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36885
当代父母必备的科学教养参考书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唯有孩子的自主动机,才能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终身成长性思维,使之能够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未来的挑战,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樊登、苗炜、高雪梅、宋海荣、王怡蕊、林思恩、张杨果而、覃宇辉诚意推荐给天下父母。
绝大部分家长都坚持要一手操办孩子的一切,从做作业到交友,再到选择大学,家长都要说了算,致使孩子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为人父母,其实是要教导孩子去独立思考、身体力行,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可以帮自己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挚爱的事物,并进一步发掘他们的内部动机,而非逼着孩子们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
本书的两位作者,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和启发型教育家奈德,揭示了养育孩子*本质的问题: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和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
本书基于普遍适用于任何个体的神经科学前言研究,在书中重点探讨了4个核心要点:
1.严重或慢性的压力,对发育中的大脑具有非常负面的影响,这也是全球流行的与压力相关的情绪问题(例如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
2.过低水平的控制感,是人类个体所能经历的*有压力感的事情之一了,它会进一步引发与压力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降低孩子在学业上的学习水平和表现水平。
3.所有健康的自我激励,其实都植根于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
4.培养出健康的控制感,还会进一步带来各种积极结果,包括更好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充盈的内部动机,更优异的学业成绩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同时,书中辅以大量真实案例和切实可行的实操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指导你如何引领孩子稳步走向成功。
作者按
赞誉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天底下最让人紧张的事 ┆1
击中“甜区”:更好地理解压力 ┆6
脑内有乾坤 ┆8
压力、焦虑与抑郁 ┆15
为何这事关紧要 ┆16
对控制的警告 ┆19
今晚怎么做 ┆20
第2章
“我那么爱你,才不愿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顾问型父母 ┆22
“家庭作业之战” ┆26
为什么大脑喜欢顾问模型 ┆31
“但是……”家长作为顾问的挑战 ┆35
总结 ┆43
今晚怎么做 ┆45
第3章
“这事听你的”:能自己做主的孩子 ┆46
“你来定”不该有如此意味 ┆49
有6个理由能证明我们没错 ┆52
对行动的控制感 ┆58
难处何来:一些常见的问题 ┆64
今晚怎么做 ┆71
第4章
非焦虑临在: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控制感 ┆73
涓流焦虑 ┆75
平静亦会“传染” ┆82
怎样成为一个“非焦虑临在” ┆86
淡定面对你最大的恐惧 ┆89
今晚怎么做 ┆93
第5章
内驱力: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96
什么东西吸引着我们 ┆98
“我才不要像中年大叔一样思考” ┆104
动机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07
今晚怎么做 ┆120
第6章
彻底停工期 ┆122
心智漫步:白日梦的好处 ┆123
冥想的心灵 ┆128
正念 ┆129
禅定 ┆130
父母经常问我们什么 ┆134
今晚怎么做 ┆135
第7章
睡眠:最彻底的停工期 ┆137
睡眠和大脑 ┆139
一旦得到休息…… ┆143
今晚怎么做 ┆152
第8章
把控制感带进学校 ┆155
让孩子多投入 ┆157
降低学业要求和压力水平 ┆159
家庭作业:要启发,别强制 ┆164
等孩子准备好再教他们 ┆166
用正确的方式来测验孩子 ┆170
如何把控制感带进学校 ┆172
今晚怎么做 ┆174
第9章
全天候在线:驯服技术的野兽 ┆176
新技术的弊端 ┆182
驯服野兽 ┆189
一些常见问题 ┆195
另一种文化上的转变 ┆199
今晚怎么做 ┆200
第10章
锻炼大脑与身体 ┆202
练习1:设定明确的目标 ┆203
练习2:注意你的大脑要告诉你的事 ┆207
练习3:练习备选计划思维 ┆210
练习4:带着同情心与自己交谈 ┆212
练习5:练习重构问题 ┆214
练习6:动起来,多玩耍 ┆216
今晚怎么做 ┆218
第11章
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自闭症谱系障碍 ┆220
学习障碍 ┆22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227
自闭症谱系障碍 ┆234
今晚怎么做 ┆239
第12章
SAT、ACT和另外四个字母 ┆242
一般而言,考试这玩意,简直烂透了 ┆242
N.U.T.S. ┆245
父母们,放松点 ┆259
今晚怎么做 ┆260
第13章
准备好去上大学了吗 ┆262
大学不能靠混 ┆268
他们准备好了,还是尚欠火候(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做好了准备) ┆269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准备好,该怎么办 ┆273
这事听你的,但钱是我出的 ┆276
今晚怎么做 ┆277
第14章
替代路线 ┆278
重负下的青少年宣言 ┆278
真正的现实 ┆281
多样性的美德 ┆282
击破乌合之众 ┆283
比尔 ┆285
罗宾 ┆286
布莱恩 ┆287
彼得 ┆288
本 ┆289
拉克兰 ┆290
美乐蒂 ┆290
“但是……”关于替代路线的问题 ┆291
关于金钱、职业和幸福 ┆293
今晚怎么做 ┆294
展望 ┆295
致谢 ┆296
注释 ┆299
为何控制感尤为重要
乍看上去,我们并不像是那种能成为合作伙伴的人。威廉是享誉全美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家,3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帮助孩子应对焦虑、学习障碍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他练了几十年“超然静心”冥想技术,由此练就的冷峻气质很是引人注目。而奈德创立了PrepMatters—现在全美最成功的教育辅导公司之一,他把好好培养当下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事业。奈德的精力非常充沛,以至于他的学生经常说他有着三倍于别人的热情。
几年前,我们出席了同一个活动,作为演讲嘉宾我们一见如故。当我们聊起来时,彼此间很快就产生了化学反应。尽管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学科出身和服务对象,但我们都在试图帮助孩子解决类似的问题,而且我们采用的方式还出人意料地互补。威廉从脑发育的角度来探究孩子,而奈德则选择了艺术和行为科学作为手段。我们那时就一拍即合,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就像两块拼图一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简直天衣无缝。奈德的客户可能会因为无法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求学而担惊受怕,而威廉的客户则可能连好好上学都有困难,但其实我们都在试图解决同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呢?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呢?
我们发现,压力对儿童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健康都有着负面作用,而我们的许多工作其实都涉及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因此,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开始投身于压力感受和行为动机方面的研究,并就此开始了对控制感的深入探索。我们试着引导孩子达到健康的自我激励水平,而这个水平应该恰恰介于过度追求完美主义和“我要回去打游戏”之间。当我们发现控制感偏低会导致非常大的压力且自主性是提升动机的关键时,1不出所料,这条门路我们算是找对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上这些效应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我们还发现,我们想给孩子的一切,其实都与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控制感息息相关,比如身心健康、学业有成以及生活中的幸福感。
1960~2002年,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内控倾向(认为他们能控制自己的命运)的报告指数稳步下滑,相应地,他们对于自己的外控倾向(认为他们的命运是由外力左右的)的报告指数却在稳步提高。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趋势,是因为这些学生在面对焦虑和抑郁时越来越脆弱了。事实上,今天的青少年患焦虑症的概率是以前的5~8倍—就算把大萧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冷战”时期都算上,这个论断也依然成立。2难道现在的日子比大萧条时期还要困难吗?抑或是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
倘若没有健康的控制感,孩子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也往往因此变得过度被动与顺从。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能力,就更有可能变得焦虑,且爱发脾气,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父母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孩子就没法完成自我发展。在缺乏控制感的情况下,不管孩子的成长背景如何,内心的混乱总是会带来伤害。
只要我们觉得自己能够影响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做得更好。这很好地解释了,在日常生活中,就算大多数电梯的关门按键其实不起作用,我们也总是喜欢一直按。3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经典的研究,养老院里的老人被分为两组,分别被告知“你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护工会负责管理你的健康”,前者的寿命最终会长于后者,这其实是同样的道理。4自己决定做不做,以及
怎么做家庭作业的孩子,会更加快乐,压力更小,甚至最终能够更好地主导自己的生活,同样也是因为这个效应产生了作用。
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愿景,期待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并取得成功、胜利归来。我们也深爱着他们,衷心希望他们能开心、快乐,就算在我们百年之后,也能够永远过着好日子。诚然,这些愿景都很有意义,但在实现这些愿景时,我们中的许多家长被一些错误的观念误导了。
错误观念1: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而孩子万万不能被别人挤下来。这么一看,一旦让孩子自己做主,那赌注可就太高了,毕竟他和他的家庭都“输不起”嘛。这种观点基于一种对成功的稀缺性假设,而年轻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始终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错误观念2:如果你想拥有好生活,在学校里就得拥有上佳表现。要知道,有赢家就有输家,而且往往输家比赢家多。这种错误观念的恶果是,太多的孩子不是被逼得太过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所有能尝试的机会。
错误观念3:催得越紧,逼得越狠,我们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长大后就越有出息。照这个逻辑来说,如今美国小学里的六年级学生的确没有中国的同龄孩子数学好,那填鸭式地教美国孩子九年级的数学,难道就能够解决问题吗?如今大学的入学标准越来越高,上好大学的确更困难了,可仅仅是逼着孩子忙起来,让他们学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作业,就能解决本质问题吗?
错误观念4: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凶险得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让孩子闯祸。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以上这些观念都不正确(稍后我们将在本书中专门揭穿这些错误观念)。但是,当他们感受到来自他人、学校以及其他家长的压力时,为了保证自家孩子不落下风,那些富于批判性的宝贵观点就烟消云散了。压力深深扎根于恐惧,而恐惧又总是招致糟糕的抉择。
我们真的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们也不应该控制他们。为人父母,其实是要教导孩子独立思考、身体力行,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在校园里乃至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决断力。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挚爱的事物,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而非逼着孩子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父母施压给孩子,这种培养模式并不可取,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转而让孩子能够培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驱动力。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自驱动型儿童。
我们不妨从这样一个假设开始说起:假设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大脑,而且明白自己的生活到底是怎么运转的,如果能获得一定的外界支持,他就能把自己的事儿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自然而然地知道,早上起床穿衣很重要。同时他很清楚,完成家庭作业也很重要。
就算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压力,他们也未必会流露出来。要是他们本来就费着劲搞定自己身边的烦心事,那些来自父母的唠叨就只能进一步逼着孩子去对抗家长。这里有个诀窍,那就是要赋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进而让他们自己把困难搞定。
就算有这么一种可能:父母真能控制住孩子,也真能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所期待的模样,这么一来,或许真能让父母松一口气,可孩子本人对生活的自我控制会遭遇弱化,于是就过上了愈发“由别人说了算”的日子。
在本书中,我们将探讨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还将分享我们共计60年的儿童工作经验。我们希望你能明白,你其实更应该把自己看作孩子的顾问,而不是他的老板或经理人。我们会努力让你了解,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说“你来定”,以及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智慧。我们会提供一些好点子,能让你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内部动机。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手把手教会你,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切实做到这一点,而不只是简简单单地把自主权交给孩子。我们会帮助你一步步靠近平和与恬淡,不再传播自身的焦虑,而这对于你的孩子、家庭乃至你自己来说,都将是一次最好的改变。在每章的结尾,我们会告诉你一些具体的行动步骤,这些方法都是切实可行且能快速生效的。
我们的一些建议可能会让你觉得不太对劲,不过其中的大部分应该还是能让你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的。如果你对我们所说的话产生了疑虑,请别忘了,我们每每把自己所谈到的技术和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我们所服务的家庭分享时,往往卓有成效。我们看到过服务对象那根深蒂固的蔑视最终转化为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也看到过孩子的学业水准和考试成绩显著提高,还看到过一些迷茫、无助和绝望的孩子最终掌控他们自己的生活,更看到一些孩子纵然彷徨过,但最终还是收获了成功与幸福,而且变得比任何人之前所预想的都更亲近父母。同时为你以及你的孩子提供健康的自主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其实比你想象的要更容易。下面,就让我们来告诉你到底应该怎么做。
对于当前普遍焦虑的中国父母来说,《自驱型成长》是一剂及时的清醒药。本书论证了一个育儿中的根本道理:对于父母而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成功,而是让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愿。
——赵昱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为人父母,*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并获得成长的勇气。
——高雪梅(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全书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真实的案例讲述了要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孩子自控且自律的能力,培养他们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的能力。
——宋海荣(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本书观点鲜明,作者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总想着安排孩子、规划孩子,用胡萝卜加大棒驱使着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那么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个自我驱动的自律者。要想让孩子走上台前,父母就需要隐入幕后。
——王怡蕊(澳大利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这本书是在焦虑的养育大环境下,让父母放下焦虑,重新找回控制感,也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控制感,获得自律,实现独立的一本好书。
——林思恩(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夺走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成长的机会。
——樊登(樊登读书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
这是一本能减轻父母焦虑感的育儿书,有任务清单,有问答,能帮助父母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苗炜(作家)
自?的*境界,是自我驱动。
——张杨果而(著名节目主持人)
这是一本讲原理、讲方法,干货满满的育儿好书,两位作者从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视角,结合各种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告诉你答案。更难能可贵的是,通俗有趣,即便是零基础的家长也能轻松看懂。
——覃宇辉(知乎心理学领域优秀回答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