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080654丛书名: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体育》具有如下特色:
(一)本书是中公教育江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二)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对大纲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题再现、知识拓展等板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备考指导、牛刀小试,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五)本书中出现的部分真题配备了视频讲解,考生可通过手机扫描题目旁边的二维码即可在线观看视频讲解,为考生答疑解惑。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学科专业知识小学体育》结合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以及修订版考试大纲,构架起以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体育专业技能知识和学科教学教学实践知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并在书中设置考题再现、知识拓展、牛刀小试等板块,是一本专门针对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
目 录
章运动生理学
节运动生理学概述
第二节骨骼肌机能
第三节血液
第四节循环机能
第五节呼吸机能
第六节物质与能量代谢
牛刀小试
第二章运动解剖学
节运动解剖学概述
第二节运动系统
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第四节消化系统
第五节呼吸系统
第六节神经系统
牛刀小试
第三章体育心理学
节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运动兴趣和动机
第三节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
第四节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五节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
第六节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七节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校体育学
节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第三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第四节体育课程
第五节体育教学目标
第六节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七节体育教学方法
第八节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九节体育教学评价
第十节课余体育锻炼
第十一节课余体育训练
第十二节体育教师
牛刀小试
章田径
节田径运动概述
第二节田径运动项目综述
第三节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
牛刀小试
第二章体操
节体操的概述
第二节体操的基本动作及教学策略
第三节保护与帮助
第四节体操竞赛
第五节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创编
牛刀小试
第三章篮球
节篮球运动简介
第二节篮球的主要技术
第三节篮球的基本战术与训练方法
第四节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牛刀小试
第四章足球
节足球的起源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足球的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
第三节足球战术
第四节足球运动竞赛制度与主要规则
第五节足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指导
牛刀小试
第五章排球
节排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排球基本技术教学
第三节排球基本战术教学
第四节排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牛刀小试
第六章乒乓球
节乒乓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乒乓球基本理论
第三节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教学方法
第四节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第五节乒乓球竞赛的组织编排
牛刀小试
第七章羽毛球
节羽毛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羽毛球运动基本技术
牛刀小试
第八章武术
节武术运动概述
第二节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第三节武术教学
第四节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
第五节主要武术项目知识
牛刀小试
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与解读
节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第二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与内容
第三节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
第四节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牛刀小试
第二章学科教材分析能力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节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节学科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科教学评价能力
节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原则与建议
牛刀小试
附录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小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大纲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97)
节运动生理学概述
第二节骨骼肌机能
第三节血液
第四节循环机能
第五节呼吸机能
第六节物质与能量代谢
牛刀小试
第二章运动解剖学
节运动解剖学概述
第二节运动系统
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第四节消化系统
第五节呼吸系统
第六节神经系统
牛刀小试
第三章体育心理学
节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运动兴趣和动机
第三节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
第四节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五节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
第六节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七节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校体育学
节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第三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第四节体育课程
第五节体育教学目标
第六节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
第七节体育教学方法
第八节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九节体育教学评价
第十节课余体育锻炼
第十一节课余体育训练
第十二节体育教师
牛刀小试
章田径
节田径运动概述
第二节田径运动项目综述
第三节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
牛刀小试
第二章体操
节体操的概述
第二节体操的基本动作及教学策略
第三节保护与帮助
第四节体操竞赛
第五节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创编
牛刀小试
第三章篮球
节篮球运动简介
第二节篮球的主要技术
第三节篮球的基本战术与训练方法
第四节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牛刀小试
第四章足球
节足球的起源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足球的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
第三节足球战术
第四节足球运动竞赛制度与主要规则
第五节足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指导
牛刀小试
第五章排球
节排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排球基本技术教学
第三节排球基本战术教学
第四节排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牛刀小试
第六章乒乓球
节乒乓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乒乓球基本理论
第三节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教学方法
第四节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第五节乒乓球竞赛的组织编排
牛刀小试
第七章羽毛球
节羽毛球运动概述
第二节羽毛球运动基本技术
牛刀小试
第八章武术
节武术运动概述
第二节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第三节武术教学
第四节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
第五节主要武术项目知识
牛刀小试
章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与解读
节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第二节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与内容
第三节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
第四节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牛刀小试
第二章学科教材分析能力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节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节学科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科教学评价能力
节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评价的形式、原则与建议
牛刀小试
附录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小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大纲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97)
在线试读
节运动生理学概述
一、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
(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二、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方法是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活动的变化过程及其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法分为动物实验法和人体实验法。
(一)动物实验法
根据生物进化观点,人同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有许多结构和功能的相似之处。因此,可用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间接地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一般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两类。慢性动物实验是指在完整、清醒、健康的动物体上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研究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在体实验是指在麻醉或破坏神经中枢高级部位的条件下,解剖动物并对某个器官的功能进行观察。离体实验是指从活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摘取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观察其生理功能。
(二)人体实验法
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人体实验法有实验室测试法和运动现场测试法。
实验室测试法是指让受试者在实验室进行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而设计的运动方案运动时(如在跑台、功率自行车和各种力量练习器上进行运动),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测试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变化,以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对人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影响。
运动现场测试法是指在运动现场直接检测运动员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某些生理机能变化,借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或不同人群在完成同一运动项目时的生理反应。例如,用心率遥测仪测定运动时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就是典型的运动现场测试法。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机体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作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也称合成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也称分解代谢。
同化过程中物质合成时需要吸收能量,异化过程中物质分解时将释放能量。因此,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是同时进行和相互依存的两个生理过程,既对立又统一,生物体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二)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三)应激性
人体内各种组织对外界环境变化(刺激)具有不同的反应,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如肌肉表现为收缩,腺体表现为分泌,神经的反应则表现为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而其他组织,如上皮、骨骼等,它们不属于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不能产生兴奋,但可引起细胞代谢发生改变等变化。这种细胞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也是一种反应。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四)适应性
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例如,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居民。
(五)生殖
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在适应的环境中结合,可孕育出与他们相似的子代个体,这一生理过程称为生殖。因此,生殖是生命的基本活动。
四、人体生理机能的维持与调节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细胞生存要求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然而,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转变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地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地恢复平衡。总之,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受到影响,而又不断得到维持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的。
(二)生理机能的调节
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四种途径实现的,前三种为主要方式。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条件反射,另一种称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体先天就具有的维持生命的基本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和反应都是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准确、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2.体液调节
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的某些化学物质,包括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细胞因子等;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等,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器官、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被调节的细胞或组织称为靶细胞或靶组织。例如,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机体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加强,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在人体内很多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通路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例如,肾上腺髓质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共同参与机体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例如,骨骼肌或心肌收缩前的长度对其收缩力量的调节作用。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第二节骨骼肌机能
人体内的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骨骼肌是人体内多的组织,约占体重的40%。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是靠骨骼肌收缩活动来完成的。
一、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
(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运动生理学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它的任务是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的生理学原理;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二、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方法是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活动的变化过程及其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法分为动物实验法和人体实验法。
(一)动物实验法
根据生物进化观点,人同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有许多结构和功能的相似之处。因此,可用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间接地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一般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两类。慢性动物实验是指在完整、清醒、健康的动物体上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研究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在体实验是指在麻醉或破坏神经中枢高级部位的条件下,解剖动物并对某个器官的功能进行观察。离体实验是指从活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摘取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观察其生理功能。
(二)人体实验法
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人体实验法有实验室测试法和运动现场测试法。
实验室测试法是指让受试者在实验室进行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而设计的运动方案运动时(如在跑台、功率自行车和各种力量练习器上进行运动),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测试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变化,以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对人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影响。
运动现场测试法是指在运动现场直接检测运动员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某些生理机能变化,借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或不同人群在完成同一运动项目时的生理反应。例如,用心率遥测仪测定运动时运动员的心率变化,就是典型的运动现场测试法。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机体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作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也称合成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也称分解代谢。
同化过程中物质合成时需要吸收能量,异化过程中物质分解时将释放能量。因此,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同化过程和异化过程是同时进行和相互依存的两个生理过程,既对立又统一,生物体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二)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
(三)应激性
人体内各种组织对外界环境变化(刺激)具有不同的反应,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如肌肉表现为收缩,腺体表现为分泌,神经的反应则表现为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而其他组织,如上皮、骨骼等,它们不属于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不能产生兴奋,但可引起细胞代谢发生改变等变化。这种细胞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也是一种反应。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四)适应性
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例如,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居民。
(五)生殖
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在适应的环境中结合,可孕育出与他们相似的子代个体,这一生理过程称为生殖。因此,生殖是生命的基本活动。
四、人体生理机能的维持与调节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细胞生存要求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然而,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转变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态。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稳态不断地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机体又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使其不断地恢复平衡。总之,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受到影响,而又不断得到维持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的。
(二)生理机能的调节
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四种途径实现的,前三种为主要方式。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条件反射,另一种称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体先天就具有的维持生命的基本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和反应都是固定的。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准确、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2.体液调节
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的某些化学物质,包括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细胞因子等;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等,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器官、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这种调节过程是通过体液的运输来实现的,因而称为体液调节。被调节的细胞或组织称为靶细胞或靶组织。例如,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机体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加强,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在人体内很多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通路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例如,肾上腺髓质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共同参与机体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例如,骨骼肌或心肌收缩前的长度对其收缩力量的调节作用。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第二节骨骼肌机能
人体内的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骨骼肌是人体内多的组织,约占体重的40%。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是靠骨骼肌收缩活动来完成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