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477945丛书名: 设计艺术基础理论丛书
内容简介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将“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原有的“设计艺术学”改为“设计学”(可授工学学位、艺术学学位),余强编著的《设计学概论》是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下对新学科“设计学”进行了概括而深入的研究。全书通过七个章节的详尽介绍,论述了“设计学”学科的发展概况、涉及领域、学科性质、系统构成等要素,对“设计学”的发展流变做了进行了归纳,是一本兼具学术特点的教材。
目 录
章 设计学导论
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设计学
一、设计学科概念的确立和意义
二、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及方法
一、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
二、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三、设计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设计的历史及发展
节 设计史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国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一、手工艺时期的设计
二、中国工艺设计思想
第三节 西方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手工艺时期的设计
二、工业革命后的设计思想
三、西方现代设计思潮概要
第三章 设计学的基本理论
节 设计的含义
第二节 设计的形态范畴
一、工业产品设计
二、视觉传达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
四、纺织品、服装设计
五、综合设计
第三节 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设计的文化特征
二、设计的社会性特征
三、设计的艺术特征
四、设计的科技特征
五、设计的经济特征
六、设计的创造性特征
第四节 设计的造型语言与符号传播
一、设计形态与形态学
二、产品语义学与符号传播
第四章 设计学应用理论
节 设计方法学
一、设计方法概论
二、现代设计方法及方法论研究
三、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法理论
第二节 设计程序
一、产品设计程序
二、概念产品设计程序
第三节 设计与策划
第四节 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
第五节 设计与管理
第六节 设计与市场营销
第五章 设计的哲学
节 概论
一、人的需要与造物行为
二、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三、产品功能划分与市场的需要
四、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为人的设计
一、设计尺度与人工学
二、人文尺度
三、感性工学
四、直觉设计
第三节 设计美学
一、功能之美
二、材料之美
三、技术之美
四、科学之美
五、装饰之美
第六章 现代设计教育与设计师
节 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院”与“学院派”的设计教育
二、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三、中西方设计教育发展历史比较
四、中国设计教育之现状
第二节 设计师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职责
第三节 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
一、对知识的探索
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的设置
四、设计观念和实践应用能力
五、21世纪的设计内容和方向
第七章 设计批评
节 设计批评学概论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任务和作用
第四节 设计批评的类型
一、设计的理论批评
二、设计的应用批评
三、设计的实践批评
四、设计的比较批评
第五节 设计批评的主体与对象
第六节 设计批评的方法论
一、设计批评的标准和规范
二、设计的批评模式
三、设计批评的逻辑方式和价值范畴
第七节 设计现象的存在与批评活动的局限
一、设计存在具有一系列两重性特征
二、创造性设计批评的理论依据之一“增值理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 作为一门学科的设计学
一、设计学科概念的确立和意义
二、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及方法
一、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
二、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三、设计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设计的历史及发展
节 设计史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中国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一、手工艺时期的设计
二、中国工艺设计思想
第三节 西方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手工艺时期的设计
二、工业革命后的设计思想
三、西方现代设计思潮概要
第三章 设计学的基本理论
节 设计的含义
第二节 设计的形态范畴
一、工业产品设计
二、视觉传达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
四、纺织品、服装设计
五、综合设计
第三节 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设计的文化特征
二、设计的社会性特征
三、设计的艺术特征
四、设计的科技特征
五、设计的经济特征
六、设计的创造性特征
第四节 设计的造型语言与符号传播
一、设计形态与形态学
二、产品语义学与符号传播
第四章 设计学应用理论
节 设计方法学
一、设计方法概论
二、现代设计方法及方法论研究
三、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法理论
第二节 设计程序
一、产品设计程序
二、概念产品设计程序
第三节 设计与策划
第四节 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
第五节 设计与管理
第六节 设计与市场营销
第五章 设计的哲学
节 概论
一、人的需要与造物行为
二、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三、产品功能划分与市场的需要
四、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为人的设计
一、设计尺度与人工学
二、人文尺度
三、感性工学
四、直觉设计
第三节 设计美学
一、功能之美
二、材料之美
三、技术之美
四、科学之美
五、装饰之美
第六章 现代设计教育与设计师
节 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院”与“学院派”的设计教育
二、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三、中西方设计教育发展历史比较
四、中国设计教育之现状
第二节 设计师的知识技能与社会职责
第三节 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
一、对知识的探索
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的设置
四、设计观念和实践应用能力
五、21世纪的设计内容和方向
第七章 设计批评
节 设计批评学概论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第三节 设计批评的任务和作用
第四节 设计批评的类型
一、设计的理论批评
二、设计的应用批评
三、设计的实践批评
四、设计的比较批评
第五节 设计批评的主体与对象
第六节 设计批评的方法论
一、设计批评的标准和规范
二、设计的批评模式
三、设计批评的逻辑方式和价值范畴
第七节 设计现象的存在与批评活动的局限
一、设计存在具有一系列两重性特征
二、创造性设计批评的理论依据之一“增值理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