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92808
青少年阶段是每个人性格形成、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是提升核心能力、建立高效学习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本书对青少年身上容易出现的“我不行”“灾难化”“*化”等九种负面思维习惯进行了分析,通过七个科学、易行的步骤,帮助青少年进行认知重构,走出思维误区,进而建立积极、正向的思维习惯。
推荐序 胜任未来:以“优能力”助力青少年终身成长
前言
01 “我不行”的思维习惯
02 灾难化的思维习惯
03 化的思维习惯
04 放大消极面的思维习惯
05 “我应该,你也应该”的思维习惯
06 宿命论的思维习惯
07 揣摩他人心思的思维习惯
08 一味指责的思维习惯
09 “这不公平”的思维习惯
附录 一份打破消极思维习惯的提问清单
致谢
胜任未来:以“优能力”助力青少年终身成长
如果要概括性地评价中国式的基础教育,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核心现象,那就是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在内的绝大部分教育者,都相对擅长教给孩子知识,相对擅长教育出优秀的成绩,而在培养孩子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优秀的核心人格素养方面,就常常不那么擅长了。
如果顺着一个因果逻辑——“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来看的话,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因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成绩好的孩子为核心目标,便有了以学业学习为主、追求学习成绩的教育过程,因而也产生了相应的教育结果,那就是培养出了一批在学习成绩上优秀甚至出类拔萃的孩子,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则成为这种教育逻辑下的“残次品”。今天,我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反思这种教育理念。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个拥有优秀学习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孩子,会比一个躺在中考、高考成绩簿上的优等生在未来走得更远;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优秀的学习品质和人格特质远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更加有益。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之一,既面临很多成长的挑战,又充满了发展的契机。经历着身体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在外形上与成人的差异迅速缩小,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却远远没有成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会开始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并构筑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甚至与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更加关注伙伴关系并且非常注重他人的评价,也更容易出现学习动机问题、产生厌学情绪……青少年正经历着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出现了更加多元的成长性需求。作为教育者,无论是父母的角色,还是教师的角色,如果仍然只把关注点聚焦在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青少年其他方面的成长性需求,就容易出现问题了。
前一段时间发生了一起某高三学生因为未能控制住爆发的情绪将班主任刺死的悲剧,我也专门就此事撰写了评论。这个案例虽然属于个案,但类似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完全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行为,压抑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性需求。教育者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要倾听他们成长的声音,给他们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真正放飞自我、健康成长。成绩不是一切,成长却伴随终身,着眼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人格素养,远比眼前的成绩重要!单纯的知识学习不能应对未来处处人工智能、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只有具备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格素养,才能胜任未来!
我认为,拥有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格素养的人,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自我认知,拥有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对未来乐观积极,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迎难而上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人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卓越的成就,我相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围绕发展青少年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核心人格素养的目标,一套不错的图书产品——“青少年‘优能力’成长手册”应运而生。我们这里提出的“优能力”,既有从字面上理解的“优秀能力”之意,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能中学的品牌力。
这套由新东方优能中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打造的成长手册,由美国资深心理学家撰写,严格遵循心理学方法,讲究科学性,涵盖执行力、坚毅力、自信力、积极思维力、情绪自控力等影响孩子终身竞争力的核心主题。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批有哈佛、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国内外名校教育学、心理学学术背景的青年学者将其翻译成了中文。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特点就是它们全部是可付诸实践的,每本书都提供一个详尽的行动计划,实用性及操作性很强,非常适合青少年作为自我成长的行动计划来使用,也适合家长、教师作为参考书目来阅读。
开卷有益,希望这套书能够为中国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尽绵薄之力!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01 “我不行”的思维习惯
你需要知道的
当有着“我不行”这一思维习惯的青少年面对较难的问题或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害怕、无助并自然地想到“我做不了”,而不是迈出他们力所能及的小步子去解决问题或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然后他们就迅速地下结论:自己根本无法控制任何事情。如果你有这个习惯,你可能会发现:一旦“我不行”的想法冒出来,你就会怯场,进而不采取任何行动。
打破这个思维习惯非常重要,因为不能或不愿采取行动会让你的生命状态受到局限。那些积极主动的青少年通常适应能力更强,生命历程中当障碍突然降临时,他们能够把障碍视为尝试新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意味着他们更能从生活的失败和伤害中走出来并有更多的作为。
想象一下,你所在的历史课题小组需要一个人来做后的汇报,小组成员们一致认为该由你来做,因为其他人在本学期都已经做过了。你马上就感到惊慌失措,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拒绝了,并说:“我无法在全班人面前讲话!”另一个成员答应去做这个汇报了,但她并不高兴。或者,假设你真的很想加入到排球队中,可有机会能让你去尝试的时候,你又想:“我真的不太会发球!”然后你逃离了选拔赛回家去了。
“我不行”这一思维习惯的问题在于,它会让你感到无助、困扰、焦虑并且对自己充满失望。随着你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终,你会变得沮丧。确实,我们并不能控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比如你的爸爸妈妈因为新工作的原因需要搬到另一个城市,那么你也不可避免地要搬到新家和新学校。其实在一个自己设想的“我不行”的情境中,你常常拥有比自己所想的更多的掌控力,你可以采取措施去适应它,保证自己在新学校有一个好心情。
打破“我不行”这一思维习惯的关键在于,停下来并思考你能采取哪些可能的措施并予以实施。当然,这些措施可能非常小,但分解问题确实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它能够提醒你“去尝试”为什么很重要——你真的喜欢排球,而且成为排球队中的一员真的很有意思!它也能帮助你记住自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很多新的技能。
重点在于培养一种积极的“我可以试试这个”的态度,并且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这样你才能处理得越来越好。例如,与其去想“我不能及时学会所有内容以通过期末考试”,还不如马上停止这个念头并冷静下来,把巨大的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的日常安排中。当然,你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向他人寻求帮助是使自己提升勇气的好方式,有助于从“我不行”的思维习惯转变为积极的行动。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有意愿寻求帮助也是适应能力强的人的关键特征。
意识到你能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影响并采取行动,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你感到被赋予了力量。这种感觉非常好!生活充满了不确定的问题和挑战,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够采取措施迎接它们,你将会是一个更开心、更积极的人。
……
……
……
“我不行”思维习惯的重点
相信自己在生活中具有发言权并能够付诸行动去影响生活,这是成为一个乐观、快乐、有适应能力的人的基础。这样的人能够从失败或创伤中带着希望崛起。与此相反,那些在生活中被挑战击倒并认为“我不行”的青少年,很容易感到焦虑、伤心和困扰。在大部分情景中,如果你冷静一下并告诉自己“我可以试一下”,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确实有能力去实施一些哪怕是很细微的举措。那些养成了想出解决办法习惯的青少年们逐渐能够肯定自己,而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
记住:
有着“我不行”思维习惯的青少年,总是认为自己无法面对新挑战或解决困难问题。他们会无助地发懵,并且在尝试之前就放弃,变得焦虑、伤心和沮丧。
你可以通过寻找证明和付诸行动来训练自己转向“我可以试一下”的思维方式。问自己:是什么让我如此确信自己不行?我可以采取哪些很小的行动来影响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将注意力放在那些可以着手实施的小行动(并真的去行动)上能够给自己带来力量感。虽然你感到很不自信,但只要去尝试就好!经过不断地练习,你将开始把自己视为一个更有能力的人。而新的挑战只会让你觉得兴奋,而非惧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