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28561
内容简介
非监禁刑的核心问题在于执行的公正、高效。《刑法修正案(八)》确立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法律体系,《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适用程序进一步做出了规范性调整,这些都为我国非监禁刑执行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同时,新刑事诉讼法体现的保障人权与公平正义等时代内涵,也为非监禁刑执行的公正、高效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科学、公正、高效的非监禁刑执行模式已是我国刑事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时代要求。回顾近年来非监禁刑理论研究状况,我国学者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社区矫正的性质、适用对象、执行措施以及法律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相对广泛的理论研讨,而对于罚金、没收财产等相关措施的研究相比较少,这与我国非监禁刑所具有的刑罚与相关措施相结合的客观特性极为不相适应。尽管一些学者对于非监禁刑体系构建与执行体制改革等方面也提出了些许观点,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站在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整体视角审视,这些研究较为笼统、零散,系统性不强,缺乏对中国特色性分析,缺乏对我国犯罪防控基本规律的深入分析,缺乏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等问题。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非监禁刑刑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协调各种刑罚执行方式及相关措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执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刑罚理论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目 录
章 非监禁刑问题概述
节 非监禁刑的基本概念
一、非监禁刑的概念
二、社区矫正的本质与界定
三、犯罪观、刑罚观与社会主义司法观
第二节 非监禁刑的基本特征
一、实质特征
二、形式属性特征
第三节 当代我国非监禁刑执行理念的选择
一、恢复性司法理念难以成为非监禁刑的主要理念
二、刑罚个别化是基本原则而不能仅存乎于理念
三、当代我国非监禁刑执行理念中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 非监禁刑执行的理论基础
节 近现代非监禁刑执行理论的冲突与发展
一、社会支持理论与社会控制理论的冲突
二、紧张理论与标签理论的应然发展
三、社区犯罪预防理论的体系化
第二节 犯罪学一般性理论的思考
一、戈特弗雷德森与赫希的犯罪一般理论之审视
二、批判主义犯罪学理论相关问题之反思
三、社会建构主义之启示
四、关于我国犯罪一般性理论的思考
五、结语
第三节 建构主义视野下非监禁刑执行理论的思考
第三章 我国非监禁刑执行机制论要
节 我国非监禁刑执行情况概述
一、我国非监禁刑的主要种类
二、我国非监禁刑执行的主体
三、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概况
第二节 社区矫正执行问题研究论要
一、当前我国社区矫正执行的基本状况与发展态势
二、对社区矫正执行本质问题的认识
三、基层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的困惑与难题
四、加强社区矫正执行体制建设的重点与对策
第三节 禁止令的执行问题
一、禁止令的基本性质
二、禁止令的适用情况
三、实现禁止令执行效能化的路径
第四节 剥夺政治权利刑与财产刑的执行
一、概述
二、剥夺政治权利刑的执行问题
三、罚金刑的执行问题
四、没收财产刑的执行问题
第四章 非监禁刑执行中的行为、循证与评估
节 行为规则机制
一、行为的基本概念
二、加强非监禁刑执行中的行为规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建立体现规律性、具有针对性、富有活力性的行为规制体系
第二节 循证实践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一、基本条件、任务与价值目标
二、实施要素
三、注意事项
四、社区矫正“循证”中的个案分析
五、循证的“面纱”
第三节 非监禁刑执行评估
一、非监禁刑执行评估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二、非监禁刑执行评估的现实性
三、审前社会调查
四、社区矫正风险评估与需求评估
五、社区矫正效果评估
第五章 非监禁刑执行中的人权保障
节 犯罪人的帮困扶助
一、社会联系是我国犯罪人帮困扶助的基础性问题
二、推动我国犯罪人帮困扶助工作科学发展
第二节 被害人的人权保障
一、尊重与保障被害人人权是非监禁刑执行的基本原则
二、社区是被害人援助的重要平台
三、社区中被害人的救助方法
第六章 非监禁刑执行监督
一、非监禁刑执行监督
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完善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本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司法观、犯罪观与刑罚观作为分析非监禁刑执行问题的思想前提,以非监禁刑基本概念的论证为基础,从非监禁刑的理念选择、现状分析、体制构建以及循证矫正、评估机制、犯罪人帮扶与被害人援助等方面,对我国当代非监禁刑执行问题进行了思辨与实证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执行模式的健全与发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