿
鲸鱼之战
冰山和南极
冰层下脱险
向北、向北
太章鱼
太暖流风暴
海底电缆和“复仇号”
屠杀行动
逃生
媒体评论
“彩绘系列丛书”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把握当下语文教学的脉搏,译文精到,导读精准,设计精美,是中小学生应用课堂教学、运用课外知识的*读本。 ——孙绍振
在线试读
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这个奇特的海怪能以惊人的速度从这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相传在短短三天内,喜金孙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竟在相距七百里的两处都看见了它。
这事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立刻成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
一时间,科学界和新闻界持不同观点的人争论不休。
在1867年头几个月里,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被埋葬。但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些新的事件,让人捉摸不透。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奥航海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夜间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上,以顺风十三海里高速前进。
不料,船的右舷撞上一座没有在任何海图上标明的暗礁,当时船身只感到轻微震动,好在船体十分坚固,否则摩拉维安号连同船上两百三十七名乘客一定会葬身海底。
事故发生时,船上值班的海员们立即冲向船尾,发现附近水面有个六百多米宽的大漩涡——好像水面受过猛烈的冲击,对于具体船的受损情况,他们无从而知。他们只把事故发生的地点确切地记了下来。摩拉维安号继续航行,直到摩拉维安号驶进船坞检查,才发现船底龙骨折断了一部分。
可是,如果不是五周后一起更严重的事故发生,它很可能跟许多其他的事件一样很快被人忘掉了。
1867年4月13日下午,英国船主苟纳尔的好的邮船斯科脱亚号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行驶着,乘客们正在大厅中吃点心的时候,船尾、左舷机轮后面一点,似乎发生了轻微的撞击。这次冲撞是十分轻微的,要不是管船舱的人员跑到甲板上来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也许船上的人谁也不会在意。
旅客们起初十分惊慌,但船长安德生很快就使他们安稳下来。
危险并不会立刻就发生。斯各脱亚号由防水板分为七大间,一点也不在乎个把漏洞。
安德生船长立即跑到舱底下去。他查出第五间被海水浸入了,海水浸入十分快,证明漏洞相当大。好在这间里没有蒸汽炉,不然的话,炉火就要熄灭了。
安德生船长吩咐马上停船,并且命令一个潜水员下水检查船身的损坏情形。一会儿,他知道船底有一个长两米的大洞。这样一个裂口是没法堵住的,只好保持现状,勉强航行。好不容易船驶进公司的码头,已经误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利物浦的人都为它惶惶不安。
斯科脱亚号被架了起来,工程师们开始检查。他们眼睛所看见的情形连自己也不能相信。在船身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露出一个很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缺口。铁皮上的伤痕十分整齐,就是钻孔机也不能凿得这么准确,弄成这个裂口的锐利器械一定不是用普通的钢铁制的,因为,这家伙在以惊人的力量向前猛撞,凿穿了四厘米厚的铁皮以后,还能用一种很难做到的后退动作,使自己脱身逃走。
不管有没有冤枉这怪物,人们都把船只失踪的原因算在它身上。
由于它的存在,五大洲间的海上交通越来越危险了,大家都坚决要求不惜任何代价清除海上这条可怕的海怪。
斯科脱亚号发生事故的时候,我身为法国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副教授,由政府派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进行了半年的科学考察,满载珍贵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回到纽约,准备短期逗留一个月后回巴黎。
大概是因为我以前在法国出版过一部著作——《海底的神秘》,所以我刚到纽约,就有很多人来约我对近的一系列海怪事件发现发表意见。
我发表了意见。我从政治上和学术上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现在将我发表在4月30日《纽约先锋论坛报》上的一篇材料很丰富的文章的结论,节录几段在下面: “我一个一个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假设和所有不可能成立的猜想,不得不承认实在有一种力量惊人的海洋动物的存在。
” “海洋深不可测的底层,我们完全不了解。探测器也不能徙达到。
下层的深渊里是怎样的情形呢?海底两万二千海里或一万五千海里的地方有些什么生物呢?这些动物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呢?我们实在很难推测。” “可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可以用‘两刀论法’ 的公式来解决。” “生活在地球上的各色各样的生物,或者我们认识,或者我们不认识。” “如果我们不认识所有的生物,而大自然又继续对我们保守某些鱼类学上的秘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在探测器不可及的水层里还有鱼类鲸类的新品种,它们有一个‘不浮的’器官,因为在海底下呆久了,在偶然的情况下,由于一时高兴,或者任性,就突然浮到海面上来。这说法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
这个奇特的海怪能以惊人的速度从这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相传在短短三天内,喜金孙总督号和克利斯托巴尔哥郎号竟在相距七百里的两处都看见了它。
这事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立刻成了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
一时间,科学界和新闻界持不同观点的人争论不休。
在1867年头几个月里,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被埋葬。但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些新的事件,让人捉摸不透。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奥航海公司的摩拉维安号夜间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上,以顺风十三海里高速前进。
不料,船的右舷撞上一座没有在任何海图上标明的暗礁,当时船身只感到轻微震动,好在船体十分坚固,否则摩拉维安号连同船上两百三十七名乘客一定会葬身海底。
事故发生时,船上值班的海员们立即冲向船尾,发现附近水面有个六百多米宽的大漩涡——好像水面受过猛烈的冲击,对于具体船的受损情况,他们无从而知。他们只把事故发生的地点确切地记了下来。摩拉维安号继续航行,直到摩拉维安号驶进船坞检查,才发现船底龙骨折断了一部分。
可是,如果不是五周后一起更严重的事故发生,它很可能跟许多其他的事件一样很快被人忘掉了。
1867年4月13日下午,英国船主苟纳尔的好的邮船斯科脱亚号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行驶着,乘客们正在大厅中吃点心的时候,船尾、左舷机轮后面一点,似乎发生了轻微的撞击。这次冲撞是十分轻微的,要不是管船舱的人员跑到甲板上来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也许船上的人谁也不会在意。
旅客们起初十分惊慌,但船长安德生很快就使他们安稳下来。
危险并不会立刻就发生。斯各脱亚号由防水板分为七大间,一点也不在乎个把漏洞。
安德生船长立即跑到舱底下去。他查出第五间被海水浸入了,海水浸入十分快,证明漏洞相当大。好在这间里没有蒸汽炉,不然的话,炉火就要熄灭了。
安德生船长吩咐马上停船,并且命令一个潜水员下水检查船身的损坏情形。一会儿,他知道船底有一个长两米的大洞。这样一个裂口是没法堵住的,只好保持现状,勉强航行。好不容易船驶进公司的码头,已经误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利物浦的人都为它惶惶不安。
斯科脱亚号被架了起来,工程师们开始检查。他们眼睛所看见的情形连自己也不能相信。在船身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露出一个很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的缺口。铁皮上的伤痕十分整齐,就是钻孔机也不能凿得这么准确,弄成这个裂口的锐利器械一定不是用普通的钢铁制的,因为,这家伙在以惊人的力量向前猛撞,凿穿了四厘米厚的铁皮以后,还能用一种很难做到的后退动作,使自己脱身逃走。
不管有没有冤枉这怪物,人们都把船只失踪的原因算在它身上。
由于它的存在,五大洲间的海上交通越来越危险了,大家都坚决要求不惜任何代价清除海上这条可怕的海怪。
斯科脱亚号发生事故的时候,我身为法国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副教授,由政府派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进行了半年的科学考察,满载珍贵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回到纽约,准备短期逗留一个月后回巴黎。
大概是因为我以前在法国出版过一部著作——《海底的神秘》,所以我刚到纽约,就有很多人来约我对近的一系列海怪事件发现发表意见。
我发表了意见。我从政治上和学术上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现在将我发表在4月30日《纽约先锋论坛报》上的一篇材料很丰富的文章的结论,节录几段在下面: “我一个一个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假设和所有不可能成立的猜想,不得不承认实在有一种力量惊人的海洋动物的存在。
” “海洋深不可测的底层,我们完全不了解。探测器也不能徙达到。
下层的深渊里是怎样的情形呢?海底两万二千海里或一万五千海里的地方有些什么生物呢?这些动物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呢?我们实在很难推测。” “可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可以用‘两刀论法’ 的公式来解决。” “生活在地球上的各色各样的生物,或者我们认识,或者我们不认识。” “如果我们不认识所有的生物,而大自然又继续对我们保守某些鱼类学上的秘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在探测器不可及的水层里还有鱼类鲸类的新品种,它们有一个‘不浮的’器官,因为在海底下呆久了,在偶然的情况下,由于一时高兴,或者任性,就突然浮到海面上来。这说法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