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69607
★推荐1.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的技能
科学研究表明,7-10岁儿童大脑的理解力、思考力和记忆力急速上升,孩子真正进入适合学习的阶段。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给孩子zui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因此,关注专注力的培养,是孩子获得优异成绩和成功的技能。
★推荐2.5大主题 权威方法,迅速提升孩子专注力
《儿童专注力》从影响孩子专注力的五大因素,如家庭环境、生活品质以及孩子的情绪、兴趣、自控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孩子专注力不集中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推荐3.多角度、多案例,有深度有温度的亲子读本
《儿童专注力》结合相关儿童心理学、保健学、神经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儿童的专注力进行了有力的剖析,并结合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是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亲子读本。
★推荐4.附加专注力训练小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每章后面附加的“亲子小游戏”版块,可以让家长一同参与到专注力的训练中去,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同时,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儿童专注力》详细介绍了儿童专注力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针对孩子的兴趣、情绪、自控力以及家庭环境、生活品质等影响孩子专注力的相关因素,给出了实用、有效的建议和方法,旨在让家长通过阅读本书,解决孩子分心、走神、拖拉、懒散等专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第1章 专注力,成就孩子的一生
揭开专注力的神秘面纱 / 002
专注力好坏有标准:看看孩子专注力如何 / 007
专注力,孩子走向成功的条件 / 012
拖延症,原来是专注力不足惹的祸 / 016
反应慢半拍,培养专注力是关键 / 021
专注力与电玩之间的“博弈之战” / 025
别让孩子成为“走神大王” / 029
亲子小游戏 视觉游戏:圈数字 / 034
第2章 以爱之名,为孩子营造提升专注力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好,孩子专注力就集中 / 038
言传身教,实现“无为而教” / 043
不被打扰,孩子学习更专注 / 047
少催促,孩子真的“快不了” / 051
说教有度,别在孩子耳边念“紧箍咒” / 055
拒绝暴力,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 / 059
亲子小游戏 听觉游戏:悄悄话 / 063
第3章 良好的生活品质,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优质睡眠,专注力的有力保证 / 066
合理膳食,把孩子不佳的注意力“补”回来 / 070
多运动,可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 074
亲近大自然,孩子更专注 / 079
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生活有规律 / 083
亲子小游戏 触觉游戏:百宝箱 / 087
第4章 浓厚的兴趣,是孩子专注力的指明灯
兴趣:孩子专注学习的原动力 / 090
因材施教,培养适合孩子的兴趣 / 094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 098
不要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兴趣 / 102
和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 107
引导孩子,激发兴趣动力和专注力 / 111
亲子小游戏 兴趣动力激发游戏:从不喜欢到喜欢 / 115
第5章 情绪调节,稳定孩子的专注力
避开“踢猫效应”,让孩子远离情绪污染源 / 118
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孩子的良好情绪 / 123
调动孩子的激情,冲淡厌烦情绪 / 128
畏难情绪:孩子专心做事的“拦路虎” / 132
克服社交恐惧,有助于培养专注力 / 136
创造机会,尽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 140
亲子小游戏 认知与注意力游戏:积极的自我暗示 / 144
第6章 提升自控力,让孩子做事更专一
负责任的意识和习惯,唤醒孩子的专注力 / 148
教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提升做事的专注度 / 152
强调目的性,让孩子做事高效又专一 / 157
通过时间的约束,“逼”出孩子的专注力 / 161
行为契约法,“拴”住孩子的耐性 / 165
亲子小游戏 身体协调游戏:闭目、单脚直立 / 169
第7章 科学训练,找回孩子的专注力
有意注意训练,防止孩子心猿意马 / 172
眼耳口协调训练,让孩子更专注 / 176
手脑并用,提高孩子动手时的专注度 / 180
思维游戏,训练孩子注意力的转移性 / 185
不能一心二用?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分配性 / 190
扫除知觉障碍,让孩子专注地感知世界 / 194
亲子小游戏 综合类游戏:哨兵游戏 / 198
附录
专注力和注意力如何区分 / 200
你了解多动症吗 / 202
后记
研究发现,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从来不是智商,而是专注力。专注力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今中外,绝大多数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专注这项特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许多名人成功的故事成了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1.阿基米德专心治学
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是一个做事专注的人,他对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他到公共浴室洗澡,当坐进浴盆里时,水向外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种情景顿时兴奋异常,光着身子冲出浴室,一边跑还一边喊着:“找到了!找到了!”
就是受此启发,阿基米德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而发现了银匠在金王冠里掺银的秘密。
2.牛顿煮鸡蛋
有一次,牛顿在实验室里专心地做实验,以致错过了吃饭时间。他的助手送来两个鸡蛋,让他自己煮来吃。过了很长时间,牛顿感觉有点饿,就随手拿起“鸡蛋”放进锅里,自己则继续埋头做实验。
过了半个小时,牛顿做完了实验,想起了锅里的鸡蛋,于是便掀开锅盖,却发现里面是一块怀表。他大吃一惊,抬头一看,鸡蛋还在桌子上。原来,牛顿做实验太专心了,竟然把怀表当成鸡蛋给煮了。
案例中的这两位名人凭着对工作的热爱以及超强的专注力,成就了非凡的事业。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长大后有所建树,首先应从培养他的专注力做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孩子上课爱走神,常常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即使有时候看似在盯着黑板看,事实上已经进入冥想状态;有的孩子上课铃都响10分钟了,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孩子在家里做作业,不是一会儿去厕所,就是一会儿想看电视,周围稍微有一点动静,他都会去确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有一些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对一件事的专注时间多不超过20分钟……这些都是儿童专注力差的表现。
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家长往往会批评、指责:“你怎么总是不专心?你要是再专心一点,就不会出错了。”相比这类家长,还有一些家长的做法相对比较“科学”。为了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
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大量书籍,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希望能让孩子更专心一点;还有一些家长,像监工一样待在孩子身边,督促孩子做事,随时提醒孩子不要分心;有的家长甚至强迫孩子每天静坐1个小时;等等。然而,这些方法常常并不怎么奏效,是“治标不治本”。
其实,儿童的专注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孩子的年龄、兴趣、情绪、自控力以及家庭环境、生活品质等。家长应首先提供有利于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条件,然后再对孩子进行一定的专注力训练,这样的话,在培养孩子专注力方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从哈佛的成功教育经验来看,孩子的专注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提高,而且越早对其进行训练越好。哈佛的心理学家曾经通过一个小游戏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中,把1~25的数字顺序打乱,然后填到表格中。再让孩子以快的速度按照从1到25的顺序将其一一找出,并用秒表计时。结果发现,7~8岁的孩子按顺序找出这些数字的平均用时为40~42秒。此后,研究人员每天对他们进行训练,一周之后,时间缩短到25~30秒。一个月以后,平均时间缩短到十几秒。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训练方法得当,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其实很简单。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儿童专注力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给出了实用、有效的建议和方法,旨在让家长在本书的帮助下,解决孩子分心、走神、拖拉、懒散、没有规矩等专注力不足的问题,让孩子的专注力得到有效提高。
如果孩子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那么他往往只能在目标左右徘徊,很难达到很高的成就。许多名人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如比尔·盖茨、卡内基、丘吉尔等,小的时候都因活力充沛、过于好动、专注力不足等让家长头痛不已,但他们日后的成就证明了只要家长给予适当的协助,再顽劣的孩子也能发挥出自己的专长,取得不凡的成就,拥有精彩的人生。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家长育儿道路上的行动指南,帮助家长培养出专注力超强的优秀孩子!
拖延症,原来是专注力不足惹的祸
苗苗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部门领导,她做起事来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可是她想不明白的是苗苗一点都不像她,不管做什么事,能往后拖就往后拖,能拖到什么时候就拖到什么时候。
这不,从早上起床,苗苗的妈妈就开始着急上火,她喊了好几遍,苗苗还是赖在被窝里不动,直到看到妈妈快发飙了才慢吞吞地爬出被窝,然后慢条斯理地穿衣服、洗漱……
其实,妈妈对苗苗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安排,那就是:早上起床——催催催,洗漱——催催催,吃早餐——催催催,准备出发——催催催,放学写作业——催催催,晚上睡觉——催催催。
每次苗苗做事慢吞吞的时候,妈妈就会忍不住催促她。可是妈妈近发现,自己的催促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据她分析,苗苗被催促的时候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拿催促苗苗晚上睡觉来说,苗苗喜欢看动画片,经常越看越兴奋,忘了睡觉。为了让苗苗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妈妈经常催促苗苗睡觉。
当妈妈催促遍的时候,苗苗会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因为她知道,这只是打一针“预防针”,反正妈妈接下来还会催的,于是继续安心看动画片。当妈妈催第二遍的时候,她的心里有点小小的慌张,因为她预感到妈妈可能要发火,于是她要抓紧后的时间多看一会儿。当妈妈催第三遍的时候,她清楚地知道,这次妈妈真的要发火了,如果再不去睡觉真的要挨揍了,于是她这才起身去洗漱、睡觉。
对于这样的经历,许多家长深有体会。尤其是陪孩子写作业,甚至成了许多家长的“心病”。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好不要去思考孩子的性格像谁的问题,因为这与先天的性格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由后天的原因造成的。
可能很多父母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自孩子出生后,自己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再说孩子小的时候是非常听话的,怎么长大了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了呢?其实,纵然父母竭尽全力地培养孩子,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很容易忽视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而专注力一旦缺失,孩子就极有可能做事拖拉、懒散,在小小年纪就有了“拖延症”。
孩子拖拉、懒散的现象似乎成了一个难倒父母的难题。其实,当父母了解孩子拖拉的本质和造成拖拉的真正原因之后,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孩子养成拖延习惯有两方面的原因。
1.生理原因
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拖延症只不过隶属“坏习惯”范畴,只要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拖延症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实则不然,诸多研究表明,拖延症很可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在人的大脑功能分区中,有一个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区,它与计划、控制、注意力和执行有关。当这部分区域功能受损或不活跃时,大脑排除杂扰的能力就会降低,专注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做事效率降低。如果孩子的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比同龄人逊色,就会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做什么事情似乎都比别人“慢半拍”。
2.客观原因
有时,孩子做事拖拉仅限于行为层面。然而,这些拖拉的行为背后往往存在比较客观的原因,这就是缺乏时间观念,缺乏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有条理。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就不会意识到,花费2个小时去完成本来1个小时就可以做好的事情,有什么不妥或者会带来哪些损失。如果孩子做事没有计划性或者做事没有条理,他就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能很好地把握事情的节奏,做事的效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要想帮助孩子改掉拖拉、懒散的坏习惯,家长不妨尝试下面的做法。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当你焦急地冲他大喊“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的时候,他可能以为5分钟的时间很长,于是他会继续磨蹭下去。
这时候,计时器或者闹钟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比如,当你要求孩子做到“用5分钟的时间洗脸、刷牙”“10分钟写完作业”“看30分钟的电视”时,你就可以在计时器或者闹钟上设置好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体验“5分钟”“10分钟”“30分钟”到底有多长。
2.帮孩子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在刚开始纠正拖拉的坏习惯时,孩子要经历一个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特别希望能尽快把事情做好。
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比如,哪些事情是重要的、紧急的,需要优先处理,哪些事情是可以缓一缓再做的。家长让孩子列出做事的先后顺序,制定一个任务清单,在任务清单中,附上每件事情初始时间和计划完成的时间。家长可以找一些卡通的、孩子喜欢的记事板作为载体,让孩子(或者帮孩子)列好任务清单,将其放在显眼的地方,随时叮嘱、提醒孩子按照任务清单上的时间完成要做的事情。
3.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孩子在和同龄人的交流、嬉戏、玩耍中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家长好让孩子和那些性格活泼开朗、做事效率高的同伴交往,多和他们一起学习、玩耍,这有助于发挥榜样效应,促进孩子之间的正面影响。
4.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
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承担拖延造成的后果,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惩罚”。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再不起床,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你的”,然后不再催促孩子。当孩子因拖延迟到而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他就会明白,做事磨蹭的后果会很严重,会让自己受到“惩罚”。这样,孩子就能学会管理时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