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管理一般管理学管理救赎

管理救赎

后现代管理缔造

作者:张羿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ISBN: 9787504765604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一般管理学 SKU:5d8743a05f98494bcc14e241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65604

编辑推荐
在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跨越中,管理范式的变革异常迫切,而创新的过程却极其滞后。美国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尔曾将当代管理创新比喻为“像蜗牛一样爬行”。虽然中外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都在逐步突破100多年来的现代管理范式,但总体上仍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创新。
“谷歌”管理模式曾被誉为“21世纪*挑战彼得·德鲁克范式的代表”,张瑞敏在海尔的管理创新也被欧美观察家认为比“彼得·德鲁克的创造更进了一步”。可见,全球范围内对超越现代管理范式的新管理的呼声早已十分高涨。
然而,过去20年的世界管理学界却十分沉寂。在汤姆·彼得斯、彼得·圣吉、迈克尔·哈默等管理大师之后,中外管理学界几乎没有整体性创新,甚至这些大师本身也未能真正颠覆经典管理体系。用张羿的话来说,这是因为当代管理变革“缺少世界观高度”,因而无法产生彻底的范式变革。
张羿是较早进行超越现代管理范式探索的少数管理学家,在2004年就出版过后现代管理方面的专著。而事实上,他对后现代管理的研究始于1997年,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这20年正是全球管理学界整体沉寂的时期。随着互联网和高科技巨头的崛起,在过去20年中,碎片化与局部性的管理思想并不缺乏,其中也不乏深刻的洞见,但与时代所需要的整体管理范式创新还相差甚远。而张羿的开创性研究,在众多的管理学家中,无疑是极具独立性的一位。
事实上,除了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的管理实践外,在过去20年的全球管理创新中,张瑞敏在海尔的实践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瑞敏的管理创新之所以能够得到欧美管理界的认同,正是在于其对现代管理范式的颠覆与超越。只是,目前管理界对海尔模式的总结,尚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
目前欧美及德日企业仍然具有较强的创新力,但总体上已经受制于其太过成熟的现代管理范式,而陷入了张羿在《管理救赎》中所说的“隐性傲慢”。欧美管理学家同样陷入了某种创新者窘境,彼得·德鲁克之后,西方一直没有出现与信息社会相匹配的系统管理思想。
与此同时,*等中国企业的实践和张瑞敏在海尔的管理创新,却日益显出引领世界的势头。正如张羿所说的:“管理创新的中国力量正在崛起。”*近马云和张瑞敏双双获选50位全球领袖,这绝非偶然。而在此过程中,张羿本人的管理范式创新也显示出足够的高度。可以说,从企业实践到管理理论创新,中国力量的崛起正在成为一个事实。这样说绝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在《新文明论概略》一书中,我提出旧文明与新文明的不同,不是中美的不同,不是东西方的不同,而是先进与落后的不同。张羿在《管理救赎》中,也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超文化思维,即通过搁置文化差异而回到人性本身。这是后现代超文化管理范式的基本方法论。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张羿在《管理救赎》中表现出全新的世界观高度,并形成了对彼得·德鲁克、汤姆·彼得斯、彼得·圣吉、迈克尔·哈默、迈克尔·波特、唐·舒尔茨、霍夫斯泰德、克里斯坦森等众多西方管理大师的挑战。纵观中外管理学界,还很少有人具备如此的勇气,更几乎无人具备如此的思想高度。
张羿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管理学家,他同时是一个思想家和管理实践者,这使他对管理有更深刻、更细腻的感悟。同时,张羿直抵本质的穿透性文风,不仅可读性极强,对企业家和管理实践者更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管理救赎》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思想与工具相融合的管理大作,其突出的跨学科视角和对管理实践的深刻洞察,以及全书的泛文化属性,在全球管理学著作中均十分罕见。如果说一定要找一位管理学家与之相类比的话,我觉得张羿的著作与彼得·德鲁克的*为接近。不过,彼得·德鲁克总体上代表了现代管理范式时代,而张羿的著作则无疑代表了新的后现代管理范式时代。
张羿的著作首先适合企业家阅读,同时也适合所有对管理感兴趣的人阅读。《管理救赎》本质上是一部彻底刷新管理思维的著作,它改变了我们对管理的定义,也颠覆了整个现代管理大厦。这将是一部开创管理学史的著作,不读《管理救赎》,你将被永远地甩在20世纪。

姜奇平2017年6月10日中国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揭示了现代管理范式的全面崩溃,并构筑了后现代管理范式的完整创新体系。这是当代管理变革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推进。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现代管理与后现代管理的根本区别,使巨变时代的企业实践获得完整而系统的导航路线与持续创新图谱。  本书将剖析全球企业实践与管理创新中的诸多误区。在此过程中,读者将会发现后现代管理范式的许多方面似乎令人既熟悉又陌生。关键的是,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并且通过有机的整合,改变了人们通常对管理的认识。
作者简介
张羿,著名管理学家、后现代管理开创者,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商研究院首席管理学家,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产业联盟暨中数信安集团首席管理顾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EMBA导师。  著有《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2004年)《中国式管理批判》(2007年)。2004年7月,应邀出席IFSAM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发表《现代企业的终结与后现代企业的兴起》主题报告,引起国际管理界强烈关注。《管理救赎》是张羿二十年管理创新研究集大成之作。  张羿历经二十年企业实践,具有从记者到经理人到创业者的丰富从业经历。其管理学著作视野开阔,思想深刻独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具有*高度的中国管理学家之一。
目  录
绪论  从成功企业之道迈向企业成功之道001
章  现代管理的沦陷与救赎007一、拯救企业全球行动008管理危机兵临城下009管理范式与创新者窘境010隐性傲慢与巨头的陨落012二、现代管理王国的沦陷015现代管理的终结015现代管理思维的溃败018正在被颠覆的现代管理九大范式020三、后现代管理的复兴之战024后现代管理范式的崛起025后现代管理的立体化突围026公司重生:后现代管理救赎之道030
第二章  人性、自由与管理031一、重新定义人性032现代管理史就是一部“人性误诊史”032从亚当·斯密到马斯洛的人性误读033人性的“斯芬克斯之谜”036从中西经典透视人性本质036人性的“ 99 1定律 ”038二、自由与权威040自由:从尊重权威开始041自由与顺服042究竟什么是自由043三、自由与秩序044没有规则的自由不是真自由044自由是牢狱的另一种形式045自由:在轨道中运行的秘诀046四、重新定义管理046管理的本质:人的使命047管理与领导的关系049没有一人是合格的管理者050管理的开始:人的塑造050管理的目标是人的解放051何为管理的“宇宙智慧”052管理的五维模型053五、人性、自由与管理056管理:人性与自由的艺术056互联网与人性解放057如何实现管理的自由058六、人性同构,管理相通059文化存异,人性求同059“人性论”重构是后现代管理的前提060缔造后现代管理的超文化之路061
第三章  后现代公司治理与数字生态共同体063一、现代公司治理大厦的倒塌065现代公司治理预设的误区065委托—代理模式的终结066“安然事件”与现代治理大厦的倒塌067美国模式与德日模式的演变069二、万科与一个时代的谢幕071从“君万之争”到“宝万之争”071壮士之歌:万科模式背后的文化073万科产权之争与一个时代的谢幕074三、互联网与公司治理救赎075现代公司治理反人性075人性觉醒与治理结构变革077互联网驱动下的公司治理077四、产权变革与公司治理078共享、共产与共生078股权革命与公司治理080公司控制权的几种模式081公司治理革命下的股权设计084五、共同治理范式与资本主义的终结086公司治理:不仅是产权086共同治理范式的四重突围087共同治理范式的创新089六、破译共同治理范式的基因密码092彼得·德鲁克之梦092从“社区公司”到“数字生态共同体”093共同治理基因的超文化透视094
第四章  新丛林法则:后现代商业模式解析095一、重新定义商业模式096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界定097商业模式静态构成11要素098商业模式动态管理8要素100商业模式重塑竞争战略101二、平台—生态化:商业模式基本形态102商业帝国时代的终结102平台商业模式的本质103工业40与商业模式转型104平台—生态圈商业模式演化105平台—生态型商业模式的未来106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管理范式革命109互联网商业模式与管理范式革命109商业模式创新全面瓦解现代管理109商业模式创新重构现代管理范式110四、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协同111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筑基111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选择112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破局113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共振式推进114五、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协同115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的错位现象115组织创新构筑商业模式竞争壁垒116文化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引擎117商业模式的“三位一体”118六、商业模式创新的“造钟模式”119不要神化商业模式119推进商业模式与产品创新的共振120商业模式的双元性创新121商业模式创新的全程管理122后现代管理:打造生态丛林化公司123探秘商业模式的价值基因125
第五章  后现代管理战略复兴图谱127一、战略决胜时代刚刚拉开序幕129“定位理论”过时了吗129利他经济学与战略重生130移动性定位与移动性战略131战略角逐全球大舞台132二、战略之舞:冰刀上的决策133远见:确定性与战略决策134未雨绸缪:不确定性与战略决策135何为中性决策136何为灵性决策137“第七感”:另类决策密码138三、后现代战略舞台图景139驾驭复合式战略的铁骑139一个全新的战略时代140筑基:占领战略的大陆架141布局:战略的抉择与匹配142跨越:复合式战略转型全景144四、巨变时代的战略特质146海豚:战略的柔性146流动:战略的变化性147瀑布:战略的突变性149迭代:战略的演化性149鸽子:战略的专注性150五、从战略协同到生命共振152从企业帝国到集群平台152生命型战略图谱152战略共振153六、复合式战略管理154战略定义:蓝图+计划+执行154战略执行:达成商业模式的路径与行动155决胜全局:复合式战略管理创新156
第六章  后现代管理的超生命组织蝶变159一、误导全球的流行组织概念161去中心化162去中间化164无边界组织165二、传统组织已死167颠覆“科斯定律”:组织的超生命模式167重新定义公司168组织复活之海尔模式169海尔组织变革的标杆意义172三、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壁垒172组织创新才是的竞争壁垒173组织、战略、商业模式铁三角174打造超生命组织战略壁垒体系175四、平台:岛屿、航母与联合舰队175组织:漂移的平台176岛屿、军事基地、航母与联合舰队176互联网与超生命组织179五、超生命组织与公司社会化179生态型公司的野蛮生长179未来公司与数字生态共同体180平台社会化与公司使命181六、自由、效率与组织协同181自我管理团队与自组织182平台的驱动与管理182自由、效率与组织协同183七、超生命组织的进化基因185超生命组织与生产力升级185超生命组织与人性解放186超文化:超生命组织的驱动力量186
第七章  后现代管理的营销模式裂变189一、需求:面向2030年的消费者190“阿尔法一代”与新营销开端190AI新人类192洞察“新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193二、移动互联与部落化营销194社群—新部落文化的两个层次194部落化营销回归商业本质195部落化营销引领原创时代196三、大数据重塑营销模式197逆向创造与营销革命197产品经理角色的升级198大数据与营销模式变革199四、超文化营销时代的到来200经典营销理论的终结200超文化营销6因素模型201人工智能与超文化营销203五、“精准+复合”传播策略204复合式传播策略205人工智能与精准传播206营销传播的“超真实”模式207六、AI新人类与品牌战略转型208“原理”时代的品牌战略209品牌“超真实化”与人性化趋势211后现代品牌的分化与进化格局212七、AI新人类与营销基因重组215“新新人类”与营销的超时尚基因215触摸灵魂的超文化营销216“人工智能 超文化”营销的扩散217
第八章  后现代管理创新拯救之道219一、现代创新范式的终结220大企业的创新陷阱220现代创新范式的终结222创新:从本能到管理223二、走出创新战略的误区224被颠覆的公司是因为管理良好吗224双元性创新中的战略错位226创新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匹配227三、设计思维主导的创新转型227设计的战略属性228以设计创新取代技术创新228设计创新的四大维度231以价值为中心的设计创新管理232四、突破创新者窘境的创新之路235自我驱动的组织模式235超文化创新哲学236创新永续:开放式平台创新模型237五、跨界创新的人力云管理239“合作”是创新的关键239拒绝高级平庸241废弃僵化的人才模板242数字游牧者与内部营销243六、思维与管理创新:被忽视的救赎244创新者应具备思想史思维245创新者应具备超文化思维245以管理范式为本的创新体系246创新者极限与管理救赎247
第九章  人性救赎与后现代领导力缔造249一、面向未来的领导力创新250领导的本质250数字化领导252从超情境领导开始252对约翰·科特的超越254领导行为的四个层次257二、领导力的基本构成258领导者的心智结构258领导者的使命261领导者10力模型262领导者的经历265领导者的心灵管理265三、后现代企业的领导模式266既非独裁,也非民主266管理在先,领导在后268从联席总裁到轮值总裁268“人人皆为领导”:一个古老的命题269赋能与隐形:领导者的本真状态270四、绝望与信心:领导者的逆境管理272逆境是企业家的永恒处境272领导者的逆境管理法则273在绝望中前行的智慧274五、男权世界中的女性领导者274女性领袖兴起275女性领导者的人生平衡276杰出女性与后现代领导277六、领导者的第六项修炼277领导者的人性救赎与自我修炼278鹰的高度:领导者的超越精神278领导力与管理范式变革279
第十章  超文化:后现代公司的基因密码283一、文化和战略284文化,战略第二285文化、商业模式与战略的融合285未来是文化战略制胜的时代286二、公司即文化,文化即公司287文化即绩效287公司即文化289文化:管理的基因290三、超文化与管理救赎290互联网文化的本质291不同文化的共同基因291超文化、人性与本能293超文化与管理救赎294超文化与灵性管理295四、大公司文化的趋同性296公司文化凌驾于国家文化之上296全球化公司文化重构的全新视角297超文化与大公司文化的趋同性299五、后现代公司:构筑全新的文化模型301超文化与后现代世界观301工业40与文化00302后现代公司超文化模型303六、再造公司价值,重拾人类梦想306超文化价值观考核306“去政治化”的公司文化并非童话306超文化基因构筑公司理想国307
第十一章  哲学终结与后现代管理哲学重构309一、一种管理就是一种世界观311有管理范式就有世界观311现代管理背后的机械论世界观312后现代管理背后的有机论世界观312二、历史并未终结:互联网与复兴的宇宙313世界并未绝望314从互联网到生命互联317互联网与人类的未来317三、人工智能与管理哲学救赎318大数据与管理哲学变革318人工智能与技术哲学319遏制科技与创新的宗教化倾向320AI世界观:后现代创新哲学324四、元哲学:管理哲学重构方法论325回到中西哲学的源头326哲学的终结与重生326超文化视角重构管理哲学327五、后现代管理生命哲学观330开创生态商业时代330缔造生命型企业331构筑生命型管理331六、后现代企业价值图景332重建公司价值332重构公司经营哲学333成就人性与人生完善334
第十二章  拯救与重生:后现代管理鸟瞰335一、超文化与后现代管理革命337现代与后现代的定义337现代管理与后现代管理的定义338公司重生:后现代管理6大模式340二、后现代管理简史345企业实践简史345理论总结与创新简史352三、后现代超文化管理模型358超文化管理基础模型359超文化管理系统模型361四、超文化管理与人类幸福指数363像哺育生命一样从事管理364管理的终极使命364超文化管理与全球化企业缔造365五、在极速创新时代拥抱生命的意义366信步经济与科技的海洋366在管理中确立人生的价值366构建人类精神家园367六、后现代管理:创新与回归368后现代管理的两大特质368管理的极限369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循环370
后记  未来20年将是全球后现代管理变革黄金期371
致谢373
前  言
2004年4月,我的部管理学著作《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问世。虽然该书只是后现代管理的宣言式著作,尚未完全、深入地构建起后现代管理大厦,但因其突出的跨学科视角和思想深度,得到了管理界权威的认可。中央党校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时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孙钱章教授看到书稿后,力荐我出席IFSAM(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起人董新保教授等知名学者则热情地为我的新书写评语。董新保教授是剑桥大学克拉霍学院终身成员,当年正是在他的提议邀请下,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才出面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首任院长的。
《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初稿完成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教授对个别章节提出了修改建议。该书出版之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诸多媒体追踪报道,主流财经媒体纷纷约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网也转载了该书节选。其后,很多大学把该书列为博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一些学者的论文也频频引用该书观点。2004年7月,在由瑞典哥德堡大学主办的IFSAM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上,我的主题演讲《现代企业的终结与后现代企业的兴起》引起了来自全球各大商学院知名管理学家的关注。
回国后,接到更多财经媒体的约稿,但我还是谢绝了大多数媒体,一来工作紧张,闲暇时间不多;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还存在很多欠缺,不仅对后现代管理体系的构筑尚欠火候,也缺少足够的全球企业实践佐证,后现代管理还未到真正抛头露面的时间。其后,我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先生展开过有关后现代管理的公开辩论,除了在业界引起过一定的反响之外,我大部分时间都埋头于企业实践和对后现代管理的进一步研究了。

2005年夏天,时任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的齐善鸿教授,在来上海开会期间约我交流。齐善鸿教授认为:“后现代管理是未来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必然方向,这是一项真正开创性的研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管理学的突破性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齐善鸿教授还与我探讨了将来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我对管理学从来不是书斋式的研究,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实践者。自1997年从国家建设部主管的《中华锦绣》画报社辞职进入企业工作后,二十年来,我经历了从经理人到创业者等多重角色的转换,跨越了高科技、管理咨询、商业地产和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始终处于管理实践的线,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者。《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出版至今已经13年,期间,除了2007年因痛感中国台湾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对中国企业实践具有太多误导,而出版《中国式管理批判》外,我没有再写其他管理著作,并暂停了与管理界和媒体界的接触。我想沉下心来,在实践中对后现代管理进行更全面而深入的体验、观察与研究,以期在适当的时候再度推出一本成熟的、能够对全球企业实践具有切实指导价值的开创性著作——就是今天的《管理救赎》。
这是一个全球企业都需要管理救赎的时代。当代思想界创新乏力,管理学的建设更落入急功近利的工具主义泥潭之中。在这样的巨变时代,我们尤其需要像彼得·德鲁克那样高度跨学科又极具实践性的管理学创新。在哲学终结的背景下,管理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建设性和引领性的人文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东西方学者众说纷纭而鲜有突破,导致大部分思想者都陷入怨妇式争辩的陷阱。这使我对当代思想界敬而远之。虽然在这十几年间,我也曾与中国思想界有所接触,其中还出席了届海安523中国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发表了《后历史:艺术与哲学的双重终结》主题演讲,引起艺术圈的热议。但终,我还是怀着对思想界清谈之风的厌倦而回到管理学的大地上。当然,我从未离开过管理。
管理学让我感到踏实,它是巨变时代的真正灯塔。“若没有真正的实践,就不会有真正的知识,知行合一才能构筑坚实的知识大厦。”而管理学尤其如此。怀着对国家、民族、时代和人类的深沉使命,管理学让我找回了真正的大陆。管理学是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历史学、领导学、传播学等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集合体,它所需要的功力比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要深厚,同时更须艰苦卓绝地实践和磨砺。从某种意义上,管理学才是真正的“人学”,而不是文学和艺术。文学艺术在追求人性完善的过程中,很容易走上扭曲人性的歧途。而管理学更能使人性回归到真实的大地上。
在坚实的大地上,我们首先是一个劳动者和管理者,管理无处不在。若任何学科不能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劳动者和管理者,而是导致我们与现实格格不入,那么这门学科就注定是失败的。管理学并不是一门功利主义学科,它是真正伟大并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学”,每个人基本的角色都是管理者。我并不否定其他人文学科的作用和重要性,恰恰相反,正是其他人文学科滋养了我,使我能够以不同的材料构筑管理学大厦。我想强调的是,在一个相对主义思潮蔓延的时代,我们不如先通过管理实践而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这样才够分量去从事任何学科的建设。否则,我们会给这个原本沉重的世界增添太多的包袱。我不是批评别人,而是与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共勉。
也许谈太多理想会让处于残酷竞争现实中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感到虚夸,那就让我们回到管理实践!事实上,本书是实践性强的管理思想体系。因为本人是一个企业管理实践者,而且一直痛恨各个领域内的清谈现象。
虽然本书是我对后现代管理历时二十年的研究总结,但它一定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作为对现代管理体系的全面颠覆和对后现代管理体系的全新缔造,本书今后仍须不断提升。这有赖于企业界、管理学界各位同人的指点,社会各界朋友和读者的批评指正。期待各方人士共同推动本书及后现代管理体系的完善,这对于整个世界都意义非凡。
是为序。

张羿2017年1月1日于上海

媒体评论
张羿的《管理救赎》是一部开创性著作。作者用后现代范式,更替现代性范式,推动机械型管理向生命型管理进行系统的理论转型升级。管理学的再现代化,是发生在管理领域的“出埃及记”,旨在将人类管理从利用工具理性为主,救赎为以人性复归为主;从服务于异化,救赎为服务于使命;从现代性这一低层次,救赎到后现代这一高层次。*终与经济实践的转型升级同步,实现管理理论从工业时代的现代化,向信息时代的现代化的惊险一跃。
 ——姜奇平  中国信息社会50 人论坛轮值主席、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
  这是一部与旧时代划清界限的著作!我很久都不看管理学的书了,因为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正在崩塌。互联网来了,全新构建了我们这个世界,颠覆了原来的组织和管理思维。在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巨变时代,一切坚固的管理思维都在烟消云散,全球的组织将如何重新思考管理?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管理思想和哲学?什么时候新的管理才成型呢?张羿先生宏大、深邃、直抵本质的论述,是管理界根本反思的开始! ——罗振宇 《罗辑思维》创始人
  《管理救赎》中所提出的后现代管理范式,对身处物联网时代的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张羿对海尔转型的理解非常到位和深刻,海尔在转型过程中坚持以人的价值为中心,通过人单合一模式实现企业在战略、组织、薪酬三个层面的颠覆,使企业从制造产品型向孵化创业型平台式企业发展。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用物联网的范式,换道超车、引领时代。  ——周云杰  海尔集团总裁
在线试读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管理,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哲学和整个现代管理体系。由于管理观念的误区,那些似乎理所当然的管理模式,其实已经使我们陷入极大的困境,现代管理正面临整体救赎。
在极速创新时代,我们需要宇宙智慧。所谓宇宙智慧,包括真理的客观性和道德的客观性等。如果没有一种超越而真实的宇宙智慧和宇宙法则,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有可能令世界一步步走向失控。
过去二十年的中国企业界,是管理时尚和各类江湖培训师流行的时代。这些流行的管理时尚大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只是抓住了某一个节点并迎合了中国企业快速成功的心理而走红。同时,真正被这些管理时尚所吸引的,大多是没有受过系统管理学训练的企业经营者。
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成熟,以及受过专业商业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对较低级的管理时尚已经不那么热衷。但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对高级管理时尚的追捧现象。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流行的商业概念层出不穷,比如商业模式、组织扁平化、颠覆式创新等。但在这些流行商业元素火爆出现的同时,却是管理创新的落伍,企业创新沦为局部改进和对新概念的盲目推崇。而事实上,创新是一个极其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其根本在于管理范式的整体变革。
由于西方管理界对后现代管理范式亦缺乏足够的认知与整合,导致目前的管理创新大部分是在现代管理体系之内的局部性改良。管理创新的落伍是一种世界性普遍现象。在彼得·德鲁克、汤姆·彼得斯等管理大师之后,管理创新也陷入了一种克里斯坦森所说的“创新者窘境”。而管理创新的落伍,是企业创新困境背后的真正原因。
本书揭示了现代管理范式的全面崩溃,并构筑了后现代管理范式的完整创新体系。这是当代管理变革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推进。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现代管理与后现代管理的根本区别,使巨变时代的企业实践获得完整而系统的导航路线与持续创新图谱。
本书将剖析全球企业实践与管理创新中的诸多误区。在此过程中,读者将会发现后现代管理范式的许多方面似乎既熟悉又陌生。关键的是,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并且通过有机地整合,改变了人们通常对管理的认识。本书的突破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现代管理史和全球企业实践的基础之上,它将从以下诸多方面对当代管理变革产生整体的推进。
,后现代管理始于西方,但西方经典管理大师对后现代管理的创新亦处于初级阶段,而本书则是在经典大师基础上的全面推进。彼得·德鲁克提出了“后现代世界”概念,对后现代管理有一些前瞻性预言,但尚未对后现代管理进行系统构筑。汤姆·彼得斯对后现代管理有相对具体的阐述,但他过分强调了后现代管理的无序性,而没有对后现代管理进行系统的创新与整合。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试图从企业基因层面对现代管理进行全面的颠覆,但由于缺少世界观的高度而变成了一种改良。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所推动的企业再造只是着重于业务流程和组织模式再造,而不是管理范式的全面再造。因此,以上管理大师都只是后现代管理的先行者。今天,全球企业都需要彻底摒弃现代管理范式而导入后现代管理范式,一个真正的企业再造的时代到来了。但本书拒绝“企业再造”概念,而使用“企业缔造”概念。因为后现代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地基,无论全球巨头还是初创企业,都应该以后现代管理作为新的起点。
第二,管理范式变革有赖于对人性的重新定义,因此本书第二章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来阐述管理与人性的关系。本书指出现代管理史是一部人性的误诊史,阐明了从亚当·斯密到马斯洛的西方管理的人性论误区,并提出全新的后现代管理人性论,如人性的“99 1定律”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读者将会发现,对人性的重新定义是后现代管理的基础,它与商业模式、企业战略、组织模式、营销模式等均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第三,管理变革理应是系统变革,而非局部改进。由于目前后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滞后,导致企业实践中的局部改进成为普遍现象,管理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匹配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甚至因此寸步难行。本书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商业模式不是成功的捷径,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使拥有好的商业模式,照样可能一败涂地。同样,组织扁平化和蓝海战略等也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当今企业需要从文化基因到管理范式的全面缔造,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式改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都缺乏对后现代管理范式的整体缔造,而本书的问世则将彻底改变这一格局。
第四,本书在治理模式、商业模式、战略模式、组织模式、营销模式、创新模式、领导模式、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等诸多方面均有突破,更重要的是发现了管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共同结构。同时,由于前所未有地把管理各子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审视,本书对管理的解剖在很多方面颠覆了目前流行的观点。比如,本书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构筑商业模式模型,揭示了已有静态商业模式模型的局限性;本书颠覆了那种认为在一个不确定性时代很难进行战略规划的论点,指出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战略的重要性是加倍提升而不是降低了;在组织模式方面,本书指出所谓去中心化、去中间化和无边界组织等流行概念的误区,提出了新的“超生命组织”概念。事实上,本书颠覆了从泰勒、法约尔到马科斯·韦伯,乃至从科斯到迈克尔·波特、菲利普·科特勒、唐·舒尔茨、霍夫斯泰德、克里斯坦森、约翰·科特,甚至彼得·德鲁克等所构成的整个现代管理大厦。本书全方位的突破性创新,在当今世界管理著作中尚属罕见,甚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性。
第五,本书还对管理的定义有所推进,对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模型、管理与领导的关系等均提出了全然不同的观点。比如彼得·德鲁克把管理划分为科学与艺术两维,明茨伯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的科学、艺术、技巧的三角模型。而本书则在明茨伯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的五维模型。
第六,本书提出了“超文化”概念,这是后现代管理的方法论和后现代管理的基因所在,也是后现代管理的本质。它颠覆了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差异性模型,为全球化企业提供了比跨文化更科学的视角。霍夫斯泰德的理论过度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已经不利于全球化企业的缔造。而本书提出的超文化视角则在承认文化差异性的同时,强调不同文化的共同基因。管理的超文化基因存在于管理的各子系统之中,与后现代管理范式的形成具有极大关联。
第七,本书所构筑的后现代管理范式,不是凭空产生的纯学术理论,而是全球企业的管理变革大势和正在被实践所验证的管理模式,以及中西管理学家管理创新的共同方向。后现代管理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也适用于西方企业,它代表着一场世界性的管理革命。随着全球企业实践和管理创新的立体化突围,后现代管理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第八,虽然欧美企业总体上仍然占据上风,但已经表现出创新乏力的态势。管理创新的中国力量正在崛起,海尔、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中国领先企业的管理创新,正在或已经超越西方现代管理范式,并形成了对西方和全球企业的创新示范价值,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全面影响世界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本书对后现代管理范式的整合与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中国领先企业的考察。
本书将打开后现代管理的大门,开启通往后现代管理时代的路径与导航系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飞跃和东方大国的复兴,中国管理也已经到了与西方管理并驾齐驱乃至超越西方的历史时刻!

抢先评论了 “管理救赎”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全面预算管理:让企业全员奔跑

EUR €38.99
加入购物车

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1版)

EUR €35.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原则: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作品,半个金融圈、投资界、管理层都在读,比尔·盖茨、张瑞敏、吴晓波、罗辑思维等倾情推荐!

EUR €55.99
评分 4.80 / 5
加入购物车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EUR €43.99
评分 4.00 / 5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