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39277
◎知名作家周国平诚意推荐,数十位优秀青年作家携手奉上一场文字盛宴。
◎给迷惘的你*真诚的礼物。深度解读全球21位时代女性的人生智慧,看卓越而独立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如何对话时代,献给女性的人生进阶圣经。
◎给困境的你*完美的答案。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如何在爱情中保持独立?如何过更精彩的人生?当下女性*深切的困惑,通通可以在这里找到*好的答案。
◎给优秀的你*美的女人书。封面烫银,精美双封,裸脊锁线装订,全文四色印刷,华美手绘肖像,开本精巧便携。
南丁格尔、居里夫人、张幼仪、林徽因、萧红、张爱玲、杨绛、叶嘉莹、严歌苓、董明珠、梅丽尔、米歇尔……这是一本21位卓越女性的人生深度解读,愿她们的精神之光,会鼓励你我规划人生航线,找到自己的时区,与时间和经历做朋友,明白人生平凡的美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01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Florence Nightingale 001
02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 015
03 何香凝 He Xiangning 029
04 嘉柏丽尔·香奈儿 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041
05 张幼仪 Zhang You yi 055
06 董竹君 Dong Zhujun 073
07 林徽因 Lin Huiyin 087
08 严幼韵 Yan Youyun 099
09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113
10 萧 红 Xiao Hong 125
11 杨 绛 Yang Jiang 139
12 张爱玲 Zhang Ailing 151
13 叶嘉莹 Ye Jiaying 165
14 奥黛丽· 赫本 Audrey Hepburn 177
15 撒切尔夫人 Margaret Hilda Thatcher 193
16 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207
17 董明珠 Dong Mingzhu 219
18 严歌苓 Yan Geling 233
19 米歇尔·奥巴马 Michelle Obama 245
20 杨 澜 Yang Lan 259
21 詹妮弗·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271
如何美到时光尽头
文/正经狸花
“绝代佳人”,从来不是个容易扛的头衔。
单有颜值,远远不够。人间百苦,不见得会为谁网开一面。纵有绝代风华,也一样免不了生活的磨砺。
何况,群众往往对美人格外苛刻,不肯接受她们的自然老去。于是,一旦美人迟暮,各种刻薄的评语便蜂拥而来。
然而,奥黛丽·赫本是个例外。
究竟如何才能保有一份不容置疑的美,并且一直美到后?
要知道,她既不是被呵护于温室的花朵,也并未逃过岁月的摧残。
当亲人转身离去,她一样得跌跌撞撞地挣扎出阴影;当梦想被无情否定,她一样得忍着眼泪给自己肯定;当爱情无法瑰丽如初,她一样得在无计可施后放手;当流年无法挽回,她一样得面对镜中褪色的容颜。
面对命运的诘难,她自己找出了答案。
于是,经历过或好或坏的世事,坦然面对了憔悴和衰老,终其一生,踏遍荆棘,风华如旧。
不知从何时起,“天使”已经成了她的别名。与她同时代的女星伊丽莎白·泰勒曾经有句名言:“婚姻是所好学校。”其实,又何止是婚姻呢?家庭、工作,乃至生命里的每一个过客,都可以是好学校——只要你是个足够用心的学生。动人的灵魂,总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淬炼而成。在成为天使之前,又怎能错过人间的必修课?
1
1953年,《罗马假日》甫一上映,就引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疯狂,自那以后,奥黛丽·赫本独舞于风口浪尖,全世界热切的视线再也不曾从她身上移开。而这一切的真正开场,还要追溯到1929年比利时的那个春天。
那时,出生不久的她,从一场凶险的百日咳里逃出生天,静好的岁月给了这个小姑娘褐色头发和深邃眼睛。刚满六岁,她无忧无虑的生活便戛然而止——父亲约瑟夫决意离开母亲艾拉。
这是个留给她背影的男人,并且将不是后一个。长大后,奥黛丽是这样记述这件事的:“他就这样走了出去,永远也不会回来。”
虽然原本和美的家庭不复存在,但母亲决定送女儿去丈夫所在的伦敦上学,于是父亲在离婚后还是陪伴了幼小的奥黛丽一段时间。这份陪伴很快就迎来了诀别:1939年,“二战”拉开了序幕,亲法西斯的父亲要去追逐他的政治理想,把十岁的她送上了前往荷兰的飞机。直到多年以后,奥黛丽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架飞机是刺眼的橙色。
自那一别,父亲这个角色永远地从她的人生里缺了席。
据说,如果一个人童年时在情感上遭遇饥饿,他将一生都如同生长在阴暗角落的树木,不计后果地向有阳光的方向伸出它的枝丫。奥黛丽的童年时光,就在登上橙色飞机的那一刻结束了,从此她一生渴望被紧紧拥抱,再也不被离弃。
纳粹横扫欧洲,她所在的小城沦陷了。没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或许很难想象,在那种情形下,比起死于战火的阴影,还有另一样东西更为急迫,更如影随形,那就是:饥饿。
她亲眼看着哥哥与狗争食,而她咽下郁金香的鳞茎,哄骗自己的胃把它当成蔬菜。没有小麦,没有面粉,她尽量终日躺着不动,降低消耗,靠看书来暂时忘却对食物的渴求。
多年以后,女孩们趋之若鹜地推崇她瘦削的肩膀、细长的脖颈和不盈一握的腰身,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身材根本不是节食的结果,而是因为她在整个青春期,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并且,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芭蕾舞。
就在奥黛丽忍饥挨饿的时候,有一本书刚刚红遍了整个英文世界——《飘》。书中有这样一段议论:一个女人若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可怕的事,她将一生都不再知道什么是害怕。
没有父亲,没有吃的,甚至没有一张可以安然入睡的床铺;哥哥进了集中营,叔叔死于纳粹的枪口,奥黛丽不得不在废弃的地下室里躲了整整一个月,直到这座城解放。那么,熬过了这一切的她,究竟算不算得上经历过“可怕的事”呢?恐怕依然无法断言。
为了梦想,她揣上10英镑的全部积蓄,和母亲一起向英国伦敦出发。
然而,她的前路,仍然荆棘密布。
她为之奋斗了十年的芭蕾事业,被导师宣判了死刑。
那些在战争和饥饿时支撑她活下去的梦想,一下子消失了。
如果与她易地而处,恐怕任谁都会忍不住质问生活:为什么在数不清的失去之后,你要我面对的依然是失去?
然而,十九岁的奥黛丽·赫本却对自己说:“如果不能够成为出色的舞者,那么,就成为其他领域中出色的人。”
她要往前闯,瞧瞧前面还能有什么。这一闯,芭蕾界少了一个骨骼发育不达标的舞者,美国好莱坞得到了一位著名的女演员。
做演员,是她的无可奈何,是她的退而求其次。但是即便如此,做了演员的她,却终生遵守着与学习跳芭蕾时一样的原则:努力工作、遵守纪律、拥有职业精神。
在泥地里滚爬,被大雨当头浇下,不过是家常便饭。为了准备拍《修女传》,她主动住进修道院体验生活,在刚果的麻风村里与麻风病人一起做礼拜。与她合作过的演员格兰特多年后如此回忆奥黛丽:“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当她功成名就,终于寻访到当年抛下她的父亲。
她曾经用二十年的时光渴望相见、渴望扑进他怀抱的男人,已是沧桑老人,仍然一脸淡漠的骄傲。奥黛丽等待了几秒钟,而他没有任何反应,既没有走上前来,也没有张开双臂。
终于,奥黛丽走上前去,拥抱了他。
他没有道歉,她也不再需要他的道歉。这就是此生的后一面。她的心结已了。那个哭着想要父亲的小女孩,永远地长大了。
她不再见他,却给了他经济上的支持,直到他生命的终结。因为她有她的原则:“人总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他可以没有责任感,但她从废墟里站起来,用瘦削的肩膀担起了她自己的一生,而且再也没有忘记什么叫作责任。
2
或许,正是父亲留下的阴影,让她始终缺乏安全感。在奥黛丽的前半生,她总想过一种相夫教子的生活,经营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好是一夕携手,白首不离。
二十一岁的她选择的个男人是詹姆斯·汉森,一个暖男型的富家子弟。他闲来爱好遛狗、骑马、打猎、捕鱼,似乎正是奥黛丽梦想中的那种居家好丈夫。
可是恰在此时,命运在一连串的劫难之后,次向她露出了温存的那一面——她的事业开始起步了。
首次主演的话剧《吉吉》反响不错,让派拉蒙公司的导演注意到了这个女孩,希望她能参加《罗马假日》女主角的试镜。
要知道,她早已和詹姆斯约定:《吉吉》一演完,马上举行婚礼。
即使是现在,年轻的女演员选择结婚,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事业,更何况是当年呢?在相夫教子和大红大紫之间,她只能做一道单选题。
在她犹豫彷徨的时候,奥黛丽的母亲从背后抱住她:“相信我,永远以事业为重。你不能生活在除了车就是马和狗的世界。”
曾经幻想了无数次的小家庭唾手可得。而她,选择了《罗马假日》。
走过兵荒马乱的酷暑,《罗马假日》终于拍完了。在芝加哥的首映礼上,奥黛丽·赫本宣布,她与詹姆斯·汉森之间,已经结束了。
也许,他真的是个靠得住的男人;也许,这段错失的婚姻真的本可以是温馨的避风港。
不过,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还不如将自己当作那只命运的“潜力股”。人生中,孤注一掷的投资能做几次呢?与其投给别人,不如投给自己。
接下来的故事,全世界都知道:她投对了。
他是一个美丽的遗憾,也是她的第二堂课。比起许多年纪轻轻被爱情冲昏头脑、从此失去自我的女孩,奥黛丽是何其幸运,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已经学会了取舍。
《罗马假日》一炮而红,那一年《时代》杂志把她登在了封面,并且不吝溢美之词:“派拉蒙的这颗新星确实熠熠生辉、千姿百态。莱茵石般的闪光,在她年轻的脸上瞬息万变。”
随后,多少电影人职业生涯中梦寐以求的那座小金人,也落入了初涉影坛的她怀中。她穿着一袭纪梵希的白色长裙,接过了奥斯卡女主角的奖杯。
其实,那一晚的她,才刚刚从话剧舞台上谢幕,脸上还带着来不及卸的油彩浓妆。她一脸紧张和错愕,一时竟难以相信这份厚重的褒奖真的属于自己。
3
而《罗马假日》带给她的,还不只是小金人。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扮演者格里高利·派克,将好友梅尔·费雷介绍给了她。
与她的初恋不一样,梅尔是个地道的“圈内人”。他颇有才华,集制片、导演、演员于一身;而奥黛丽恰好对他十分倾慕,甚至对他的电影如数家珍。
他比她大了整整十二岁,已经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和四个孩子。可是,这样的年龄差似乎反而激起了她的迷恋,她热切地期盼与他同台演戏,还让他来挑选剧本。
梅尔挑了话剧《美人鱼》,奥黛丽欣然接受。
已经大红大紫的她,却要离开大银幕回去演话剧,就好比今天的“电影咖”重新去演电视连续剧一样,难免引起好事者们“自降身价”的讥评。为此,奥黛丽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才说服派拉蒙公司放她回到话剧舞台。她是真的喜欢这个高度理性的剧本,也是真的享受与梅尔同台的时光。
可是,今天看来,《美人鱼》的剧本,仿佛他俩之间的一个谶言——英俊的骑士偶遇美丽的人鱼,毫不意外地彼此一见钟情,陷入了热恋。然而,日复一日,骑士渐渐厌倦了人鱼天真纯洁的感情,和别的女人订了婚。
始于真爱,却终于背叛。这不是罗曼蒂克的童话故事,而是现实主义的寓言。
被放置在镁光灯下的感情,从一开始就过于万众瞩目。或许是人们惋惜完美的“安妮公主”嫁给了一个三婚的“老男人”吧,对奥黛丽的姻缘,谣言和诋毁竟然远多于祝福。各种小报拼命攻击梅尔,说他只是在利用她的感情,蹭她的热度。
“离偶像的作品近一点,离偶像的生活远一点。”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这段姻缘被强光照射,被无数人审视,久而久之,矛盾暗生。
更落人口实的是:不论是才华还是机遇,她都远在他之上。
她的电影没有一部不成功,获得奥斯卡提名已是家常便饭,还成为早拿到百万美元片酬的女星之一。而他却长期在二流作品中挣扎,仅有的优秀之作还是和她合作的??他的自尊心开始难以忍受。
为了平衡失落的心态,梅尔一面对她愈加强硬独断,一面传出了层出不穷的桃色新闻。在奥黛丽的朋友奎恩眼中,像她那样的女子,明明应该得到丈夫天鹅绒般的温存,“可他却对她那么生硬、说一不二,仿佛对她有种统治的权力。而她对他,谨小慎微。”
需要“谨小慎微”才能维系的感情,是有多么累?
她经历了两次流产,生下儿子肖恩。她害怕童年时父母分离的创伤又在儿子身上重现,更加要竭力挽回丈夫,不惜在八个月里安排了十六次旅行去追随梅尔。
在演艺事业上,努力让她无往不利;爱,却不是一件靠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谁能想它留驻就留驻,想它消失就消失?若能如此,人间的痛苦早就消弭了至少一半。
她已经跳出了出道时傻白甜美少女的局限,不论是修女、盲女、同性恋还是妓女,她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然而,眼看爱情消磨殆尽,天使也无能为力。
她终于选择了放手。
结束一段婚姻,比结束一段恋情艰难得多。婚姻和孩子,总在两个原本独立的人之间牵扯出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或许至死方休。
不过,没有因为不甘心就在悲剧里沉沦到底,已是三生有幸。她毕竟是个聪慧的女子。
她再一次走出荆棘,重获新生,剪短长发,回到罗马。
在这座让她一夜成名的古城,意大利人依然欢迎他们的“安妮公主”。
都说修复情伤好的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恋情。治愈她的,是比她小九岁的意大利青年安德烈·多蒂。
虽然这段婚姻后依然以分手告终,但是比起初婚,这一回,她的成长有目共睹:她与梅尔几乎再无联系,强烈的挫败感让两人都无法面对彼此,只能相忘于江湖;但她和安德烈却做到了“分手还是朋友”,时不时带着孩子重聚,心平气和地谈笑。
大约是因为,次梦想破碎的伤痕,总要比后来的更深重。
现在的奥黛丽,已经不再执着于“一夕携手,白首不离”的童话。既然不爱了,就从容转身吧。
4
今天的网络上,流传着她中年以后的采访视频。她专注地望着记者,眼神仍旧清澈,神情仍旧灵动,会忽然歪头,扑闪着眼睛,调皮地笑出声。比起靠手术或是浓妆强行掩盖岁月的痕迹,她选择了坦荡,任由时光在眼角和唇边添上皱纹,也要珍爱自己真实的模样。
事业,她早就登顶;名利,她丝毫不缺;恋爱与婚姻,她都已体验过;做母亲的万般滋味,她也一一品尝过。
细数悲辛和欢喜,她已有了足够丰盈的一生。奥黛丽的目光,开始投向世界其他角落那些不幸的孩子。
人生的后几年里,她的脚步几乎遍布全世界每一个贫困的国度。在孟加拉国、在埃塞俄比亚,她把骨瘦如柴的病童抱进怀里,眼中蓄满了泪水。
1992年,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筹措资金,然后去办理前往索马里的签证,得到的回答却是:“不需要签证,因为那里根本没有政府。你只需要直接飞过去,同时祈祷飞机不要被击落就行了。”
大约没有比这更骇人听闻的出国咨询答复了吧?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飞机。
据她的儿子们回忆:那些年,她每次回家见到他们,都不停地述说在贫困国家的所见所闻,为受苦的儿童悲愤不已。多年来,她只坐经济舱,因为看过那么多忍饥挨饿的孩子,她觉得坐头等舱简直是种犯罪。在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期间,美国委员会筹得的资金增长了一倍。
但是,奥黛丽的慈善工作,并不只是飞过去跟孩子们拍拍照而已,她不光有强烈的悲悯心,还有着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当时有种荒谬的论调,认为某些国家要是接受殖民统治就不会那么贫困了,奥黛丽在演讲中严厉地驳斥了它:“首先获得自由,然后发展自己。”
她喜欢这份工作,尽管它那么繁重,并且给她带来了精神上的无尽痛苦,一次又一次让她回到童年在战争和饥饿中挣扎的梦魇。
为了让那些孩子吃饱饭,她马不停蹄地奔走,浑然忘了自己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
而当孩子们终于有饭吃的时候,她自己却病倒了。
在天使闭上双眼之前,陪伴着她的是儿子们,和她后的灵魂伴侣罗伯特·沃特斯。
她留在人间的后一句话是:“我自己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在受苦??”
她走了,但奥黛丽·赫本纪念基金让成千上万的非洲孩子有了生存和受教育的机会。
即使在她逝去那么多年之后,人间女子对她的模仿仍未停歇,仿佛她们和奥黛丽·赫本之间的距离,只是两道斜飞的浓眉和一条小黑裙。
尽管她是早的时尚教主之一,但如果单单追逐她的名字、模仿她的妆扮,那只会离她越来越远。
被抛弃、被辜负,以及年华不再,都是女人害怕的字眼。然而,她证明了,它们并不真正值得恐惧。比起少女时娇柔的美貌,走过披荆斩棘的一生后,她的模样反而多了一份金石般的质感。
她来过这世界,展现了惊人的美,一直工作到生命尽头,依然向人间传播着爱与善。她脸上每一道皱纹间,都是温柔和慈悲。在流星来来去去之间,她活成了永远的奥黛丽·赫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