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250288
编辑推荐
视角独特,跳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本土文化中蕴藏的经济学智慧。
通俗易懂,经过历次修改和提炼,汲取作者讲课的精华而出版。既有理论深度和视野广度,又能深入浅出,专业的经济学书籍,也能让大众获益匪浅。
通俗易懂,经过历次修改和提炼,汲取作者讲课的精华而出版。既有理论深度和视野广度,又能深入浅出,专业的经济学书籍,也能让大众获益匪浅。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一书源于作者针对企业界人士进行的连续五日的专题讲座。围绕“经济的中国理念(德本财末)”“管理的中国境界(自性合道)”“家庭的中国伦理(五行伦理)”“财富的中国内涵(德行物化)”和“事业的中国发展(人品扩展)”五个专题,深入浅出、生动练达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与学员的现场互动,亦给人许多弥足珍贵的启发。
目 录
序言:何为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
自序:在心性的田地里播种财富
开场缘起
礼拜之因 // 稻盛的经营学自孔孟 // 学习的心态 //
古圣财经三原则 // 讲座的主题
讲 经济的中国理念
文化不行还是人不行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天之在我者,德也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 “官官相护”的本来含义 // 主明下安 // 生理与伦理的贯通// 打铁不离砧,讲道不离身// 违反常识的“经济学常识”//
困境中的出路 // “经济学醉语” // 学术讲坛上的“五十三参” // 道德追求与财富追求 // 纯净的眼神和杰出的成就 // 诺贝尔奖也是人评出来的 //
十年传统经典的学习经历 // 我的“六字真言” //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 // 万象归源一太极 // “学习是为了不受欺骗” // 中西学问之异:贯通与分科
// 世界上有两种经济学 // 本土经济学的贯通研究方法 // 经济学的中国理念 // 西方经济学对亚当·斯密的背叛 // 中西十种经济学观点对比 //
为本土经济学正名
第二讲 管理的中国境界
布施为得财之因 // 中国经典管理学的核心 // 性相不二的管理 //
心性管理与组织管理 // 《易经》即自然之经 // 什么是真正“文化人” // 如何贯通学科 // 中央大帝与倏忽:杂念蒙蔽本心 // 坦荡为人 //
获得真金白银的好方法 // “我们赚了好多钱” // 如何突破经营瓶颈 // 管人是地狱 // 果壳里的宇宙之王// “经济癌症” // 肝病的由来 //
怨人就是错// 念正则百毒去之 // 如何对待不正之风 // 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智慧 // 贤者胸广 // 中国传统美容学 // 千里感应 // 自我打磨 //
合十礼出自《易经》 // 补阳气的方法// 凡圣差别在境界 // 管理的三个层次 // 经济管理的本质// 实现“中国梦”必须文化独立 //
从《西游原旨》看管理 // 大光明法 // “总经理”和“董事长”// 善待女人 // 含藏的妙用 // 苏州固锝印证传统智慧 // 怨天尤人损福德 //
谦卑之极则步步上行 // 钻石与飞来横祸 // 如何能居高位而不危 // 平和中正 // 至诚感通 // 管理的境界// 智慧生自心空 //
全部奉献才能提升自我 // 治国的几种境界 // 善易者不卜 // 听音乐应德配其位 // 贞观之治自无为 // 王朝兴衰在文化 // 民以食为天 //
新官上任策略一:萧规曹随 // 新官上任策略二:兵贵神速// 新官上任策略三:擒贼先擒王 // 正居室 // 正视听 // 正心性 // 永远适用的管理策略
// 国家管理必须保护国家利益 // 银行业股份制改造中失去的财富 // 经济管理是一场国防 // 本次经济学讲座的意义
第三讲
家庭的中国伦理
企业即是家庭 // 主要思想及内容安排 // 上帝不会掷骰子 // 听讲座的好状态 // 明理的表现 // 阴阳为万物之本 //
家庭乃事业发展之基 // 天人合一的物理学阐释 // 伦理风水决定地理风水 // 五行的内化 // 五伦顺转与“中国梦”的实现 // 肾水泄则财库空 //
家庭中各角色的扮演 // 家庭内讲情不讲理 // 不能嫌弃太太 // 人体十二经 // 人体十二官 // 道德与财富的因果关系 // 《内经图》 //
怨人的后果 // 幸福健康的方法
答 疑
问题1:90后的一代如何学习? // 问题2: 如何安心? // 问题3:
无所住而生其心 // 问题4: 不应“刻苦学习”而应“快乐学习” // 问题5:理正则心诚 1// 问题6:如何让员工保持活力? //
问题7:追求物质却精神苦恼? // 问题8:在本位上学习成就 // 问题9:内心不为境界转 // 问题10:人经合一 // 问题11: 精明与浑厚 //
问题12:安住当下与无我 // 问题13: 不假方便,直达根本 // 问题14: 向真正的大师学 // 问题15: 农业无异国防 //
问题16:为何学习传统文化也能出小人? // 问题17:学习传统文化如何避免走邪路 // 问题18:中国文化是否不适合工业社会 // 问题19:如何看待耕地锐减
// 问题20: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 // 问题21:知行不能合一怎么办 // 问题22:因为学习传统文化而厌恶工作 // 问题23:因众说纷纭而无所适从 //
问题24: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 // 问题25:如何在外企弘扬传统文化 // 问题26:做好事也要随缘量力 // 问题27:水知道答案 // 问题28:读书历程
// 问题29: 不良情绪是否也是自然之道? // 问题30: 领导有错,下属该不该争? // 问题31: 修心是否有程序化操作模式
后 记
自序:在心性的田地里播种财富
开场缘起
礼拜之因 // 稻盛的经营学自孔孟 // 学习的心态 //
古圣财经三原则 // 讲座的主题
讲 经济的中国理念
文化不行还是人不行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天之在我者,德也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 “官官相护”的本来含义 // 主明下安 // 生理与伦理的贯通// 打铁不离砧,讲道不离身// 违反常识的“经济学常识”//
困境中的出路 // “经济学醉语” // 学术讲坛上的“五十三参” // 道德追求与财富追求 // 纯净的眼神和杰出的成就 // 诺贝尔奖也是人评出来的 //
十年传统经典的学习经历 // 我的“六字真言” //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 // 万象归源一太极 // “学习是为了不受欺骗” // 中西学问之异:贯通与分科
// 世界上有两种经济学 // 本土经济学的贯通研究方法 // 经济学的中国理念 // 西方经济学对亚当·斯密的背叛 // 中西十种经济学观点对比 //
为本土经济学正名
第二讲 管理的中国境界
布施为得财之因 // 中国经典管理学的核心 // 性相不二的管理 //
心性管理与组织管理 // 《易经》即自然之经 // 什么是真正“文化人” // 如何贯通学科 // 中央大帝与倏忽:杂念蒙蔽本心 // 坦荡为人 //
获得真金白银的好方法 // “我们赚了好多钱” // 如何突破经营瓶颈 // 管人是地狱 // 果壳里的宇宙之王// “经济癌症” // 肝病的由来 //
怨人就是错// 念正则百毒去之 // 如何对待不正之风 // 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智慧 // 贤者胸广 // 中国传统美容学 // 千里感应 // 自我打磨 //
合十礼出自《易经》 // 补阳气的方法// 凡圣差别在境界 // 管理的三个层次 // 经济管理的本质// 实现“中国梦”必须文化独立 //
从《西游原旨》看管理 // 大光明法 // “总经理”和“董事长”// 善待女人 // 含藏的妙用 // 苏州固锝印证传统智慧 // 怨天尤人损福德 //
谦卑之极则步步上行 // 钻石与飞来横祸 // 如何能居高位而不危 // 平和中正 // 至诚感通 // 管理的境界// 智慧生自心空 //
全部奉献才能提升自我 // 治国的几种境界 // 善易者不卜 // 听音乐应德配其位 // 贞观之治自无为 // 王朝兴衰在文化 // 民以食为天 //
新官上任策略一:萧规曹随 // 新官上任策略二:兵贵神速// 新官上任策略三:擒贼先擒王 // 正居室 // 正视听 // 正心性 // 永远适用的管理策略
// 国家管理必须保护国家利益 // 银行业股份制改造中失去的财富 // 经济管理是一场国防 // 本次经济学讲座的意义
第三讲
家庭的中国伦理
企业即是家庭 // 主要思想及内容安排 // 上帝不会掷骰子 // 听讲座的好状态 // 明理的表现 // 阴阳为万物之本 //
家庭乃事业发展之基 // 天人合一的物理学阐释 // 伦理风水决定地理风水 // 五行的内化 // 五伦顺转与“中国梦”的实现 // 肾水泄则财库空 //
家庭中各角色的扮演 // 家庭内讲情不讲理 // 不能嫌弃太太 // 人体十二经 // 人体十二官 // 道德与财富的因果关系 // 《内经图》 //
怨人的后果 // 幸福健康的方法
答 疑
问题1:90后的一代如何学习? // 问题2: 如何安心? // 问题3:
无所住而生其心 // 问题4: 不应“刻苦学习”而应“快乐学习” // 问题5:理正则心诚 1// 问题6:如何让员工保持活力? //
问题7:追求物质却精神苦恼? // 问题8:在本位上学习成就 // 问题9:内心不为境界转 // 问题10:人经合一 // 问题11: 精明与浑厚 //
问题12:安住当下与无我 // 问题13: 不假方便,直达根本 // 问题14: 向真正的大师学 // 问题15: 农业无异国防 //
问题16:为何学习传统文化也能出小人? // 问题17:学习传统文化如何避免走邪路 // 问题18:中国文化是否不适合工业社会 // 问题19:如何看待耕地锐减
// 问题20: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 // 问题21:知行不能合一怎么办 // 问题22:因为学习传统文化而厌恶工作 // 问题23:因众说纷纭而无所适从 //
问题24: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 // 问题25:如何在外企弘扬传统文化 // 问题26:做好事也要随缘量力 // 问题27:水知道答案 // 问题28:读书历程
// 问题29: 不良情绪是否也是自然之道? // 问题30: 领导有错,下属该不该争? // 问题31: 修心是否有程序化操作模式
后 记
在线试读
布施为得财之因
这一讲的内容,是我写作计划中的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叫《中国经典管理学》。此讲分四个部分:,经济管理的本质;第二,管理的三个层次;第三,管理的境界;第四,管理策略的历史经验。
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一开始是人想要写书,后来就变成书要人写了。大家若真能理解这句话,相信您对我所讲的内容就能有相当的理解了。同写书这件事相似的是赚钱,一开始是人要拼命地赚钱,可是到了后来,当一个人真正证道并且转化了自己的时空的时候,钱自己就会拼命地找人来赚。就像美国的洛克菲勒,从小就知道捐赠,他后来说:“我一生财源滚滚,有如天助,就是因为上帝知道,我会用他给我的钱造福人类。”“道”乃天下之公器,谁修谁得,有些外国人也懂得“布施”的大道理。其实到目前,我还没有把这本书写完,现在只写出了一个大纲,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此书。
中国经典管理学的核心
总体来说,我们经典管理学的核心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对天道的服从。明白了天道,然后顺其而行。天道就是自然规律,体现在行为上就是道德伦理。“天之在我者,德也。”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天道,错误地以为“天”离自己很远。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天发生沟通,只不过现在我们太浮躁了,所以印证不到。我常说自己今年五岁了,是因为自己2008年的时候发心改过,相当于获得了重生,距离今年有五年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让我体悟很深。中国人是有名有字的,我送给自己一个字叫“求己”。我在2008年发心改过,面对着镜子,对着自己说:“你能不能出息一次,你能不能求自己一次?”求人难,上天难。再厉害的人,如果有事求于人,还是得弯下腰,低下头。其实我们的心性扩大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所得就大到什么程度。如果心性通达无碍,像颜回那样“同于大通”,我们自己就没有障碍了。很多人的心性越拘执越小,越放不开,那么对天道就体会得不清楚。这样的人去做管理,也会疲惫不堪。
性相不二的管理
中国经典中的管理之道强调的是“性相不二”。一切的管理现象都是与自己的本体相应的,都是由本体生发出来的。中国经典中的管理的体证,就是“现象是本性的化现”,一切管理中的现象其实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员工如果不服从管理,想想他为什么有缘分来到这个企业呢?还是自己有不对的地方,或者说没有做到至诚感通,没有好好教化员工。现象就是自己内心的化现,现象能够看破,自然就会有智慧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上讲“侯王得一天下正”
这一讲的内容,是我写作计划中的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叫《中国经典管理学》。此讲分四个部分:,经济管理的本质;第二,管理的三个层次;第三,管理的境界;第四,管理策略的历史经验。
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一开始是人想要写书,后来就变成书要人写了。大家若真能理解这句话,相信您对我所讲的内容就能有相当的理解了。同写书这件事相似的是赚钱,一开始是人要拼命地赚钱,可是到了后来,当一个人真正证道并且转化了自己的时空的时候,钱自己就会拼命地找人来赚。就像美国的洛克菲勒,从小就知道捐赠,他后来说:“我一生财源滚滚,有如天助,就是因为上帝知道,我会用他给我的钱造福人类。”“道”乃天下之公器,谁修谁得,有些外国人也懂得“布施”的大道理。其实到目前,我还没有把这本书写完,现在只写出了一个大纲,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此书。
中国经典管理学的核心
总体来说,我们经典管理学的核心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对天道的服从。明白了天道,然后顺其而行。天道就是自然规律,体现在行为上就是道德伦理。“天之在我者,德也。”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天道,错误地以为“天”离自己很远。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天发生沟通,只不过现在我们太浮躁了,所以印证不到。我常说自己今年五岁了,是因为自己2008年的时候发心改过,相当于获得了重生,距离今年有五年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让我体悟很深。中国人是有名有字的,我送给自己一个字叫“求己”。我在2008年发心改过,面对着镜子,对着自己说:“你能不能出息一次,你能不能求自己一次?”求人难,上天难。再厉害的人,如果有事求于人,还是得弯下腰,低下头。其实我们的心性扩大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所得就大到什么程度。如果心性通达无碍,像颜回那样“同于大通”,我们自己就没有障碍了。很多人的心性越拘执越小,越放不开,那么对天道就体会得不清楚。这样的人去做管理,也会疲惫不堪。
性相不二的管理
中国经典中的管理之道强调的是“性相不二”。一切的管理现象都是与自己的本体相应的,都是由本体生发出来的。中国经典中的管理的体证,就是“现象是本性的化现”,一切管理中的现象其实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员工如果不服从管理,想想他为什么有缘分来到这个企业呢?还是自己有不对的地方,或者说没有做到至诚感通,没有好好教化员工。现象就是自己内心的化现,现象能够看破,自然就会有智慧的方法。老子在《道德经》上讲“侯王得一天下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