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编译原理(第2版)——计算机科学丛书”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书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要求和计算思维的思想编写,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配套微课资源,便携易用。

作者:吴宛萍、魏媛媛、许小静、黄华文、洪樱、胡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ISBN: 978730250511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3.99

类别: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计算机理论 SKU:5d84401d5f9849104540e98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05112丛书名: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材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白皮书》的要求编写,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符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宽专融”中“宽”的要求。实用性强,知识点紧扣时代,操作灵活,软件更新。根据微软办公软件认证考试MOS Outlook 2016的考点编制案例,使备考有的放矢,有助于读者集中精力学习,大大提高学习备考效率。本书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可作为微软办公软件认证考试MOS Outlook 2016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Outlook 2016教学及培训的教材、实验教材、教辅资料等,广泛适用于Outlook 2016的教学或实践环节。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编写,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符合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宽、专、融”中“宽”的要求。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知识点紧扣时代要求,读者既能迅速地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又能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各种用途。本书选用的操作平台是Windows 7操作系统及Microsoft Office 2010,同时也介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程序设计基础等内容。本书配有微视频,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可以方便地收看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实验案例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基础知识部分的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书。
目  录

 

目录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1.1概述1

1.1.1计算机简史1

1.1.2计算机的分类、特点、性能指标与应用3

1.2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存储9

1.2.1数制的基本知识9

1.2.2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10

1.2.3计算机中非数值信息的编码13

1.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7

1.3.1计算机系统17

1.3.2微型计算机20

1.3.3微机常用外设25

1.3.4操作实例: 微机的基本操作31

1.4计算机病毒35

1.4.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分类35

1.4.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37

1.4.3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清除38

1.4.4杀毒软件简介39

1.4.5操作实例: 《360杀毒》软件的使用39

习题42

第2章操作系统基础知识46

2.1操作系统概述46

2.1.1操作系统的定义46

2.1.2操作系统的功能46

2.1.3操作系统的分类49

2.1.4主流操作系统简介50

2.1.5Windows 7简介51

2.2Windows 7的基本操作52

2.2.1Windows 7的启动与退出52

2.2.2系统界面53

2.2.3窗口及其操作59

2.2.4对话框及其操作63

2.3Windows 7的文件管理65

2.3.1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65

2.3.2资源管理器及其应用67

2.3.3文件和文件夹操作69

2.4Windows 7的应用程序78

2.4.1启动和关闭应用程序78

2.4.2Windows 7的常用附件79

2.5Windows 7的系统设置83

2.5.1控制面板简介83

2.5.2外观和个性化设置84

2.5.3系统时间和日期设置87

2.5.4输入法设置88

2.5.5程序和功能89

习题90

大学计算机基础目录第3章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础93

3.1计算机网络概述93

3.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功能93

3.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94

3.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95

3.1.4常见计算机网络设备97

3.1.5网络软件101

3.2Internet基础102

3.2.1Internet概述102

3.2.2IP地址104

3.2.3域名系统107

3.2.4Internet接入技术108

3.3Internet信息服务115

3.3.1万维网115

3.3.2文件传输122

3.3.3电子邮件123

3.3.4即时通信服务124

3.3.5搜索引擎服务125

3.4信息安全基础126

3.4.1概述126

3.4.2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127

3.4.3数字签名128

3.4.4我国信息安全与法律法规129

习题130

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133

4.1Word 2010概述133

4.1.1Word 2010的工作界面133

4.1.2启动、关闭与退出135

4.2文档的基本操作135

4.2.1创建文档135

4.2.2保存和打开文档136

4.3编辑文档137

4.4文档的格式编排140

4.4.1设置字体140

4.4.2设置段落143

4.4.3为段落设置边框和底纹146

4.4.4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147

4.4.5使用格式刷复制格式147

4.4.6页面设置148

4.4.7设置分栏149

4.4.8样式的使用和修改150

4.4.9生成目录152

4.5在文档中插入各种对象154

4.5.1首字下沉154

4.5.2插入文本框154

4.5.3插入图片156

4.5.4插入图形对象159

4.5.5插入页眉和页脚159

4.5.6插入艺术字162

4.5.7插入公式164

4.5.8插入脚注和尾注166

4.6制作表格167

4.6.1创建表格167

4.6.2输入和编排表格内容169

4.6.3编辑表格171

4.6.4格式化表格176

第5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179

5.1Excel 2010概述179

5.1.1Excel 2010的功能179

5.1.2Excel 2010的运行环境179

5.1.3Excel 2010的启动和退出179

5.1.4Excel 2010的工作界面180

5.2Excel的基本操作183

5.2.1创建与保存工作簿183

5.2.2打开与关闭工作簿184

5.2.3工作表的数据输入185

5.2.4编辑工作表186

5.2.5工作表的格式化188

5.2.6拆分和冻结工作表窗口191

5.3公式与函数193

5.3.1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193

5.3.2公式193

5.3.3函数196

5.4数据库的操作201

5.4.1Excel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201

5.4.2数据排序201

5.4.3数据筛选202

5.4.4数据分类汇总204

5.4.5创建和编辑数据透视表206

5.5图表208

5.5.1图表的分类208

5.5.2创建图表209

5.5.3编辑图表209

5.6页面设置与打印213

5.6.1页面设置213

5.6.2打印输出215

第6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217

6.1PowerPoint 2010概述217

6.2PowerPoint中的对象及操作218

6.2.1新建幻灯片218

6.2.2插入图片219

6.2.3插入多媒体对象221

6.2.4插入艺术字225

6.2.5插入形状227

6.2.6添加注释227

6.2.7插入Excel表格227

6.2.8插入图表228

6.2.9编辑公式228

6.3设置PowerPoint版面229

6.3.1幻灯片版式229

6.3.2设置PowerPoint幻灯片母版230

6.4设置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234

6.4.1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概述234

6.4.2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234

6.5设置PowerPoint切换效果237

6.5.1PowerPoint切换效果概述237

6.5.2设置PowerPoint切换效果237

6.6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放映238

6.6.1设置幻灯片放映方式238

6.6.2自定义播放方式239

6.6.3自动播放演示文稿(ppsx) 239

6.6.4在播放时画出重点240

第7章程序设计基础241

7.1程序设计概述241

7.1.1程序设计的概念241

7.1.2程序设计语言243

7.1.3结构化程序设计247

7.1.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49

7.2算法252

7.2.1算法的概念253

7.2.2算法的表示255

7.2.3常用算法261

7.3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应用265

7.3.1计算思维的概念265

7.3.2计算思维的应用267

7.4操作实例: 冒泡排序(C语言实现)270

习题272

前  言

前言大学计算机基础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报告,以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更高要求,我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更深入的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使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加多元化,为学生更高效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提供了更好的学习途径,直接使用手机扫描主要知识点和基础操作右侧的二维码可以看到对应的短视频。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并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自觉地使用计算思维的理念进行学习与研究。本教材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加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以Windows 7为平台,讲述了常用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10的应用,同时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程序设计基础等内容。全书分为7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础;第4章介绍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第5章介绍了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第6章介绍了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第7章介绍了程序设计基础。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是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编写时注重原理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案例的选取上,注重从读者日常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出发;在文字表述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由吴宛萍、魏媛媛、许小静任主编,黄华文、洪樱、胡靖任副主编。由于本教材的知识面较广,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2018年5月
本书特点大学计算机基础1. 全书所有教学内容组织成例题,将语法介绍和控件使用融为一体,克服了语法知识的枯燥性,分散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有趣的例题中,学习语法、了解对象的使用方法;2. 每章内容分成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有利于分层教学,缓解课时紧张问题;3. 为涉及算法的例题增设编程点拨;4. 通过具体例题分阶段介绍调试方法;5. 本书增设具有连续拓展性的贯穿实例。根据各章所学内容,对同一实例逐步提高设计要求,并终实现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图书管理系统;6. 每章增设上机训练,其中包括基本功能、目标、步骤及功能扩展等要求;7. 每章提供各例题的知识要点,在附录中提供对象、基本语法的特殊形式的索引、上机考试样题和单号习题答案;8. 配备课件,该课件包括电子教案、全书所有例题的代码以及习题的可执行文件。

在线试读
第3章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础3.1计算机网络概述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科技发展。例如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改变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方式,也必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等行为方式和运行模式。中国已有近400个城市开始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而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的工作方式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3.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功能〖*4/5〗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彼此互联,配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以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迅猛发展、相互渗透而又密切结合。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应用也促使数据通信和数字通信等新的通信技术和领域的快速发展,并促进了通信由模拟向数字化并终向综合服务的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则为计算机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资源共享和协调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计算机网络在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拥有计算机的人都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世界的变化,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获得个人需要的资讯。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人们几乎所有可能的需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1) 数据通信通信或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之一,用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送各种信息。利用该功能,地理位置分散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等。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地域的扩大,信息交流已愈来愈不受地理位置、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类对计算机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共同分享,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节省了数据处理的成本,更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改善。2)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重要的功能。通过资源共享,可使网络中分散在异地的各种资源互通有无,分工协作,大大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和软件资源共享。例如在全网范围内提供对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对一些较高级和昂贵设备的共享。在局域网上允许用户共享文件服务器上的程序和数据;在互联网上允许用户远程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远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章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基础3) 负载均衡和分布式处理在计算机网络中,可进行数据的集中处理或分布式处理。所谓分布式处理,就是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任务过重时,可将任务分派给网络上其他空闲的计算机,使多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均衡负载,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每一台计算机的可用性;反之,当网络上的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而导致系统瘫痪无法运行时,其他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接替这台计算机的任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当今计算方式的一种新趋势——协同式计算,就是利用网络环境的多台计算机来共同处理一项复杂的任务。4)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当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或某个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选择其他系统代为处理,以保证用户的正常操作,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导致系统瘫痪。若某台计算机发生故障而使数据库中的数据遭受破坏时,可以从另一台计算机的备份数据库中恢复遭受破坏的数据,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3.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的广泛程度是惊人的。计算机网络从形成、发展到广泛应用,大致经历了近40年时间。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将它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阶段(联机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网络产生。那时,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技术准备,并奠定了理论基础。2. 第二阶段(互联网络阶段)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互联系统。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主持研究建立的ARPA网(ARPANET)。ARPANET网络利用租用的通信线路,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连接起来,构成了专门完成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通信子网。通过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用户程序,向用户提供共享资源,它们构成了资源子网。该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传送信息,这种技术能够保证如果这4所大学之间的某一条通信线路因某种原因被切断以后,信息仍能够通过其他线路在各主机之间传递。3. 第三阶段(标准化网络阶段)20世纪70年代出现局域网。但由于早期的网络没有统一的系统结构、网络协议及数据传输规范,使得各部门研制的网络互不兼容,给异种网络的互联带来很大困难。为此,20世纪80年代,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elegraph,CCITT)建立了使用国际线路传输声音数据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制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4. 第四阶段(高速网络阶段)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随着数字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开始向数字化、综合化和高速化方向发展。到了21世纪,网络功能不断完善,速度更快、更普及。3.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现在,计算机网络被广泛使用,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根据网络的分类不同,同一种网络,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局域网、总线网或者是Ethernet(以太网)及Netware网等。因此,研究网络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方法是按网络的覆盖范围或网络拓扑结构等分类。 1. 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按照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网络的技术特征。由于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不同,采用的传输技术也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技术特点和网络服务功能。按覆盖地理范围的大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1) 广域网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的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现在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广域网的主干线路传输速率已可达2.5Gb/s。广域网又被称为远程网,是可在任何一个广阔的地理范围内进行数据、语音、图像信号传输的通信网,广域网上一般连有数百、数千、数万台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并提供广泛的网络服务。广域网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即现在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的Internet国际网。中国公网(CHINANET)、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又名金桥网(CHINAGBN)、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均是广域网。 2) 局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的覆盖范围较小,从几十米到几千米,通信距离一般小于10千米,传输速率达1000Mb/s,响应时间为百微秒(μs)级。局域网的特点是组建方便、使用灵活。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局域网可以覆盖几十千米的范围,传输速率可达10000Mb/s,例如Ethernet网络。按照采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和协议标准的不同,局域网可以分为共享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局域网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中活跃的分支。 3) 城域网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也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各个网络进行互联。2.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网络中各个结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称为网络拓扑。网络的拓扑结构形式较多,主要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可把网络分成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和全互联型,如图31所示。图31网络的四种常用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对计算机物理网络进行几何抽象后得到的网络结构,它把网上的各种设备看做一个个单一结点,把通信线路看做一根连线,以此反映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常用的是前三种结构。1) 总线型结构所有结点都连接在一条被称为总线(bus)的主干电缆上,电缆连接简单、易于安装,增加和撤销网络设备灵活方便、成本低;总线型结构中没有关键性结点,单一的工作站故障并不影响网上其他站点的正常工作。但由于网中各结点共享一条公用线路,有可能在同一个时刻有两个或多个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因此会产生“冲突”造成传输失败,且采用“广播”方式收发信息,所以通信效率较低;网上的信息延迟时间不确定,故障隔离和检测困难,尤其是总线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2) 星型结构星型结构以一台设备作为中央结点,其他外围结点都单独连接在中央结点上。各外围结点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经过中央结点进行通信。中央结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或专门的接线设备,负责接收某个外围结点的信息,再转发给另一个外围结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建网容易、网络延迟时间短、故障诊断与隔离比较简单、便于管理。但需要的电缆长、成本高;网络运行依赖于中央结点,中央单元负荷重。不过目前的线缆价格较低,设备的质量也好,可靠性较高,因此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是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3) 环型结构环型结构的各结点形成闭合的环,信息可在环中作单向或双向流动,实现任意两点间的通信,在实际中以单向环居多。环型拓扑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传输延迟确定,通信设备和线路较为节省,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较强。但环中任一处故障都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崩溃,因而可靠性低,环的维护复杂;且环路封闭,扩充较难。目前,由于采用多路访问部件,能有效隔离故障,从而大大提高了可靠性。3.1.4常见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硬件设备是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的网络硬件设备差别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硬件设备日趋多样化,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网络硬件设备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计算机设备、网络接口设备、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联设备。1. 计算机设备网络中的计算机,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为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实际上也是计算机,只不过它能为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和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常见的网络服务器有 Internet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在Internet的基本服务中,一般也是由相应的服务器完成相应的操作。例如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DNS服务器等。网络工作站是网络用户实际操作的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工作站访问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工作站可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独立工作;用户通过工作站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并从服务器中获取程序和数据来处理。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联设备实现的。2. 网络接口设备网络接口设备是连接计算机设备与传输介质的设备。常用的网络接口设备有网络适配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网卡用于实现计算机和网络电缆之间的物理连接,插在PC扩展槽上,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计算机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接收和执行计算机发送的各种控制命令,实现共享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信息帧的发送与接收、差错校验等基本功能,如图32所示。图32网络适配器(网卡)目前使用多的是以太网卡,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分配了一个全球的48位编码,称为网卡的物理地址或MAC地址,用来标识联网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MAC地址通常固化在网卡的EPROM中,前24位由IEEE注册委员会统一分配,后24位由厂家自行分配。调制解调器是计算机之间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通信必须具有的一个专用网络设备。在发送方,它将计算机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能够传输的模拟信号(称为调制);在接收方,它将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内部的数字信号(称为解调)。3.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也称为传输媒体或传输媒介。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传送信息的物理通道,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质量,如速率、数据丢失率等。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等。在局域网中,双绞线是廉价和常用的传输介质,非屏蔽5类双绞线的传输速率为100Mb/s,超5类或6类双绞线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0Mb/s,在局域网上被广泛使用。同轴电缆是一种较好的传输介质,具有可连接设备多、性能价格比较高、安装和维护较方便等优点。同轴电缆一般用于组建总线网,由于总线网具有一些缺点,如网络中有一个结点出故障,则整个网络就瘫痪;共享介质使得传输效率较低等,所以现在很少使用同轴电缆。由于光纤具有1000Mbps的传输速率,抗干扰性强,且误码率较低,传输延迟可忽略不计,因此在一些局域网的主干网或广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光纤和相应的网络配件价格较高,也促使人们不断地开发双绞线的潜力。目前,非屏蔽6类双绞线的传输速率也可以达到1000Mbps,一些楼内的主干连接通常使用6类双绞线。以上三种常用的传输介质如图33所示。图33三种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当不便使用有线的传输介质时,就可以采用无线链路传输信号。无线介质主要有无线电波、微波和卫星等。① 微波通信: 指用频率在100MHz~10GHz的微波信号进行通信。特点是只能进行可视范围内的通信;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微波通信主要用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内,不适合铺设有线传输介质的情况,而且只能用于点到点的通信,速率也不高,一般为几百Kbps。如果距离太远,由于地球是圆的,无法通信,这时就需要采用微波接力,如图34所示。图34微波接力通信示意图② 卫星通信: 指利用人造卫星进行中转的通信方式。商用的通信卫星一般被发射在赤道上方3.6万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另外也有中低轨道的小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适合很长距离的传输,如国际之间、洲际之间;传输延时较大,一般为500ms;费用较高。如果采用无线信道,不仅不需要铺设传输线,而且还允许数字终端设备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也为大量的便携式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提供了入网的便利条件。图35卫星通信示意图4. 网络互联设备指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设备,如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1) 中继器每种传输介质都有的传输距离,超过这个距离,数据信号就会衰减到无法识别。中继器的作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网段,通过对信号进行整理放大重发,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2) 集线器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它是一个多端口中继器。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结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结点上。集线器基本不具有类似于交换机的“智能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采用广播方式发送数据。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结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标结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结点,当以HUB为中心设备时,网络中某条线路产生了故障,并不影响其他线路的工作。所以,HUB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多数的时候,HUB用在星型与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中,以RJ45接口与各主机相连。3) 交换机交换机(switch)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外观也很相似,如图36所示,但与集线器又有本质区别: 交换机会记住哪个接口连接着哪个设备,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标地址,采用的是独享带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4) 路由器路由器是Internet实现互联的标准设备,如图37所示。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具有CPU、内存和网卡等硬件设备。路由器起寻址作用,相当于现实中的“邮局”,将信息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一网络,直至目的地。图36交换机图37路由器

路由器是Internet中重要的设备之一,负责将Internet中的各个局域网或广域网连接起来。当数据从一个网络传输到路由器时,需要根据数据所要到达的目的地,通过路径选择算法为数据选择一条的输出路径。如果路由器选择的输出路径比较拥挤,路由器负责管理数据传输的等待队列。数据从源主机出发后,往往需要经过多个路由器的转发,经过多个网络才能到达目标主机。3.1.5网络软件网络软件即用于网络管理和应用的软件,通常由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应用软件三部分组成。1.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中组织和协调网上活动的核心、主要的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和实现对共享资源、用户权限、通信活动及系统安全的管理。目前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Windows Server、Novell Netware等。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为了在计算机之间传输信息而设立的一套规则和一组程序,它定义了在计算机网络活动中信道如何建立、信息如何传输以及如何检错和校正。使用相同的协议,不同种类和型号的计算机就可以互相通信。根据任务的不同,一台计算机可以使用多种协议。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发了许多协议,如OSI、TCP/IP、NetBIOS、IPX/SPX等。其中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目前使用得广泛的一种协议。3. 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就是安装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为用户使用网络资源提供方便的软件。网络应用软件与安装在单台计算机上的软件不同,它一般能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操作同一个数据库,并通过系统同步和组内通信来支持多用户的协同工作。典型的网络应用软件有浏览器软件、传输软件、电子邮件管理软件、网络游戏软件、聊天软件等。3.2Internet基础〖1〗3.2.1Internet概述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全球范围的信息化热潮,Internet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信息平台。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Internet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学术性网络转变为商业化网络,覆盖的范围几乎遍布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这一计算机网络工作、学习和生活。Internet的商业化发展为社会所瞩目,政府部门通过Internet发布国家发展计划和各种统计信息;公司企业通过Internet开拓市场,介绍产品,与客户建立联系;科研机构通过Internet开展全球性科技合作和交流;教育单位通过Internet实施远程教育,图书馆通过Internet馆际互联向读者提供在线服务;娱乐界通过Internet向大众推出多种形式的电子娱乐产品等。人们利用Internet相互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个人通信,订阅电子出版物,实现电子购物。人们通过访问遍布在Internet上的大量信息资源的服务器获取信息情报,如工具软件、科技文献、咨询报告、商业广告、教学课件和培训消息,还可获得导游指南、天气预报以及娱乐软件等。近10年来,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1.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工程组织(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建立的一项计算机工程ARPANET。当时国际上冷战形势严峻,ARPANET的指导思想是研制一个能经得起故障考验(战争破坏)而且能维持正常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经过4年的研究,1972年,ARPANET正式亮相,该网络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1983年以后,人们把ARPANET称为Internet。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把建立在TCP/IP协议集上的NSFNET向全社会开放。1990年,NSFNET彻底取代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1年,WWW技术及其服务在Internet上确立,Internet被国际企业界普遍接受。Internet是众多网络间的互联网,即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组成的一个大的网络。现在,这个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在其形成初期,每个网络都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互联或传输数据,因而有必要采用一个通用的协议,使这些网络可以互相通信。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就是Internet上的通信协议。2. 我国的Internet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阶段是1987—1993年,这一阶段实际上只是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了Internet的电子邮件服务,还谈不上真正的Internet;第二阶段从1994年开始,实现了与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根据国务院当时的规定,有权直接与国际Internet连接的网络有4个: 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科技网(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CSTNET)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已经入网的30多个研究所和全国24个城市的各学术机构,并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单位,是一个面向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与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的全国性网络。中国教育科研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CERNET )是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把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连接起来,推动这些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大中小学教育和科研的基础环境,推动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CERNET网络由三级组成: 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其网控中心设在清华大学,地区网络中心分别设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武汉、沈阳和成都。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是由原邮电部建设的,主要是民用和商用。该网络目前已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 Golden Bridge Network,CHINAGBN)由原电子工业部归口管理,是以卫星综合数字业务网为基础,以光纤、微波、无线移动等方式形成天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它是一个把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络与各大省市自治区、大中型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连接的国家经济信息网。中国的网络地理域名为cn,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目前,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影响广、增长快、市场潜力的产业之一,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车联网、智能家电促进“住行”体验升级,构筑个性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移动数据量持续扩大,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挖掘空间。3. Internet的逻辑结构在互联网络中,一些超级计算中心通过高速的主干网相连,而一些较小规模的网络则通过众多的支干与这些超级计算中心连接。这些超级计算中心、众多的网络服务商(ISP)和网站主机是Internet信息资源的主要存放地。这些高性能计算机称为服务器,而使用这些信息资源的用户计算机称为客户机。普通用户通过一台接在电话线上的调制解调器或其他专线(如ADSL)与ISP相连,借助ISP接入互联网。ISP是普通用户进入互联网的接入口。网络上的用户是平等的,无地域、职位的限制,也不受限于计算机的型号。互联网各主机之间的物理连接则是利用常规电话线、高速数据线、卫星、微波或光纤等通信手段。Internet的逻辑结构如图38所示。图38Internet的逻辑结构互联网连接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无数不同硬件、不同操作系统与不同软件的计算机,而且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或出错。为了保证这些计算机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交换信息,Internet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保证数据迅速可靠地传输。Internet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的。3.2.2IP地址〖*4/5〗1. IP地址的结构所有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Internet上的编号,作为其在Internet的标识,这个编号称为IP地址。每个数据包中包含有发送方的IP地址和接收方的IP地址。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即4个字节,为方便起见,通常将其表示为w.x.y.z的形式,也就是说,每8位二进制数被转化成一个十进制数,其中w、x、y、z分别为一个0~255的十进制整数,对应二进制表示法中的一个字节。这样的表示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例如,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 11001010 011100010 01000000 00000010;则写成点分十进制表示形式是: 202.114.64.2。整个Internet由很多独立的网络互联而成,每个独立的网络就是一个子网,包含若干台计算机。根据这个模式,Internet的设计人员用两级层次模式构造IP地址,类似电话号码。电话号码的前面部分是区号,后面部分是某部电话的客户号,像02787181260, 027是武汉的区号,87181260则是一个单独的客户号码。IP地址的32个二进制位也被分为两个部分,即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就像电话的区号,标明主机所在的子网,主机地址则在子网内部区分具体的主机。IP地址的层次与结构如图39所示。图39IP地址的层次与结构IP地址的取得方式,简单地说是大的组织先向Internet的网络信息中心(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NIC)申请若干IP地址,然后将其向下级组织分配,下级组织再向更下一级的组织分配IP地址。各子网的网络管理员将取得的IP地址指定给子网中的各台计算机。2. A、B、C三类网络为了便于管理IP地址,同时考虑到网络的差异很大,有的网络拥有很多主机,而有的网络上的主机则很少,因此Internet的IP地址分为5类,即A~E类。D类地址是多播地址,主要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使用。E类地址保留在今后使用。目前大量使用的IP地址仅有A~C类3种,如图310所示。图310IP地址的分类1) A类地址A类IP地址的位为0,其前8位为网络地址,是在申请地址时由管理机构设定的,后24位为主机地址,可以由网络管理员分配给本机构子网的各主机。一个A类地址多可容纳224(约1600万)台主机,全世界多可有27即128个A类地址。当然这两个“多”是纯从数学上讲的,事实上不可能达到,因为一个网络中有些地址另有特殊用途,不能分配给具体的主机和网络。用A类地址组建的网络称A类网络。2) B类地址B类IP地址的前16位为网络地址,后16位为主机地址,且前两位为10。B类地址的个十进制整数的值在128~191之间。一个B类网络多可容纳216即65536台主机,全世界多可有214(约1.6万)个B类地址。3) C 类地址C类IP地址的前24位为网络地址,后8位为主机地址,且前三位为110。C类地址的个整数值在192~223之间。一个C类网络多可容纳28-2即254台主机。全世界共有221(约209万)个C类地址。C类地址如下所示。211.67.48.8210.52.149.2不同类型的子网地址分配给不同规模的网络,能充分地利用32位长度的地址空间。3. 特殊的IP地址并不是所有的IP地址都能分配给主机,有些IP地址具有特定的含义,因而不能分配给主机。1) 回送地址指前8位为0 1111111 (十进制的127 )的IP地址,这个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和本机进程间的通信。无论什么程序,如果它向回送地址发送数据,TCP/IP协议软件立即将数据返回,不做任何网络传输。这个规定使得“A类地址”127.0.0.0不能分配给网络,减少了224个可用的IP地址。2) 子网地址主机地址全为0的IP地址为子网地址,代表当前所在的子网。例如,当提到网络150.24.0.0时,指的是整个子网,150.24.0.0这个地址不会分配给网络中的任何一台主机。3) 广播地址主机地址为全1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向广播地址发送信息就是向子网中的每个成员发送信息。例如,在A类网络16.0.0.0中向地址16.255.255.255发出一条信息时,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将接收到该信息。另外,如果需要在本网内广播,但又不知道子网地址,可以用地址255.255.255.255代替本网广播地址。4. 子网掩码每个独立的子网都有一个子网掩码。分组中含有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如何判断目标计算机与源计算机是在同一子网中,还是应将分组送往路由器,由它向外发送呢?这时要用到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表示形式与IP地址相似。如果一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占n位(当然它的主机地址就是32-n位),则该子网的子网掩码的前n位为1,后32-n位为0。IP协议正是根据主机的IP地址、目标IP地址以及子网掩码进行逻辑与运算,来判断源IP地址与目标IP地址是否在同一子网内的。IP协议首先将主机自己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再用运算结果同目标地址做异或运算。如果子网掩码的前n位为1,而运算结果的前n位全为0,IP软件就会认为该目标地址与主机在同一子网内,否则认为目标地址与主机不在同一子网内。所有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一定是255.0.0.0,所有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一定是255.255.0.0。所有C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一定是255.255.255.0。3.2.3域名系统IP地址是访问Internet网络上某一主机所必须的标识,它是一个用点分隔的4个十进制数,例如61.135.169.125代表百度的WWW服务器。但是这种枯燥的数字是很难记忆的,因此需要使用容易记忆的名字代表主机域名(Domain Name)。例如,www.baidu.com代表搜索引擎百度上的WWW服务器的名字。Internet使用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进行主机名字与IP地址之间的转换。域名采用层次型的命名机制,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名字从左往右构造,表示的范围从小到大。其格式如下: 主机名.n级子域名.….二级子域名.域名(通常2≤n≤5)例如: moe.edu.cn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域名。域名(层域)分为两大类: 通用域和国家/地区域。1) 通用域通用域描述的是网络机构(亦称非地理域),主要源于Internet的发源地美国,一般用3个字母表示,如表31所示。表31通用域顶 级 域 名含义顶 级 域 名含义com商业组织net网络机构edu教育机构org非营利组织gov政府部门int特定的国际组织mil军事部门2) 国家/地区域国家/地区域描述的是网络的地理位置(国家或地区),采用ISO 3166文档中指定的两个字符作为国家名称,美国不用国家域,如表32所示。表32国家/地区域顶 级 域 名含义顶 级 域 名含义cn中国ca加拿大jp日本fr法国gb英国au澳大利亚de德国ru俄罗斯tw中国台湾hk中国香港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称为域名系统DNS,它负责对整个Internet的域名进行管理。所有Internet域名都须在域名系统中申请和登记。只有得到批准的域名才可以使用。装有DNS的主机,称为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它是一种能够实现名字解析的分层结构数据库。当在网络访问中使用域名地址时,该域名地址被送往本地系统事先指定的某个域名服务器,这个域名服务器内部有一本域名地址和IP地址对应的“字典”。如果在其中找到相应的IP地址,则将该目标主机的IP地址返回给用户主机连接。如果在指定的域名服务器中未找到相应的IP地址,则其会将域名地址提交其上一级域名服务器处理,以此类推,终找到目标主机的IP地址,返回给本地计算机。如果终未能找到,则会通知用户,找不到对应的IP地址。域名地址由国际组织NIC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各级域名的管理权授予相应的机构,各管理机构可以将管辖内的各域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子域,管理权再授予相应的子机构,以完成所属主机名和主机IP地址的管理。目前,全世界共有3个这样的网络信息中心,分别如下。① InterNIC: 负责美国及其他地区。② ENIC: 负责欧洲地区。③ APNIC: 负责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地址分配权在亚太地区网络信息中心(APNIC),其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大学。我国的域名管理,除教育科研网都由CNNIC负责,教育科研网的域名则单独由CERNET负责。3.2.4Internet接入技术个人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接入方法是局域网接入、ADSL、有线电视网和无线接入。Internet现在无疑是发展快也是的一个网络,不论在哪里,只要有接入Internet的网络结点,就可以通过该结点访问Internet。普通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目前使用广的“电话拨号”“局域网连入”外,还有方兴未艾的ISDN和正在迅速推广的宽带接入ADSL。除了局域网连入,另外三种都属于拨号网络。目前,无线上网也正在兴起,一些大宾馆、候机室、候车室都提供无线上网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方便。1. 基于电话线的宽带接入基于传统电信网接入互联网,早期有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拨号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接入,目前流行的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接入。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是以铜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对点传输技术,它包括 HDSL、SDSL、VDSL、ADSL 和RADSL 等,一般称为xDSL。它们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信号传输速度和距离的不同,以及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对称性的不同两个方面。其中,ADSL是前景及竞争力的一种。ADSL是目前国际上用来对现有电话网络进行宽带改造的一种通信方式,是接入技术中常用的一种,由美国的Bellcore在1989年首先提出。ADSL是一种通过现有普通电话线为家庭、办公室提供宽带数据传输服务的技术。它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能够在普通电话线上提供高达8Mb/s的下行速率和1Mb/s的上行速率,传输距离可达3~5km。ADSL用户端的接入非常简单,ADSL调制解调器和语音分离器都是ISP赠送的,用户只要有一条电话线和一块安装有以太网网卡的计算机就可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ADSL用户端接入如图311所示。图311ADSL用户端接入示意图ADSL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话线网络,语音信号和数字信号可以并行,可同时“上网”和“通话”。只要在线路两端加装ADSL设备,即可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ADSL所支持的主要业务是Internet 高速接入服务;多种宽带多媒体服务,如视频点播VOD、网上音乐厅、网上剧场、网上游戏、网络电视等;提供点对点的远地可视会议、远程医疗、 远程教学等服务。ADSL是目前传递交互多媒体业务经济和效的方法之一。2. DDN专线接入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DDN)是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它是随着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网络。它的传输媒介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信道以及用户端可用的普通电缆和双绞线。利用数字信道传输数据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DDN 专线将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高速度、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通信环境,为用户规划、建立自己安全、高效的专用数据网络提供了条件。通常是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采用这种方式实现多台计算机上网。3. 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接入CATV和HFC是一种电视电缆技术。有线电视网(Cable Television,CATV)是由广电部门规划设计的、用来传输电视信号的网络,其覆盖面广、用户多。但有线电视网是单向的,只有下行信道,因为它的用户只要求接收电视信号,而并不上传信息。如果要将有线电视网应用到Internet业务,必须对其改造,使之具有双向功能。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ybrid Fiber Coaxial,HFC)是在CATV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可以提供原CATV网提供的业务外,还能提供数据和其他交互型业务。HFC是对CATV的一种改造,HFC 网将原 CATV 网中的同轴电缆主干部分改换为光纤,光纤从头端连接到光纤结点(fiber node),在光纤结点,光信号被转换为电信号,光结点到用户采用同轴电缆,如图312所示。CATV和HFC的一个根本区别是CATV只传送单向电视信号,而HFC提供双向的宽带传输。图312HFC网络的结构接入HFC网络的每个家庭都要安装一个用户接口盒(User Interface Box,UIB)。UIB要提供3种连接,即使用同轴电缆连接到机顶盒(settop box),然后再连接到用户的电视机;使用双绞线连接到用户的电话机;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使用cable modem的用户,可获得上行10Mb/s、下行30Mb/s的共享高速连接速率。如果一个小区的用户是共享带宽,网上用户越多,每个用户实际可以使用的带宽就越窄。HFC网络在技术上存在双向改造的稳定性和成本问题,而且容易受噪声干扰,存在固有安全漏洞(对中小企业用户难以保障网络安全)。因此,它更适用于信息化小区建设和居民密集区。4. 光纤接入作为承载互联网应用的通信网,宏观上可划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两大部分。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或用户环路,主要用来完成用户接入核心网的任务。在当今核心网已逐步形成以光纤线路为基础的高速信道的情况下,权威专家把宽带综合信息接入网比做信息高速公路的“后一英里”,并认为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中难度、耗资的一部分,是信息基础建设的“瓶颈”。光纤接入技术,实际就是在接入网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传输介质,构成光纤用户环路,或称光纤接入网(Optical Access Network,OAN),实现用户高性能宽带接入的一种方案。光纤由于具有大容量、保密性好、不怕干扰和雷击、重量轻等诸多优点,正在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根据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所设置的位置,光纤接入网分为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办公室(FHHO)、光纤到楼层(FTTF)、光纤到小区(FTTZ)等类型,其中 FTTH 将是未来宽带接入网的发展趋势。光纤接入网具有以下特点。① 带宽宽: 由于光纤接入网本身具有的特点,可以提供高速接入Internet、ATM以及电信宽带IP网的各种应用系统,从而享用宽带网提供的各种宽带业务。② 网络的可升级性能好: 光纤网易于通过技术升级成倍扩大带宽,因此,光纤接入网可以满足近期各种信息的传送需求。以这一网络为基础,可以构建面向各种业务和应用的信息传送系统。③ 双向传输: 电信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接入技术的交互性能好,特别是在向用户提供双向实时业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④ 接入简单、费用少: 用户端只需要一块网卡,投资百元左右,就可高速接入Internet,实现10Mb/s 到桌面的接入。5. 局域网接入局域网接入就是把用户的计算机通过双绞线接到一个与Internet直接相连的局域网上,并且获得一个永久属于用户计算机的IP地址。这种接入技术具有很高的本地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可达10~100Mb/s,甚至更高),仅需要一块网卡并安装TCP/IP软件,设置IP地址,有时可能需要获得网络服务器分配的上网账号,就可以上网。设置网卡的IP地址操作过程如下。单击“开始”菜单,选择“控制面板”选项,选择“网络和Internet”选项,如图313所示。图313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网络和Internet”选项在打开的“网络和Internet”对话框中选择“网络和共享中心”选项,如图314所示。图314网络和共享中心在“网络和共享中心”选项卡中选择“更改适配器设置”选项,如图315所示。图315更改适配器设置右击“本地连接”,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弹出“本地连接 属性”对话框,如图316所示。图316“本地连接 属性”对话框双击“Internet 协议版本4(TCP/IPv4)”,弹出“Internet 协议版本4(TCP/IPv4)属性”对话框,如图317所示。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后,在后面的空白处依次填写“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参数。如果是自动获取IP地址,则在图317中选择“自动获取IP地址”选项。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则本地设置才能生效。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大学计算机基础”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3版)

EUR €43.99
阅读更多
缺货

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原书第2版

EUR €31.99
阅读更多
缺货

计算机网络(英文版·第5版)

EUR €58.99
加入购物车

大话数据结构——超级畅销书《大话设计模式》作者程杰潜心三年推出大话第二季!(轻松学会数据结构)

EUR €3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