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61533
编辑推荐
中国戏曲研究资源信息丛书是集资料性、学术性、专业性为一体的资料性丛书,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此为《中国戏曲研究资源信息丛书》之一种。书稿辑录了从1982年至2010年之间国内期刊及论著发表的戏曲论文目录。收录资料全面,资讯翔实,是相关研究查证的参考资料。
目 录
目 录
1982年 1
1983年 11
1984年 23
1985年 32
1986年 43
1987年 53
1988年 64
1989年 75
1990年 85
1991年 94
1992年 104
1993年 111
1994年 120
1995年 129
1996年 140
1997年 156
1998年 170
1999年 180
2000年 188
2001年 195
2002年 210
2003年 222
2004年 236
2005年 252
2006年 267
2007年 283
2008年 301
2009年 324
2010年 351
后 记 376
前 言
编者的话
这套丛书是由北京市*财政资金资助、中国戏曲学院完成的《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收入本丛书的信息内容,只占我们采集到的京剧等戏曲信息资源量的10%左右,其余90%的信息资源,我们在学院校园网的平台上,建起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数字资源库——《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库》。这也是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另一项具体成果。
为什么要做《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这个项目呢?当时有不同的声音,也确实有人对做这个项目不以为然。我们作为项目负责人,坚持要做这个项目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培养以京剧表演为代表的各类戏曲艺术专门人才,是中国戏曲学院及其前身中国戏曲学校建校六十多年来形成的一个鲜明办学特色,而京剧表演专业是它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传统优势专业。要保持发扬这个办学特色、这一传统专业(学科)的优势,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必须要加强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要加强京剧的学术理论研究,就必须首先要做好这一领域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所以说,做这个项目的一个很直接、很简单、很单纯的目的,就是要从基础建设入手加强京剧学科专业建设,为本院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比较完备的参考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第二,我们认为应该重新估计和充分评估中国京剧艺术的历史贡献和现代价值。在中国京剧诞生、发展、成熟到兴盛至今的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京剧领域创作产生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出剧目,涌现出如梅兰芳等众多在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知名的杰出表演艺术家,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音乐家,以及舞台美术设计、剧团(班社)经营管理、京剧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和大师,同时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史料。对这些史料进行搜集、整理、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要做好这样一个浩大工程,不是我们这个项目组所能胜任的,我们只能做我们当下精力、能力允许范围内能够做的事。因此,我们选择了做1949年以来京剧部分的数据信息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关于本丛书的内容,作为本项目负责人,我们研究确定了本项目和本丛书的工作方针,确定了中国京剧数据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即:
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将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京剧的剧本、舞台演出、作曲、舞台美术设计、服装人物造型、京剧艺术研究、编导音舞美演等主创人员信息、对外交流等各方面的文字、图片、影片、音像、图像等形式的文献史料进行采集、数字化加工、存储展现,为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据信息资源数字化中心建设,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教学、研究和传播服务,为把中国戏曲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和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的学院发展目标而服务。
具体来讲,当时初步设想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949年以来全国(含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京剧与戏曲方面的专业团队和专门机构数据信息资源的采集与数字化。主要包括全国省市级以上京剧与戏曲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京剧与戏剧戏曲专业学术刊物期刊(报纸)数据信息,全国京剧与戏曲知名表演、导演、编剧、作曲、演奏人员,戏曲理论研究,舞台美术设计,服装、化妆设计,音响设计,京剧与戏曲教育、京剧与戏曲艺术传播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京剧与戏曲为主的网站传媒机构等数据信息;
2.1949—2009年全国省市级以上专业京剧与戏曲表演艺术团体创作演出剧目数据信息;
3.1949—2009年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京剧与戏曲剧本数据信息;
4.1949—2009年京剧与戏曲电影影片,京剧与戏曲新闻纪录片,京剧与戏曲电视剧数据信息;
5.1949—2009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京剧与戏曲录音、录像、唱片等视听制品数据信息;
6.1949—2009年公开出版的有关京剧与戏曲研究的学术论著、图册、图像、脸谱等出版物数据信息;
7.1949—2009年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京剧与戏曲研究论文索引;
8.1949—2009年有关京剧和戏曲领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
9.1949—2009年有关京剧、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专题数据信息;
10.1949—2009年京剧现代戏、戏曲现代戏方面的专题数据信息;
11.1949—2009年中党的领导机关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政府有关文化艺术工作、戏曲和京剧艺术方面的指示、方针、政策、法规汇编;
12.1949—2009年有关京剧艺术社会传播(如进校园、进社区)和京剧票友状况的专题资源信息;
13.1949—2009年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京剧与戏曲基本情况信息及其与内地演出交流、艺术与学术交流方面的数据信息;
14.1949—2009年中国京剧与戏曲同世界各国演出交流、艺术与学术交流方面数据信息;
15.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包括硬件和数据信息内容数字化加工处理)。
在我们的计划里,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后,将使之在教学与研究中能够实际应用。
按照计划,我们完成了现有的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比如,原来计划只做京剧艺术方面的数据信息采集,而在实施中发现,京剧与戏曲的信息数据资源根本就很难分得开,所以就变更为京剧与中国戏曲的数据信息的采集,丛书也就更名为现在的《中国戏曲研究资源信息丛书》。再比如,按原计划,所有京剧与戏曲数据信息采集的时限均为1949年至2009年。但我们发现,这方面的数据信息有一部分已有现成的工具书。其中常见的有三种。一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所编辑的《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及《汇编》续编,收入了1949至1983年这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有关艺术和戏曲工作的指示讲话文件,党刊党报社评、专家的论文等。二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编的《戏曲理论文章索引》收入了1949至1981年这期间报刊公开发表的戏曲理论文章索引。三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的《中国戏曲研究书目提要》收入了1949至1989年期间公开出版的有关戏曲研究方面1600种书目的提要。因此,在我们这套丛书中,这三方面内容的三个分册,就不从1949年做起,而起始时间就分别是1984年、1982年和1989年了,从而与上述的成书时间相衔接。再次,原计划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关京剧与戏曲方面的数据信息也收入丛书,但因没有条件到港澳台地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只能暂时放弃。
所以《丛书》的后成果是如下的八种十一册。
1.《戏剧工作文献汇编/文件•政策•法规卷(1984—2012)》
《戏剧工作文献汇编/领导•专家讲话卷(1984—2012)》
《戏剧工作文献汇编/戏剧评论卷(1984—2012)》
主编:刘忠心 副主编:张冠岚 孔瑛
这套丛书是由北京市*财政资金资助、中国戏曲学院完成的《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收入本丛书的信息内容,只占我们采集到的京剧等戏曲信息资源量的10%左右,其余90%的信息资源,我们在学院校园网的平台上,建起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数字资源库——《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库》。这也是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另一项具体成果。
为什么要做《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这个项目呢?当时有不同的声音,也确实有人对做这个项目不以为然。我们作为项目负责人,坚持要做这个项目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培养以京剧表演为代表的各类戏曲艺术专门人才,是中国戏曲学院及其前身中国戏曲学校建校六十多年来形成的一个鲜明办学特色,而京剧表演专业是它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传统优势专业。要保持发扬这个办学特色、这一传统专业(学科)的优势,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必须要加强该学科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要加强京剧的学术理论研究,就必须首先要做好这一领域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所以说,做这个项目的一个很直接、很简单、很单纯的目的,就是要从基础建设入手加强京剧学科专业建设,为本院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比较完备的参考资料,从而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第二,我们认为应该重新估计和充分评估中国京剧艺术的历史贡献和现代价值。在中国京剧诞生、发展、成熟到兴盛至今的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京剧领域创作产生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出剧目,涌现出如梅兰芳等众多在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知名的杰出表演艺术家,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音乐家,以及舞台美术设计、剧团(班社)经营管理、京剧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和大师,同时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史料。对这些史料进行搜集、整理、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要做好这样一个浩大工程,不是我们这个项目组所能胜任的,我们只能做我们当下精力、能力允许范围内能够做的事。因此,我们选择了做1949年以来京剧部分的数据信息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关于本丛书的内容,作为本项目负责人,我们研究确定了本项目和本丛书的工作方针,确定了中国京剧数据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即:
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建设将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京剧的剧本、舞台演出、作曲、舞台美术设计、服装人物造型、京剧艺术研究、编导音舞美演等主创人员信息、对外交流等各方面的文字、图片、影片、音像、图像等形式的文献史料进行采集、数字化加工、存储展现,为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据信息资源数字化中心建设,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教学、研究和传播服务,为把中国戏曲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和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的学院发展目标而服务。
具体来讲,当时初步设想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949年以来全国(含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京剧与戏曲方面的专业团队和专门机构数据信息资源的采集与数字化。主要包括全国省市级以上京剧与戏曲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京剧与戏剧戏曲专业学术刊物期刊(报纸)数据信息,全国京剧与戏曲知名表演、导演、编剧、作曲、演奏人员,戏曲理论研究,舞台美术设计,服装、化妆设计,音响设计,京剧与戏曲教育、京剧与戏曲艺术传播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京剧与戏曲为主的网站传媒机构等数据信息;
2.1949—2009年全国省市级以上专业京剧与戏曲表演艺术团体创作演出剧目数据信息;
3.1949—2009年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京剧与戏曲剧本数据信息;
4.1949—2009年京剧与戏曲电影影片,京剧与戏曲新闻纪录片,京剧与戏曲电视剧数据信息;
5.1949—2009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京剧与戏曲录音、录像、唱片等视听制品数据信息;
6.1949—2009年公开出版的有关京剧与戏曲研究的学术论著、图册、图像、脸谱等出版物数据信息;
7.1949—2009年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京剧与戏曲研究论文索引;
8.1949—2009年有关京剧和戏曲领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
9.1949—2009年有关京剧、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专题数据信息;
10.1949—2009年京剧现代戏、戏曲现代戏方面的专题数据信息;
11.1949—2009年中党的领导机关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央政府有关文化艺术工作、戏曲和京剧艺术方面的指示、方针、政策、法规汇编;
12.1949—2009年有关京剧艺术社会传播(如进校园、进社区)和京剧票友状况的专题资源信息;
13.1949—2009年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京剧与戏曲基本情况信息及其与内地演出交流、艺术与学术交流方面的数据信息;
14.1949—2009年中国京剧与戏曲同世界各国演出交流、艺术与学术交流方面数据信息;
15.中国京剧教学与研究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包括硬件和数据信息内容数字化加工处理)。
在我们的计划里,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后,将使之在教学与研究中能够实际应用。
按照计划,我们完成了现有的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比如,原来计划只做京剧艺术方面的数据信息采集,而在实施中发现,京剧与戏曲的信息数据资源根本就很难分得开,所以就变更为京剧与中国戏曲的数据信息的采集,丛书也就更名为现在的《中国戏曲研究资源信息丛书》。再比如,按原计划,所有京剧与戏曲数据信息采集的时限均为1949年至2009年。但我们发现,这方面的数据信息有一部分已有现成的工具书。其中常见的有三种。一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和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所编辑的《戏剧工作文献资料汇编》及《汇编》续编,收入了1949至1983年这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有关艺术和戏曲工作的指示讲话文件,党刊党报社评、专家的论文等。二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编的《戏曲理论文章索引》收入了1949至1981年这期间报刊公开发表的戏曲理论文章索引。三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的《中国戏曲研究书目提要》收入了1949至1989年期间公开出版的有关戏曲研究方面1600种书目的提要。因此,在我们这套丛书中,这三方面内容的三个分册,就不从1949年做起,而起始时间就分别是1984年、1982年和1989年了,从而与上述的成书时间相衔接。再次,原计划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关京剧与戏曲方面的数据信息也收入丛书,但因没有条件到港澳台地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只能暂时放弃。
所以《丛书》的后成果是如下的八种十一册。
1.《戏剧工作文献汇编/文件•政策•法规卷(1984—2012)》
《戏剧工作文献汇编/领导•专家讲话卷(1984—2012)》
《戏剧工作文献汇编/戏剧评论卷(1984—2012)》
主编:刘忠心 副主编:张冠岚 孔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