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70133
编辑推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发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今年是“七七事变”8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出版《抗战老兵口述历史》是契机,也是纪念。书中24名老兵受访时都已是八九十高龄,由于采写时间跨度大,在该书编校结束时,很多受访过的老兵已离世。可以说,这是一部老兵在生命*后还原出的保家卫国抗争史,也是客观的中国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心灵史。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24名抗战老兵口述当年从军的经历细节。这24名老兵中,有怒江边从死人堆中逃出的余国清 ,有桂林保卫战中七星岩里逃出的*后一位幸存者黄海潮,有在缅甸为远征军*指挥官史迪威将军开过车的武彪,有参加过武汉保卫战的战地政工队女兵许良能……通过老兵们的口述,部分还原了桂柳会战、台儿庄战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卫战以及远征军赴印缅作战的惨烈史实。
目 录
1伍远值 做工兵的日子9蒋义清 俺脑壳被鬼子炸了个洞23韦重光 逃出重围33黎 德 我是背时的41李接福 不愿做副官的上士51王学训 打了三年仗才穿上军装61谭延煦 收复腾冲73冯桥桥 我是李宗仁的卫士87唐太利 搏命攻下松山97余国清 我的两次远征107黄海潮 七星岩的后一个幸存者119唐仁均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129以建明 偷袭龙虎关139刘丰庭 我差点要了李宗仁的命147张裕华 战斗在驼峰运输线155许良能 1 5岁的战地女政工队员165胡力有 独山战役中挨了两枪173蒋昌淮 险些被鬼子毒死在昆仑关183何文才 当兵就要服从命令191武 彪 我们打败了日军王牌师团203周松桥 徒手生擒俩鬼子215唐兴成 密支那的往事225黎克忠 从投笔从戎到悬壶济世237李光玉 机枪子弹救了我的命247后 记
前 言
寻找老兵(代序)◎ 沈伟东翻开这本书,随着作家刘玉的寻访之路,我们在偏僻的乡野与20多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相遇;通过刘玉的眼睛和镜头,我们看到,一位位老兵从时光隧道中走来,从年轻的士兵走到白发苍苍的暮年。人物是历史的主体。中国史著,向来缺少民间史,尤其缺少以历史为背景的底层百姓生活史。本书通过对一位位抗战亲历者的访谈,真实记录了民间抗战史,拯救了历史文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的历史文献不是简单的概念化表述,而是通过大量真实细节的记录还原了血脉生动的历史原生态。作者作为寻访者,利用了多媒体记录和传播手段:照相、录音、录像,并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方式,让更多的读者随着他深入乡野,凝望逐渐隐没在生命尽头的老兵,探寻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同时,这些文章陆续在报刊上刊登,引发了更多的读者对抗战老兵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阅读者因而加入到关心帮助老兵的志愿者行列。而图书出版,将以更为传统的传播方式永久记录并传承抗战老兵为民族生存以命抗争的精神。这是中国可宝贵的血性。在本书中,刘玉的文字以实录为基本原则。口述记录中的老兵历尽坎坷,回望前尘往事,语气看似平淡,而慷慨、激愤、忧伤、悲凉的各种情感如同静水下波涛汹涌的暗流,读来使人感受到国民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老兵口述细节记录了抗战时期国民生活状态及国民精神、情感,还原了历史“现场”。阅读本书,老兵原生态的讲述娓娓道来,把我们带到那个时代场景,让读者有亲历的“现场感”。这种“现场感”迥异于抗日影视片中过于乐观的艺术化渲染,本真地反映了个体在国难当头的经历和体验,也通过个体的经历和体验,多角度观照出隐没在正史背后的更多的细节和真相。老兵口述细节还记录了抗战时期的国家制度以及国家战时制度下的社会秩序。这些细节是对国家历史宏伟叙事的补充。老兵口述细节记录了抗战时期兵役制度和军队战斗情况,是重要的抗战军事史料。这些史料的特点是亲历者口述,保持了史料原貌。蒋义清老人的讲述记录了1938年国民政府在广西乡村实行的从“三丁抽一”到“三丁抽两、五丁抽三”的招兵政策:当时的中国乡村,招兵时,兄弟之中以抓阄决定谁去当兵。少数刚从田地里洗脚出来的农村青年出于对战争的恐惧做了逃兵,军法无情,捉到后就地枪毙。老兵中也有如韦重光这样的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投笔从戎、以身许国的青年学生,也有如黎德这样的桂林市城市贫民。上前线参加抗战的老兵当时年纪小的才十五六岁。读者还可以从老兵的口述中了解到军队的装备。如:“当时用的是德国枪,钢帽、防毒面具都是白崇禧从德国买回来的。帽子上的帽花图案就像是一个鸦片包包。”(蒋义清老人讲述)“俺用的是德国步枪,俺们全广西军队用的机枪、重机枪都是从德国买来的。”(蒋义清老人讲述)这些口述印证了广西军队战斗力强大的装备基础。而战士生活极其艰苦,补给跟不上,有时在前线吃生米,穿草鞋长途奔袭参加战斗。老兵口述的细节记录真实地反映出作战情况。每一位老兵都辗转数千里,转战数省,历经艰辛。蒋义清老人被炸弹打中额头的剧痛似乎穿越了70年:“血一下子就流出来了,那个痛哦!痛得俺喊死!”这彻骨的剧痛至今还让他深切地感觉到日本人的狰狞。老兵讲述的中国士兵与日本士兵短兵相接的战斗,让阅读者感受到以命搏杀的勇气,正如老人所说:“你不打他,他就打你的呢。”韦重光老人的口述记录了作为中下级军官带兵参加桂林保卫战,经过惨烈的战斗突出重围的经历,他带的一个连突围出来的只有十来个人。黎德老人述说了伏击战的惊心动魄,一颗步枪子弹从他的侧面射来,正好打中他的肚皮,在肚脐上面左右贯穿——70多年后,作者寻访他的时候,他才掀开军大衣让人看,这让他的女儿女婿大吃一惊,之前从来没有听老人说起过,“老人淡然地答道:‘这点伤算什么,我打仗的时候起码死了五六回呢。’”书中每一位老兵口述的作战细节,贯穿起来,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中下层军人的战斗情况。这样的战斗在华中、华北、华南、华东等各个战区展开,士兵依靠双脚辗转奔袭,以中国大半个版图为战场,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李接福、蒋淮昌老人讲述的昆仑关战役,谭延煦老人讲述的收复腾冲之战,冯桥桥老人讲述的武汉会战,唐太利老人讲述的进攻松山战役,唐仁均老人讲述的随枣会战和大别山游击战,余国清、何文才、武彪、唐兴成老人讲述的赴缅赴印远征作战,黄海潮老人讲述的桂林保卫战,以建明老人讲述的龙虎关战斗,许良能老人讲述的战地救护,胡力有老人讲述的独山战役,周松桥老人讲述的雪峰山战斗,李光玉老人讲述的廉江战役……这些口述的历史,从士兵或中下级军官的视角讲述战争的细节,为研究者补充了珍贵的史料,也为阅读者深入了解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提供了手资料。老兵口述的细节记录了抗战时期让人反思的问题,诸如国民愚顽,军队腐败,内部摩擦,等等。例如,口述中谈到战时士兵生活极其艰苦,而管伙食的“火头军”生活却很好,“他狡猾得很,把买菜的钱省下来买烟抽。”(蒋义清老人口述)老百姓在卖给军队的麦子里掺沙子,让士兵无法下咽,等等,这些读来令人叹息。作者在记录每一位老兵的口述历史之前,细致委婉地记叙了寻访的过程,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老兵的生存状态、体察老兵的细微心理变化。这样的记叙角度,让现实与历史的变换自然流畅,寻访老兵成为我们深入探索历史真实的过程,也成为打通历史与现实,反思个体人生命运、国家命运,观照国家、民族发展脉络的过程。作者寻访手记中,细节的精微描述让阅读者能够触摸到老兵的气息,透过厚重的时光迷雾真切地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兴亡的关系。这是客观的抗战人物传记,从老兵的抗战历史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危难之际的惨烈抗争;也是客观的中国百姓生活史,从老兵的人生磨难和现实生存状态,写出了近百年中国底层百姓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难能可贵的家国责任,这是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桂林普陀山博望坪安葬着1944年11月桂林保卫战牺牲的三将军(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陆军一二一师师长阚维雍、陆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吕旃蒙)和八百牺牲于七星岩中的军人。这里,从前山和后山上来的晨练市民、游客相遇在墓旁的仰止亭里。我遇到一位白发老人唱着自己写的歌词,抨击“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歌声激昂,表达他的愤慨之情。老人含着泪高声唱“中国当自强”。旁边的市民不以为异,安静地听着,偶尔也听听收音机里的新闻,议论几句他们眼中错综复杂却又简单得像小孩子“过家家”的国际关系。我还遇到过讨论桂林保卫战的市民,谈到当时桂林民风的剽悍,桂林抗战守军与桂林城同存亡,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日军搏斗打巷战,桂林的民房成了巷战的碉堡,桂林的山也成了抗战的堡垒,桂林民团组成敢死队,勇士身上绑上手榴弹和炸药包去和日军拼杀。就在这小小的普陀山上,血流殷地;对面漓江,战死者遗体堵塞江流。我参观过桂林档案馆举办的桂林老照片展览。老照片里,山影依然。照片述说了那场战争中中国百姓经历了什么,承受了什么。近两年,刘玉关注民国桂林历史的研究,竭尽所能,系统地采访桂林民间老兵。文章陆续被国内媒体刊登。图书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会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抗战老兵,了解那个民族危亡的时代我们先辈的抗争。我在纪忠亭(为纪念抗战期间桂林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士而建)里阅读这些老兵的口述史初稿,似乎在窥探国家命运、桂林城市命运和这些桂林人的命运。纪忠亭里的石条凳被市民摩挲得油光水滑,市民在这里安闲地聊天,也有人拉拉胡琴,唱上几段。桂林上空有训练的战机飞过。现实与历史如拂动山道边老树的两股风交汇着,树上的蝉蜕伏在枯枝上,新蝉簌簌爬上来。清明节,大雨,我登上桂林普陀山博望坪。登山的市民走到三将军和八百壮士墓前,纷纷自发鞠躬,向抗战英雄行礼。我看见墓前两位身着黑衣的妇人蹲坐着,点着香烛,抱在一起,她们瘦削的肩膀耸动着,在抽泣。正如书里记载,英雄在世的战友,散落在偏僻的山野,他们大多已是耄耋之年,渐次凋零。我们缅怀战死沙场的英雄的同时,作者客观的描写,字里行间道出了我们需要给予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过牺牲的在世的抗战老兵更多的尊重和关怀。对这些老兵的尊重,其实是对民族对国家对中国人自己的尊重。由于历史原因,抗战老兵大多流落在乡间,默默无闻,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有的老兵终身未娶,老无所依;有的老兵由于历史问题,身陷囹圄,妻离子散;有的老兵由于战争留下的伤残,70多年来身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有的老兵在历次运动中受尽折磨,流落他乡……只给探访者留下孤独的背影。老兵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蒋义清老人对志愿者看望他时送的“抗日老兵”牌匾的牵挂,韦重光老人听说有记者采访时翘首以盼的心情,冯桥桥老人想得到的是国家对他参与抗战的承认(“得到社会的承认,我就感到欣慰了,死也瞑目了。”),余国清老人对抗战纪念牌的珍惜……读来令人唏嘘不已。翻开这本书,让读者走近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这些生命个体与我们的国家命运、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位老兵的生命经历,也记录着国家历史波澜起伏的命运密码。让我们仔细阅读这本书,通过饱含民族血泪的老兵口述,从字里行间探寻国家救亡图存、民族自强复兴的密码。
媒体评论
每个抗战老兵都是一本史书。广西作家刘玉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不让这些抗战老兵被遗忘。——新民晚报抗日战争已结束半个多世纪,老兵们相继离去。年轻的时候,他们曾舍弃生命,报效国家,晚景却大多很凄凉。是否能给予老兵应有的尊严,拷问着一个民族的良心。近年来,作家刘玉在各地寻找健在的老兵,记录下他们从前的记忆和当下的生活,向这些耄耋老者们致敬。——生活月刊刘玉寻访遗落在民间的抗战老兵,忠实地记录下他们的经历,记录下他们的回忆。他这样做,“是希望那段过往,不至于随着他们的老去而被堙没,也想借这些记忆的碎片,见证一段尘封的历史,借此,向那些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而出的勇者致敬。愿这些回忆,能促使我们反思从前与现在。”——广西画报70多年前,无数大义中华儿女抛家弃舍,扔下父母妻儿,毅然奔赴战场。抗战胜利,他们卸下征衣,青山依旧。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也因此刘玉表示,希望更多的人通过阅读这本饱含民族血泪的老兵口述,从《抗战老兵口述历史》字里行间探寻国家救亡图存、民族自强复兴的秘密。——深圳商报
在线试读
逃出重围【韦重光】1917年农历正月二十二生于广西荔浦县马岭镇,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第十五期步兵科,贵州都匀中央炮校附设第十五期学生队肄业。历任陆军七五师五二三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陆军七五师司令部中尉练习参谋;七五师五二三团一营二连中尉连长、上尉连长;第十六集团军教育研究班教官;陆军第四十六军司令部军务处军机课上尉课员;中央军校第六分校教育处上尉代战术教官;本分校第二十期第三队上尉代队长;中训团第十军官总队第二大队第七中队上尉队员;陆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军官队上尉队员;湘东师管区司令部少校参谋;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第三处少校参谋;陆军第三二九师司令部科主任参谋、警卫营营长等职。参加过衡阳会战、桂林保卫战。2013 年 5 月 13 日,我和一个外地的记者朋友从桂林市区驱车前往荔浦县,几经周折终于在下午找到了抗战老兵韦重光。老人的孙女告诉我们,得知我们要去探望,他非常兴奋,从早上起床就开始等着我们的到来,吃完中餐以后实在有些困了,正在午睡。知道我们到了,老人家立马翻身坐了起来。老人看起来满面红光,两道长寿眉花白且浓密粗长,颇有些长寿老人的风范。虽然已经 96 岁高龄,但除了左边耳朵有些不太灵光外,他身体方面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大毛病。老人现在住在女儿县城的家里,那是一栋四层的小洋楼,周围都是居民的自建房,环境很安静。老人说晚辈们对他特别好,吃的用的都不用发愁。为了方便照顾老人起居,家人特意安排他住在二楼客厅旁的一间卧室,房间被打理得干干净净的,很是温馨。我们的访谈在客厅里进行。老人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好在有他的孙女在一旁做“翻译”,她还找来一份韦家修族谱的时候整理的材料,上面清楚记录着老兵投笔从戎的过程及其后在军队各部任职的详细情况。与大多数对往事三缄其口的老兵不同,孙女说前些年韦老经常和后辈们讲起他抗日的故事。她说 :“前年他和我们讲起的时候,记忆就已经很模糊。现在更加,好多以前讲过的东西都不再记得。”我当时想,像他这样一个年近百岁的世纪老人,还能依稀想起这许多的往事,已实属不易。将要告别韦老时,他从房间里找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给我看,上面记录着很多老人早年的生活经历。他翻到其中一页递给我,然后返回沙发坐下,微笑着看我拍照。他的笑容淡定而从容,全然看不出这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历经了战火洗礼、差点命丧桂林保卫战的老兵。老兵翻给我看的那一页纸上的文字,是他在 1992 年写的,上面简单记录着他近 80 年的人生经历和感慨 :“回首当年,在那 30 年代中期,正值求学黄金时期,感于国难日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遂毅然投笔从戎,以身许国。初空军,继陆军,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专心致志,不遗余力,积极锻炼杀敌本领,学有所成。“抗日时期,投身御侮抗敌洪流,历任民国军职,当过下、中级军官,随军转战祖国大地,直至取得后胜利。其间,曾参加衡阳会战、桂林城防保卫战役,与日寇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克尽厥职。大陆解放,解甲还乡。“建国初期,参加工作,原任本县马岭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兢兢业业,克尽心力。后因历史问题,被错判徒刑五年,刑满回家受管制。1986 年,我的这一冤案得到了纠正,但有关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今年(1992)8 月下旬,荔浦县委、县人民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决定恢复我的工资待遇,作退休处理,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重要在于我的历史本来面目受到了尊重并获得了恢复。深感来之不易,心情激动不已。激情使然,不计拙劣,以己名重光二字草成鹤顶格嵌名联一副 :重见天日常念党恩深似海,光临寒舍辄思乡眷重如山。爰记述之,借以抒发内心实感,表达我对党和人民感恩戴德之赤诚并永志不忘。”一我生于 1917 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是广西荔浦县马岭镇下地村公所下大地村人。当兵前,我妈妈早已经去世,家里剩下父亲带着我们三兄弟加一个姐姐,我排行第二。我中学毕业于位于平乐县的广西省立第十中学,1935 年在桂林军训结业以后,到南宁读致邕高中。后来,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读书,看见广西航校正在招生,就去投考,在航校初试中名列名,然后到柳州航校复试,我又考了名。同时考入第三期飞行班学习飞行的还有荔浦的韦现科、巫友淦、李世康等人。广西航校当时设在柳州,记得我们队有个年纪比较大的领导叫陆驯,是个中校。1937 年 6 月,曾祖母去世,我回家奔丧待了两个月。当年的 9 月份回到柳州,上面确定广西航校与中央航校合并,先前的学校已经被改编为中央航空学校学生总队,我分在第八队,没过多久,航校由柳州迁移到云南昆明。1938 年 11 月,我奉命调回桂林。第二年 1 月,我被广西绥靖主任公署选送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第十五期炮兵科。9 月调到贵州都匀中央炮校附设第十五期学生队,一直到 1940 年6 月毕业。1940 年 10 月,我奉调到广西上林县巷贤乡的陆军第四十九师服务,师长是彭璧生。10 月份,因为生病请假回到家里,治愈以后我才又去了南宁。1941 年 3 月,我奉派任陆军七五师五二三团迫击炮连中尉排长,师长冯璜,容县人,他是我们广西航空学校前任校长。我们之间的师生感情极好。10 月,我奉调陆军大学参谋补习班特三期(中尉学员)受训,第二年 5 月结业。6 月奉派陆军七五师司令部中尉练习参谋。9 月调第四战区干训团防空班期受训,10 月结业。12 月调任本师五二三团一营二连中尉连长。那段时期我奉命辗转到好多地方去服务,当兵的,上面叫你去哪就得去哪。1943 年 1 月我升任本连上尉连长。后来,我奉派任第十六集团军教育研究班教官,11 月调军委会东南干训团第八期步兵科受训,到第二年 1 月结业以后,仍旧回到五二三团一营二连任中尉连长原职。二我真正带兵和日本鬼子打仗,是在湖南衡阳会战和广西桂林城防保卫战中。1944 年,我们先奉命去解救湖南衡阳城。当时衡阳城的外围阵地已经被日本鬼子占领,衡阳城守军第十军被围困,情况火急。在衡阳失守前,我们七五师受命调去增援解围,一起去了两个军,是第三十一军和第四十六军。当时仗打得很乱,战斗非常激烈。我们去的时候,城里是中央军的第十军在负责守城,我们到达衡阳外围以后做了简单休整。第二天早上,天刚亮就开始参加战斗,我们从外围向守城的鬼子开火,双方交战了大半天。鬼子也蛮厉害的,他哪怕只剩下一个人都不愿意退兵。当天,我们好不容易拿下了目标,第二天就又被他们夺回去了。那一仗打坏了(桂林话,意思是打败了)以后,我们就撤退回了柳州。当时我在第四十六军一七五师五二三团一营二连做上尉连长,带了一百几十人过去,在战斗中死伤过半,撤回桂林的时候只剩下还不到一半的兵员了。在柳州没待多久,接到消息说日本鬼子准备进攻桂林,桂林吃紧,我被奉派到桂林守城。当时抽调了我们一起四个连,跟桂林的守城部队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桂林的联合防御总队。因为只是个下级军官,我具体也不晓得当时从柳州一起来了多少人,只晓得我们跟桂林的一个警卫连的任务一样,在那里守了差不多有一个月。当时主要在鹦鹉山脚下驻防,那里就是城防司令部的驻地。北门是由三一师负责守的,师长是阚维雍。日本鬼子来了以后首先向北门发起攻势,北门的防御工事坚固,他们久攻不下。后来日本鬼子就转了攻击方向,改攻东面。那一带的山都是零星散布的,也是三一师的防守阵地,结果被鬼子在那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这样,日本鬼子就攻进了城。他们在外围还不断有援兵增加过来,我们没有援军,就那样被打败了。双方在城里激烈交火,奈何战斗力悬殊,眼看桂林城就要失守了,我只好带兵由西边突围出来。我们撤退的时候是没有收到命令的。当时城防总司令部已经垮掉,那些大官自己骑着马出城了。我知道那些马平时总是跟着司令的啊,我看见这个情况,心里算定肯定是要撤退的了。结果呢,我们已经无路可走,我想——(老人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我当时想,如果这个时候还等到上面来解救嘛——(摇了摇头)等到的恐怕只有失望!孤立无援,没有希望!还是要自己想办法。无奈当时已经无路可逃,我想到可以冲出重围的办法,只有趁天黑以后从高高的老城墙上跳下去,然后借着山石和杂树的掩护逃下山。但是当初为了防止鬼子从城墙根来偷袭,城墙下被自己人布满了各种铁钉和竹签,那些东西一根根被削得锋利,尖头朝上插在地面,就这样跳下去,不死也要被戳成残废。看大家都不敢往下跳,我就赶紧下了道命令,全连的士兵用包裹把衣服卷起来,然后全部集中在一块。大家很快集中在我们准备突围的地点,将包裹从城墙上丢下,铺在铁钉、竹签的上面,垫高了以后,我们就一个接着一个往下跳。逃离了那个地方以后,我领着大家往桂林西面的甲山方向突围。刚走了没多久,就和一队鬼子遭遇上了,双方一碰面就打了起来。黑灯瞎火的,也不知道双方死伤情况怎么样,我不敢恋战,悄声指挥大家一边打一边退。桃花江江面原来搭有浮桥,因为是临时搭的,假得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桥散了架。从桥上过河撤退是不可能了,我们就只好从那里游过河,游到一半的时候,鬼子追过来了, “啪啪啪”朝我们猛开枪, (老人又开始打哈欠)当场又有人被打死。大家拼命游过河以后,就赶紧拔腿朝前面跑。跑到机场路那边的时候又遇上一队鬼子,我看他们人多,为了减少伤亡,就带大家爬上山,躲在树丛中,等鬼子走了以后才继续赶路。突围出来以后,我带着大家一路猛走,到了广西融安那边。没几天以后,我们在三皇(音)找到撤退到附近的桂林城防总队,出来又遇上了陆军新编第十九师在那里,吃饭、住宿才总算有人负责。终于在山上和我们的人会合了。这么多年过去,当时是在哪里的山早已经记不起了。哪里还记得起?在那待了一阵就快过年了,部队受命步行开拔回广西,经过三江、田南、田东,后到了柳州地界,当时柳州也已经失守。桂林的战斗中,我们实际上都是在城里作战。我们被困在内城,内城有河,河水很深很急,大家冲不出来。我一个连队的人后只剩下不到十个了。我们当时想到在那种情况下,不管突围还是不突围可能都要死了,就干脆冒险突围,这样还有一线生机。当时日本鬼子有探照灯,照到你就开枪射击。没有地方可以躲,就只能看准哪个地方狭窄就躲在那里。你问是在哪?哪有地点,又没有人指挥部队,都是靠自己瞎闯。三1945 年,我又走了好些地方去工作。2 月,我奉调到陆军第四十六军司令部军务处军机课任上尉课员。3 月奉调中央军校第六分校教育处任上尉代战术教官。7 月奉调本分校第 20 期第三队上尉代队长。其实,当时六分校已经奉令撤销,只是委了个名义,属于过渡性质的。当年 9 月第六分校奉命撤销,10 月,我调到中训团第十军官总队第二大队第七中队做上尉队员。1947 年 2 月,我被安排到汤山陆军炮兵学校以上尉附员身份受训。9 月又奉调昆明陆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军官队任上尉队员。1948 年 2 月,我奉调长沙湘东师管区(司令冯璜)司令部任少校参谋,7 月奉调汉口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部第三处(处长戈鸣,广西武鸣人)任少校参谋,12 月奉调陆军第三二九师(师长戈鸣)司令部科任主任参谋,没多久调到本师警卫营当营长,调防广西全县,后来到了柳州。国民党军队在广西武鸣大撤退的时候,人家都走了,好多人都去了台湾。我不想去那边,就回了老家荔浦马岭。四新中国成立后,我解甲还乡。因为有点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安排在县里马岭镇中心小学当教导主任,我在工作中算是兢兢业业,克尽心力。后来因为历史问题,被以“国民党反动派”罪名错判了五年徒刑,在隔壁的恭城县劳改到 1955 年冬天才获释,刑满回家以后还受到管制。直到 1986 年我的冤案才得到纠正。1992 年 8 月,荔浦县有关部门为我恢复了待遇,给我办理了退休手续,我的遗留问题总算得到了妥善处理。我 1950 年和西乡塘的王氏在桂林结了婚,当年生下大女,第二年因为我被劳教,王氏和我离了婚。1958 年,我又和荔浦县乡下的罗氏结婚。从 1988 年开始,我就跟着小女儿一家人在县城生活,算起来有二十几年了,孩子们对我很孝顺。 刘丰庭我差点要了李宗仁的命【刘丰庭】1921年11月17日生于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马家村。1944年春加入国民革命军资源补充团,后调入第七军一七三师五一八团,同年9月调入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部特务团(警卫团);1949年回乡务农。2012年12月27日离世,享年91岁。一民国三十三年(1944)正月初四,我和家里的人正准备去隔壁村的亲戚家拜年,村里来了几个人,说是政府派来抓丁的。按照政府“三丁抽一”的征兵政策,从年龄上讲我是家里适合去当兵的人选,但我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所以很不情愿去。他们不由分说地把我五花大绑起来,然后将我和其他人一起带到资源县城。初五,我们被送进了补充团。初八,我们被汽车拉到邻近的兴安县。听补充团里的老兵讲,我们这批新兵是要直接送到抗日前线去打仗的,好多人都怕得要命。我们在兴安集结、训练了三个月以后,就坐火车到湖南长沙住了一个星期,然后坐船过洞庭湖,两天后到了湖北省镇西,之后开始赤脚步行,那时候连草鞋都没得穿。7 月中旬到了河南铜城(音),我们被安排进第七军一七三师五一八团。在那里住了几晚,又辗转到河南双城。记得有一个资源老乡蛮喜欢唱山歌的,开始一直在唱,后来一上火车就吓哭了,搞得好多人都跟着哭。没几天,他就死了,不知道怎么死的。二当年 9 月,我们来到了湖北老河口。还没来得及适应那里的气候,我们就被分配到各部了。我和几个互不相识的桂林老乡一起,分配进了负责保护李宗仁的警卫团,我分在三营八连。记得团长是梁干明,连长是黄炳清,后来换成谢志善。那时候我 23 岁。老河口,位于鄂豫川陕四省边界,公路四通八达,依山临江,进可攻,退可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9 年 9 月,李宗仁把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设在这里。侵华日军为了打开中原门户,企图以重兵快速攻占老河口撕开一道缺口,于是频繁向第五战区进攻,李宗仁率第五战区的官兵在老河口奋勇抗敌。听我们班长讲,日本人主要想攻下老河口以后以便进攻重庆。日军先后派了 11 个师团 20多万兵力来攻打第五战区。前方战事吃紧,日军的轰炸机每到天黑就发疯似的漫天投弹。每到这个时候部队就拉响警报,官兵们都一溜烟涌到防空洞里躲起来。但是因为经常有日本派来的特务刺探情报,所以,洞外总留下一个卫兵看守。这天,又轮到我站岗值守。天空黑压压的一片,两旁只看得见 20 多米内的景物。因为风大,我在院子里来回巡逻了几圈后,就躲在那棵歪脖子枣树下盯着远处看。30 多米远的地方,一个黑影向着我站的方向慢慢移动。走了几步,突然停了下来,抬头东张西望一阵以后,又往回走去。我死死地盯着前方,手里的步枪这时已悄悄瞄准黑影。我没有着急开枪,想看看对方到底想干什么。“口令?”当黑影来回绕到第三圈的时候,我大声盘问,慌乱中同时扣动了扳机。枪是朝天上开的,因为部队有规定,遇见这类情况必须先鸣枪警告。如果对方再不回答口令,我第二枪就要朝他瞄准射击了。“砰”的一声脆响之后,对方不紧不慢地应道 :“我是长官。”听说是长官,我就大着胆子往前小跑几步,定睛一看,模糊中果然见那人着一身长袍,足蹬马靴,极有派头,心想应该真是来查岗的长官,便没有再多加盘问,对方也很快就离开了。第二天一大早,军营里就像炸开了锅,大伙都在议论着昨天晚上有卫兵向李长官开枪的事。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差点晕倒在地上。天啊!昨天晚上那一枪,差点让我闯下大祸。我开枪打的那位长官不是别人,正是驻守老河口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一吃完早餐,我就接到了要开大会的紧急通知。闯祸了,闯大祸了!朝长官开枪,这是几大(桂林话,意思是很大)的罪过哦。我感觉口干舌燥,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一样,吃什么都觉无味。那个早上,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去的,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被人群推搡到了会场。“昨天晚上,有个卫兵冲我开了一枪!”会议开始以后,李宗仁直奔主题。站在队伍后面的我估摸着自己死期已到,腿脚发软,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更莫讲像别人那样踮起脚尖看看司令长官的样子了。李宗仁讲到这里的时候停了下来,双眼环顾四周,等全场的官兵不讲话后,接着讲道 :“这一枪开得好啊。说明我的卫兵警惕性很高嘛,有这样的卫兵,我就放心了。”听到这里,我那颗吊在嗓子眼的心才落了地。原来长官不仅没有责罚,还在大会上表扬我了哩。通过这件事,部队的官兵觉得李宗仁是个爱兵的好官,都更加拥戴他,好些人都表示跟着这样的长官打仗,真是汽车压罗锅——死也直(值)了。三民国三十四年(1945)2 月,李宗仁离开老河口前往汉中府当汉中行营主任。长官部的车队先行一步离去,我们的部队,以每天 120 里的速度急行军赶往汉中,累了就啃干粮,困了就睡在路边。苦的时候,上面就发点钱,自己买米煮饭吃,因为钱少买不起菜就光吃饭,叫作吃“鼓眼饭”。有一天 ,部队驻扎在一间破庙里。天快黑的时候,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屋外灰蒙蒙一片。我手握步枪,拖着疲惫的双腿在庙门口警戒。 就在准备回屋交班的几分钟前,我不希望发生的事还是来了——两架日军轰炸机从远处呼啸着飞过来,我赶快冲着破庙里的人们大声喊话 :“野仔的日本飞机来了,快躲啊!”喊完,我连滚带爬地跑到旁边的柳树下抱头蹲下。刹那间,日军从空中丢下的炸弹已经在我身边炸开,巨响几乎将我的耳朵震聋。我就着炸弹爆炸发出的光亮,看见四周弹片、泥土横飞,头顶的老柳树枝桠被炸成了几十截,横七竖八地一股脑砸下来,打得我浑身发痛。几秒钟以后,日军的轰炸机走了。我下意识地在自己身上摸了一遍,幸运的是什么零件也不缺,只是受了伤,全身痛得厉害。我歇了一会儿,赶忙跑回院子去,院子的一间空屋被炸塌,还好,里面的人基本没有大碍。第二天,看着破庙门口一亩左右的田垌里全是弹坑,我不由得大声喊了起来,喊声带着哭腔 :“这家伙,比老家死了人送葬的时候放的登山炮要响几十倍呢,还好没有炸到老子!”雨一直在下,天刚亮,队伍又朝汉中方向出发了。我摸着脸上生疼的伤口,越想越后怕,越想越生气,心里忍不住骂 :“这些死日本野仔!”后来才晓得,是有汉奸指示日本人轰炸,他们以为李宗仁在这里。我们副团长带人去抓,汉奸是两个女学生,审问过后送去总部枪毙了。后来又抓了好多汉奸,都毙了。抗日战争的仗打得激烈的日子里,这样的历险,隔三岔五就会有一两次,我们经历过几次也就慢慢地习惯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要不死,就一定要战斗到底,直到把那些日本野仔赶走。“日本野仔”,我习惯这么喊那些毫无人性的侵略者来表达对日本兵的憎恶。只有把他们打跑,才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广西资源老家。我们到汉中没几天,李长官又回老河口去了。听说我们走后一个月左右,日本军队就占领了那边,川军在那边和日军对战。接替李宗仁任第五战区长官司令的刘峙指挥川军和日军作战,部队很多官兵好像不尿他这一壶(桂林方言,意思是不吃他那一套),李长官就回去帮了他一段时间。那两年,我们就这样在警卫团里追随李宗仁辗转在各个战场,转过来,转过去。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人投降那时候,不记得是几月了。有一天,我们正在汉中府附近行军,前面传话来讲今天有个大官要过来。我们就奉命站在路两边,让大官的车队先过。没多久一排汽车开了过来,一路也没有停车就开过去了。等他们走了好远,团里的长官才说那车里面坐着蒋介石呢。这是我离蒋介石近的一次了。四抗战胜利后,李宗仁被蒋介石喊去当北平行营主任,后来好像是 1946 年秋天又改作“国民政府北平行辕”。我们就跟着一起到了北京。有一天,白崇禧对我们训话。他讲 :“你们这些人大多数是广西人,你们是警卫部队,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机关枪叫、大炮响。我这次就带你们去听听。”第二天,炮排、机关枪连、步兵就挨喊起去攻打信阳。晚上到信阳以后,见城里亮着灯,白崇禧就讲: “我们都杀过来了,城里的共军还睡得这么舒服,炮兵,给共军放两炮!”战斗就这么打响了。白崇禧在天亮前带着随从先离开了。天亮以后,我们子弹打光,挨共产党部队“包了饺子”——活捉了。我们被关了一个礼拜。解放军里的人问我们 :“愿意回李宗仁部队还是愿意回老家?回家的话,就给伙食。回部队的话,不给伙食费,自己走回去。”结果大家都没要伙食费,都回原来的部队了。后来,国民党军队兵败。1949年正月,李宗仁、白崇禧想搬回广西老家死守两广。我们那个团部接到命令押送李宗仁的私人物资回桂林,部队走到兴安县百里镇以后,我想着国民党大势已去,趁没有什么人注意,就偷偷开溜回了老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