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99718
《博雅文学论丛·嫩黄之忆: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是纪念吴组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吴组缃先生的诗抄、日记摘抄和集外文录。吴先生的诗作长久被他的小说成就的光芒所遮蔽,一经重新整理,即受到学界高度关注,被称为打开了新诗“荒原”批判意识的另一番视野,为新诗提供了“荒村”一角的鲜活影像(孙玉石语)。日记摘抄和集外文录,也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文集的另一部分既有回忆吴组缃先生纪念文章,也有从不同角度研究吴组缃先生文学成就的学术论文,是读者走近这位杰出作家和学者的指南。
吴组缃诗抄
《野草》献诗
我们怀着渺冥的情绪
去问前面的大哥
我要踏着云霞飞腾
我抱着我底青春啼哭
嫩黄之忆(一)
嫩黄之忆
游河
你们二十四个
录一九三九年旧作以应平原棣台雅嘱
与抗战有关
忆昔
即事
咏史
有感
敬贺舒舍予兄创作生活二十年纪念
步老舍《村居杂吟》原韵
赠李子翔兄
无题
为八股文风画像
“我来了”
抆泪应须争著鞭
欲同歌舞
咏菊
颂蒲绝句
颂
喜赋二绝句赠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召开
题一九八一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悼吴葆萼
星潭诗社留念
赠泾县政协
国庆三十五周年纪念并祝北大革新
宣城日报创刊纪念
茂林小学校庆纪念
赠孙玉石张菊玲伉俪
旧作无题赠周先慎教授
游金石滩漫兴
八十述怀
八十敬谢诸友
哭昭琛
赠骆宾基兄
赠臧克家兄
赠药老(黄药眠)
贺静希(林庚)学兄八十华诞
敬悼平伯先生
赠友诗
吴组缃日记摘抄
吴组缃集外文录
冯玉祥《抗战诗歌集》序
冯玉祥《诗歌近作集》序
《绿野人家》本事
略谈我国关于小说方面的文论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几点体会
《红楼梦学刊》要开展论争
《红楼梦资料丛书》前言
悼念叶圣老
在第六届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怎样读《红楼梦》
《宋元文学史稿》前言
《(金瓶梅)(红楼梦)纵横谈》序
应该好好总结从来的现实主义创作
同老舍的一次唱和
清风明月高山流水
《胡适文萃》序
帚翁谈老
帚翁话旧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我与二十世纪
关于《金瓶梅》的漫谈
论《金瓶梅》
在纪念吴组缃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陈建功贺信
梅节贺信
忆父亲
感受吴组缃先生的人生境界
“吴缘
我所知道的吴组缃先生
忆念吴组缃先生
“同心当骨肉”:老舍与吴组缃
论吴组缃清华时期的新诗创作
《嫩黄之忆》的意义
吴组缃小说艺术论
吴组缃先生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独立自由创造精神
宗法大家族的末路
吴组缃小说的经济视角
论吴组缃小说的皖南社会风情
吴组缃小说中的女性
吴组缃小说艺术三题
归乡人·故事·革命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
试述吴组缃先生的中国小说史学术思想
视野开阔与精细入微
重温吴组缃先生论《三国演义》
吴组缃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宝玉的意淫与柳生的侠义
“红楼梦魇”中的睿智之光
吴组缃文学研究的学术个性
独立不倚的学魂
吴组缃著作年表
吴组缃研究资料目录
后记
第三种解释:小说运用了反讽手法,叙述者的言行与作家意图或小说题旨之间存在差歧,从而构成叙事反讽。这样就打破了人称小说容易造成的叙事幻象。这种解释阐述了叙述者和作者的关系,很能说明些问题。只是“反讽”一词用得未必适当。只有当叙述者和作者的意志彼此具有独立性,互不干扰时,才会出现反讽效果。《官官的补品》显见出作者意图或小说文本的隐含意向对叙述者构成压制,所以读者才不致沉迷于“我”的叙述中,而能明白小说的主旨并以之来批判叙述者。那么到底这个遭人诟病的叙述者的功用何在?小说采用人称叙事的意义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解开《官官的补品》的叙事内里,还需要从另一方面人手,即叙述者在文本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小说开篇就交待了叙述者官官是一个“归乡人”,从城里回到家乡看望母亲,借此养息身体。这样一个角色在吴组缃其他小说中也能找出类似的来。《两只小麻雀》、《菜竹山房》、《黄昏》、《字金银花》等篇的人称叙述者都是“归乡人”,和官官属于同一“行动元”。这些小说中的“我”作为青年知识者,回到家乡,经历了家乡的一段风物故事,或者感触了某个场景,可是他们对于故事场景的悲剧性却束手无策。官官和这些叙述者都是“归乡人”这一“行动元”之下的一系列角色,官官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仅对家乡人的悲剧束手无策,而且成为悲剧的共谋者之一。也就是说,作者通过叙述者“我”表露出的某种愧责感在官官这一角色处得到了无比的增强。奶婆的乳汁和陈小秃子的血是乡民生命的隐喻,官官是乳汁和鲜血的吸噬者,而作为归乡知识者的那些“我”,他们的成长与成就,他们的安然无恙,未尝不是用乡民的生命作哺育换来的。官官的塑造只不过是用一种方式强化了作者自身的愧怼之情。所以人称“我”依然把叙述者和作者牵连起来,在批判叙述者的同时,作者也鞭笞了自己。这与鲁迅察觉到被吃者也在吃人一样,具有深切的警醒价值。吴组缃热爱、推崇鲁迅,他也就会自然地把鲁迅的反省思路带入自己的创作中。《官官的补品》是一个代表。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