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07927
★依《群书治要》金泽文库本、元和二年本、四部丛刊影印之天明本,以及早稻田藏天明本校正,并附有校正说明
★增补原阙三卷,五十卷完整版本
★在中国失传1200年的珍贵古籍
★*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读本
★中国古圣先王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
★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治国安邦的经验汇编
★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同类好书推荐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
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本书根据《群书治要》元和二年本、《群书治要》天明本校勘整理而成,并将原阙的三卷重新从原书中节录,以补原阙之憾,更便于当前人们学习和汲取该书的智慧。
《群书治要》原序
校正《群书治要》序
刊《群书治要》考例
《群书治要》五十卷提要
卷 一 周 易
卷 二 尚 书
卷 三 毛 诗
卷 四 春秋左氏传(上)补
卷 五 春秋左氏传(中)
卷 六 春秋左氏传(下)
卷 七 礼 记
卷 八 周 礼
周
书
国
语
韩诗外传
卷 九 孝 经
论
语
卷 十 孔子家语
卷十 一 史记(上)
卷十 二 史记(下)
卷十 二 吴越春秋
卷十 三 汉书(一)补
卷十 四 汉书(二)
卷十 五 汉书(三)
卷十 六 汉书(四)
卷十 七 汉书(五)
卷十 八 汉书(六)
卷十 九 汉书(七)
卷二 十 汉书(八)补
卷二十一 后汉书(一)
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卷二十四 后汉书(四)
卷二十五 魏志(上)
卷二十六 魏志(下)
卷二十七 蜀 志
卷二十七 吴志(上)
卷二十八 吴志(下)
卷二十九 晋书(上)
卷三 十 晋书(下)
卷三十一 六 韬
阴
谋
鬻
子
卷三十二 管 子
卷三十三 晏 子
司马法
孙子兵法
卷三十四 老 子
鹖冠子
列
子
墨
子
卷三十五 文 子
曾
子
卷三十六 吴 子
商君子
尸
子
申
子
卷三十七 孟 子
慎
子
尹文子
庄
子
尉缭子
卷三十八 孙卿子
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卷四 十 韩 子
三
略
新
语
贾
子
卷四十一 淮南子
卷四十二 盐铁论
新
序
卷四十三 说 苑
卷四十四 桓子新论
潜夫论
卷四十五 崔寔政论
昌
言
卷四十六 申 鉴
中
论
典
论
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
蒋子万机论
政要论
卷四十八 体 论
典
语
卷四十九 傅 子
卷五 十 袁子正书
抱朴子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延续五千多年,一直发展至今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在世界文明史上,先后出现过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等,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数量之多举世罕见。这些经典,让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代代都能培养出圣贤君子,使得中华民族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后继有人,让传统文化的薪火始终不灭。这些经典,不仅让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蒙受福荫,也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给世界人民带来和谐、安定。
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经有这样一部书,它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而且还远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为圭臬,创造了日本历史上的两朝盛世。然而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却在中国历史上失传了一千多年,一直鲜为人知。这部书就是——《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所编辑的。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个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书二十万卷,设立“弘文馆”,即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英才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英才,“听朝之际,引入殿内,讲论文义”,“或至夜分而罢”。每当朝廷议事之后,唐太宗便延请众人同入弘文馆,向众贤士请教治国良策,以为日后施政良方。
尽管诸贤士日夜在弘文馆轮值,但是也不能时时随侍在太宗之侧,而且古代经典卷帙浩繁,很难遍览,即使是遍览群书,也恐有不得其精要的遗憾。太宗有感于此,故而产生编撰《群书治要》的想法。对此,《新唐书?萧德言传》如是记载: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唐太宗在读《群书治要》后,在《答魏征上〈群书治要〉手诏》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观所撰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见《全唐文》)唐太宗特令缮写《群书治要》十余部,分赐太子及诸侯王以作从政龟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研读《群书治要》,能够达到“君”学可以治国、“臣”学可以辅政、“民”学可以齐家的效果。愿我辈同仁,共学此书;愿古圣先贤之教诲,利益世人,和谐世界。
卷一
周易治要
《乾》:元、亨、利、贞〔《文言》备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纯修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修上道,则处下之礼旷。故终日乾乾,至于夕。惕犹若厉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不行不跃而在乎天,故曰飞龙也。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
上九:亢龙有悔。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大明乎终始之道,故六位不失其时而成也。升降无常,随时而用。处则乘潜龙,出则乘飞龙,故曰“时乘六龙”也〕。保合大和,乃利贞〔不和而刚暴也〕。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万物所以宁,各以有君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居下体之上,在上体之下,明夫终敝,故不骄也。知夫至至,故不忧也〕。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惕,怵惕之谓也〕。”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下无阴也〕,贤人在下位而无辅〔贤人虽在下,而当位,不为之助〕,是以动而有悔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以君德而处下体,资纳于物者也〕,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君子经纶之时〕。
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屯体不宁,故利建诸侯也。屯者,天地造始之时也。造物之始,始于冥昧,故曰“草昧”也。处造始之时,所宜之善,莫善于建侯〕。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彖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我谓非童蒙者。暗者求明者,明者不咨暗。故蒙之为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童蒙之来求,我志应故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