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107182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
张明林的《胡适自述——传奇故事》以流畅的笔法,再现了他昔日的风貌。书中发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
《胡适自述——传奇故事》由张明林编著。
胡适,安徽绩溪人,现代中国一代学人的典范。在文化领域,他鼓吹文学革命,推动白话文运动;倡导“整理国故”,对传统文化展开批判性反思;呼吁中国文化的“充分世界化”,以科学、民主、社会主义作为普世性价值取向。在学术领域,他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以实用主义方法论,开创现代学术研究范式。胡适也继承了士人论政的传统,秉持自由主义理念,发表大量政论文字反对极权政治、思想文化专制。
《胡适自述——传奇故事》则主要记录了这位文学伟人的一生。
章 故乡和家庭 第二章 我的父亲 第三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 第四章 从拜神到无神 第五章 在上海(一) 第六章 在上海(二) 第七章 我怎样到外国去 第八章 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第九章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 第十章 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 第十一章 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 第十二章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第十三章 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 第十四章 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第十五章 从旧小说到新红学(节选)
徽州人 我是安徽徽州人。
让我先把安徽省南部,徽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做个综合的叙述:
徽州在旧制时代是个“府”;治下一共有六个“县”。我家世居的绩溪县,便是徽州府里北的一县。从我县向南去便是歙县和休宁县;向西便是黟县和祁门县;祁门之南便是婺源县。婺源是朱子的家乡。朱熹原来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却是他的祖籍。
徽州全区都是山地,由于黄山的秀丽而远近闻名。这一带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的,后注入钱塘江。因为山地十分贫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农产品只能供给当地居民大致三个月的食粮。不足的粮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购买补充了。所以我们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况下,为着生存,就只有脱离农村,到城市里去经商。因而几千年来,我们徽州人就注定的成为生意人了。
徽州人四出经商,向东去便进入浙江;向东北则去江苏;北上则去沿长江各城镇;西向则去江西;南向则去福建。我们徽州六县大半都是靠近浙江的;只有祁门和婺源靠近江西。近些年来(抗战前后),西的婺源县,被中央政府并人江西。但是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居民引以为荣,不愿脱离母省,所以群起反对;并发起了一个“婺源返皖”运动。在中共占据大陆前几年,婺源终于被划回安徽;但我听说在中共治下,婺源又被划给江西了。
所以一千多年来,我们徽州人都是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全国的。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劳,累积点基金,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中国有句话,叫“无徽不成镇”!那就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有关“
徽州帮”其他的故事还多着哩。
我们徽州人通常在十一、二、三岁时便到城市里去学生意。初多半是在自家长辈或亲戚的店铺里当学徒。在历时三年的学徒期间,他们是没有薪金的;其后则稍有报酬。直至学徒期满,至二十一二岁时,他们可以享有带薪婚假三个月,还乡结婚。婚假期满,他们又只身返回原来店铺,继续经商。自此以后,他们每三年便有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返乡探亲。所以徽州人有句土语,叫:“一世夫妻三年半”。那就是说,一对夫妇的婚后生活至多不过三十六年或四十二年,但是他们一辈子在一起同居的时间,实际上不过三十六个月或四十二个月——也就是三每或三年半了。
当然徽州人也有经商致富的。做了大生意,又有钱,他们也就可以把家眷子女接到一起同住了。
徽州人的生意是全国性的,并不限于邻近各省。近几百年来的食盐贸易差不多都是徽州人垄断了。食盐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日食必需品,贸易量是很大的。徽州商人既然垄断了食盐的贸易,所以徽州盐商一直是不讨人欢喜的,甚至是一般人憎恶的对象。你一定听过许多讽刺“徽州盐商
”的故事罢!所以我特地举出盐商来说明徽州人在商界所扮演的角色。
徽州人另一项大生意便是当铺。当铺也就是早年的一种银行。通常社会上所流行的“徽州朝奉”一词,原是专指当铺里的朝奉来说的;到后来就泛指一切徽州士绅和商人了。“朝奉”的原意本含有尊敬的意思,表示一个人勤俭刻若;但有时也具有刻薄等批判的含意,表示一个商人,别的不管,只顾赚钱。总之,徽州人正如英伦三岛上的苏格兰人一样,四出经商,足迹遍于全国。初都以小本经营起家,而逐渐发财致富,以至于在全国各地落户定居。因此你如在各地旅行,你总可发现许多人的原籍都是徽州的。例如姓汪的和姓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徽州人。其他如叶、潘、胡、俞、余、姚诸姓,也大半是源出徽州。当你翻阅中国电话簿,一看人名,你就可知道他们的籍贯。正如在美国一样,人们一看电话簿,便知道谁是苏格兰人,谁是爱尔兰人,谁是瑞典人、挪威人等一样的清楚。
我的家族——绩溪上庄胡氏
正因为我乡山区粮食产量不足,我们徽州人一般都靠在城市里经商的家人,按时接济。接济的项目并不限于金钱,有时也兼及食物。例如咸猪油(腊油),有时也从老远的地方被送回家乡。其他如布匹棉纱等等,在城市里购买都远比乡间便宜,所以也常被送返家中。
所以离乡撇井,四出经商,对我们徽州人来说,实是经济上的必需。
家人父子夫妇数年不见也是常事。同时家人的日用衣食以至于造房屋、置田产,也都靠远在外乡的父兄子弟汇款接济。
不过在经济的因素之外,我乡人这种离家外出,历尽艰苦,冒险经商的传统,也有其文化上的意义。由于长住大城市,我们徽州人在文化上和教育上,每能得一个时代的风气之先。徽州人的子弟由于能在大城市内受教育,而城市里的学校总比山地的学校要好得多,所以在教育文化上说,他们的眼界就广阔得多了。因此在中古以后,有些徽州学者——如十二世纪的朱熹和他以后的,尤其是十八、九世纪的学者像江永、戴震、俞正燮、凌廷堪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在中国学术界占据较高的位置,都不是偶然的。
现在再谈谈我们绩溪县。绩溪是徽州府六县之中北的一县;也可能是人口少的一县。在经商一行中,我们绩溪人也是比较落后的。绩溪人多半做本地生意,很少离乡远去大城市。他们先由杂货零售商做起,然后渐渐的由近及远。所以一般说来,我们徽州人实在都是很落后的。
我家在一百五十年前,原来是一家小茶商。祖先中的一支,曾在上海附近一个叫做川沙的小镇,经营一家小茶叶店。根据家中记录,一这小店的本钱原来只有银洋一百元(约合制钱十万文)。这样的本钱实在是太小了。可是先祖和他的长兄通力合作,不但发展了本店,同时为防止别人在本埠竞争,他们居然在川沙镇上,又开了一家支店。P1-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