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哲学/宗教哲学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中大哲学文库)

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中大哲学文库)

倪梁康先生关于意识现象学研究的论文集成

作者:倪梁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ISBN: 978710017379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9.99

类别: 哲学 SKU:5d8482835f9849104541642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73797丛书名: 中大哲学文库

内容简介
“意识的向度”,是指从意识的视角看出的方向与获得的维度。《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所表达的思考,或是与这个意识的向度有关,或是在这个向度上进行的,它们均属于意识哲学的研究领域。但书中并不着意于对思想史上各种类型意识哲学做比较研究,而主要是围绕胡塞尔现象学在意识哲学层面上进行的讨论。内容涵盖了由“意识现象学”引发的方法、背景和相关分析,以及意识现象学视角下的文化和艺术。
意识是了解人性的基础,因为人类的一切心智活动都以意识的存在为前提;而且由于意识活动构造出了世界万物、天地人神,因此意识也是理解与人相关的各类事物的一个角度。明察意识的本质结构,看清其真正所是,*终会导致人性的自觉与自我负责。意识现象学充分彰显着一个时代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重构与回答。
作者简介
倪梁康,1956年7月生,江苏南京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偏重于西方哲学,尤其是近现代哲学和其中的现象学传统,近年来开始关注中西方思想史上各个最主要的意识哲学(包括心智哲学、心学、唯识学、心理哲学、心性论等)。主要著作包括《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
目  录

目  录

引 子……………………………………………………………
1

绪论 埃德蒙德·胡塞尔与意识现象学………………………………………………..
5

一、面对实事本身的态度与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
6

二、心理主义初衷与心理主义批判 ……………………………………………….
8

三、本质直观与意向性描述分析 …………………………………………………
10

四、纯粹现象学与超越论还原 …………………………………………………….
12

五、超越论自我论与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
15

六、生活世界与欧洲科学的危机 …………………………………………………
17

七、当今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现状 …………………………………………………
20

 

方法篇

意识现象学的基本方法——通向超越论本质现象学之路…………………..
25

一、本质还原的方法 …………………………………………………………………..
32

二、超越论还原的方法 ……………………………………………………………….
45

三、两个还原的关系和科学总体结构 ………………………………………….
61

四、两个还原的剩余和超越论本质现象学 …………………………………..
75

现象学反思的两难——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在反思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及其内在根源………………….
100

“智性直观”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 120

 

分析篇

意识现象学的意向分析………………………… 161

一、引论 ……………………………………………………………….
161

二、意向分析之一:主体的自识 ……………………………………………….
162

三、意向分析之二:主体间的互识 ……………………………………………
179

四、意向分析之三:主体间的共识 ……………………………………………
195

五、结语 …………………………………………………………………
213

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
215

 

文化篇

交互文化现象学略论——关于两种文化问题的讨论…………………………………………..
225

交互文化理解中的“格义”现象—一个交互文化史的和现象学的分析………………………..
236

一、历史研究 ……………………………………….
237

二、现象学分析 ………………………………………………..
242

三、结语 ……………………………………………………..
253

 

艺术篇

图像意识的现象学……………………………………………………
257

一、图像意识中的三种客体 …………………………………………..
261

二、图像意识中的三种立义 ………………………………………….
263

三、图像事物和图像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立义之间的关系
……………………
266

四、图像客体与图像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立义之间的关系
…………………..
268

五、结语:第三只眼与精神图像 ……………………………………………….
270

艺术直观与理念直观的“纯粹性”……………………………………………………
273

 

背景篇

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
283

康德哲学中“认之为真”(Fürwahrhalten)概念分析 ……………………….
302

一、认之为真 ……………………………………….
302

二、意见与知识 ………………………………………
304

三、信仰 ……………………………………………………..
305

四、道德信仰—最狭窄和最真正意义上的信仰 ………………………
308

五、物自体—一个知识事物还是一个信仰事物 ………………………
311

六、休谟、康德、胡塞尔和世界信仰问题 …………………………………
315

分析哲学的方法……………………………………………………………….
316

一、概论—分析哲学作为纯粹的方法 …………………………………….
316

二、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的思维趋向和发展 …………………………………
321

三、分析哲学的方法论共性 ………………………………………………………
336

四、结语 …………………………………………………………..
336

牟宗三与现象学……………………………………………………..
338

一、牟宗三与胡塞尔 …………………………………………………………………
339

二、牟宗三与海德格尔 ……………………………………………………………..
345

三、牟宗三与舍勒 …………………………………………….
352

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范式转换………………..
354

一、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是对早期唯我论的克服吗? ……………
355

二、在私人语言与唯我论之间是否有内在的关系? …………………..
358

三、 私人语言是否可能? …………………………………………………………
360

四、私人感觉或私人经验是否可能? ………………………………………..
364

五、结论 ……………………………………………………………….
367

现象学与逻辑学…………………………………………………………………
369

一、引论 ……………………………………………………
369

二、胡塞尔所理解的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
371

三、附论:芬克和德里达所涉及的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 376

四、海德格尔所理解的现象学(存在论)与逻辑学的关系 ……….. 379

五、结语 ……………………………………………………………..
385

Transzendental: 含义与中译 …………………………………………………..
387

一、引言 ………………………………………………………………….
387

二、康德的“transzendental”概念 …………………………………………….
388

三、谢林的“transzendental”概念 …………………………………………….
391

四、胡塞尔的“transzendental”概念 …………………………………………
393

五、结语 …………………………………………………………
396

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对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争论的追思………………..
398

一、引论 ……………………………………………………………..
398

二、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的冲突 ………………………….
401

三、本质直观:方法论的差异 …………………………………………………..
405

四、立场的分歧: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 …………………………………
410

五、感想与结论 ………………………………………………………..
416

结束语 二十世纪:一个过渡的时代——从现象学的角度回顾二十世纪的两个哲学问题……………
419

一、引言 ……………………………………………………….
419

二、现象学与本我中心主义 ………………………………………………………
420

三、现象学与理性中心主义 ………………………………………………………
425

四、结语 ………………………………………………..
429

参考文献……………………………………………………………….
431

人名索引…………………………………………………………
454

主题索引………………………………………………………………..
459

第一版后记…………………………………………………
473

第二版后记……………………………… 476

免费在线读

在胡塞尔对主体自识的问题提供了上述至今仍被认为具有约束力的分析之后,描述主体间的互识和主体间的共识应当是现象学意向分析的下一个任务。与这个任务有关的关键概念是“交互主体性”。

        “交互主体性”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超越论功能是胡塞尔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探讨的中心问题之一。所谓“交互主体性”的问题,笼统地说,就是本己自我在构造出事物和由这些事物所组成的自然视域之后,如何再通过立义构造出他人以及由他人所组成的社会视域的问题。它是意向性分析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运用。

        “交互主体性”课题的提出是胡塞尔思想内在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由于在《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中所探讨的纯粹意识及其相关物归根到底只是单个的意识及其相关物,或者说,是“纯粹意识单子”和它构造的世界,因此,关于这个纯粹意识单子的超越论现象学在这个意义上仅仅是一门“超越论的自我论”。胡塞尔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这种超越论自我论“只是最底层的超越论现象学,而不是完整的超越论现象学,一门完整的超越论现象学显然还包含着由超越论唯我论通向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的进一步途径”(Hua I,12)。胡塞尔如果不想在他本人已达到的超越论自我论的现象学中停滞不前,“超越论交互主体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超越论社会性”就是他必须关注和解答的问题。

        与胡塞尔的其他重要哲学概念,如意向性、明见性、本质等等概念相同,“交互主体性”的概念在胡塞尔那里也具有“世间的”(mundane)和“超越论的”两层含义。胡塞尔在1925至1928年期间为《不列颠大百科全书》所撰写的“现象学”条目中曾把“交互主体性”分为“纯粹-心灵的交互主体性”和“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胡塞尔认为,它们两者相互对应,处于这样一种奠基关系之中:“只要纯粹-心灵的交互主体性服从超越论的悬搁,它就会导向与它平行的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相对于“纯粹-心灵的交互主体性”而言,“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是具体、独立的绝对存在基础,所有超越之物都从这个基础中获取其存在意义”(Hua IX,12, 294-295)。根据胡塞尔的这种划分,“纯粹-心灵的交互主体性”便与人类的“生活世界”有关,它属于“心理学的现象学”(本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它与“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问题的关系是“心理学”对象与“超越论哲学”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超越论交互主体性”与“超越论自我”之间的关系则涉及到“第二哲学”与“第一哲学”之间的关系:“完整的现象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方面是作为‘第一哲学’的本质现象学(或普遍本体论),另一方面是‘第二哲学’,即关于事实总体的科学;或者说,一门综合地包含着所有这些事实的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的科学。”(Hua IX,298-299)在这种划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胡塞尔“第一哲学”的概念理解为“超越论自我论”或“超越论本质论”,把“第二哲学”的概念理解为“超越论交互主体论”或“超越论事实论”。这两者之间的奠基关系在于:“第一哲学构成第二哲学的方法总体,它在其方法论证中只与其自身有关。”(Hua IX,299)这就是说,第一哲学自身可以成立,而第二哲学的成立还须依据于第一哲学。

 

抢先评论了 “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中大哲学文库)”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

EUR €2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易经的奥秘:完整版

EUR €41.99
加入购物车

周易参同契(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EUR €16.99
加入购物车

素书(精装典藏本)

EUR €2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