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念念不忘

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念念不忘

以“情”观世界 以“爱”写人生 曹宗国、马及时、王国平、沈嘉柯、乔志峰 倾情推荐 用一支诗化的笔叙写故乡故人,情真意切。

作者:刘应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ISBN: 978750901298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5.99

类别: 中国现当代随笔 SKU:5d876b025f98494bcc152ea3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012987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曹宗国、马及时、王国平、沈嘉柯、乔志峰倾情推荐。

●这是一部刻骨铭心的真情散文集,是一代青年作家的文学珍品。

●作者以一个飘泊者和守望者的角度,回眸故里乡愁,描摹山川人物,不仅饱含荡气回肠的真情实感,而且还富有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关于故土的书写,因其情真意切和关照内心,为散文文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向度。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追忆故乡、引人沉思的散文随笔集。作者笔下的故乡,是至纯、至美的故乡,每篇文章都充满了淡淡的乡愁,引发人们的自省与反思。
作者以一个飘泊者和守望者的身份写出了对故乡深深的默爱,呈现了故乡人的日常生活,也记录了对逝水年华的追忆,笔尖流露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以及对家乡一草一木和亲人的无比眷恋,同时引导当今都市人找回迷失已久的心灵故乡。

作者简介

刘应:青年作家,贵州大方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南边文艺第三届签约作家。其作品曾获得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大学组银奖,全球华语第五届一叶文学奖提名奖,全球华语第七届一叶文学奖冠军和年度人气作家奖等奖项。 

目  录

上 篇  山河日暮

003 故乡贵州

010 山河日暮

016 农民背影

021 缝穷婆

027 挑担人

032 补锅匠

038 磨刀匠

043 杀猪匠

048 麻糖匠

053 背盐工

063 缠足女

071 拾荒者

080 疯子

087 哑巴

093 留守老人

 

下 篇  睹物思人

103 城市后院

110 乡下的生活

116 渴望外面的世界

121 灰色印象

129 这一辈

133 五十岁的思索

147 灯光

151 老屋祭

160 农村酒席

170 樱桃树

177 诗意水井

186 灶火文化

192 怀念爷爷

206 奶奶的爱

 

216 后记

前  言

推荐语

这是一部刻骨铭心的真情散文集,是一代青年作家的文学珍品。作者刘应以一个漂泊者和守望者的角度,回眸故里乡愁,描摹山川人物,不仅饱含荡气回肠的真情实感,而且还富有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家 曹宗国

当代散文写作手法多样、风格迥异,但不少作品因缺乏精神构建与人文关怀而流于形式。而刘应关于故土的书写,因其情真意切和关照内心,为散文文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向度。因此,当他的文字一落在纸上,便成为指间的岁月和梦中的河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怀瑾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 王国平

刘应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作家。读他的作品《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念念不忘》时,我因书中深情的文字而动容。

希望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能赞赏刘应对文学的执着,能喜爱这本沾满泥土味儿的散文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家 马及时

 

 

在山河草木之间回望的那个少年 

沈嘉柯

沈嘉柯:百万畅销书作家,文艺评论家,2016 年获得年度畅销作家奖,连续入围 2015 年、2016 年东东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榜。

在我读到刘应的这部随笔集的时候,有一股特别的感受挥之不去。我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此时此刻,我在城市的一角,而乡愁在何处?

我被书中《山河日暮》的末尾打动了。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异乡人。出生地,童年时候的生长地,和成年以后的定居地,往往都不一致。文章末尾那一句写道:我来自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有山有河。

还有那篇《麻糖匠》。刘应笔下的故乡是贵州,而我是湖北人,生在江汉平原,有趣的是,都有麻糖匠穿梭在故乡的大街小巷。麦芽糖带着一股丰润的香味,它的甜味是温暖的。直到今天,我在武汉的街市缝隙当中,还能碰到麻糖匠。很便宜,三五块钱,敲一块。麦芽糖在嘴里化开,缠缠绵绵的,就像是我们对乡土的眷顾。生活越来越现代化,那些带着乡土情结的手工小贩总会被遗忘,但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

刘应还写到了拾荒者。这大概是物质贫瘠年代,非常具有共性的人物。拾荒者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物。他们出现在文学当中,是特别能够代表时代变迁的标志。

刘应写了故乡,也写了他乡。在故乡与他乡之间,他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在故乡买东西,得去赶场。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挤满了人。炒爆米花的,剪头发的,买煤炭的,构成了热闹的集市。现在所居的城市是他乡,买东西,只要去附近的超市就能解决,然而却少了很多购物的乐趣。在热闹的集市中,人们的心可以得到慰藉。生活本身值得热爱。

刘应写了故乡和乡土的种种细节,但他的文字有一种奇怪的味道。读完之后,我琢磨了一会儿,大概能明白那是什么味道。那是一种非常平静的哀伤。虽然他只是在写记忆,但几乎很少有总结和提炼。一个故事,写着写着,戛然而止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个画面。他的抒情,极其克制。

故乡山河的点点滴滴,刘应几乎是巨细靡遗地写下来。他不止一次地写到吃樱桃、种樱桃树,以及围绕着樱桃树所联想起来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对农村生活的眷恋,根本原因还是怀念着岁月中的人和事。所以整本书的视角,就是当年那个小男孩,正在山间草木间回望。没有人能走出自己的情结,正如没有人能走出自己的回忆。

归根结底,作家记录的并不仅仅是一段记忆,而是人生的纽带。人与人之间,洞察了对方的经历,彼此的心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纯粹的写作,纯粹的阅读 

乔志峰

乔志峰:资深时评人,曾担任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多档电视节目嘉宾。

本书收录的都是随笔类文章,都是纯文学,而不是当下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玄幻类作品。看得出,作者写作时没有掺杂太多的功利心,而是很认真地写、很纯粹地写。山河日暮等司空见惯的景物,都成了他抒发情感的载体;挑担人、杀猪匠、缠足女甚至疯子,也都成了他文章中的主角。

可以说,此书较为成功地抒写了当代青年作家发自内心的乡愁和情感,以及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真实,细腻,动人,且极富质感。

在商业化的社会里,能够认真写作实属难能可贵。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能够静下心来读一本纯文学的纸质书,也并非谁都可以做到。现在读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特别是有了网络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电子书的出现取代了相当一部分纸质书,只要一部手机在手,随时随地都能抽出时间读书,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可是,真正的爱书人想必都知道,要想找到阅读的乐趣,还是要时不时地捧读纸质书;想要从书中获取教益,需要的还是读那些不沾染浮躁和商业气息的纯粹文字。

想想吧!打开书本,一股久违了的墨香扑面而来;摩挲纸张,淡淡的凹凸感非常舒服。味觉、视觉、触觉顿时都活泛起来,连脑细胞也显得格外活跃。读累了,就闭眼歇一歇,顺便回味刚读过的情节,思考作者的微言大义;看到精彩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就反复重读、吟咏再三,读到妙处更是击节赞叹……

这才是读书,这才是我自己在读书。没有其他人的干预,没有其他因素的引导,全凭我一人做主。哪怕囿于知识面的窄狭和认识的肤浅,对书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又有什么呢?只要还能思考,只要还有读书的渴望和求知欲,那都不是事儿。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进步,纸质书(或这种阅读方式)都应该会有一席之地。毕竟,读书的过程既是寻求乐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自我意识的全程参与。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完成对一部书的了解,比如听书,比如观看由书改编的影视剧。但我们同时需要更纯粹的阅读,用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去读书。

很纯粹的写作,值得一读。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刻骨铭心的真情散文集,是一代青年作家的文学珍品。作者刘应以一个飘泊者和守望者的角度,回眸故里乡愁,描摹山川人物,不仅饱含荡气回肠的真情实感,而且还富有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家 曹宗国

 

当代散文写作手法多样、风格迥异,但不少作品因缺乏精神构建与人文关怀而流于形式。而刘应关于故土的书写,因其情真意切和关照内心,为散文文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向度。因此,当他的文字一落在纸上,便成为指间的岁月和梦中的河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怀瑾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 王国平

 

刘应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作家。读他的作品《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念念不忘》时,我因书中深情的文字而动容。希望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能赞赏刘应对文学的执着,能喜爱这本沾满泥土味儿的散文集。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家 马及时

在线试读

缝穷婆 

清人陈森曾在《品花宝鉴》第五十五回写道:

李元茂饭后,沿着河堤慢慢地走去。只管东张西望,见那些卖西瓜的与卖挑儿的,还有卖牛肉的,卖小菜豆腐的,挤来挤去,地下还有些测字摊子,还有那些缝穷婆,面前放下个筐子,坐在小凳上,与人缝补。

我国流行歌曲先驱许如辉先生曾在 20 世纪 20 年代写过一首著名的歌曲《缝穷婆》,歌词大概是这样:

家无隔夜粮,儿女泪汪汪,手提针线篮,缝穷到街坊。缝穷啊,缝穷啊,谁家儿郎破衣衫,拿来替你缝两针;缝穷啊,缝穷啊,公子小姐不光临,我们的主顾是穷人。不分夏与冬,不分热与冷,坐在阶沿旁,缝补破衣裳,一针针,密密缝,安慰着孤儿的心,一块块,补得紧,温暖了穷人的身。缝了一针又一针,补尽了,天下的破衣襟,补了一块又一块。补不了,一颗破碎的心。缝穷呀,缝穷呀。

缝穷,是一种旧时的老行当。缝穷因穷而生,当时多见于街巷、车站、码头、工厂或居民区附近,由于专为穷人缝合补缀衣裤,故被称为“缝穷”。

北方的称呼比较形象,“缝穷”就是专门给穷人缝缝补补;南方比较直接,称其为“补衣服的”或者“缝补匠”。俗话说“缝穷缝穷,越缝越穷”,讲的就是缝穷婆这一行的命运。

缝穷婆通常是一些贫苦的中老年妇女。她们无法从事其他工作,又不想成为家里的累赘,便操持起修炼多年且手艺出众的针线活儿赚点小钱,以贴补家用。她们普遍态度热情,手法迅速,且收费低廉。

出门前,她们都会事先准备好各种材料。每天晚上,点着油灯把以前的旧衣物制作成鞋垫、尿布、布鞋、袜子,然后剪下一些质量好、形式各异的布头,根据大小、花色、质地分类放置,便于白天缝补的时候使用。胳臂上挽一个竹篮子,放一把剪刀,带一把能展开放置、合拢拎走的马扎,就开始走街串巷了。

她们常去那些人流如织的汽车站、火车站、码头摆摊儿揽生意。赶路的旅客常会出现衣服被划破、背包带断裂、裤子拉链坏了、衣服纽扣脱落之类的情况,需要立即处理时就会去找缝穷婆。除了旅客主动要求缝补之外,她们也会提着篮子穿梭于行人之间,东张西望,打量着行人的衣着,所以有时难免被别人怀疑为小偷。除了补衣服以外,她们也卖自己做的布鞋、袜子。缝穷婆的针线活儿出众,做的东西结实、耐用、美观,而且价格便宜,旅客们也愿意花点钱买来使用。

她们不仅常去那些人流如织的地方,偶尔也去街上摆摊儿,有时坐在某家店铺门口,有时摆于街头巷尾,有时也去居民区转悠。正因如此,除了旅客之外,流浪汉、杂货郎、民工匠也常去光顾她们的生意,所以都是穷人在赚穷人的银子。那些下力干活儿的汉子,穿的裤子上面有两块整齐的一般大小的补丁,往往其他地方磨得又烂又破,屁股上面的那两块补丁却完好如初。苦力劳动者穿的衣服要比一般人磨损得厉害,袖口、膝盖、屁股、裤脚这些位置常常会磨坏,丢掉又可惜,买新的又舍不得,所以这时就用得着缝穷婆了。

带一只小马扎,坐在市井道旁,缝穷婆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将破损的衣裤缝补完好。那些来补衣服的顾客也很乐意,因为刚好能有个歇脚、抽烟、喝茶、喝二两烧酒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家室的男人,缝穷婆实在是帮了他们大忙。

即便这样,缝穷婆们的生活也是十分清苦,有的是家中男人好吃懒做,打骂妻儿,或者体弱多病,无法维持生计,她们才不得不这样抛头露面。干这行的多半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不过也有年轻的少妇,要是当中有稍有姿色的年轻缝穷婆,也免不了被一些市井无赖、宵小之徒骚扰。

人们的生活优裕之后,缝穷婆的身影也就逐渐消失了。但是,“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疯子 

有个疯子,是我们村里的一位长辈,头上常戴着一个棕色毛线帽。在我的印象里,她的装束既不漂亮也不利落,除了有时候异常疯癫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之外,从外表和谈吐看来,基本跟常人没什么不同。不知是什么时候她嫁到我们村的,她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一家人挤在一间不到三十平方米的茅草屋里。后来两个女儿出嫁了,生活的负担减少了很多。大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犯过一些错误,受了几年牢狱之苦,出狱后在外地闯荡了几年,赚了点小钱,在村里建了一排平房,安定了下来。让她揪心的是,二十多岁的小儿子的孩子都一岁多了,年近四十的大儿子却始终没有寻到一个媳妇儿。

他们住的平房里,物品随意堆放,水泥外墙被附近的孩子们涂写了一些奇怪的图像和文字,从没见他家贴过春联。大门的两侧贴了一副用很粗的毛笔在白纸上写的挽联,被风吹得剥落了很多,不成形状。这才新建了几年的房子反倒不如别人家的老平房好看。

像别的庄稼人一样,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土地,一家人都围着那几块地摸索了几十年。像别的父母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读好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一早从门口的小路过去,常常看见她佝偻在那块地里栽种秧苗,或是除地里的杂草,回去的时候,她一只胳膊夹着一捆菜,另一只手拿着浇完菜的水壶。等到她家地里的蒜薹长大,可以抽出蒜薹丝的时候,我们趁着没人,偷偷抽上一把,拿回来用手折成小断,炒着吃。我们安然窃喜地剥夺了她的劳动成果,只是觉得好玩,不曾想过后果。后来,听大人们说她是疯子,便再也不敢去了,而且也很歉疚。

起初我们不信,以为大人只是吓唬我们,因为我们眼中的她还是挺正常的。我曾去过她家的茅草房,她常常一个人坐在漆黑的屋内一角的床上,凭借从白色塑料纸的窗户透过来的光线做针线活儿,缝缝补补的,似乎是为了省钱,几十瓦的灯也不常开,开不了多久也就关了。她也会像别的妇女一样,出去赶集,采购物品,或者背一些自家种的蔬菜去镇上卖。我们在路上遇见她的时候,心里虽然存有芥蒂,但也会跟她打招呼,她也同样礼貌地回应我们,看起来并非异常之人。

有段时间,我们真的发现她疯了。每天吃过晚饭之后,远处就会传来她唱山歌的声音,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凌乱不全,唱的内容大抵都与她和她的家人有关。这时候大人就会吓唬我们:“再不睡觉,小心疯子把你背去!”我们吓得赶紧把被子盖过头。

除了在家里唱,有时候她也会坐在她家的地里唱。我们路过的时候,不敢仔细听,只得迅速加快脚步,生怕她真的把我们背去。

事情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听说,为了治她的疯病,本就拮据的一家子凑出钱来带她去过很多医院,甚至用过很多偏方,却仍不见效,钱花了不少,病情却没有好转的迹象。有时候发现她不疯了,也能像正常人一样洗衣做饭、挖土栽秧,但维持不了多久又复发起来,情况比上次还糟。

我记得有一次在路上遇见她时,我和几个弟弟都有意避开,但路太窄,我们便从她身边小心翼翼地走过,不知她从哪里来的力气,抢走了弟弟提着的装满水的铝壶,扔到了土坎下面,再抱起土坎边的石头把铝壶砸成了饼状。我们吓得赶紧跑回家去。

她的男人晚上过来赔罪,过几天又买了一个新铝壶还了来。后来我们见了她,像是见了煞神一样,躲得远远的。但事实上,除了那次吓着我们之外,她也没有把哪家孩子“背走”。

没有了健康,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生活,人就会虽生犹死。

她的家人是不会让她独自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的,无论去哪里,她的男人或儿子都陪着她。不知道现在她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我记得前几年回乡的时候,还曾看见她一个人呆呆地站在被锯掉树干的白杨树旁的路口,仍然穿着奇特,面容憔悴,望着对面修了没几年的马路。她看见我,似乎早就忘了从前发生的事,照旧礼貌地笑着问我的现状。

我曾经很奇怪她的丈夫为何要苦苦守着这个疯子,这样守下去,得守到什么时候?一切值得吗?前年,听说距离我们村不远的另一个疯子死了,她那生前跟了她五十年的沉默寡言的丈夫,在葬礼上号啕大哭,一夜发白。从此,我明白了她丈夫苦守的原因。

现在,我大概明白了,她站在路口守望,守的是她的两个儿子,望的是大儿子能带回来一个媳妇儿。人啊,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没钱的时候希望有钱,不顾身体拼命挣钱,有钱的时候又渴望别的。等到看明白了一切之后,才会觉得生命是多么宝贵,健康是多么重要。

抢先评论了 “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念念不忘”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EUR €2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丰子恺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EUR €27.99
评分 4.33 / 5
加入购物车

千年一叹

EUR €26.99
加入购物车

人间滋味 汪曾祺图文珍藏版 精装

EUR €2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