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114992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14个章节,主要对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作了介绍,强调对它们的结构性认知,并在已有的民系区划法、建筑谱系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新的村落系统的研究范式。具体内容包括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自然条件、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社会条件、村落的分布与自然条件、村落体系的文化分区、村落公共元素的功能与布局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深圳大鹏半岛保留有大量传统村落,尽管它们构成不复杂、规模小、工艺简单,却颇具研究价值。这些传统村落是特定人群在特定条件下与环境博弈、角力的物质型成果系统,本书强调对它们的结构性认知,并在已有的民系区划法、建筑谱系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新的村落系统的研究范式。
由于地处边陲,毗邻香港,加上“迁界”、“移民”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深圳大鹏半岛传统村落在体系、构成和建筑上形成了如“多维度联系的村落系统”、“多元文化紧密并置”、“公共设施的外置化倾向”,形态上的“双重表达体系”、“嵌入式结构”等特征。这些内涵的揭示,对于我们更加深透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村落均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由于地处边陲,毗邻香港,加上“迁界”、“移民”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深圳大鹏半岛传统村落在体系、构成和建筑上形成了如“多维度联系的村落系统”、“多元文化紧密并置”、“公共设施的外置化倾向”,形态上的“双重表达体系”、“嵌入式结构”等特征。这些内涵的揭示,对于我们更加深透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村落均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目 录
部分 绪论
1 研究视角、基本概念与传统村落的保存状况
1.1 研究视角
1.2 何谓“传统村落”
1.3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的现状
2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自然条件
2.1 地貌特征
2.2 气候特征
2.3 水系河流
2.4 海岸资源
2.5 土地类型
2.6 植被类型
3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社会条件
3.1 建置与人群
3.2 区位和社会
第二部分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体系
4 村落体系的发展脉络
4.1 清康熙以前的村落状况
4.2 清康熙至嘉庆之间的村落状况
4.3 清嘉庆以后的村落状况
5 村落的分布与自然条件
5.1 村落分布概况
5.2 村落分布与地理条件
5.3 村落分布的历史过程
5.4 理想村落环境意象与环境格局的选择
6 村落体系的文化分区
6.1 不同的宗教建筑的分布情况
6.2 不同类型的居住建筑的分布情况
6.3 其他村落构成元素的空间分布
6.4 多元文化的紧密并置与村落体系的分区
7 村落体系的层级与网络
7.1 跨村公共设施的类型与分布
7.2 村落层级的特征
7.3 独立的跨村公共设施
7.4 大鹏半岛村落系统的进一步分区
7.5 多重叠置的村落联络格局
第三部分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构成
8 村落规模
8.1 村落规模的特征及分析
8.2 村落规模的差异与相关因素探讨
9 村落形态
9.1 村落的街巷格局
9.2 村落边界
9.3 村口
9.4 村落的防御体系
9.5 村落形态与姓氏
9.6 街巷格局类型与村落规模
9.7 街巷格局类型与村落历史
10 村落公共元素的功能与布局
10.1 村落构成元素
10.2 各构成元素的性质、位置与村落构成
10.3 公共空间的外置与线状街巷格局村落
第四部分 大鹏半岛的传统建构
11 建筑的形式构成
11.1 建筑的平面构成
11.2 建筑的屋身构成
11.3 建筑的屋顶形式构成
11.4 由学校与商店建筑的构成看传统建筑的适应性调整
11.5 建筑构成的尺度系统
12 建筑结构方式
12.1 建筑结构类型
12.2 主要结构元素
12.3 嵌入式结构
12.4 钢筋混凝土结构
13 建筑色彩及建筑装饰
13.1 建筑的色彩
13.2 传统建筑装饰
13.3 西方建筑装饰的影响
13.4 双重表达系统
14 非建筑类构成元素的建造
14.1 伯公庙
14.2 井台
14.3 风水塘
附录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 研究视角、基本概念与传统村落的保存状况
1.1 研究视角
1.2 何谓“传统村落”
1.3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的现状
2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自然条件
2.1 地貌特征
2.2 气候特征
2.3 水系河流
2.4 海岸资源
2.5 土地类型
2.6 植被类型
3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依托的社会条件
3.1 建置与人群
3.2 区位和社会
第二部分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体系
4 村落体系的发展脉络
4.1 清康熙以前的村落状况
4.2 清康熙至嘉庆之间的村落状况
4.3 清嘉庆以后的村落状况
5 村落的分布与自然条件
5.1 村落分布概况
5.2 村落分布与地理条件
5.3 村落分布的历史过程
5.4 理想村落环境意象与环境格局的选择
6 村落体系的文化分区
6.1 不同的宗教建筑的分布情况
6.2 不同类型的居住建筑的分布情况
6.3 其他村落构成元素的空间分布
6.4 多元文化的紧密并置与村落体系的分区
7 村落体系的层级与网络
7.1 跨村公共设施的类型与分布
7.2 村落层级的特征
7.3 独立的跨村公共设施
7.4 大鹏半岛村落系统的进一步分区
7.5 多重叠置的村落联络格局
第三部分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构成
8 村落规模
8.1 村落规模的特征及分析
8.2 村落规模的差异与相关因素探讨
9 村落形态
9.1 村落的街巷格局
9.2 村落边界
9.3 村口
9.4 村落的防御体系
9.5 村落形态与姓氏
9.6 街巷格局类型与村落规模
9.7 街巷格局类型与村落历史
10 村落公共元素的功能与布局
10.1 村落构成元素
10.2 各构成元素的性质、位置与村落构成
10.3 公共空间的外置与线状街巷格局村落
第四部分 大鹏半岛的传统建构
11 建筑的形式构成
11.1 建筑的平面构成
11.2 建筑的屋身构成
11.3 建筑的屋顶形式构成
11.4 由学校与商店建筑的构成看传统建筑的适应性调整
11.5 建筑构成的尺度系统
12 建筑结构方式
12.1 建筑结构类型
12.2 主要结构元素
12.3 嵌入式结构
12.4 钢筋混凝土结构
13 建筑色彩及建筑装饰
13.1 建筑的色彩
13.2 传统建筑装饰
13.3 西方建筑装饰的影响
13.4 双重表达系统
14 非建筑类构成元素的建造
14.1 伯公庙
14.2 井台
14.3 风水塘
附录
插图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部分 绪论
1.1 研究视角
1.1.1 村落印象与学术传统
要对一个城市或历史村落作专业性的阐述,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仅仅谈及对它们一般印象,则容易得多。所以,不妨从大鹏半岛传统村落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开始我们的讨论。经过梳理,这些印象大致有:
(1)村落和建筑规模较小,就是那些大一点的村落,占地也少有超过1 hm2的;
(2)建造较为质朴,装饰相对较少;
(3)空间构成单纯,建筑多呈行列式布局,建筑形态变化较少。
一股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传统村落,如山西静升王家大院、浙江楠溪汀诸多村落、客家的土楼围屋等,通常以其规模宏大、空间构成复杂、制作精美、装饰华丽等为特征。或许是因为这些村落的强烈示范作用,使得我们在接触传统村落时,往往有某种思维定式:对那些符合或接近上述特征的村落,很自然地给予更多的关注,反之则或视而不见,或忽略不论。这是不是研究对象选取上的“以貌取村”呢?
建筑学科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传统民居的研究关系密切。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传统民居研究,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1.1 研究视角
1.1.1 村落印象与学术传统
要对一个城市或历史村落作专业性的阐述,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仅仅谈及对它们一般印象,则容易得多。所以,不妨从大鹏半岛传统村落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开始我们的讨论。经过梳理,这些印象大致有:
(1)村落和建筑规模较小,就是那些大一点的村落,占地也少有超过1 hm2的;
(2)建造较为质朴,装饰相对较少;
(3)空间构成单纯,建筑多呈行列式布局,建筑形态变化较少。
一股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传统村落,如山西静升王家大院、浙江楠溪汀诸多村落、客家的土楼围屋等,通常以其规模宏大、空间构成复杂、制作精美、装饰华丽等为特征。或许是因为这些村落的强烈示范作用,使得我们在接触传统村落时,往往有某种思维定式:对那些符合或接近上述特征的村落,很自然地给予更多的关注,反之则或视而不见,或忽略不论。这是不是研究对象选取上的“以貌取村”呢?
建筑学科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传统民居的研究关系密切。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传统民居研究,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