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65515丛书名: 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编著,介绍了纺织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权威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目 录
序 韩启德
前言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综合报告
纺织科学技术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二、国内纺织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三、国内外纺织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比较
四、纺织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专题报告
纤维材料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纺纱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机织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针织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纺织化学品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染整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目 录
ABSTRACTS IN ENGLISH
Comprehensive Report
Advances in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s on Special Top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Fibers and Material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pinn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Weav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Knitt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extile Chemical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Dyeing and Finish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Nonwoven Materials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 Textil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lothing Design and Engineering
索引
前言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综合报告
纺织科学技术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二、国内纺织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三、国内外纺织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比较
四、纺织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专题报告
纤维材料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纺纱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机织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针织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纺织化学品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染整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目 录
ABSTRACTS IN ENGLISH
Comprehensive Report
Advances in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s on Special Top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Fibers and Material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pinn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Weav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Knitt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extile Chemicals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Dyeing and Finishing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Nonwoven Materials Engineer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 Textil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lothing Design and Engineering
索引
在线试读
纺织科学技术学科的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地位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也是战略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纺织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
2012 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57800 多亿元,同比增长 12.29%。我国纺织纤维加工的总量占全球的比重接近 55%,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额占全球的比重超过 35%。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的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和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技术进步加快。
我国的化学纤维、纱和布产量均居全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化纤产量 2012 年达到 3800 万 t,同比增长 12.1%;2012 年的纱产量为 2984 万 t,同比增长9.8%,布产量为 840.8 亿 m,同比增长 3.3%。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已经在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012 年规模以上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126 亿元,同比增幅全行业,达到18.48%。
(二)近年来纺织科技进步概况
1. 纺织工业科技进步成效
(1)纤维材料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纤维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能力显著提升。以大容量、高品质、低物耗能耗、差别化、低投入为特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 40 万 t 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技术、大容量聚酰胺 6 聚合及细旦锦纶 6 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在行业中获得应用。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化继续取得突破。碳纤维、芳纶、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乳酸纤维等初步实现了稳定生产,玻璃纤维、特种功能纤维和涤纶工业丝的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各类新型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2)纺织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取得明显进步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纺织生产加工水平,随着清 – 梳联、自动络筒机、集体落纱的细纱长车、细 – 络联、粗 – 细 – 络联等为主的棉纺设备技术突破,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劳动用工大幅减少,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通过对传统的环锭细纱机进行改进以提高成纱质量,实现优质化纱线生产的各种新型细纱生产技术不断涌现,并逐步开始推广应用,使得纱线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成纱综合质量显著提升,例如低扭矩环锭纺纱生产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集聚纺技术等。
(3)纺织工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绿色环保新技术实现突破并在行业重点推广应用。为推动我国棉纺织行业实现绿色环保上浆,为浆纱工序“不用 PVA”夯实浆料质量基础,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使用的 PVA 数量正在减少;印染行业推广采用小浴比染色技术以达到节约用水、蒸汽和染化料的目的。资源回收新技术实现突破并在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化纤行业将废气、蒸汽、废水中的热能通过热交换装置进行回收再利用。印染行业利用碱液回收设备对废碱液进行浓缩回收再利用,还推广使用废水分质、分流及膜法深度处理技术,通过不同预处理后,达到膜法处理要求,经膜法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生产。
(4)纺织工业两化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正在由局部应用阶段向综合集成阶段过渡的时期。生产过程信息化、物流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决策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三大板块。目前,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了进销存、办公自动化、配棉管理等局部应用,企业主要业务之间信息化应用的综合集成水平正在提高。纺织原料和纺织服装产品电子商务和营销信息化正在普及。在规模以上企业服装 CAD 普及率达到 100%,服装 CAM 成为国内服装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装备升级重点之一,预计到 2015 年全行业普及率将达 15%,服装柔性制造系统(FMS)在我国应用速度明显加快,总量接近 2000 条流水线。
2. 纺织科学技术获奖成果
(1)荣获奖项的项目
近两年荣获的与纺织类相关项目如表 1 ~表 4 所示。
表 12011 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黄麻纤维精细化与纺织染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东华大学等
耐高温相变材料微胶囊、高储热量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技术天津工业大学等
表 22011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汉麻秆芯超细粉体改性聚氨酯涂层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
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东华大学等
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等
表 32012 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高性能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及在污水资源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天津工业大学等
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关键酶制剂的发酵生产和应用技术江南大学
表 42012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碳 / 碳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上海大学
竹浆纤维及其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东华大学等
大容量聚酰胺 6 聚合及细旦锦纶 6 纤维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2)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
“纺织之光”2011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共 146 项,其中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39 项,三等奖 72 项。“纺织之光”2012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共 171 项,其中一等奖 13 项,二等奖 53 项,三等奖 105 项。
3. 获得全国表彰的科技人员
(1)中国青年科技奖
为更好地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评审两年一次的“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 年纺织领域的丁彩玲、郭玉海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这些受表彰的科技工作者是我国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的杰出代表。
(2)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继 2010 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李嘉禄、汪少朋、俞建勇、蒋高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之后,2012 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朱美芳、施楣梧、周华堂、邵建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些受表彰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3)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及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
为了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纺织业发展中来,自 2011 年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开展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并在当年的学术年会上宣布评选结果。东华大学俞建勇教授获得“2011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程博闻、胡金莲、蒋高明、邵建中、施楣梧、王锐、周华堂、朱美芳获得“2011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的荣誉称号。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获得“2012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黄翔、李翼、宋西全、孙玉山、王桦、王华平、张兴祥获得“2012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施楣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2013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陈建勇、胡祖明、黄庆、李建新、孙以泽获得“2013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丁彩玲、刘琳、刘延武、蒲宗耀、张国良、张庆获得“2013 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
(三)纺织学术交流
1.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 2011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于 2011 年 10 月 21 日在上海松江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纺织界专家、众多国内高等院校的师生、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也前来参加本次年会,参会人数达到 520 多人。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以“产业发展与学术力量的系统对接”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作了“新时期纺织科技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报告。此外,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分别以“聚合物基纳米杂化纤维的设计与构筑”和“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文明”为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会以“材料科学与现代纺织”为主题,分别设置了“纤维材料”“复合材料及技术纺织品”和“现代纺织加工技术”三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协办的 2012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于 2012 年 10 月 23 日在上海松江隆重召开。本届学术年会以“学术引领,协同创新”为主题。来自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纺织界专家和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师生,以及来自海内外的知名纺织企业代表共同参加了本届学术年会,参会人数达 500 多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为大会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作了“加快学术研究的协同创新,重塑学术精神的价值内核”的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就“纺织工业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作了报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潘宁教授围绕纺织材料的结构层次化与其性能之间联系进行了论述。东华大学的俞建勇教授则以“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为题,详细介绍了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会议设置了纤维材料、技术纺织品和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等 3 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
2. 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
自 2012 年以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已经主办了 3 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首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于 2012 年 2 月 26 日在北京举办,以探讨阻燃纤维发展方向为主题。来自阻燃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一致认为阻燃纤维应向中高性能、中低价位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产品的市场应用与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周国泰、姚穆,中国阻燃学会主席欧育湘,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作为本次沙龙领衔的科学家。沙龙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承办。这期沙龙围绕现有本质阻燃纤维或经阻燃改性化学纤维的结构、性能、应用方法、问题和前景展开交流和讨论。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南大学经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主题为经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第二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于 2012 年 9 月 8 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国工程院孙晋良、蒋士成、姚穆院士和江南大学宗平生教授共同担任本期沙龙的领衔科学家。来自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苏州金辉化纤实业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 65 名代表就经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展开前沿交流。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 3 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于 2013 年 2 月28 日在东华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讲座教授、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施楣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东华大学郁崇文教授共同担任本期沙龙的领衔科学家。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五邑大学、嘉兴学院、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聚纤纺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青岛即发盛宝纺织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就“环锭纺新技术及其应用”展开前沿交流。
3. 纺织类学术期刊
纺织类学术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纺织科技成果的主要媒介,目前一共有 40 余种学术期刊。分别是:《纺织学报》《毛纺科技》《纺织导报》《棉纺织技术》《印染助剂》《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印染》《染整技术》《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针织工业》《国际纺织导报》《中国纤检》《中国棉花》《纺织器材》《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麻业科学》《轻工机械》《纺织教育》《纺织科学研究》《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纺织科技进展》《山东纺织科技》《化纤与纺织技术》《福建轻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现代纺织技术》《轻纺工业与技术》《非织造布》《天津纺织科技》《纺织标准与质量》《辽宁丝绸》《四川丝绸》《黑龙江纺织》《江苏纺织》《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纺织机械》《江苏丝绸》《中国纺织》《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人造纤维》等。
(四)我国纺织教育与研发机构
1. 纺织专业与学位点设置情况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全国共有 81 所高校设置了纺织类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全国有 5 所高校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分别为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同时这五所高校还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除上述五所高校外,还有 15 所高校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西安工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五邑大学、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另外,全国还有 25 所高校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 研发平台设置情况
目前我国建有与纺织密切相关的研发平台 8 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有 2 个,分别为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东华大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 5 个,分别为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东华大学)、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苏州大学)。
二、国内纺织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一)纤维材料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
1. 生物质纤维
(1)生物质原生纤维的品种改良、前处理与印染及其功能化以棉、毛、麻、丝为代表的生物质原生纤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品种,对这类纤维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品种改良、纤维的前处理与印染、功能化三个方面。
2012 年 9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项目可行性研……
一、引言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地位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也是战略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纺织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
2012 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57800 多亿元,同比增长 12.29%。我国纺织纤维加工的总量占全球的比重接近 55%,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贸易额占全球的比重超过 35%。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的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和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增大,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技术进步加快。
我国的化学纤维、纱和布产量均居全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化纤产量 2012 年达到 3800 万 t,同比增长 12.1%;2012 年的纱产量为 2984 万 t,同比增长9.8%,布产量为 840.8 亿 m,同比增长 3.3%。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已经在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012 年规模以上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126 亿元,同比增幅全行业,达到18.48%。
(二)近年来纺织科技进步概况
1. 纺织工业科技进步成效
(1)纤维材料技术进步成效显著纤维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应用能力显著提升。以大容量、高品质、低物耗能耗、差别化、低投入为特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 40 万 t 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技术、大容量聚酰胺 6 聚合及细旦锦纶 6 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在行业中获得应用。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化继续取得突破。碳纤维、芳纶、聚四氟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乳酸纤维等初步实现了稳定生产,玻璃纤维、特种功能纤维和涤纶工业丝的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各类新型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2)纺织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取得明显进步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纺织生产加工水平,随着清 – 梳联、自动络筒机、集体落纱的细纱长车、细 – 络联、粗 – 细 – 络联等为主的棉纺设备技术突破,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劳动用工大幅减少,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通过对传统的环锭细纱机进行改进以提高成纱质量,实现优质化纱线生产的各种新型细纱生产技术不断涌现,并逐步开始推广应用,使得纱线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成纱综合质量显著提升,例如低扭矩环锭纺纱生产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集聚纺技术等。
(3)纺织工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绿色环保新技术实现突破并在行业重点推广应用。为推动我国棉纺织行业实现绿色环保上浆,为浆纱工序“不用 PVA”夯实浆料质量基础,目前我国纺织行业使用的 PVA 数量正在减少;印染行业推广采用小浴比染色技术以达到节约用水、蒸汽和染化料的目的。资源回收新技术实现突破并在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化纤行业将废气、蒸汽、废水中的热能通过热交换装置进行回收再利用。印染行业利用碱液回收设备对废碱液进行浓缩回收再利用,还推广使用废水分质、分流及膜法深度处理技术,通过不同预处理后,达到膜法处理要求,经膜法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生产。
(4)纺织工业两化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正在由局部应用阶段向综合集成阶段过渡的时期。生产过程信息化、物流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决策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三大板块。目前,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了进销存、办公自动化、配棉管理等局部应用,企业主要业务之间信息化应用的综合集成水平正在提高。纺织原料和纺织服装产品电子商务和营销信息化正在普及。在规模以上企业服装 CAD 普及率达到 100%,服装 CAM 成为国内服装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装备升级重点之一,预计到 2015 年全行业普及率将达 15%,服装柔性制造系统(FMS)在我国应用速度明显加快,总量接近 2000 条流水线。
2. 纺织科学技术获奖成果
(1)荣获奖项的项目
近两年荣获的与纺织类相关项目如表 1 ~表 4 所示。
表 12011 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黄麻纤维精细化与纺织染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东华大学等
耐高温相变材料微胶囊、高储热量储热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技术天津工业大学等
表 22011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汉麻秆芯超细粉体改性聚氨酯涂层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
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东华大学等
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等
表 32012 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高性能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及在污水资源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天津工业大学等
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关键酶制剂的发酵生产和应用技术江南大学
表 42012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碳 / 碳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上海大学
竹浆纤维及其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东华大学等
大容量聚酰胺 6 聚合及细旦锦纶 6 纤维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2)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
“纺织之光”2011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共 146 项,其中一等奖 10 项,二等奖 39 项,三等奖 72 项。“纺织之光”2012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共 171 项,其中一等奖 13 项,二等奖 53 项,三等奖 105 项。
3. 获得全国表彰的科技人员
(1)中国青年科技奖
为更好地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评审两年一次的“中国青年科技奖”。2011 年纺织领域的丁彩玲、郭玉海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这些受表彰的科技工作者是我国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的杰出代表。
(2)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继 2010 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李嘉禄、汪少朋、俞建勇、蒋高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之后,2012 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朱美芳、施楣梧、周华堂、邵建中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些受表彰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3)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及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
为了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纺织业发展中来,自 2011 年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开展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的评选,并在当年的学术年会上宣布评选结果。东华大学俞建勇教授获得“2011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程博闻、胡金莲、蒋高明、邵建中、施楣梧、王锐、周华堂、朱美芳获得“2011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的荣誉称号。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获得“2012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黄翔、李翼、宋西全、孙玉山、王桦、王华平、张兴祥获得“2012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施楣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2013 中国纺织学术大奖”,陈建勇、胡祖明、黄庆、李建新、孙以泽获得“2013 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丁彩玲、刘琳、刘延武、蒲宗耀、张国良、张庆获得“2013 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
(三)纺织学术交流
1.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 2011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于 2011 年 10 月 21 日在上海松江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纺织界专家、众多国内高等院校的师生、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也前来参加本次年会,参会人数达到 520 多人。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以“产业发展与学术力量的系统对接”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作了“新时期纺织科技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报告。此外,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分别以“聚合物基纳米杂化纤维的设计与构筑”和“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文明”为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会以“材料科学与现代纺织”为主题,分别设置了“纤维材料”“复合材料及技术纺织品”和“现代纺织加工技术”三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协办的 2012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于 2012 年 10 月 23 日在上海松江隆重召开。本届学术年会以“学术引领,协同创新”为主题。来自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纺织界专家和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师生,以及来自海内外的知名纺织企业代表共同参加了本届学术年会,参会人数达 500 多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为大会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作了“加快学术研究的协同创新,重塑学术精神的价值内核”的主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就“纺织工业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作了报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潘宁教授围绕纺织材料的结构层次化与其性能之间联系进行了论述。东华大学的俞建勇教授则以“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为题,详细介绍了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会议设置了纤维材料、技术纺织品和现代纺织加工技术等 3 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
2. 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
自 2012 年以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已经主办了 3 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首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于 2012 年 2 月 26 日在北京举办,以探讨阻燃纤维发展方向为主题。来自阻燃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一致认为阻燃纤维应向中高性能、中低价位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产品的市场应用与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周国泰、姚穆,中国阻燃学会主席欧育湘,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作为本次沙龙领衔的科学家。沙龙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承办。这期沙龙围绕现有本质阻燃纤维或经阻燃改性化学纤维的结构、性能、应用方法、问题和前景展开交流和讨论。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南大学经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主题为经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第二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于 2012 年 9 月 8 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国工程院孙晋良、蒋士成、姚穆院士和江南大学宗平生教授共同担任本期沙龙的领衔科学家。来自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苏州金辉化纤实业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 65 名代表就经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展开前沿交流。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 3 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于 2013 年 2 月28 日在东华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讲座教授、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施楣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东华大学郁崇文教授共同担任本期沙龙的领衔科学家。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五邑大学、嘉兴学院、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聚纤纺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青岛即发盛宝纺织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就“环锭纺新技术及其应用”展开前沿交流。
3. 纺织类学术期刊
纺织类学术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纺织科技成果的主要媒介,目前一共有 40 余种学术期刊。分别是:《纺织学报》《毛纺科技》《纺织导报》《棉纺织技术》《印染助剂》《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印染》《染整技术》《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针织工业》《国际纺织导报》《中国纤检》《中国棉花》《纺织器材》《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麻业科学》《轻工机械》《纺织教育》《纺织科学研究》《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纺织科技进展》《山东纺织科技》《化纤与纺织技术》《福建轻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现代纺织技术》《轻纺工业与技术》《非织造布》《天津纺织科技》《纺织标准与质量》《辽宁丝绸》《四川丝绸》《黑龙江纺织》《江苏纺织》《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纺织机械》《江苏丝绸》《中国纺织》《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人造纤维》等。
(四)我国纺织教育与研发机构
1. 纺织专业与学位点设置情况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全国共有 81 所高校设置了纺织类专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全国有 5 所高校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分别为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同时这五所高校还设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除上述五所高校外,还有 15 所高校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西安工程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中原工学院、青岛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五邑大学、吉林大学和四川大学。另外,全国还有 25 所高校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 研发平台设置情况
目前我国建有与纺织密切相关的研发平台 8 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有 2 个,分别为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东华大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 5 个,分别为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东华大学)、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毛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海南欣龙无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苏州大学)。
二、国内纺织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现状
(一)纤维材料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
1. 生物质纤维
(1)生物质原生纤维的品种改良、前处理与印染及其功能化以棉、毛、麻、丝为代表的生物质原生纤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品种,对这类纤维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品种改良、纤维的前处理与印染、功能化三个方面。
2012 年 9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新疆“十二五”优质棉基地项目可行性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