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410718
内容简介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在文献回顾与评述基础上,从影响因素、发展动力等维度阐述了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内生机制。构建了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了都市生产性服务业主导行业选择基准问题并进行实证应用。在个案研究上以成都市为例,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目 录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2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文献回顾
2.1 概念界定
2.1.1 都市经济
2.1.2 服务业
2.1.3 现代服务业
2.1.4 生产性服务业
2.2 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研究
2.2.1 分工理论角度的研究
2.2.2 企业竞争角度的研究
2.2.3 外向发展研究
2.3 生产性服务业向都市集聚研究
2.3.1 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布局的影响因素
2.3.2 生产性服务业向都市集聚的态势
2.3.3 生产性服务业向都市集聚的成因
2.3.4 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内的空间布局研究
2.3.5 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内的分散化研究
2.4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研究
2.4.1 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的总体研究
2.4.2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
2.4.3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作用
2.4.4 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作用
2.4.5 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郊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2.4.6 生产性服务业对分工和创新的影响
2.5 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理论研究的简单评述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2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文献回顾
2.1 概念界定
2.1.1 都市经济
2.1.2 服务业
2.1.3 现代服务业
2.1.4 生产性服务业
2.2 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研究
2.2.1 分工理论角度的研究
2.2.2 企业竞争角度的研究
2.2.3 外向发展研究
2.3 生产性服务业向都市集聚研究
2.3.1 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布局的影响因素
2.3.2 生产性服务业向都市集聚的态势
2.3.3 生产性服务业向都市集聚的成因
2.3.4 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内的空间布局研究
2.3.5 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内的分散化研究
2.4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研究
2.4.1 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的总体研究
2.4.2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
2.4.3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作用
2.4.4 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作用
2.4.5 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郊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2.4.6 生产性服务业对分工和创新的影响
2.5 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理论研究的简单评述
3 国内外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3.1 国外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3.1.1 国外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历史考察
3.1.2 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
3.2 国外典型都市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空间布局
3.2.1 美国纽约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特点
3.2.2 英国伦敦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特点
3.2.3 日本东京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特点
3.2.4 韩国首尔金融业和研发产业空间布局特点
3.3 国外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动态演进
3.3.1 发达国家都市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向国外转移
3.3.2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态势明显
……
4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
5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发展模式及区位选择
6 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模型构建与实证
7 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个案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2.5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理论研究的简单评述
纵观相关文献,可以将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视角分为两大类。一是产业经济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二是空间经济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包括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是如何从制造业中分离和成为独立的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该理论提出,制造业中的生产性服务活动的外部化是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独立产业部门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提出,走出了早期三次产业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消费性服务业,这是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研究的一个巨大进步,并且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整个产业中的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对整个产业结构理论的巨大贡献。
从空间经济学看,研究主要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地区分布的非均衡性以及成因。该理论体系注重实证分析,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微观地理组织。该理论也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地理经济学将产业的空间生成归结为历史偶和演进。
尽管如此,现有的研究成果还是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分类上,中外学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还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地理学角度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直接对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空间布局和区域差异三大领域,与国外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相比,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看,两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因都还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上述两大理论体系还基本保持着各自独立的状况,还没有实现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因此也就没有能够对不同空间上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分布的现实进行很好理论解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则有利于加深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
总结来说,都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趋势、空间分布、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动力、内生机制、外向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本书将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动力等分析基础上,探索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构建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模型。
……
纵观相关文献,可以将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视角分为两大类。一是产业经济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二是空间经济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包括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是如何从制造业中分离和成为独立的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该理论提出,制造业中的生产性服务活动的外部化是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独立产业部门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提出,走出了早期三次产业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视野,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消费性服务业,这是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研究的一个巨大进步,并且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整个产业中的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对整个产业结构理论的巨大贡献。
从空间经济学看,研究主要从地理空间的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地区分布的非均衡性以及成因。该理论体系注重实证分析,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微观地理组织。该理论也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地理经济学将产业的空间生成归结为历史偶和演进。
尽管如此,现有的研究成果还是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分类上,中外学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还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地理学角度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直接对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空间布局和区域差异三大领域,与国外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相比,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看,两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因都还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上述两大理论体系还基本保持着各自独立的状况,还没有实现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有机结合。因此也就没有能够对不同空间上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分布的现实进行很好理论解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则有利于加深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
总结来说,都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趋势、空间分布、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动力、内生机制、外向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不足。本书将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动力等分析基础上,探索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构建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模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