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74296
是一本基于身心整体的生命养成对王阳明身心哲学展开研究的专著。
阳明心学凸显“心”的内涵及其引导性、规范性和修证层面的指向意义。本书在对此论证的根据上强调了“身心一体”、“身心整体”等向度的展开,其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心学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身心层面的根据,说明知行合一和阳明所指示的“自由”是在具有直接行动力层面上的论说。这个“行动力”是身心一体和身心整体的,否则便不具有行动的能动性,或仅具有思维的能动性而不具有身体行为的能动性,或只具有动机性但无法具体实践或无法完全践履。这个论述同样体现在阳明关于人格修养和生命完善的叙述中,他在对儿童教育和成人之为圣贤的修养维度仍然强调这种身心一体的圆融,个体修养一旦达到彼种境界(良知致),而身心一体性和整体性则会呈现。由身心一体和身心整体讨论触及的除了个体道德行为的能力还有境界问题,如“生之谓性”、“四无说”等,本书就学界观点做了相应讨论。本书对由身心境界产生的“感应”或“感应之几”、关于感官感知与内在心灵感知的统一性、整体性与佛家唯识学的关联以及一些相关的现象学阐释也做了一定讨论。本书通过身心一体、身心整体的探讨指出个体道德意志之现实化的可能性,试图就这个问题的哲学思考提供传统儒者在理论思考和体证、实证层面的一些智慧。本书对传统西方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关于自由意志问题的思考做了一定梳理,就阳明学在该方面的潜力做了相应的提示,还就身心关系中凸显的晚近认识论方面的一些观点做了简略的探讨。
目录
序
导言
上 编
身心整合工夫与知行贯通以及立命中的身心问题
章 立志与身心整合的工夫
一、 身心导向之涵养: 立志与主一
(一) 立志的诠解与功用
(二) 立志与定气
(三) 志道与世俗功名
(四) 主一
二、 身心整体的养成: 静坐、循理与除傲务谦
(一) 存心与静坐: 心与气的一体调和
(二) 循理与正念: 身心整全的工夫
(三) 除傲务谦与“和气”
三、 修养境界
(一) 求中与何思何虑
(二) 何思何虑与定心洒落
(三) 气机和畅与“乐是心之本体”
第二章 知行贯通中的诚意工夫与身心问题
一、 知与良知
(一) 朱子的知觉和知识之“知”
(二) 知即良知
二、 诚意: 统合身心与知行的工夫
(一) 诚意与诚身
(二) 诚“意”: 身心统一、知行同一的工夫
三、 意念、意气与诚意工夫的关系
四、 知行相互关系中的身心问题
(一) 身心的整体与知行的一体
(二) 学、问、思、辨与身心的关联
(三) 身心整体性问题的小结
五、 良知的体知
(一) 为己之学与身心
(二) 文字牵制与身心探究的障碍
(三) 默而识之的体知: 体会、体察、体悟、体证与随机点化
六、 结语
(一) 知行本体与致良知的统一
(二) 良知的直觉性是身心的直贯
本章附/知行本体的提出
第三章 立命、教化与变化气质
一、 命与性、道
(一) 孔孟的思想
(二) 阳明论天、道、性、命之一本
二、 立命与知天
(一) 立命与俟命
(二) 知天与同天
三、 生知、学知与不求前知
(一) 生知、学知与困知的辩证法
(二) 知命与不求前知
四、 人格论
(一) 圣人的率性自然与平易坦阔气象
(二) 圣人的德性与才具: 质地精纯与智巧的关系
五、 变化气质与教化论
(一) 变化气质——气即是性,在致良知
(二) 条茂畅达,歌、乐之欢畅,以乐习为上
(三) 各随分限,相机教化
六、 朱子、阳明教化哲学基础之异
(一) 性理与气禀
(二) 圣人品节与礼乐刑政之教
(三) 阳明: 道即性即命
(四) 王阳明、戴震的相关讨论
第四章 身心关系综论
一、 主宰与官能
(一) 身与心的自我规定
(二) 知觉是心: 心身的相互规定与官能表现
二、 定心与安身
(一) 定心与治身
(二) 心定身安: 精一与端拱
三、 志气相依与通达
(一) 持志: 养气与辟气
(二) 定气与定心: 动静一如与心、性、气的贯通
四、 身心与气关系问题的检讨
(一) 良知与气
(二) 浩然之气与身心洒落
下 编
相关的理论命题:生之谓性、感应之几与自由意志
第五章 生之谓性与有无之境
一、 生之谓性的宋明诠释
二、 气与理的对立统一关系: 唐君毅的解释与讨论
三、 天命下贯与气机流行: 牟宗三对生之谓性的解读与讨论
四、 有无之境的诠释与争论
(一) 无善无恶的内涵
(二) “四句教”之定论及四有与四无的教法之辩
五、 有无之间的儒家纠结: 对唐君毅、牟宗三哲学研究之分析
(一) 禅宗与阳明工夫之异: 唐君毅之工夫论阐释
(二) 先天立根的超越证悟与致良知的统一: 牟宗三的哲学阐释
(三) 小结: 无的境界与玄学之异
第六章 身心感应、一体之仁与心物关系的阐释
一、 心体之物与感应
二、 寂与感的辩证关系
(一) 灵明感应之几
(二) 牟宗三论寂与感的辩证关系
三、 觉知与万物一体观的辨析理解
(一) 朱子论仁与生意及其比较
(二) 恻隐之心之理一分殊以及善恶有无
四、 心物关系的理论问题
(一) 纯粹意识与元意向性
(二) 世界的界分与一体: 意志的指向与唯识心量
(三) 意识之流与心物关系
(四) 基于意向性的交互主体间性与关系实在论
五、 结语
第七章 知行合一与自由意志
一、 从自然知行合一论到能力之知、动力之知: 阳明知行
合一论中的普遍内涵、价值内涵与知识论
(一) 贺麟论知行合一的自然合一与价值合一
(二) “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中的善恶
二、 能力之知、动力之知与身心贯通问题
(一) 行动哲学中蕴含知与身心关系
(二) 身心贯通与自由意志的关联
三、 自由意志之可能的当代辩证
(一) 关于意志与自由意志的概念
(二) 意志与行动关系的现代理解
(三) 责任、选择问题以及意志确立
四、 结语
第八章 若干理论问题的简单总结
一、 身心关系
(一) 笛卡尔主义和行为主义
(二) 从心理学哲学到身心治疗
二、 心性儒家之理性与道德情感本原同一性的探寻
三、 德性、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
征引文献举要
索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