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园冶”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建筑园林景观/环境艺术壮族元素与园林设计

壮族元素与园林设计

作者:梁喜献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ISBN: 978756803512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3.99

类别: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SKU:5d843f395f9849104540e6e6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035125

编辑推荐
通过该书,我们可以学到文化是如何一步步融入到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景观又是如何一步步体现文化的。这对于园林及相关行业人员以及跟园林有关的在校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好的书籍,不但可以领略壮族纹样图案的精美,还学会了如何用文化去构图。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壮族文化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民族的演进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描述,在介绍壮族文化及其特点的过程中,重点介绍了壮族文化中能用于构图设计的精美纹样,如服饰纹样、铜鼓纹样、绣球纹样、花山岩画纹样等方面的纹样,再将这些纹样进行提炼,融入园林设计中。
作者简介
梁喜献,1981年出生,广西藤县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教师、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工作8年,主持和参与了近50个风景园林与旅游景区项目的规划设计,而后转职到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从事风景园林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主要参与了6项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发表了学术论文10余篇,2015年获本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6年获广西地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作者联系邮箱:119772776@qq.com。
目  录

目  录

章 壮族及壮族元素

节 壮族的演进及发展

第二节  壮族元素

第二章 壮族元素研究

节  语言元素——壮语

第二节  生产元素——“那”文化

第三节  信仰元素

第四节  歌圩元素

第五节  干栏式建筑元素

第六节  服饰元素

第七节  铜鼓元素

第八节  绣球元素

第九节  花山岩画元素

第十节  其他元素

第三章 园林设计

节 园林设计认知

第二节  园林设计形态构成要素

第三节  园林设计与传统文化

第四章 壮族元素与园林设计应用

节  壮族元素在广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壮族元素在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  言

序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是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民族文化是一面锃亮的镜子,能映照出一个民族的面貌;它还是一种X射线,能够照透一个民族生活的“肺腑”;它又是一种历史留下的足迹,可以彰显一个民族走过的道路;它更是一种推动力,能够推动一个民族向前发展。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国人口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壮族积淀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延续地域文脉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对壮族文化的研究带有双重任务:首先是要弄清壮族文化元素的形态、结构及特点,进而归类总结;其次是分析研究、去粗取精,构建通俗易懂的壮族文化体系,以便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合理应用,以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本书不但总结壮族文化元素的结构与特点,并且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展现壮族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以建设独具壮族特色的园林景观。壮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应丰富多样,所应用的领域也应该不断创新,如此方能使壮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才有可能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梁喜献老师大学毕业后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单位工作8年,主持和参与了近50个风景园林与旅游景区项目的规划设计,而后转职到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从事风景园林教学与研究工作,其间攻读了硕士学位,其学位论文就是风景园林设计方向的内容。该书从壮族文化出发,凝练壮族元素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易懂;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案例则选取平面构成、立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等三部分,诠释了壮族文化元素在设计作品中应用的生动例子,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无论从壮族元素或园林设计角度出发,都较为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具有壮族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特色。

此书阐述壮族元素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应该根据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情等特色,触类旁通地将民族元素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之中。

此书凝聚了梁喜献老师八年的心血,是年青教师创新实践的一份沉甸甸的成果,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但由于作者初次编写书籍等原因,书中定有不少不足或值得商榷的地方,我深望广大读者以包容和发展的眼光去认知此书,从中汲取有用有益的成分,同时对书中不足甚至可能的错误之处,也热盼读者不吝指教。

 

和太平(广西大学教授)于南宁

2017年9月18日

媒体评论
本书主要通过分析园林设计的形态构成要素、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将壮族文化与园林设计进行结合应用,对大量的园林广场设计案例和景观小品案例进行诠释壮族文化的具体应用。目前还没有查到有关民族文化与园林设计相结合的书籍,而文化是设计的灵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壮族又是众多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民族,代表性比较强,而且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因此选壮族文化作为切入点。
在线试读

一、壮族的历史及分布

壮族有1700多万人口(2001年统计数据),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多的一个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壮族聚居地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至北部湾,北达贵州省从江县,西南至中越边境,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桂东地区、桂北地区的壮族较少,主要聚居在桂西地区,具体是在百色地区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靖西、那坡等地;河池地区的河池、宜州、巴马、南丹等地;南宁地区的天等、大新、崇左、宁明等地;南宁市辖的武鸣、邕宁等地;柳州市辖的柳江、柳城等地;钦州地区的钦州;防城港市辖的上思、防城等地。

壮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繁衍生息。考古工作者发现,早在远古时代,广东曲江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就有古人类活动;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又发现了“柳江人”“膨麟山人”“荔浦人”等多处人类生活遗址和文化遗物;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遗址和遗存已遍布广西各地,且各个阶段都有。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土著居民,这些古人类是他们的祖先。

壮族在先秦远古时代存在自主发展阶段,其社会结构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的阶段。壮族先民约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在商周时期,壮族先民被外族人称为“西瓯”“骆越”,当时他们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且原始的社会体系正在逐步解体。约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进入铜器时代。到了战国时代,壮族的部分地区开始使用铁器,这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把越族人民纳入祖国的大家庭中。当赵佗控制岭南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的时候,越族独立出来,到汉朝时再度被统一。

秦汉时期,壮族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大量汉族人和汉文化进入岭南,给予岭南原始文化以强烈的冲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壮族先民“俚”“僚”受汉文化影响程度越来越深,特别是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区的壮族先民,被汉化的程度较深,多被编入郡县;而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壮族先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俗。唐朝时期建立了羁縻制度,任命当地的民族首领为领导者进行统治。宋代,侬智高领导壮族人民起义,推行土官制度。宋代以后,壮族先民被称为“僮”“撞”。元代,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正式建立土司制度。明清时期,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土司制度实行了改土归流,壮族进一步被汉化。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还统称为“僮族”(“僮”与“壮”同音),1965 年,经周恩来总理倡议,经国务院批准,改“僮”为“壮”,定名为“壮族”。

二、壮族聚居地的文化生态环境

壮族是土著民族,其人民主要在华南-珠江流域繁衍生息,岭南地区是壮族的聚居地,它的西北部有与云贵高原连成一体的崇山峻岭,北部有五岭山脉横亘,中部有的两广丘陵和众多的弧形山脉时断时续地绵延其间,山岭之间河流纵横,有南北盘江、红水河、左右江河、漓江、桂江、柳江、西江,并与北江相汇聚,形成珠江水系。珠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区,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季,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以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从而为壮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壮族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是麻和甘蔗,一般是自己种麻、织布纺纱制衣,还辅以渔猎。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壮族人民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自然生态观和生活观,这对其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显示出民族文化的个性和地域性文化的特征。壮族处于中原与东南、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所,其文化具有相对开放和融合的特征。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壮族就由自主发展时期转入了在统一的中央政权领导下,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时期。壮族文化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不断碰撞整合中形成的,具有以岭南越人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结构。

人的存在始终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人类受制于外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等环境条件,同时,这些外在环境条件也制约和影响着人的生存文化。文化作为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联系纽带,记载和协调着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和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使人与生态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形成互动的关系,保持与生态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民族由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与文化的形成为标志,一个民族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是民族的根本。

抢先评论了 “壮族元素与园林设计”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外部空间设计+街道的美学(套装2册)芦原义信城市空间设计 城市规划建筑 城市公共空间 环境景观 设计经典理论书籍

EUR €84.98
阅读更多
缺货

江南庭园 与造园人穿越时空的对话(看见江南庭园的灵魂,发现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EUR €37.99
阅读更多
缺货

看不见的花园(景观大师匠心巨著,景观设计领域的经典读物。)

EUR €5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