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45828
20世纪伟大女性宋庆龄典藏传记
《孙中山全集》主编、百岁学者尚明轩作品
宋庆龄是一位非常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被誉为“国之瑰宝”,是20世纪伟大女性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尚明轩研究员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孙中山和宋庆龄相关研究和著述工作。几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史料的发现,他的代表作《宋庆龄传》也一再修订、重版。尤其是在2012年曾做了大幅度增补工作,添加了宋庆龄后半生的大量内容,使这本传记在内
容上更加完整。
此次出版,考虑到宋庆龄一生所留下的珍贵影像和各种文物都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又增加了近500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与文字相互映照,增强了可读性。
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态度。我们往往听到有的人这样说,他违心地做了一些什么事。宋庆龄不是这样。她默默地从事她的工作,决不随声附和,做些什么违心的事。她坚持这个态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
现在应当得到结论,宋庆龄是一个完人,一个真正的人。尚明轩同志为这样一个人写传记,可谓担负了一项崇高的任务。他把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这就非常令人欣慰了。
——著名历史学家黎澍
第二节 少年轶事
宋嘉树在宋庆龄诞生以后,由于他在实业方面经营得法而逐渐富裕起来,于是,特意在上海虹口郊区(当时虹口区只有靠近苏州河的一小部分是市区)农村购买土地,建造了一幢楼房。这幢楼房坐落在后来发展起来的有恒路(今东余杭路)上。它的建筑形式和房中的家具摆设,全由宋嘉树亲自设计,半土半洋,中西合璧。主楼后面是一些较小的房舍,作为仆人的住处、贮藏室和厨房;再后面是一个大菜园。宋嘉树闲暇时,喜欢在菜园里劳动,栽种蔬菜和果树。
他之所以离开喧嚣的闹市把宅第建造在农村,是因为经常回忆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幽静的乡村中漫游的乐趣,一方面寄托他对第二故乡美国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想使自己的孩子们有一个草木葱茏、流水潺潺的环境,陶冶他们的志趣和情操。在倪桂珍看来,这也是摆脱城市中酗酒、赌博和跳舞之类罪恶引诱的一个途径。他们在自己宅第周围筑了一道围墙,但比较低矮,孩子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爬过去,在别人的田地里玩耍嬉戏。为此,宋嘉树就得付给村民们一点赔偿费用,以平息他们的抱怨。
宋庆龄在这个优美而简朴的环境中,愉快地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尤其在假期里,三姐妹与小兄弟聚会在一起,是他们快乐的日子。他们在院子里玩耍,在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毫无拘束地嬉戏。有一次,他们玩“拉黄包车”的游戏。蔼龄装作黄包车夫,庆龄扮乘客。“车夫”拉车用力过猛,以致失去控制,庆龄被抛了出去,使她身上永远留下了一小块伤疤。傍晚,庆龄常常看妈妈熟练而凝神地弹奏钢琴,静听爸爸那纯美洪亮的嗓音随着琴声哼起音调奇异的美国南方民歌,有时则是蔼龄和爸爸的二重唱。优雅和谐的家庭生活,使庆龄从小就喜爱文艺,对钢琴尤感兴趣,妈妈也经常手把手地教她弹奏,所以她后来能弹得一手好钢琴。以后,宋庆龄在上海淮海中路住宅的办公室和北京后海住宅的办公室兼卧室,都并不宽敞,却各摆有一架古朴的钢琴,供她暇时弹奏。宋庆龄一生简朴,钢琴可算是她房中贵重的摆设了。在夜晚,宋庆龄常常喜欢弹奏贝多芬的乐曲。这既是紧张工作之余的一种休息,又是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更加可贵的是,宋嘉树夫妇对子女的教育,完全摈弃“三从四德”之类封建传统,而采用民主的方式。他们对男孩女孩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关怀和正规的新式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同样的社会责任心。他们经常教导女儿们说:“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①[①〔美〕罗比˙尤恩森:《宋氏三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第24页。
]
正是这样,宗教、田园、钢琴、英语和民主精神,使这个家庭与当时中国千万个普通家庭相比较,处在一种“世外桃源”的优越环境中。既有基督教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气氛,使宋庆龄从小就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培养出她独特的品性:文雅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厌弃邪恶。
在宋家三姐妹三兄弟中,宋庆龄是宋嘉树和倪桂珍夫妇着意培养而达到理想效果的孩子。因为在他们精心创造的这种优越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子女中,并非个个都有宋庆龄这样的品性,虽然其他子女也多才多艺,各有优点,但各方面都无法与宋庆龄相比。
小时候的宋庆龄,与宋蔼龄、宋美龄一样聪慧,但性格迥异,不像她们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而是稳重、腼腆、秀外慧中。7岁时,她依依不舍地离家到中西女塾上学。
她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所用的英文名字为Rosamonde。宋庆龄从小学习勤奋,性格娴静而好思考,特别喜爱学习英语和文艺,她参加中西女塾的话剧排演,很得老师和亲友的赞赏。中西女塾,英文名称叫“马克谛耶女子学校”(Mc Tyeire School for Girls),是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所收费的女子学校,主要发起人是林乐知。他根据自己在虹口创办“中西书院”的经验,看到当时中国“高贵”的妇女界在学校教育方面还是个空白点,就建议美国卫理公会,由南方女布道会筹备在上海建立一所专门吸收“高贵”华人女儿的高级女子中学。这个建议使教会的领袖们得到启发,感到过去他们在中国的工作确实太不上算了。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教会在中国不断地为乞丐们开办义务学校?假使让富有的、聪明的中国人先得到了上帝的道理,再由他们去广泛地宣传这个‘福音’,我们不是可以少花人力和物力,而在中国人中间发挥的力量和影响却是无穷无尽的吗?”①[①薛正:《我所知道的中西女中》,载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978年第1辑。薛曾任中西女中校长。
]美国教会研究了林乐知的建议后,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意见,因而大力支持。这是从教会方面考虑,想通过办学培养为他们工作的中国女界领袖。
从中国方面看,当时也有了客观条件,如该校任校长海淑德(Laura Haygood)②[②海淑德,美国佐治亚州人,18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女子大学。她擅长英国文学,旁通法、德和希腊文。任教二十年,成绩出色,被提升为亚特兰大市女子中学校长。工作之余,在教会担任义务工作。1878年林乐知回国休假时,就在她服务的礼拜堂介绍中国情况。会后,林乐知曾邀她到中国一同工作,一直联系了六年,到1884年,海淑德答应要求,服从教会派遣到了上海。
]女士在筹备学校时给女布道会的信中所说,中国富有的家长们不愿意送自己的子女进教会开办的慈善性质的义务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女儿。富有的家长们不愿自己的女儿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有许多富有的家长,愿意自出学费给子女上学,因此很希望现在就有一所合适的学校。从各方面的征象来看,这类学校的学生一定会不断增加。每个在国外留学过的中国男子,都希望他的姐妹、妻子和女儿受到新式教育。现在中国还没有一所他们认为理想的、外国人办的正规的学校。因此,只有延请家庭教师或者由兄长和父亲在家里充当教师。
经过几年筹备,1892年3月,中西女塾终于在上海汉口路建成,并属于著名的慕尔教堂的一部分。
马克谛耶就是那个歧视宋嘉树并给他委派个传教圣职的主教的名字。中西女塾之所以以此命名,是因为他曾大力支持该校的创办,但在学校正积极建筑校舍时去世,学校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而该校的中文名称——“中西女塾”的涵义,则是林乐知为了使其步“中西书院”之后尘,同时也是根据美国教会办学的宗旨和教育内容,培养亦中亦西的“通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