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026147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被认为是凯恩斯的代表作,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修正了传统西方就业理论的核心-萨伊定律,凯恩斯试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治理危机的对策。
本书被公认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论述有关理论的困难问题,而这一理论的应用在本书中则仅处于次要地位。
序
编 引论
章 何谓通论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编 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 单位的选择
第五章 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用
第六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关于使用者成本的附录
第七章 对储蓄和投资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
第三编 消费倾向
第八章 消费倾向:Ⅰ.客观因素
第九章 消费倾向:Ⅱ.主观因素
第十章 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第四编 投资诱导
第十一章 资本边际效率
第十二章 长期预期状态
第十三章 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第十四章 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第十四章附录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李嘉图《赋税原理》以及其他著作中的利息率理论
第十五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业务动机
第十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考察
第十七章 利息和货币的主要性质
第十八章 对就业通论的复述
第五编 货币工资与价格
第十九章 货币工资的改变
第十九章附录 关于庇古教授的《失业论》
第二十章 就业函数
第二十一章 价格论
第六编 通论引起的几点思考的概述
第二十二章 略论经济周期
第二十三章 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第二十四章 对《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的简要总结
人名译名对照表
重要名词及书名对照表
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者而撰写的。我希望其他人也能看懂它。但是,它的主要目的在于论述有关理论的困难问题,而这一理论的应用在本书中则仅处于次要地位。因为,如果正统经济学说有错误之处,那么,错误不在于它的被精心树立起来的在逻辑上前后一致的上层建筑,而在于它的假设前提缺乏明确性和一般性。这样,除非使用高度抽象的辩解和相当多的争论,我就不能达到我的目的,来说服经济学者,使他们能以鉴别真伪的态度重新考察他们的某些假设前提。我的意图是想使辩解和争论尽量少一些。但是,我认为,重要之点是:不仅要对我的观点加以解释,而且还要说明在哪些方面我的观点不同于现在流行的理论。我预计,那些根深蒂固地置身于被我称之为“古典学派理论”的人会徘徊于两种意见之间:一种意见认为我完全错了,另一种则相信,我没有任何新东西。或者还会有第三种意见。谁是谁非,让其他人加以判断。我在本书中进行争论的段落旨在于提供一些素材,以便使别人能作出判断的答案。如果为了使分歧明确化,我在争论中的文字过于尖锐,那么,我必须请求谅解。我自己在许多年中坚持并且确信我现在所抨击的理论,从而,我认为,我不会不知道该理论的优点。
争论中的问题的重要性是无以复加的。如果我的意见正确,那么,我首先要说服我的同行经济学者们,而不是一般的群众。在争论的目前阶段,虽然欢迎一般群众参加,但他们只能是旁听者,旁听作为争论一方的一位经济学者把他与同行们之间的深刻的意见分歧明确地提出来。这些分歧在目前几乎使经济理论失掉其现实作用,并还会继续如此,一直到分歧得以解决时为止。
关于本书和我在五年前出版的《货币论》之间的关系,对我而言很可能要比对其他人更加清楚一些。被我认为是经过数年思索的思想的自然演变,有时却可以被读者当做为使人感到混淆的观点的更改。这一使人感到混淆之处并不由于我迫于需要而改变使用的名词而得以减轻。这种名词的改变将在本书的行进过程中加以指出。然而,二书之间的大致关系可以概述如下。当我开始撰写我的《货币论》时,我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思路,把货币的影响看成好像与供给和需求的一般理论无关的东西。当我完成该书以后,我取得了一些进展,倾向于把货币理论变成一个总产量的理论。现在看来,我之未能从传统的先入之见解脱出来表现为该书理论部分的显著错误(即第3、4编),因为,我没有对产量水平的改变的作用加以彻底的论述。我的所谓“基本公式”不过代表在既定产量的假设条件下的瞬息间的图像。它们试图说明:在产量为既定的假设条件下,为什么会有各种力量造成利润失衡,从而使产量必须加以改变。
编 引论
章 何谓通论
我把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用以强调其中的“通”字。这一命名的目的在于使我的论点和结论能与古典学派对同一问题的论点和结论加以对照。正如它在过去一百年中所做的那样,不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古典学派的理论支配着我这一代的统治阶级和学术界的经济思想,而我自己也是被这种传统思想哺育出来的。我将要进行争辩,说明古典学派的假设条件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而不适用于一般通常的情况。古典学派所假设的情况是各种可能的均衡状态中的一个之点。此外,古典理论所假设的特殊情况的属性恰恰不能代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社会所含有的属性。结果,如果我们企图把古典理论应用于来自经验中的事实的话,它的教言会把人们引入歧途,而且会导致出灾难性的后果。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