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文学评论与鉴赏红楼扫残录:《红楼梦》背后的兴亡史(套装上下册)

红楼扫残录:《红楼梦》背后的兴亡史(套装上下册)

《红楼梦》写的是明末清初的兴亡史

作者:闲石 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ISBN: 978755381023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77.98

类别: 文学评论与鉴赏 SKU:5d8409995f98491045403b7c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810232

编辑推荐

u 作者认为,《红楼梦》是“吊天下之亡,揭明之失”,吊的是中华命运之多舛,是天下之兴亡。

u 作者通过大量的《红楼梦》文本所隐藏的内容推断,小说底本作者是一代文坛宗主吴伟业。

u 作者推断,小说的写作明显的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638—1645年(早本);1655年—1658年(中期本);1662—1667年(晚本)。前后跨越三十年沧海桑田的巨变。

u 作者认为,《红楼梦》的内容分为三个基本体系,相互干扰小。*个是凤姐系统(含平儿、贾琏、贾赦、王夫人等),和风月关系大,发生地点在(北方)某大户人家,秦可卿系统是其衍生的支系统;第二个是贾宝玉系统(主要包括他房里的那些人),发生地点在绛云轩,后改称怡红院,挪进大观园中;第三个是林、薛、四春系统,发生地点是大观园(实际上作者已回到南方家乡,一切地理特征归于南方),主要形式是吟诗与游戏,也包括贾林薛三者的斗争,薛宝琴、邢岫烟等是本系统后期的支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各种《红楼梦》手抄本前八十回为依据,通过提取其中的显文、险文与警句进行破解,并全面解析诗词、谜语等的文字指向,发现了其背后所隐藏的明清兴亡史。又通过诗词格律分析、思想境界的剖析及文献考证,将《红楼梦》底本作者锁定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吴伟业(吴梅村)。而作者是吴伟业与小说是写明清兴亡史显然又是可以互证的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闲石,业余文史爱好者,本名袁梦石,1971年生,湖南津市人。目前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作者自幼爱好诗词、古典文学, 学术功底较深。在中医研究之余,对《红楼梦》尤其喜爱,对其背后的故事探讨更是用力甚多。作者所写古体诗甚多,其所写论述红楼的诗《落红叹》共90句,本书90章的章名就是由作者所写的这90句构成。

目  录

凡例

导言

上编

1大荒末景弥烟尘(“末世”辨析)

2故明风流忆纷纷(小说起笔于明末的证据)

3峨冠临江伤春暮(小说中的明代衣冠,李贽思想对小说的影响)

4江上晚晴照乱云(贾雨村与吴昌时的对应关系,晴雯是明亡的象征)

5十里春风桃叶渡(香菱与陈圆圆,甄士隐与冒辟疆)

6百年弦歌王谢门(贾宝玉与徐青君,荣宁府与徐达家族)

7武安府第入新妇(薛蟠与田弘遇,薛宝钗与田贵妃)

8依稀江南采莲人(小说描述的地理环境在江南)

9妙曼绿珠迷金谷(金谷之奢与五柳之隐)

10酲醉红颜拥王孙(淫、情与冯梦龙的情教、吴伟业的香艳体)

11镜中幻影鉴风月(分析“镜”与“幻”)

12梦里妖娆辨假真(分析“梦”与“真假”)

13玉光徘徊帝京楼(小说描写明朝帝王之家的证据)

14一轮满月照石头(盛极而衰的征兆)

15钟山王气紫云聚(贾宝玉、通灵宝玉影射传国玉玺)

16飘向燕赵黯然收(财政亏空与明朝后期的政治生态)

17多事只为多情故(袭人与温体仁)

18悔教男儿觅封侯(元春与袁崇焕)

19飞檄连传渔阳鼓(奸、盗亡家更丧国)

20羌笛新谱玉门秋(乌进孝交租与贾庄之败)

21吹折杨柳舞黄沙(孙绍祖与祖大寿)

22寂寂蟾宫飞寒鸦(鸳鸯拒婚与陈新甲媾和)

23繁花盛处中华地(花与中华、大观园的来历)

24风扫乱红堕天涯(黛玉葬花与大屠杀)

25龙蛇缠斗三山焚(凤姐与杨嗣昌)

26虎兕相逢九鼎沉(贾环与李自成)

27春水潇潇斑竹泪(林黛玉与崇祯)

28洒向煤山见血痕(林、薛判词与甲申国变)

29吴家本在桂下住(夏金桂与吴三桂)

中编

31南朝多少歌舞台(“南直召祸”简史,秦可卿与弘光)

32如今落寞惹尘埃(葫芦案与南渡三大案)

33蝉哀兔走鱼在罟(二尤、柳湘莲与刘良佐、刘泽清)

34堂前燕雀自怜才(王熙凤与阮大铖)

35翠栊扬州春梦断(妙玉与高杰)

36一江樯帆采石开(秦可卿之死与左良玉东征)

37江水吞声闻蟋蟀(傻大姐与马士英,秦钟与朱常淓,凹晶馆联诗与清军渡江)

38孙策霸业成蒿莱(史可法、黄得功在小说中的身影)

39潮涨潮落田横岛(“杜若洲”与清灭隆武之战)

40茕茕水仙映九垓(金钏儿之死与陈妃投井)

41鲛绡含泪出海市(“鲛绡”与思君泪)

42金貂换酒乞骨骸(李纨与丁魁楚)

43生子当如孙仲谋(探春、宝琴与郑成功)

44直遣周郎带吴钩(探春与郑成功的大义灭亲)

45千帆过海破铁锁(探春当家与郑成功理财)

46欲取江东八十州(惜春与张煌言,《交趾怀古》与张名振)

47君侯喜展豫章卷(滴翠亭偷听与金声桓反正)

48旗鼓重振越王楼(贾蔷、龄官与李成栋、赵夫人)

49千古不绝潇湘水(史湘云与何腾蛟)

50流到巴陵已到头(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与何腾蛟之死)

51庾岭梅花无归处(邢岫烟与李成栋)

52羊城丛骨皆首丘(“庚黄”与庚寅之劫)

53芙蓉秋风诔桂伯(《芙蓉女儿诔》与瞿式耜)

54兰芷大雪埋楚囚(芦雪广联诗与洪承畴南征)

55龙城飞将出滇黔(火烧孔雀裘、《蘅芷清芬》与李定国两蹶名王)

56马革裹尸不得还(《淮阴怀古》、王板儿与李定国)

57白门空负黄龙誓(《赤壁怀古》、“鸡栖于埘”、“铁链锁孤舟”等与郑成功北伐)

58黑潮浪卷下台湾(真真国女儿诗、《桃花行》、风筝等与郑成功取台湾)

59望门投止饮咒水(刘姥姥进贾府与永历流亡缅甸)

60杜鹃啼血昆明弦(巧姐与永历)

下编

61神州钟秀归瀚海(梨香院与白山黑水)

62百代衣冠一朝改(小说中改衣冠的痕迹)

63铁岭望高苍隼旋(芳官改名)

64雪原阒寂蝇成醢(《好了歌》与魏国府兴衰,古墓异方与盗墓)

65剑履上殿皇阿父(北静王与多尔衮)

66割鲜渴饮橐驼奶(“割腥啖膻”与塞外风俗)

67五台山门昨夜开(薛宝钗与顺治)

68房星坠落下莲台(小说中的顺治之死痕迹)

69北风吹折江南草(庾信之哀,《梅花观怀古》与陈之遴流放)

70离人恨重柳枝裁(“风尘怀闺秀”与卞玉京,“黑水迷津”与吴兆骞)

71可怜父老哭茂陵(林、薛矛盾与遗民的思想挣扎)

72身在禅门心在明(禅隐之路,小说的宗教观)

73三生石上旧精魂(林四娘寻踪)

74桃枝桃叶总离分(《桃叶渡怀古》与《影梅庵忆语》,小说中主仆关系的太仓特征)

75桃花逐水欲何往(“吴玉峰”初析,吴伟业小传)

76寻香一路到梅村(吴伟业原创小说的诗学证据)

77梅魂写就春秋笔(小说的史笔与吴伟业的史心)

78沧海明月悬诗心(作者的归隐之心,作者诗歌具有宗唐倾向)

79阅江楼台凭西风(《秣陵春》等剧本与小说的关系)

80故国回首乱石中(小说所展现的由明入清经济生活的改变)

81此恨绵绵向谁诉(吴伟业阅历、学识与家世在小说中的体现)

82神游西山问石公(吴伟业诗歌流露的创作小说的痕迹)

83孤舟江海从此逝(吴伟业作品在其身后的命运)

84古原星野逸仙踪(小说的世界观出自吴伟业的思想)

85烽火江山苦寻主(小说人物系统的多重性证明其经过多次大的修改)

86北邙萧瑟茔头树(小说及批语内置的曹雪芹创小说的证据系伪造论)

87血海漂杵成往事(清朝记录《红楼梦》的文献集解)

88金瓯残缺尚可补(脂本与脂砚斋初析)

89九州生气恃风雷(文字狱对小说创作、流传的影响)

90万马齐喑终难恕(小说是明末清初民主思想萌芽的产物)

后记

前  言

序言

 

 

《红楼扫残录》序

尹协理

 

闲石先生的这本《红楼扫残录》,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以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为主线,将《红楼梦》的文字与明清更迭的历史进程、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吴伟业的人生及其作品与思想揉捏在一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别开生面。

这本著作的主要贡献,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其一是解读出《红楼梦》隐写的是明清兴亡的历史;其二是通过文本分析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明末清初苏州地区的一位具有反清立场的文人;其三是进一步通过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将小说底本的作者直接指向明清之交文坛巨擘吴伟业(梅村)。

本书作者认为,《红楼梦》的写作手法是“真事隐”、“假语存”。小说回就暗示甄士隐百年之后的墓穴将在北邙山,而北邙山是集中安葬古代帝王将相的名山,这就向读者提示了隐去的真事就是帝王将相之事。所以《红楼梦》的基本构思就是用一个望族的衰落史来影射明王朝的衰败史。所以《红楼梦》的“家世说”、“自传说”是不能成立的。

明末清初明遗民中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这个社会剧烈动荡的苦难年代,都在做着这样三件事:总结明亡的原因和教训、痛斥清政府野蛮的民族政策和残酷杀戮、努力弘扬先进的汉族文化以抵制落后的游牧文化。《红楼梦》具有同样的特色。

本书作者以大量的事实揭示了《红楼梦》中影射的明末政治的腐败是明亡的主要原因。作者在《导言》中说:“我们首先应注意到‘大荒’两个字在《红楼梦》小说中是一个很显眼的词。小说开篇即曰故事起源于‘大荒山’。” “‘末世’是小说的大背景。”“风月宝鉴的真实含义——风花雪月的背后就是白骨累累。”《红楼梦》描写贾家败落的原因,主要不是外患而是“子孙不肖而招接匪类”,“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就是《红楼梦》作者对明亡原因的深刻解读。

本书作者说:“仔细阅读《红楼梦》,发现这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江山兴替史。对屠杀的谴责在小说中无处不在。”对此,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揭示了《红楼梦》中影射的许许多多对清军屠杀惨状的描写。特别是林黛玉“葬花”的一节,所影射的就是“扬州十日”等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林黛玉含泪葬花,悲戚之至,哭成《葬花吟》。这一情节和这首诗是整部小说的高潮。”残酷的民族压迫必然导致强烈的反抗和谴责。本书作者指出,《红楼梦》中有许多明显谴责清政府的文字,重要的如第六十三回宝玉将芳官的名字改为“耶律雄奴”,并被他人叫成“野驴子”的一节;还有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说‘那笼子里的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等等,都明显是对清政府的咒骂。这些言词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

本书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以详实的资料推断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吴伟业(梅村)。关于《红楼梦》的作者,现在有六十多种说法,但占据着主流地位的观点仍然是曹寅之孙曹雪芹。以前虽有学者提出吴伟业说,但证据不足,论述不详。闲石先生下了很大的功夫,找出了大量的资料,证明了吴伟业是《红楼梦》初的作者。

闲石先生首先以《红楼梦》中对植物、风物、习俗、方言、地名等的描述,认为作者应该是生活在长江下游一带的文人:“能够证明作者是在他熟悉的江南地理环境下撰写小说的证据,在小说中不胜枚举。”作者为此提出的大量的证据,这些证据很难被否定。接着,作者又从诗学的角度,用《红楼梦》中的诗与吴伟业的诗一一对照,指出《红楼梦》中的诗,基本上都具有“梅村体”的特色,甚至连屡屡出现的“失韵”“失粘”这样的错误都和吴伟业的错误一模一样。所以本书作者说:“《红楼梦》中的诗歌在风格与错误两个方面与吴伟业的高度吻合是他原创小说的铁证——即使有人想模仿他的风格,也不会去模仿他的错误。”本书作者的这个论证十分有力。

与此同时,本书作者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更为直接的证据:“请看小说回怎么说的: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段全文仅见于甲戌本,其它本子皆悄悄删除了‘吴玉峰题曰《红楼梦》’数个字。”此前已经有学者指出,这被删除的“吴玉峰”就是吴伟业。因为“玉峰”即“昆山”,“吴伟业祖籍昆山,从祖父辈才从昆山迁到太仓的”,“何况吴伟业曾强调太仓本来就是从昆山分出来的。”这不但说明《红楼梦》初稿本的创作者是吴玉峰即吴伟业,而且证明《红楼梦》的书名也是吴伟业酌定的。

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本书作者还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影射明末清初历史的小说,其中的主要人物自然也是影射当时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如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认为贾宝玉隐喻的是传国玉玺即皇权,林黛玉影射的是明朝、崇祯皇帝和明遗民,薛宝钗影射的是清朝和顺治皇帝,其他如以花袭人喻温体仁,以前期的凤姐喻杨嗣昌、后期王熙凤喻阮大铖,以北静王喻多尔衮,以探春喻郑成功等等。仔细琢磨,这些隐喻还真的很像。当然,本书作者也指出,《红楼梦》是小说,经过了文学加工和艺术升华,不可能完全与历史一一对应,但影射又是确实存在的。

此外,本书作者还对曹寅之孙曹雪芹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以及《红楼梦》成书的时间、书中某些内容的错乱、后三十回的隐情、“脂砚斋”就是吴伟业自己等进行了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自从蔡元培和胡适两位先生发布了权威观点之后,红学界一直存在着“索隐派”与“考证派”的争论,并一直以胡适先生创立的“考证派”占据上风。其实索隐与考证各有所长。本书正是吸收了两种研究方法之所长,既重视考证,又重视索隐,在仔细研读《红楼梦》原文的基础上,又研究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因而从一个新的视角作出了许多新的推测与结论,让我们耳目一新。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新意的好书。即使你不同意本书的观点,也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即使读者不赞同本书对小说的解读也没关系,尽可当成一本另类史书来阅读,也不无趣味。”

 

     2018年3月6日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抢先评论了 “红楼扫残录:《红楼梦》背后的兴亡史(套装上下册)”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套装)

EUR €134.97
加入购物车

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罗振宇,吴晓波推荐。通识教育的理想书单,涵盖孩子十二年成长历程 )

EUR €43.99
阅读更多
缺货

红楼梦魇(张爱玲全集08,2012年全新修订版)

EUR €34.97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中国文学鉴赏辞典(新一版):唐诗、宋词、元曲、古文

EUR €256.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