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11793
《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编辑推荐: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分化日益明显。追逐“有闲”本无可厚非但其若与荣誉联姻,就形成虚荣的价值观,和消费性文化碰撞,即构成炫耀性消费。人们追名逐利背后所隐含的动机为何?其与经济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而阶级结构的演变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且看辛辣的社会批评家凡勃伦以其独特的进化论思想来深入解析现代生活中的经济谜题。
制度经济学奠基之作,人类历史上首度探秘,经济中的行为艺术。
制度经济学大师告诉你,有钱人为什么要炫富?
本书是凡勃伦于1899年出版的著作,一经问世立即引起轰动,成为当时知识分子人手一册的风行之作。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级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微妙的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鞭辟入里,说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同时又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经济意义。
导读
作者序
章 绪言
第二章 财力的攀比
第三章 炫耀式休闲
第四章 炫耀性消费
第五章 生活的财力水平
第六章 品味的财力规范
第七章 服装作为财力文化的一种展示
第八章 劳务免除和保守倾向
第九章 远古特质的保存
第十章 勇武的现代残存
第十一章 仰赖运气
第十二章 敬祀仪典
第十三章 非歧视性利益的残存
第十四章 高深学养作为财力文化的一种表现
*令人印象深刻的讽刺作家。
——《时代》杂志
在大萧条那样的黯淡岁月里,没有一个人能够理智地对待当时的社会制度,而凡勃伦却是例外。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经济学家、原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凡勃伦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令人困惑的影响。他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访客,以超然的眼光冷静地剖析时下司空见惯之物。他平常思想里所熟悉的一切,就像外力在他身上炼成的奇妙产物一样。在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没有任何一个心智的解放者能像他一般摆脱环境的微妙钳制。而在思想探究的领域里,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像他一样锲而不舍的人。
——威斯雷?米歇尔(经济学家)
自内战以来,在学术成就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刻易斯芒福德(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有闲阶级论》对于经济的研究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服饰、运动、家居装修到工业、商业、学术、教育、阶级、宗教信仰……凡勃伦犀利的目光、独特的视角,即使在百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也同样令人震撼。
——玛莎?班塔(美国加州大学特聘教授、原美国研完协会会长)
这本书,部分是经济学,部分是社会学,部分是历史,还有部分是文化人类学。
——理查德?帕克(传记作家)
随意列举现代生活中某些事例,就可以显示那持神人同形同性论的各种信仰和蛮荒文化及气质之间的系统关系。如此一来,此举也可用来说明信仰的残存及其功效,还有这些信仰所制定的敬祀仪典之盛行和有闲阶级的制度是如何的关联,同时和维系该有闲阶级制度动力的动机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此处无意对从事敬祀仪典的各种举措,或借敬祀仪典表达出来的精神上和知性上的各种特质加以褒贬,现时持各种神人同形同性论信仰的一些日常现象,或可从其对经济理论的意义这个角度来予以探讨。此处所能适宜讨论的,是有关敬祀仪典有形的、外在的各种特征。至于信仰生活在道德上的、乃至虔诚上的价值,不在当前讨论的范围之列。当然,这里也不会触及各种信仰所提倡的教义是否为真理或具美感这类的问题。甚至于这些信仰所蕴含的较为深远的经济意义,在此也不拟论述。这个题目是如此的深奥,又具有如此严肃的意涵,以致很难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前面的章节曾稍为谈及,财力的价值标准对于根据其他与财力利益无关的标准在进行评估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这种关系绝不会是单向的。经济上评估的标准或规范本身,也会反过来受经济外的评估标准所影响。人们对各类事物在经济意义上所做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那些居于主流且更具分量的利益所左右。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的利益,唯有在其有助于这些更高一层、非经济的利益时,才能显现出分量。所以,为了现时的目的,必须采取将各种神人同形同性论信仰的这些现象所具有的经济意涵或经济利益分离出来的思维。要想摆脱较为严肃的观点,并尽可能减少出自经济理论以外更高一层的各种利益所产生的偏差,从而对这些事物有一个经济性的评估,得费点周章。
当讨论热衷竞赛活动的气质时,曾经提到,认为各种物质事物及各种事件都具有某种万物有灵的偏好这种意识,正是那些热衷竞赛活动人士赌博习性的精神基础。从经济角度来看,此种持万物皆有灵的意识,实际上和以不同形式持万物有灵论的信念及持神人同形同性论的教义所表现的意识,是有着同样的心理元素的。就以涉及经济理论必须处理的那些可感触到的心理特征来说好了,那种充斥在热衷竞赛活动元素中的赌博精神,借由难以察觉的进展层次,逐渐转化成以敬祀仪典来求满足的心灵架构。于是从经济理论的观点出发,热衷竞赛活动的性格,渐次转变成宗教虔诚者的性格。当赌徒所持的万物皆有灵的意识得到颇为巩固的传统之助时,这种意识就大概会发展为一种对超自然或超物质媒介明确的信念,同时带有某种神人同形同性论的内涵。要是情形果真如此,通常会感觉到,有一种试图以某种公认的亲近及协调方法,来和该超自然媒介打交道的倾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