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08960
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则;虚无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精神实质。资本逻辑和虚无主义之间不是游离的关系,而是内在关联在一起。尼采未能给出现代经济和现代灵魂之间关系的令人满意的答案;马克思却已先期呈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伯曼据此指出,对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虚无主义力量,马克思的理解要比尼采深刻的多。囿于种种原因,马克思的这一重大思想被遮蔽和耽搁了。现代人的精神死亡状况表明,从资本逻辑的角度探寻虚无主义蔓延的根源和出路乃是一个迫切的任务。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阐发资本逻辑与虚无主义的互动机制、作用方式、历史演变、现实表现、热点问题等,试图辩证地看待虚无主义的历史出场和宿命,推进中国精神家园的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
一德国虚无主义及其历史演变r
德国是从哲学上讨论虚无主义的重镇。1799年,德国哲学家雅可
比在给费希特的信中首次在哲学意义上使用“虚无主义”一词。在雅
可比看来,康德哲学有导致虚无主义的危险,原因在于康德割裂了经验
世界和物自体的联系,上帝、世界、自由成为理论理性不可认识的对
象,从而导致它们的虚无化。当然,康德的本意不在于杀死上帝,他摧
毁传统形而上学的目的在于重新建立信仰的基础。但是,雅可比认为,
按照康德的思路,超验王国必然走向坍塌。
虚无主义是尼采的主题之一。他揭示了虚无主义的多种面相,比如积极的虚无主义、消极的虚无主义、的虚无主义、绽出的虚无主义、古典的虚无主义等等。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是“价值自行贬值。没有目的。、没有对目的的回答”①。在另外的地方,尼采用一个更为形象的说法表达虚无主义,就是“上帝死了”。它意味着,一个超感性的神圣世界不存在了,支撑着西方道德和意义的超验领域腐烂了。尼采认为,虚无主义与基督教道德密切联系在一起,伴随着虚无主义的是同情、怜悯等基督教道德的衰落。虚无主义有两种喻义,它既可能是精神权力的提高(积极的虚无主义);也可能是精神权力的下降和没落(消极的虚无主义)。换句话说,虚无主义并不是单纯地追求一无所有,它也具有解放的特征,它贬斥和重估以往的一切价值,进而力图重新设定新价值。虚无主义的本质性表现在于,一是超感性世界的崩塌,传统的意义王国不再对人具有约束力,人的本能取得了统治地位。人们在经验世界追寻意义,感性欲望的满足和新鲜刺激的体验成为生存的证明。二是否定真理的存在。的虚无主义认为,真理是丑陋的,根本无所谓永恒真理,道德不过是欺骗而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