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373766丛书名: 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光学车间检测(原书第3版)/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编著者马拉卡拉。
本书原著是光学检测领域的权威著作之一,从第1版到第3版的再版历时三十年时间,**版都深受光学检测领域读者的欢迎。本书(原书第3版)详细介绍了光学检测领域的各种仪器、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三十年来光学检测领域的**重要进展。
《光学车间检测(原书第3版)/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编著者马拉卡拉。
本书原著是光学检测领域的权威著作之一,从第1版到第3版的再版历时三十年时间,第一版都深受光学检测领域读者的欢迎。本书(原书第3版)详细介绍了光学检测领域的各种仪器、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三十年来光学检测领域的*重要进展。
本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包括:牛顿干涉仪,菲佐干涉仪,海丁格干涉仪,泰曼一格林干涉仪,共光路干涉仪,横向剪切干涉仪,径向、旋转和反转剪切干涉仪,多光束干涉仪和多通道干涉仪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介绍了傅科刀口法、细丝法和调相法,朗奇检验法,哈特曼光阑检验、哈特曼一夏克光阑检验及其他光阑检验,星点检验法,非球面波前和镜面的检验,泽尼克多项式与波前拟合,相移干涉测量,表面轮廓仪,多波长及白光干涉测量,散射表面光学检测,角度、棱镜、曲率半径和焦距的测量,光学面及其特性的数学描述等光学检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光学检验、检测、测试、计量与研究、设计与制造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教材供相关专业学生及教师使用。
丛序言
第3版译者的话
第3版序
第1章牛顿干涉仪、菲佐干涉仪和海丁格干涉仪
1.1引言
1.2牛顿干涉仪
1.3菲佐干涉仪
1.4海丁格干涉仪
第2章泰曼格林干涉仪
2.1引言
2.2分光镜
2.3相干性要求
2.4泰曼格林干涉仪的应用
2.5干涉仪内部畸变的补偿
2.6非等程干涉仪
2.7开放光路干涉仪
2.8泰曼格林光路结构的变形
2.9泰曼格林干涉图及其分析
第3章共光路干涉仪
3.1引言
3.2使用两块匹配散射板的伯奇干涉仪
3.3双折射分光镜
3.4横向剪切干涉仪
3.5双焦干涉仪
3.6桑德斯棱镜干涉仪
3.7点衍射干涉仪
3.8采用共光路干涉仪的泽尼克检测
第4章横向剪切干涉仪
4.1引言
4.2光源的相干性
4.3横向剪切干涉计量的理论简介
4.4未知波前的估计
4.5平行光横向剪切干涉仪(白光补偿)
4.6会聚光横向剪切干涉仪(白光补偿)
4.7使用激光的横向剪切干涉仪
4.8其他类型的横向剪切干涉仪
4.9矢量剪切干涉仪
第5章径向、旋转和反转剪切干涉仪
5.1引言
5.2径向剪切干涉仪
5.3旋转剪切干涉仪
5.4反转剪切干涉仪
第6章多光束干涉仪
6.1发展简史
6.2多光束干涉计量技术的精度
6.3多光束菲佐干涉仪
6.4等色序条纹
6.5多光束干涉测量中如何减少干涉条纹的间隔
6.6平行平面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6.7用法布里?珀罗干涉仪产生的托兰斯基干涉条纹
6.8检验曲面用的多光束干涉仪
6.9耦合干涉仪和串联干涉仪
6.10全息多光束干涉仪
6.11法布里?珀罗干涉条纹近代的发展和应用
6.12结束语
第7章多通道干涉仪
7.1双通道干涉仪
7.2多通道干涉仪
第8章傅科刀口法、细丝法及调相法
8.1引言
8.2傅科检验法和刀口检验法
8.3细丝检验法
8.4普拉兹克?盖维俄拉检验法
8.5调相检验法
8.6朗奇?康芒检验法
8.7结束语
第9章朗奇(Ronchi)检验法
9.1引言
9.2几何原理
9.3波面形状的测定
9.4物理原理
9.5朗奇检验法的实际应用
9.6其他几种相关的检验
9.7结束语
第10章哈特曼光阑检验、哈特曼?夏克光阑检验及其他光阑检验
10.1引言
10.2实例
10.3矩形光阑的哈特曼检验
10.4波面恢复
10.5四孔光阑的哈特曼检验
10.6眼镜的哈特曼检验
10.7采用非矩形光阑的哈特曼检验
10.8哈特曼?夏克检验
10.9交叉圆柱镜测试
10.10光源阵列或者网格测试
10.11迈克耳逊?加德纳?贝尼特检验法
10.12其他进展状况
第11章星点检验法
11.1引言
11.2小像差星点检验
11.3小像差实测结果
11.4大像差星点检验
11.5由测得的斜率和曲率恢复波前
11.6根据光强传递方程由两幅离焦像求解波前
11.7根据傅里叶迭代变换由一幅离焦像求解波前
11.8根据菲涅耳变换迭代由两幅或三幅离焦像求解波前
第12章非球面波前和镜面的检验
12.1引言
12.2一些检验非球面波前的方法
12.3在非零位检测中干涉图的成像
12.4一些零位检测的光路
12.5凸双曲面的检测
12.6检测圆柱面
12.7早期的补偿器
12.8奥夫纳补偿器
12.9反射式补偿器
12.10用于二次凹面的其他补偿检验法
12.11使用实全息图的干涉仪
12.12应用综合全息图的干涉仪
12.13利用双波长全息图检验非球面
12.14波前拼接
第13章泽尼克多项式与波前拟合
13.1简介
13.2具有圆形光瞳的旋转对称系统的像差
13.3含圆形光瞳而不含旋转对称轴的像差函数
13.4泽尼克环多项式作为环形光瞳系统的平衡像差
13.5利用离散波前误差数据计算泽尼克系数
13.6总结
第14章相移干涉测量
14.1导言
14.2基本原理
14.3PSI的优势
14.4相移的方法
14.5探测波前相位
14.6数据采集
14.7PSI算法
14.8相移校准
14.9误差源
14.10探测器和空间采样
14.11品质函数
14.12相位解包裹
14.13非球面及扩展量程的PSI技术
14.14其他分析方法
14.15计算机处理和输出
14.16实现和应用
14.17PSI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15章表面轮廓仪、多波长及白光干涉测量
15.1表面轮廓仪介绍
15.2接触式轮廓仪
15.3光学轮廓仪
15.4干涉光学轮廓仪
15.5双波长和多波长技术
15.6白光干涉光学轮廓仪
15.7波长扫描干涉仪
15.8光谱分辨白光干涉测量
15.9偏振干涉测量
15.10光学测距方法
15.11总结
第16章散射表面光学检测
16.1莫尔条纹与条纹投影技术
16.2全息与散斑测试
第17章角度、棱镜、曲率半径和焦距的测量
17.1引言
17.2角度测量
17.3棱镜的测量
17.4曲率半径的测量
17.5焦距测量
第18章光学面及其特性的数学描述
18.1光学面的定义
18.2由非球面产生的焦散面
18.3球面的初始像差
18.4像散面
18.5离轴二次曲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