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中小学教辅教育理论/教师用书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图画,一个不被评判的安全空间,一个表达自己的自由空间,让青少年直观地被看见)

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图画,一个不被评判的安全空间,一个表达自己的自由空间,让青少年直观地被看见)

(图画,一个不被评判的安全空间,一个表达自己的自由空间,让青少年直观地“被看见”。)

作者:严文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ISBN: 9787567587359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9.99

类别: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SKU:5d83d8e15f98494ed5c32ad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87359

编辑推荐

图画,一个不被评判的安全空间,一个表达自己的自由空间,让青少年直观地“被看见”。

《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这本书的主体是由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图画组成。透过这些图画,读者可以看到,中学生眼睛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与孩子的关系?图画的解读力图还原他们的内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中是中国中学生内在心理原生态的呈现。

 

内容简介

《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中学生自己的图画, 一共包含了21个图画主题、112幅图画。这些主题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学议题。每个主题都先有心理学的解释,再呈现学生们的图画,方便读者先有总体的概念,再看到具体的图画。
第二部分是中学生和他们家长共同画的图画,包括3次工作坊中的67幅图画。三次图画的主题分别是:“画出你自己和家长/孩子”、“家庭动态图”和“和家人在一起做事”。这些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家长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分别是怎样的。
在这一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背景、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并且展现了具体的图画及解读。如果有对类似群体做活动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参考书当中的操作,根据具体目标设计活动。

作者简介
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监事、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图画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著有《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事》《心理咨询个案督导入门》《心理魔法壶》《心理画外音:跨越10年的心理咨询个案》《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我手画我心》《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等多部著作。
目  录

序 1
引言 1
中学生图画的特点 1
第一部分  多个主题图画中的中学生 5
图画治疗的基本特点 5
图画治疗的独特性 5
图画与媒材 7
中学生的意象图画 8
第一篇  自然界 8
大自然当中的事物 8
蔷薇花 10
成为一种动物 14
树 18
山 21
水 24
第二篇  地下的世界 30
井与井里的世界 30
黑洞 34
地下室 37
钥匙 40
成为小说或电影中的人物 43
门 47
第三篇  宇宙 53
多维空间 53
天使与魔鬼 56
外星人 59
魔法师 62
穿越 67
身体里的小人国 71
第四篇  感觉 75
愤怒的感觉 75
痛苦的感觉 78
分离的感觉 81
第二部分  中学生和爸爸妈妈共同作画 85
图画设计思路和具体操作 85
图画活动背景信息 85
设计思路 85
第一次图画工作坊 87
活动现场感受 87
强势的妈妈与弱势的儿子 87
包办和控制的父亲与想要平等的儿子 88
严谨的妈妈与随性的女儿 90
父亲的“儿童画”与儿子的“成人画” 91
期待儿子像丈夫和“小小的”儿子 92
强势的妈妈和不付出努力的儿子 93
妈妈的幼稚画和女儿的潦草画 93
以儿子为中心的父母 94
母亲的好心情和儿子的阻抗情绪 96
默契的父子画 97
烦恼的妈妈和刻板的儿子 97
父亲的颤抖图画和儿子的擦拭图画 98
无奈的母亲和恶搞的儿子 99
母亲的回忆画和女儿的字符画 100
第二次图画工作坊 101
活动现场感受 101
母亲缺席时父亲出现在孩子的画面中 102
父亲繁复的图画和儿子简单的图画 103
“为什么把我画得这么矮?” 104
不自信的妈妈和自己的儿子 104
分隔开的母子与想要隐藏的儿子 105
和女儿很像的妈妈VS漂浮的女儿 106
打电脑的儿子VS背起妈妈的儿子 107
空眼人儿子VS遛狗的儿子 108
一家三口全部出现在图画中 109
父亲和儿子一起做事情 110
看电影的母子VS玩电脑的儿子 111
姐弟一起参与游戏 112
第三次图画工作坊 112
活动现场的观察 112
信任行 112
家庭共同作画活动 114
小剧场活动 115
姑侄共同创作的“海滩度假图” 116
以父亲为主完成的“晚餐图” 116
母子共同完成的泳池图 117
母子共同完成的“九阳图” 118
各自为画的母女 118
被认真画出的母亲 119
一家三口共同完成的“欢乐一家人” 119
让儿子骄傲的父子共同创作 120
在图画中被反观的母子QQ交流图 121
姐姐共同完成的“上台阶图” 121
父子共同完成的“动物家庭图” 122
船撞冰山图 123
对图画和活动的总结 124
缺乏表达情绪的能力和共感能力 124
缺乏倾听能力 124
冲动性表达和冲动的行为 125
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 125
参加者的进步 126
参考文献

前  言

蒋勋说过,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里,很少有描绘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小说。而《红楼梦》是为数不多的描述青春王国的小说。即使是这样一部小说,也常被人误解为是描述成人的小说,所以戏剧舞台和电影中都是用成人和成人的方式来演出的,而实际上,《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龄不过13、14岁和11、12岁,是当代人上初中的年龄。
这种文学作品偏少以及青少年被误解为“成人”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在成人的眼睛里,很少能真正“看见”青少年,他们看见的,要么是更小的儿童,要么是被成人化的青年,青少年,也就是中学生所在的这个年龄群体,经常是不被看见的,不论是从思维方式上还是行为方式上。
有一种方式能让青少年直观地“被看见”,这就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画的图画。
Jung曾指出:艺术作品“用意义丰富的语言大声告诉我们,他们想表达的意义,远比他们已经说出来的更多,我们能立刻认出象征,使我们可能还无法完全令自己完全满意的解开它的意义。象征永远挑战着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一幅象征作品为什么那么令人,为什么它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以及为什么它不单是带给我们审美的乐趣。”(Jung,1969,P15)
手更能画出一个人的内心。这本书的主体就是由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图画组成。透过这些图画,读者可以看到,中学生眼睛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与孩子的关系?图画的解读力图还原他们的内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中是中国中学生内在心理原生态的呈现。
整本书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学生自己的图画,大部分图画来自于我和《科学Fans》、《高考金刊》两本杂志社的合作,杂志会提前刊登出我给定的主题,读者们自愿投稿以及编辑邀请作画,编辑会把收到的画稿交给我,由我来进行解读,其中大部分图画和解读都已在杂志上发表过。
这部分一共包含了21个图画主题、112幅图画。这些主题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学议题。对每个主题,我先会有心理学的解释,再呈现学生们的图画,方便读者先有总体的概念,再看到具体的图画。如果你是中学心理老师或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你可以参考本书当中提到的主题,根据你的目标,为孩子们设计活动。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透过这些图画,更多地了解和您的孩子同龄的那些中学生内在世界是怎样的。
第二部分是中学生和他们家长共同画的图画,包括三次工作坊中的67幅图画。三次图画的主题分别是:“画出你自己和家长/孩子”、“家庭动态图”和“和家人在一起做事”。使用图画得到了参与者的书面知情同意。这些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家长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分别是怎样的。
在这一部分,我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背景、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并且展现了具体的图画及解读。如果有对类似群体做活动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参考书当中的操作,根据具体目标设计活动。图画非常真实,如果对比第一次活动和第三次活动当中的图画,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者内在发生了变化。而这仅仅只有三次干预。可以看到图画治疗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我的研究生张萌同学帮助做了本书前期的排版和整理工作。感谢她的帮助,让179幅图画和文字都在正确的位置上。
邀请你和一起透过这些图画,看进中学的心里面。
严文华
2018.11

免费在线读

引言
中学生图画的特点
在图画心理方面,中学生及其图画有以下特点:
一是中学生的图画进入注重写实阶段。经过长长的涂鸦阶段、前图式阶段、图式阶段和写实萌芽阶段,中学生的图画进入了拟似写实阶段,作品更接近实物,强调像和不像。图画创作过程也由无意识的自由表达,转到有意识、有控制地表达自己。他们尝试追求真实性,把忠实于自然、再现自然、作为图画的最高标准,经常会用像或不像作为评价图画作品的准则。
二是中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创作过程逐渐转移到图画作品上。此前,儿童会专心致志地画画,画的过程比画什么更重要。即使完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上的孩子,也有可能喜欢画画,不论画得怎样糟糕,孩子都有可能和别人津津乐道地分享自己的图画,因为画画的过程让其特别满足,画画的过程是其无意识得到满足的过程。但随着审美能力的提高、青少年对环境和自我批判能力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作品会有批判性,会忽略自己创作的过程,而用画得是否像、是否达到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图画,有时会也不太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图画。
二是更为直白,表达更为直接,掩饰性更少,也会更为深刻,因为直接、更少防御,有时会入木三分。如图1-87,是个女生画的,她会直接说自己想穿越成为秦始皇。如果是一个成人画这样的图画,就会有很多的犹豫,也会有很多的预判,担心自己画出来之后和社会主流评判标准不吻合,而且自己是女的,穿成一个男的是不是不好?会担心别人是否会有不好的看法,但中学生不太会顾及这一部分;如图1-11用蝎子代表自己,表达出自己是一个孤单但有力量攻击和防御的女生,而且给蝎子设定的生活环境是在沙漠中。如果换一种动物和故事设定,那种深刻的孤独和环境险恶就会被淡化。
三是想象力更加丰富,富有意蕴,空间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帮助他们传神地表达出来想象的画面。中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虽然不是有意识地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但由于受到的束缚较成人少,再加上抽象思考能力和空间思维也趋近于成人的思维模式,所以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方小小的图画中展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结,展现此地和彼地的联结。如图1-90画的是对学校的感受,作画者把自己的愤怒、不满和担忧画出来:“这就是不久的未来学校的实景,只有学生傀儡和学习用品。”这还不是现实,作画者把它设定为未来。学生不仅是被线吊着、完全被动、没有思想,而且没有生命力,面目恐怖,很像骷髅。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体现了中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性。
四是有天真幼稚和不成熟的部分。中学生处于从童年到青年转变的时期,既有青年的朝气蓬勃,又带有童年的天真烂漫,所以在他们身上也会体现出成熟与不成熟并存的矛盾性。如图1-45,作画者对自己的图画有一段描述:“我成为死神之后,会把生人带向死界。生人是指我所厌恶的人。我会跟死神一样去杀人,但我同时还会救人。死神过着没有幸福、没有挫折、没有苦难的生活。我不想改写这种命运,我愿意享受世俗权力。”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他用笔的老练,从文字描述当中,可以看出他对权力的渴望。这些很像成人的部分。但他对死神的理想化,认为死神过着没有幸福、没有挫折、没有苦难的生活,同时他还把人分成自己厌恶的人和不厌恶的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好人和坏人,这些又体现了他的不成熟的方面。
五是中学生倾向于夸张或者省略艺术作品当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其作品能够反映出作画者内在的世界。由于这种夸张或省略,中学生的图画有时候更加对比强烈、冲突剧烈,入木三分,视觉上十分具有冲击力。在画人物的时候,中学生有可能倾向于画夸张的性别特征,女生的图画可能会突出胸部、细腰、苗条的身形,而男生的图画可能会突出肌肉、宽肩和强壮的身形,表现了中学生对自己身体发育情况的不安、焦虑和期待。
六是绘画技能的自然发展在青少年时期就趋于停止,图画作品的个性化在这个时期会更加明显。按照Lowenfeld和Brittain(1987)的艺术发展阶段理论,个体会经历涂鸦期(Scribbling Stage)、前图式阶段(Preschematic Stage)、图式阶段(Schematic Stage)、党群-写实萌芽期(Gang Age – Drawing Realism)、决定阶段。个体画画的能力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从完全随意的涂鸦,到有控制的、能够自主的画出线条,一直到空间概念的建立,开始用写实的方式描画,能够自觉的用色彩来表达自己。而到青少年时期,绘画技能的自然发展趋于停止,在迈向成熟的过程当中,个性化的差异就表现得更加突出。在此过程当中,社会文化、绘画训练、个人经历、天赋等会起作用。Feldman(1980)曾补充Piaget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五个层面的发展框架:1.世界性的,即所有的人类均可达到的。2.文化性的,即在某一特定文化里的所有人都可以达到的。3.有训练基础的,即只有在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少部分人经过训练可以达到的。4.特异的,记在某一特定文化里的极少数人可达到的。5.独特的,只有个别人可以达到的。只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并不等于创作者没有艺术性。
七是图画作品的类型从童年期偏重触觉型发展为触觉型、视觉型和未定型三种,或者已经有端倪或者可以明确区分了。Lowenfeld(1939)提出,根据个体对外在环境不同知觉组织方法和内化的模式,图画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视觉型(Visual type)、触觉型(Haptic type)和未定型(Indefinite type)。从其图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类型。视觉型喜爱视觉刺激,关注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色彩变化和阴影。视觉型的个体,通过观察去认识和熟悉环境,像一个观察者,通过观察者的眼睛来描画自然。对于视觉型的人来说,物体的外表非常重要,他们是通过物体的外表去认知的,他们通常都先看到物体的整体,然后才会注意到细节。他们会关注物体的外形是怎样受到光影、颜色、空气、距离的影响。他们力图让自己的画面符合透视的原理,符合大自然当中光影的变化,图画与实物越像越好。
触觉型专注于自己的主观经验,个体对外在世界的感觉、自己身体的感觉。触觉型的个体是一个参与者,在图画当中会表达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情感。他们依赖肌肉的感觉和运动的经验,运用触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动觉、平衡觉等来感觉物体,感觉物体的质感、肌理、冷热度、大小和形状等。在其作品当中,作画者往往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作画者的感受决定了线条、颜色和构图。能精准地表达一个人感受的图画才是好图画。触觉型的作画者也会采用透视的原理来画画,但他们的透视更多是符合自己内在的感受,而不是现实当中客观的透视成像。
而未定型者则处于两种类型当中,没有明确的倾向性。他们在画画的时候缺乏明确的导向性,图画作品有拘束感。与即兴创作相比,他们更愿意临摹或模仿别人的画。
在世界艺术品瑰宝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种类型的艺术品,比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大卫”、莫奈的“睡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都属于典型的视觉型,注重写实和逼真,注重光与影的关系,而蒙克的“呐喊”、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康定斯基的“秋”等,属于典型的触觉型,注重表达自己内在的感受。这两种类型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同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
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原始人更多用触觉型的图画作品来表达自己,这些作品更古朴、更注重内心的意象,更倾向于描绘自己所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正如个体的成长就是人类演变的缩影一样,儿童最初的图画也是以触觉型为主,具有天真和拙朴性。
八是中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用颜色表达自己内在的情绪感受。视觉型的中学生已经发现:周围的事物并不具有固定的色彩,其颜色会因为光线的变化、所处的位置、季节等有所不同。在他们的作品当中,他们会呈现自己对于光影的感知。触觉型的中学生可能在观察光影变化方面并没有这么敏锐,但他们的作品当中会体现一点:周围事物的颜色似乎会因为他们的情绪变化而有差异。不论哪一种类型的中学生,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只不过对触觉型的中学生来说,颜色是表达自己情绪和感受的重要媒介,色彩的运用取决于自己主观的感受,有时与现实中的色彩并不相符。
九是中学生有能力用各种艺术媒材来创作,所以可以利用多种媒材让其创作。从画材来看,可以用铅笔、水笔、勾线笔、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国画颜料、水粉颜料、水彩颜料、油画颜料等。从画纸来看,可以用不同大小的纸,从明信片大小的卡纸到1K的大纸,也可以用不同质感的纸,如素描纸、宣纸、水粉纸、水彩纸、画布等。
可以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粘贴的素材,如旧杂志、旧报纸、旧课本等,让其创作粘贴画。
可以提供各种超轻粘土、陶土、橡皮泥等,让其完成立体的雕塑作品或浮雕作品。
可以用各种水果蔬菜,和颜料,创作拓画。
可以提供白色的面具,让学生在面具上创作作品。
可以提供各种DIY的材料,如彩色折纸、纽扣、羽毛、亮片、毛绒球、彩色棒等,让学生创作手工艺品。
此外还有非常多的可以创作的作品形式,如剪纸、制作面具、彩绘蛋壳、改造旧书本、用废旧物品创作立体雕塑等。
还有,在电脑上或在Ipad上面进行图画创作,也是非常好的尝试,而且中学生愿意接受。

抢先评论了 “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图画,一个不被评判的安全空间,一个表达自己的自由空间,让青少年直观地被看见)”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给教师的建议·精装(大教育书系)

EUR €25.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EUR €21.99
阅读更多
缺货

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

EUR €23.99
评分 4.8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青少年心理辅导——助人成长的艺术 大夏书系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与青少年进行心灵对话

EUR €26.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