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17575
本书大型人文记录片《茶界中国》同名出版物。
茶发源于中国,也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界中国》这本书从中国茶人、茶事、茶产地、茶故事、茶商、茶贸易等多角度讲述了中国茶产品的丰富和精彩,充分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茶发源于中国,也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界中国》这本书讲述了源于中国名茶原产地的茶界故事,通过对中国名茶原产地的实地探访,从技艺的传承,茶产品的流转,茶文化的传播等多角度呈现出中国茶产品的丰富和精彩,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此书为茶文化记录片《茶界中国》的同名图书。书稿的内容来源于纪录片而不止于记录片。书稿在纪录片原内容基础上进行续写和延伸,并在书中加入了20个小视频的二维码,以便于读者更真切地感受中国名茶的魅力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茶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启,见证了国家与民族的互尊互信、文明互鉴。中国茶走向了世界,影响了全球。《茶界中国》这本书将呈现中国茶的历史厚重感,深远影响力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为读者呈现一部具有趣味性和权威性的中国茶文化著作。
第1章 口感的追随
一、追寻本真原味:正山小种
竹灶烟轻香不变 石泉水活味愈新
——惊艳世界的正山小种传奇
红茶之宗,中国名片
惊艳世界,搅动风云
分级分类,方式标准
二、时间沉淀真醇:原产地
海南:白沙绿茶
台湾:东方美人
杭州:狮峰龙井
西藏:甘露之海
玉杵和云春素月 金刀带雨剪黄芽
——优质红茶产地
福建:金骏眉
广西:凌云金毫
安徽:祁门红茶
江西:宁红工夫
三、香传:世界茶味之韵
兼然幽兴处 院里满茶烟
——世界红茶文化巡礼
英国红茶文化
印度红茶文化
法国红茶文化
第2章、古树与新芽
一、岁月之味:穿越千年的古树茶韵
古树擎天称王 林间携客烹茶
——惊艳世界的茶之始祖茶树王
镇沅千家寨茶树王
勐海巴达茶树王
澜沧邦崴茶树王
二、甘鲜是珍:茶味中的谆谆祈祷
蜀土茶称圣 蒙山味独珍
——傲视五岳的蒙顶仙茶
三、露芽云液:浸润真味的艺术
泺水发源天下无 平地涌出白玉壶
——名闻天下的济南七十二名泉
四、东溪最上春:最难忘怀的洞庭茶
清风吹破武陵春 太湖佳茗似佳人
——洞庭碧螺春茶踪茶韵
五、杯浮香雪:宇治茶的前世今生
舌底朝朝茶味 眼前处处诗题
——日本顶级茶品宇治茶
第3章 《技艺的坚守》
一、岁月不休,“岩韵”传百年
簇簇新英摘露光
小江园里火煎尝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之美
岩骨之美,花香之韵
水器相偕,茶境之美
质文皆盛,岩韵解析
二、坚守与传承,源自历史的风味
入座半瓯轻泛绿
开缄数片浅含黄
——传承唐宋气韵的恩施玉露茶
钟灵毓秀,茗茶出真
天泽润物,恩施玉露
坚守技艺,传承经典
第4章、时间在奔跑
一、凤凰单丛:时间的悬念
竹灶烟轻香不变
浅瓯吹雪试新茶
——花香蜜韵的广东乌龙茶
单丛茶:蜜韵深远,喉韵含香
乌龙茶:香秀味醇,花香悦鼻
色种茶:清甘味,透天香
广东乌龙品饮艺术
二、太平猴魁:与时间较量
凝成黄山秋霞雾
飘出太平猴魁香
——太平猴魁的独特猴韵
缘起黄山,神猴赐茶
两叶一芽,十里幽香
上品国礼,猴韵悠然
三、安化千两茶:与时间的赛跑
草堂幽事许谁分
石鼎茶烟隔户闻
——安化黑茶的金花传奇
黑茶发源,金花官茶
独特地质,黑茶标志
品类繁多,特色鲜明
四、茉莉花茶:时间的香气
春风解恼诗人鼻
非叶非花自是香
——芬芳世界味蕾的中国花茶
茶味花香,沁人心脾
茉莉花开,香染茶盏
采花拌茶,异彩纷呈
第5章《根脉的传承》
一、茶都溯源,铁观音的传承与创新
迩来武夷漳人制
美如观音重如铁
——铁观音产地溯源
得天独厚有安溪
茶国净土美安溪
名茶济世盛安溪
二、观音韵中的时光印记
宿雨一番蔬甲嫩
春山几焙茗旗香
——根脉不绝的安溪茶俗
斗茶见真知
安溪茶王赛
新时期的茶王赛
三、根脉延展,传承中的变革
安溪芳茗铁观音
神香禅味留人间
——铁观音技艺与文化传承
传统技艺传承
千古独绝观音韵
铁观音文化中的和与美
序一
味道,是嗅觉到味觉的一场曼妙旅程。
口感,是一切曼妙的源头。
茶水,没有花,闻起来却有淡淡的花香;没有糖,喝起来却是甜的;不舒服时喝一杯,会使肠胃舒服;烦躁时闻了茶香,心情也会变得舒畅。
茶水,就是如此神奇的饮品。
2001年,我作为制片人创办了一档日播栏目《华夏文明》,其中有一集为《普洱茶的故事》。?为拍摄需求,我第一次走进风景如画的茶园,第一次深入接触到茶叶背后的故事,第一次了解了茶的丰富内涵。我惊讶于茶叶的神奇,并自此与茶结缘。
十几年后,我作为制片人与江苏卫视联合出品大型人文纪录片《茶界中国》,这让我有机会与茶再续前缘。
在整个《茶界中国》的前期策划过程中,我们用了8个月的时间梳理关于茶的知识。茶叶本身的维度比较多:有历史文化的概念,有原产地农作物的概念,有中国传统手工制茶者工匠精神的概念;有精神追求层面的概念,还有对世界影响的概念。那么,从哪个维度入手去拍摄《茶界中国》?这是我们经常陷入的僵局。后来,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到各地茶园的实践调研之后,我们决定回归到茶最本真的状态,也就是回归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茶,就是饮品!
这就是纪录片《茶界中国》核心概念的由来——来自原产地的口感追随。
一片树叶来自深山,经历九死一生,遇水涅槃后再次绽放。茶叶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洗礼后,正从容不迫的展示着它本真的魅力。
对于饮料来说,首先是要好喝,适口为珍。《茶界中国》尝试把视角转换成口感的体验,把纪录片中的主角定位于茶叶,通过茶叶目前在全世界的变化,以及当下人们是如何做茶、饮茶为切入点开始讲述茶的故事。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所以在纪录片中加入了识茶、泡茶、鉴茶等常识性介绍,但由于受到纪录片篇幅的限制,这方面内容无法详尽描述。这本同名书籍将弥补这个遗憾,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来弥补影像叙述的不全、不足之处。“源于纪录片,而不止于纪录片”这是我们的在图书策划时的初衷,希望通过这本书继续和爱茶人士分享有关茶的方方面面。
现在,我们正在筹备《茶界中国》(第二季),2018年将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出茶叶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过《茶界中国》拍摄、制作的各位成员和专家!感谢曾给予《茶界中国》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批评建议的各位同仁!
文/《茶界中国》总导演 刘 嘉
《茶界中国》是堪称为茶文化使者的一次万里茶道之旅,是一次具有当代意义的一带一路之旅。
——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刘伟
事茶近50年,一部长达40分钟的茶文化纪录片一口气看两遍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茶界中国》拍得有诗情画意,有知识内容,更有中国茶人对茶的民族自豪感和挚爱之情。
——茶文化专家 林治
口感,才是评判好茶的重要标准。其内在动机与拍摄逻辑都指向了这里:茶*重要的物质属性——来自原产地的口感追随。而《茶界中国》纪录片更是通过原产地真人真事,探寻茶叶*正宗的口感,从而为茶正本清源,为观众传达对于茶叶正确的认知与饮茶方式。
——茶品鉴专家 刘军贤
从茶文化到企业文化,从茶道到人道,从口感到感悟,当茶回归生活意境,那些安静、庄重、深厚、隽永的情感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在久违的心灵共振中,有了重新认识自我、认知世界的能量。
——茶叶经济专家 黄建璋
序二
文/ 刘伟
一群对茶叶爱到极致的人,拍了一部让人爱到极致的纪录片——《茶界中国》。仅是这个片名就令人向往之,垂涎之,陶醉之。
2017年8月,十集大型纪录片《茶界中国》在江苏卫视晚上黄金时间播出,该片以其浓郁的文化、深邃的历史、广阔的视野以及生动的细节,在国内外观众中获得好评。这部纪录片由江苏卫视和北京天润农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总导演刘嘉,曾在央视和新华社工作过,是曾经热播的大型纪录片《同饮一江水》、《华夏文明》的制片人,拍摄纪录片的经验十分丰富。
在拍摄《茶界中国》时,出品方组成多个摄制组,历时3年,追随茶叶由中国传播到世界的足迹,从四川、浙江、福建、西藏、台湾等11个国内省市自治区,到日本、印度、英国、肯尼亚等国家。深入茶叶的原产地,记录茶农、茶商、茶人最真实的生产和生活,探寻茶叶最正宗的口感。
《茶界中国》无论画面、音乐,甚至解说词,都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这是一部传播茶文化知识的纪录片。之前我仅知道,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四川蒙顶山有蒙顶茶,浙江狮峰山有龙井茶,云南澜沧江流域山谷出普洱茶,福建武夷山出红茶。却不知道400多年前一个英国人将武夷山红茶种子及制茶工艺窃去南亚,正山小种由此蔓延,成为世界红茶之祖。
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驮铃叮咚,跋涉千里的驼队马队运送西方的中国商品主要有三种: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就是茶叶。
穿越漫长而广阔的时空回到现在,茶仍然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茶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认为,茶应该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现和创造之一,茶的价值远远高于任何科技的发明。茶,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各民族最好的礼物。
《茶界中国》,还让我回味起西藏清茶的芳香。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羊卓雍湖畔下乡。房东阿妈央金每天都要熬上一锅清茶,砖状的清茶掰几把,丢入平盖铝锅,用牛粪火将茶水煮开了,撒几粒粗盐,琥珀色茶汤热乎乎地喝下去,浑身毛孔都张开地那个爽啊!5年前我去看望年已90多岁的阿妈央金,招待我的是上好的酥油茶,但我仍然请了一碗清茶。热热的清茶,让我想起当年清贫而愉快的日子,想起藏族同胞待我如亲人的情谊。
?西藏高原,多乳肉,少蔬菜,无论农区牧区,清茶都是家家必备。据《西藏政教鉴附录》称:“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历朝历代藏汉都有茶马互市,四川雅安生产的砖茶最受西藏欢迎。雅安有专供西藏的茶厂,多用蒙顶山的茶叶、茶梗、茶沫,蒸压成砖块状,再用竹笼捆成条状,一条50块砖茶。我去过雅安的蒙顶山,传说早在西汉时,道士吴理真就在山上种茶,煎熬茶汤喝。故蒙顶山有“中国茶之鼻祖、世界茶之源头”的美称。
还记得2005年10月,云南组织了100多匹马,驮着普洱茶进京。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引起轰动。创意者就是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丹增。丹增同志我在西藏就结识,他既?领导,也是作家,而且文化策划能力很强。他那年送我的数块普洱贡茶,我至今??留着。
茶的品位是高尚的。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茶的对联,传说很广:“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虽是传说,但苏轼对茶的了解,千年后恐怕还未有人超越。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且将新火试新茶。”“从来佳茗似佳人。”等等。当名动天下的苏轼坐在面前,唯有以香茶敬奉之。
还有个传说,当代的。某领导到福建安溪视察,对当地铁观音赞赏有加之余建议:安溪铁观音好是好,但还得学淅江、四川对茶的推广和市场经验。安溪茶人不以为然地说:他们的茶好是好,但却是柴米油盐茶之“茶”,我安溪铁观音乃琴棋书画茶之“茶”。对茶的品位认知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茶是有人性的。一片绿叶,一杯热茶,带着母亲的慈爱,带着乡愁的记忆。南宋诗人袁说友诗云:“吾乡此茗孰与伦,谁家却说江茶珍。” “我虽曾沃齿下龈,不敢溢美忘乡津。”游子无论去了何处,当抿上一口茶,那清醇的味道就将他带去远方的故乡。
《茶界中国》是堪称为茶文化使者的一次万里茶道之旅,是一次具有当代意义的丝绸之路之旅。现在,出品方将这部纪录片结集,以图文并茂的图书方式出版,将会把《茶界中国》的文化意义、经济意义传播得更为广远。
第十集结尾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国有界,茶无界。有界与无界间,沁满全世界的口感,是属于中国的味道。
是为序。
(本文作者系原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