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378014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期,日本刚经历了明治维新,对资本主义文化的崇拜使社会上流行起了“思想解放”的口号,也应运而生了一群思想先进的青年。狷傲浮华的外交官女儿、开明乐观的“行动家”、偏执虚荣的诗人……在错综复杂的情感与利益纠葛中,三对青年男女因其迥异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迎来了各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结局……
夏目漱石以深厚汉学功底为基,字字精雕细琢,对日本社会流行的虚伪的“自我解放”痛施针砭,无情地揭开了知识分子灵魂的阴暗面。
夏目漱石以深厚汉学功底为基,字字精雕细琢,对日本社会流行的虚伪的“自我解放”痛施针砭,无情地揭开了知识分子灵魂的阴暗面。
目 录
版权信息
译者序 一部罕有俦匹的炫奇之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译者序 一部罕有俦匹的炫奇之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前 言
译者序 一部罕有俦匹的炫奇之作
夏目漱石(1867-1916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于江户幕府解体后混乱时期的没落地主之家,自幼喜爱汉学,曾在汉学塾二松学舍学习汉诗汉文,二十四岁进入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学习英文,同时兼任东京专门学校(今早稻田大学)讲师,并致力于英国文学的研究。1889年受同窗正冈子规影响,首次以“漱石”为笔名开始从事创作,从此确立“以文立身”的人生目标。
1900年夏目漱石官费留学英国,1903年返回日本后执教于东京帝国大学和东京高等学校,后来又兼任明治大学讲师。1905年漱石发表长篇小说《我是猫》大受好评,翌年发表《小少爷》《草枕》,1907年辞去教职进入朝日新闻社,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此后陆续创作发表了《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路边草》等作品,1916年死于胃溃疡引发的大出血,没年四十九岁。
夏目漱石的小说有着井然的结构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浓厚的讽刺幽默色调,同时流露出作者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并具有在当时不多见的浪漫主义色彩,显得从容优雅,有别于日本民族所常有的沉郁气质,因而被称为“余裕派”或“低徊派”(“余裕”这个名称来自夏目漱石的自创),与“高蹈派”代表人物森鸥外一起共同奠定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基石。夏目漱石的作品多反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不满,但又无力抗争的矛盾,其思想主题为个人的自我确立与近代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由明治维新开创的“文明开化”在漱石眼里不过是肤浅和表面的,随着电灯化、大工业化等社会进程所带来的近代社会价值观也是扭曲的、畸形的、病态的。漱石以其学贯东西、博古通今的学养,借鉴和吸纳东西洋文化将其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与如日中天的自然主义文学刻意保持距离,在扭曲的主流价值观之中力图坚守自己的人生认识和价值取向,因而他在日本也被视为“反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一员——尽管其创作的基本倾向还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根据日本学界的研究,夏目漱石文学可归结为两大主题:一是近代化过程中知识分子的“我执”,二是个人主义(参见日本维基百科事典“夏目漱石”词条)。关于个人主义,漱石1914年11月在学习院辅仁会题为《我的个人主义》的演讲中阐释道,“决非俗人想象的那种于家于国有害的东西,而是尊重他人存在的同时尊重自我的存在”,用浅显的话来解说,就是自我确立,漱石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贯穿了这个主题。而尖刻体现“我执”这一主题的便是《虞美人草》。“我执”本为佛教用语,指执着于自我,以身为实体的观点,佛教视之为烦恼之源。《成唯识论》卷四释为:“我见者,谓我执,於非我法,妄计为我,故名我见。”受夏目漱石影响颇深的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也曾使用“我执”一词:“试案尔时人生,莫不绝异其前,入於自识,趣於我执,刚愎主己,於庸俗无所顾忌。”综括上述,大致可以对“我执”进行定义:它指人的一种刚愎主己的迷执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并不陌生。
《虞美人草》以三对青年男女的恋爱为线索,描写了一系列的纠葛和冲突,这里有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纠葛,更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外交官的女儿藤尾容貌端丽,气质如兰,且自小接触西方文化,才学出众,然而在她心底却涌动着一股可怕的浊流。为了从同父异母的哥哥手中争夺父亲遗产,藤尾与母亲精心算计,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藤尾的虚荣与狷傲自负终害了她自己……故事情节虽嫌单薄,但心理刻画细致丰富,夏目漱石在书中看似漫笔写来,实是痛下针砭,对二十世纪初期日本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大潮面前的所谓“自我救赎”和“自我升华”毫不客气地予以抨辟,无情揭破灵魂的阴暗面。
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正宗白鸟在其《作家论》中点评《虞美人草》道:夏目漱石在这部作品中过于炫示自己的文笔,喋喋不休讲述一些无聊道理。的确,漱石在《虞美人草》中刻意采用了繁杂浮华的俳体进行创作,过分注重藻饰,炼字、砌句、堆叠章节,处处可见精雕细琢的痕迹。除去口语化的对话部分,叙述和议论部分文字靡丽,用词佶屈僻冷,半文不白的句子中夹杂了排比、对文、双关、借代、拈连、移就以及骈句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极富形式美,加之穿插大量俳句、和歌、日文训读的汉诗以及中西经典文学作品的句段,似乎有意在炫技炫奇,让人眼花缭乱,给现今的读者阅读带来很大障碍,翻译更是困难重重,这或许也是迄今几乎无人尝试触碰该作品的重要原因。此次笔者斗胆谨诺将其译出,侥忝陕师大“悦经典”之日本文学系列,实在有些不自量力,庸陋难免,唯愿各路方家及读者雅鉴狂愚之诚,不吝指正,同时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译本出现。翻译中幸得挚友高培明先生精详无私地与笔者分享其读解心得,并提出许多独到且极有见地的建议,拙译中多已有所体现,在此顺致感谢。
夏目漱石是一位博大精深的作家。《虞美人草》是夏目漱石成为职业作家后的作品,也是他从创作初期进入中期的承上启下和转型之作,不只在其作品中可说,放眼日本现当代文学之林也少有俦匹,尤其是作品深刻揭示了“我执”这个人性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视为夏目漱石的重要作品之一,真诚地祈望读者喜爱这部奇作。
夏目漱石(1867-1916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本名夏目金之助,出生于江户幕府解体后混乱时期的没落地主之家,自幼喜爱汉学,曾在汉学塾二松学舍学习汉诗汉文,二十四岁进入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学习英文,同时兼任东京专门学校(今早稻田大学)讲师,并致力于英国文学的研究。1889年受同窗正冈子规影响,首次以“漱石”为笔名开始从事创作,从此确立“以文立身”的人生目标。
1900年夏目漱石官费留学英国,1903年返回日本后执教于东京帝国大学和东京高等学校,后来又兼任明治大学讲师。1905年漱石发表长篇小说《我是猫》大受好评,翌年发表《小少爷》《草枕》,1907年辞去教职进入朝日新闻社,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此后陆续创作发表了《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路边草》等作品,1916年死于胃溃疡引发的大出血,没年四十九岁。
夏目漱石的小说有着井然的结构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浓厚的讽刺幽默色调,同时流露出作者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并具有在当时不多见的浪漫主义色彩,显得从容优雅,有别于日本民族所常有的沉郁气质,因而被称为“余裕派”或“低徊派”(“余裕”这个名称来自夏目漱石的自创),与“高蹈派”代表人物森鸥外一起共同奠定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基石。夏目漱石的作品多反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不满,但又无力抗争的矛盾,其思想主题为个人的自我确立与近代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日本由明治维新开创的“文明开化”在漱石眼里不过是肤浅和表面的,随着电灯化、大工业化等社会进程所带来的近代社会价值观也是扭曲的、畸形的、病态的。漱石以其学贯东西、博古通今的学养,借鉴和吸纳东西洋文化将其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与如日中天的自然主义文学刻意保持距离,在扭曲的主流价值观之中力图坚守自己的人生认识和价值取向,因而他在日本也被视为“反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一员——尽管其创作的基本倾向还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根据日本学界的研究,夏目漱石文学可归结为两大主题:一是近代化过程中知识分子的“我执”,二是个人主义(参见日本维基百科事典“夏目漱石”词条)。关于个人主义,漱石1914年11月在学习院辅仁会题为《我的个人主义》的演讲中阐释道,“决非俗人想象的那种于家于国有害的东西,而是尊重他人存在的同时尊重自我的存在”,用浅显的话来解说,就是自我确立,漱石的绝大部分作品都贯穿了这个主题。而尖刻体现“我执”这一主题的便是《虞美人草》。“我执”本为佛教用语,指执着于自我,以身为实体的观点,佛教视之为烦恼之源。《成唯识论》卷四释为:“我见者,谓我执,於非我法,妄计为我,故名我见。”受夏目漱石影响颇深的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也曾使用“我执”一词:“试案尔时人生,莫不绝异其前,入於自识,趣於我执,刚愎主己,於庸俗无所顾忌。”综括上述,大致可以对“我执”进行定义:它指人的一种刚愎主己的迷执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并不陌生。
《虞美人草》以三对青年男女的恋爱为线索,描写了一系列的纠葛和冲突,这里有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纠葛,更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外交官的女儿藤尾容貌端丽,气质如兰,且自小接触西方文化,才学出众,然而在她心底却涌动着一股可怕的浊流。为了从同父异母的哥哥手中争夺父亲遗产,藤尾与母亲精心算计,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藤尾的虚荣与狷傲自负终害了她自己……故事情节虽嫌单薄,但心理刻画细致丰富,夏目漱石在书中看似漫笔写来,实是痛下针砭,对二十世纪初期日本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大潮面前的所谓“自我救赎”和“自我升华”毫不客气地予以抨辟,无情揭破灵魂的阴暗面。
日本明治至昭和时期的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正宗白鸟在其《作家论》中点评《虞美人草》道:夏目漱石在这部作品中过于炫示自己的文笔,喋喋不休讲述一些无聊道理。的确,漱石在《虞美人草》中刻意采用了繁杂浮华的俳体进行创作,过分注重藻饰,炼字、砌句、堆叠章节,处处可见精雕细琢的痕迹。除去口语化的对话部分,叙述和议论部分文字靡丽,用词佶屈僻冷,半文不白的句子中夹杂了排比、对文、双关、借代、拈连、移就以及骈句等多种修辞表现手法,极富形式美,加之穿插大量俳句、和歌、日文训读的汉诗以及中西经典文学作品的句段,似乎有意在炫技炫奇,让人眼花缭乱,给现今的读者阅读带来很大障碍,翻译更是困难重重,这或许也是迄今几乎无人尝试触碰该作品的重要原因。此次笔者斗胆谨诺将其译出,侥忝陕师大“悦经典”之日本文学系列,实在有些不自量力,庸陋难免,唯愿各路方家及读者雅鉴狂愚之诚,不吝指正,同时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译本出现。翻译中幸得挚友高培明先生精详无私地与笔者分享其读解心得,并提出许多独到且极有见地的建议,拙译中多已有所体现,在此顺致感谢。
夏目漱石是一位博大精深的作家。《虞美人草》是夏目漱石成为职业作家后的作品,也是他从创作初期进入中期的承上启下和转型之作,不只在其作品中可说,放眼日本现当代文学之林也少有俦匹,尤其是作品深刻揭示了“我执”这个人性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视为夏目漱石的重要作品之一,真诚地祈望读者喜爱这部奇作。
在线试读
“真远哪!到底应该从哪儿上去啊?”
一人驻步,用手帕擦拭额头。
“我也不知道该从哪儿上去——反正从哪儿往上爬都一样,山顶就在前面了嘛。”
另一脸盘和体格均长成四方形的男子不以为然地答道。
答话的男子戴一顶帽檐上翘、中央凹陷的棕色软呢帽,迤扬起浓粗眉毛仰望灿蔚沉蓝的春日晴空。高耸的睿山屹立在随风摇曳的娇柔微茫的云气中,仿佛在洋洋得意道:将奈我何欤?
“真是座傲顽的山哪。”男子挺起方形胸膛,身体微微倚在樱木杖上,随即又以不屑的口吻说道:“既然已经清清楚楚在眼前了,辛苦不了多少啦!”
“清清楚楚在眼前?今早我们离开旅馆的时候就看见它了。到京都要是看不到睿山,那才见鬼哩。”
“看到不就说明没问题了?你不要啰哩啰嗦的啦,只管走下去自然就能爬到山顶。”
先前的高瘦男子没应声,摘下帽子在胸前扇风。他那宽宽的额头平日就以帽檐遮着,未让烈盛得宛似油菜花般金黄的春日艳阳暴晒过,此时显得格外苍白。
“喂,现在不能休息,快走吧!”
同伴尽情地任春风吹拂着冒汗的额头,恨不能让黏在上面的黑发随风翻飞似的,一只手握着手帕,胡乱搔拭着额头、脸颊、颈窝。高瘦男子毫不理会他的催促,慢悠悠地发问:
“你方才说这山傲顽?”
“没错,你看它那样子像不像一副我自巍然不动的架势?就像这样……”男子将原本方敦敦的肩膀耸得愈加方整,另一只手握成拳头,自己也摆出一副巍然不动的姿势。
“巍然不动是形容能动却不动时的状态吧?”高瘦男子从细长眼睛的眼梢略略向下斜乜着对方。
“是啊。”
“可是那山会动么?”
“哈哈哈哈,又来了,你就是个专为抬杠而降生到这世上的人。快走吧!”
四方形男子嗖地举起粗大的樱木杖搁到肩上,随即迈开步子向前走去,高瘦男子也将手帕收进袖兜里迈开脚步。
“早知道就在山脚下的平八茶屋玩一天算了,这会儿往上爬怎么也爬不到顶的。嗳,到山顶到底还有几里啊?”
“到山顶一里半。”
“从哪里算起?”
“谁知道从哪里算起?我怎么可能对京都的山知道得那么详尽。”
高瘦男子吃吃笑起来,不再说话。四方形男子则劲头十足地滔滔不绝:“跟你这种只知道空谈却从不出门的人一道旅游,很多地方都会错过,谁做你的旅伴才叫倒霉呐。”
“碰到你这种乱作胡为贸然行事的人,就不倒霉了?就说一点吧,你带人家出来玩,竟然连该从哪儿登山,该欣赏何处,再从哪儿下山都毫无头绪!”
“什么呀?这点小事也用事先做计划?不就是一座山而已嘛。”
“好,就说这座山好了,你知道这山有几千尺高么?”
“我怎么知道?这种无聊的事情……你知道么?”
一人驻步,用手帕擦拭额头。
“我也不知道该从哪儿上去——反正从哪儿往上爬都一样,山顶就在前面了嘛。”
另一脸盘和体格均长成四方形的男子不以为然地答道。
答话的男子戴一顶帽檐上翘、中央凹陷的棕色软呢帽,迤扬起浓粗眉毛仰望灿蔚沉蓝的春日晴空。高耸的睿山屹立在随风摇曳的娇柔微茫的云气中,仿佛在洋洋得意道:将奈我何欤?
“真是座傲顽的山哪。”男子挺起方形胸膛,身体微微倚在樱木杖上,随即又以不屑的口吻说道:“既然已经清清楚楚在眼前了,辛苦不了多少啦!”
“清清楚楚在眼前?今早我们离开旅馆的时候就看见它了。到京都要是看不到睿山,那才见鬼哩。”
“看到不就说明没问题了?你不要啰哩啰嗦的啦,只管走下去自然就能爬到山顶。”
先前的高瘦男子没应声,摘下帽子在胸前扇风。他那宽宽的额头平日就以帽檐遮着,未让烈盛得宛似油菜花般金黄的春日艳阳暴晒过,此时显得格外苍白。
“喂,现在不能休息,快走吧!”
同伴尽情地任春风吹拂着冒汗的额头,恨不能让黏在上面的黑发随风翻飞似的,一只手握着手帕,胡乱搔拭着额头、脸颊、颈窝。高瘦男子毫不理会他的催促,慢悠悠地发问:
“你方才说这山傲顽?”
“没错,你看它那样子像不像一副我自巍然不动的架势?就像这样……”男子将原本方敦敦的肩膀耸得愈加方整,另一只手握成拳头,自己也摆出一副巍然不动的姿势。
“巍然不动是形容能动却不动时的状态吧?”高瘦男子从细长眼睛的眼梢略略向下斜乜着对方。
“是啊。”
“可是那山会动么?”
“哈哈哈哈,又来了,你就是个专为抬杠而降生到这世上的人。快走吧!”
四方形男子嗖地举起粗大的樱木杖搁到肩上,随即迈开步子向前走去,高瘦男子也将手帕收进袖兜里迈开脚步。
“早知道就在山脚下的平八茶屋玩一天算了,这会儿往上爬怎么也爬不到顶的。嗳,到山顶到底还有几里啊?”
“到山顶一里半。”
“从哪里算起?”
“谁知道从哪里算起?我怎么可能对京都的山知道得那么详尽。”
高瘦男子吃吃笑起来,不再说话。四方形男子则劲头十足地滔滔不绝:“跟你这种只知道空谈却从不出门的人一道旅游,很多地方都会错过,谁做你的旅伴才叫倒霉呐。”
“碰到你这种乱作胡为贸然行事的人,就不倒霉了?就说一点吧,你带人家出来玩,竟然连该从哪儿登山,该欣赏何处,再从哪儿下山都毫无头绪!”
“什么呀?这点小事也用事先做计划?不就是一座山而已嘛。”
“好,就说这座山好了,你知道这山有几千尺高么?”
“我怎么知道?这种无聊的事情……你知道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