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0104353

章孩子爱上学习的步,从好习惯开始
引导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勇于提问的好习惯
跟拖沓说“再见”
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第二章提升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学习的信心
尝试回忆法
首尾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
艾宾浩斯记忆法
多感官同时记忆法
第三章有效的时间管理,让孩子越学越起劲
学习计划一定要具有可行性
将大目标划分成小目标
ABC分析法
零散时间做什么
当天任务当天完成
按照生物钟分配时间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第四章陪孩子预习,让孩子越学越轻松
课前预习有讲究
做预习记录的方法
语文预习五步法
有效预习数学的方法
英语预习四步骤
第五章掌握正确的复习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复习要注重弱科
复习教材的三个要点
专题复习法
把工具书当作复习提纲
不能不说的“题海战术”
第六章指导孩子做好作业,让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复习后再写作业
做作业的步骤
告别作业马虎
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好习惯
怎样检查孩子的作业
第七章做好整理工作,帮孩子减轻学习压力
整理试卷的方法
注重整理试题
整理错题的步骤
错题本应该记什么
第八章语文这样辅导,孩子进步快
怎样告别“错别字”
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理解句意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SQ3R读书法
积累作文素材
仿写是写好作文的步
修改作文的方法
第九章八大方法学数学,让孩子越学越简单
数学学习要从理解概念开始
注重解题过程
理解题意的方法
把课本上的例题重做一遍
细心做题,提高做题效果
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正确利用习题答案
第十章英语这样学,孩子越学越有趣
记忆单词的几种方法
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英语阅读有妙招
写英语日记、作文
英语“错误小卡片”
著名哲学家卢梭说:“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好的教育。”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老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家长对孩子的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从知识层面来讲,家长一般问题不大。但是正像上述两位哲学家所说的那样,辅导孩子学习,方法往往比知识更重要。好的辅导方式可以带给孩子一定的启迪,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学习。而学习,是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努力做的一件事。
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父母几乎不遗余力地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比如为孩子创造的学习条件,花很多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等等。
可遗憾的是,事与愿违,很多孩子因为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而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越学越累;记不住,花了时间却效率不高;作业无法很好地完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会复习,学得不扎实;提起语、数、英课程就会头痛等。后的结果是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不爱学习。面对孩子的这些情况,很多父母都感到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关键要看家长如何引导。那么,父母该怎样引导,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越学越轻松,终告别家长的辅导,独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呢?这正是本书予以解答的。
本书从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提升孩子的记忆力,有效管理孩子的学习时间,指导孩子做好作业,陪孩子预习等十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从而使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有的放矢,培养出会学习、爱学习的孩子。
本书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方法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文字凝练。从困扰孩子学习的重点问题入手,把如何教孩子学习的理念和精髓全部展现在家长面前,是一本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工具书。
后,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开卷有益,每个孩子都能爱上学习,快乐成长。
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可等升入高年级之后,学习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下滑得非常厉害呢?”针对这一问题,权威教育机构给出的答案是“65.6%的孩子缺乏思考力,不爱发问,从而导致学习的困难越积越多,终失去了学习动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将这句话放到学习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勤奋的孩子能够发现、解决多少问题,就能够学会多少知识。可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很多孩子却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喜欢开口问问题,结果错过了进一步深入获取知识的好机会,等遇到新的题目或题型时,他们只能抓耳挠腮,束手无策了。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呢?国内一线教育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1.让孩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很多孩子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爱深究,一看题目不会就向家长、网络、同学“求救”。久而久之,他们头脑中掌握的信息就会是支离破碎的,自然无法主动生成问题,更无法提问。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孩子在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先让他们放一放,等做完了别的作业再考虑两遍。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家长再给予帮助。
2.向孩子提问
家长向孩子提问题,然后再让孩子向家长、老师提问题。比如,在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可就孩子学到的知识向孩子提问:“今天学了哪些汉字、公式,其中有哪些知识比较简单……”之后,再由孩子向家长提问。
3.听一听孩子对问题的认识
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家长应多听一听孩子对问题的认识,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难点,然后家长再说出自己的解答。等孩子理解之后,家长可以出几道题目帮孩子加深认识。
4.做一做一题多解的题目
平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出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要求孩子尽可能多地给出解答,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5.与孩子一起思考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面对面地坐在书房的地上,一人捧着一本书来读,然后共同针对书中的观点或者人物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思考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准备一个问题本,将平时学习中不会的问题记录到问题本中,通过同学、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解决一个问题就画掉一个,慢慢地培养孩子爱问问题的好习惯。
从故事中开始发问
当家长和孩子阅读时,可以围绕着故事中的“谁”“什么时候”“怎么样了”等问题,让孩子来回答。比如跟孩子一起做一下下面的这个小练习。
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它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的树洞里过夜。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并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它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它咬住了。
在孩子读完故事之后,我们可以用问题法考考孩子,比如让孩子回答以下问题: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时间)
(2)公鸡和狗各在哪里睡觉的?(地点)
(3)文中的角色有哪些?(人物)
(4)狐狸为什么夸奖公鸡?(目的)
(5)故事是怎样进展的?(经过)
(6)公鸡是怎样打败狐狸的?(方法)
(7)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感悟)
(8)你喜欢文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你可以画出本文中提到的各种角色吗?
围绕着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内容对孩子展开提问,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抓住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