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22299
绪  论 
章  层次分明的族田分布特色 
节  安徽的历史地理 
一、安徽政区的沿革 
二、近代安徽地理概况 
第二节  自南向北递减与起伏 
一、从祠堂数量看族田分布 
二、从捐田人数看族田分布 
三、从区域族田量看族田分布 
第三节  徽州地区的族田分布——以绩溪县为中心的考察 
一、高水平不均衡的分布态势 
二、浓厚宗族文化的持久推动 
第四节  大别山地区的族田分布——以舒城县为中心的考察 
一、族田的“凹”型分布格局 
二、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变奏 
第二章  近代安徽族田的发展态势 
节  近代之前安徽族田的发展 
一、宋元的萌芽和明的发展 
二、清前中期的加速发展 
第二节  在曲折中发展的近代安徽族田 
一、皖南族田的发展 
二、皖中族田的发展 
三、皖北族田的发展 
四、发展—跌落—快速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   清代民国时期政府支持族田的政策 
一、清政府的倡导、激励和保护 
二、民国时期政府大力发展族田 
第四节  两次战争对族田发展影响差异分析 
一、太平天国时期战争对族田的冲击 
二、日本侵略战争下族田发展的条件 
第三章  多元化的族田来源渠道及建置者身份 
节  族田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一、有偿取得 
二、无偿获得 
第二节  建置族田者身份的多元化 
一、族田捐献者身份结构 
二、身份结构成因分析 
第四章  近代安徽族田的经营管理 
节  宗族对族田的保护 
一、乡俗保护 
二、族规保护 
三、国法保护 
第二节  田产的经营 
一、选择佃户 
二、利益分配 
三、欠租处理 
第三节  租息的经营 
一、生放 
二、购田 
三、投资工商业 
第四节  族田的收支管理 
一、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 
二、制度造就富者管理 
三、房派管理并非房派独占 
四、完善的收支程序 
五、辩证认识富人的管理 
第五章  族田的功能及其近代转型 
节  族田的一般功能 
一、敬宗睦族 
二、救济族众 
三、助学兴教 
四、完纳国课 
五、其它功能 
第二节  族田功能的近代转型——以助学兴教为考察视角 
一、助学金的变革 
二、颁胙奖励的发展 
三、族办新学的兴起 
四、功能转型的意义 
第六章  族田的性质与族田的消亡 
一、族田性质的再认识 
二、近代安徽族田的消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