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1323301
茶器与茶如何相得益彰?
品茶环境如何感染人心?
茶席之美如何贴近生活?
……
生活需要仪式感,喝茶也是。中国茶文化大道无形,已化入中国人的生活中。资深茶人李韬老师推崇生活化的茶席。喝茶,喝的不仅是茶汤本身的滋味,还有茶席布置渲染出来的茶境。倘若自己就能布置出一方投放志趣且充满空间美学的茶席,那岂不是悠哉妙哉!
茶人的生命力即茶汤的表现力,而茶汤的表现力来自茶人所营造的茶的色、声、香、味、触、法和喝茶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如果茶空间的陈设、茶器的手感、茶会雅集的仪轨……只是为了所谓的“雅”而进行堆砌,而不能对我们所泡的茶产生有意义的影响,那么只会冲淡茶汤的表现力,却无法维持茶人长久的生命力。茶席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茶席之美,是视觉与心灵的碰撞,是表现茶道精神的一处方寸;不是刻意地摆设,而是用心地布置。一方茶席,如果具有质朴的美感,自然而然就能带人进入喝茶的境界,仿佛天地间的一片净土,任由心神游离,涤荡尘世浮埃。
资深茶人李韬习惯用一方茶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敬意。在他的引领下,爱茶人学会如何感知茶,端给别人的那碗茶如何好呈现;在图文交汇中,听他娓娓道来,探索并发现了这方寸茶席中蕴藏的魅力。
从茶事之悟体会茶席的真谛。作者认为茶事是我们滋养自己的好途径,在生活中,不是为了表现茶的美而去喝茶,而是在喝茶的时候适宜地表现生活的美。“正、静、清、雅” 正是茶人的特质,当摆好一个茶席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泡好茶。
用茶器、茶水和茶食营造茶席,用插花、焚香和抚琴美化茶席。茶席中器皿的选择和布放,以宜茶和美感为重;不同水质则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茶点的选配也很讲究。静止的茶席,通过欣荣的草木花枝、袅袅升起的炉香和悠扬的琴曲传达动态的生意。
以岁时生活图解茶席的布局。作者在茶席的基础布局和变化中,引入一年四季不同节日的茶席,并配以多张茶席展示,在对节日之意、茶席主题、主器物和主泡茶的认识中,让读者感悟到时空运行与内心的交织,呈现在当下的生活茶席之中。
在行走的茶席中以茶修心、以茶利他。李韬推崇茶人在非常态的属于自身的环境中抛弃成见,布置茶席,用一碗茶反映真实的内心,将茶、人和天地自然沟通,从而在当下以茶丰富生活、传承中华茶文化。
千幻百面,不离生活
天地赋予茶生命,制茶则延续了茶的生命,泡茶虽用水,却仿佛点燃了茶的生命。泡茶自己喝,茶照亮你 ;泡茶大家喝,茶照亮彼此。茶汤顺喉而下,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感受,茶在此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茶。这个过程中,泡茶的人很重要,泡茶的水很重要,泡茶的器也很重要。如果想要由视觉引发美,茶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方式。
中国古代典籍里极少出现“茶席”一词,不是我们没有茶文化,而是中国的茶文化太大,大道无形。无形不是没有,而是化入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活中。时至今日,我们重拾传统文化的美好,才需要设计一个标签,找寻一个符号,彰显一个词汇。所以,“茶道”“茶席”“茶艺”等词应运而生。其实分久必合,如果有一天茶事活动又成为生活中自然、随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这些符号、标签又将变得不重要或者会消失。
基于此,我较倾向于生活化的茶席。不是说“剧场化”“集会化”的茶席不好,茶席千变万化,没有对错。剧场化的茶席利用了更广阔的空间,呈现的效果更加绚烂 ;集会化的茶席考验的是组织能力,呈现的是当下社会的繁荣。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剧场化、集会化不会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喝茶、品茶、赏茶则是生活的常态。在生活中,你我不是为了表现茶的美而去喝茶,而是在喝茶的时候适宜地表现生活之美。
生活化的茶席就一定是慌张的、粗糙的、随便的吗?如果一定要这样,那么你的生活一定是慌张的、粗糙的、随便的。但倘若你有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又喜欢喝茶,何不把生活化的茶席变得优雅一些,这样它会照亮我们的生活。
品茗器
古人喝茶都用碗,小一些的碗称为盏。明清之后品茗器即使缩小了,大部分也还是碗形。今天人们喝茶一般都用小杯子,而在历史上,杯一般用来喝酒,如永乐压手杯和成化鸡缸杯一开始都是酒具。
我有很多杯子,甚至参加茶会都要带自己的杯子去。我欣赏的杯子是铃铛杯。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或磬式杯。目前来看,铃铛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或者大钟,由此而得名。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则有青花、五彩等,当代还有柴烧的铃铛杯、日式铃铛杯等。这种杯子因小巧、聚香,端握自在,适宜多种茶类。
相对来说,矮的杯子留韵,高的杯子聚香,只要不吸味,宜茶就好。杯子重要的是线条,我有位茶友买杯子喜欢试一试,“唇感”好的她就认为不错,我觉得也是一个办法。品茗杯如果追求纹饰,青花安全;若有金银线条或涂绘,则务必用真金真银。
我想专门说说建盏。建盏,指建窑(系)烧制的黑釉茶盏,曾作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因为在一些宋代建盏底部上有“进琖”“供御”字样。烧制采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 ;外壁往往施大半釉,以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底部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下易流动,故有挂釉坠滴现象,俗称“釉泪”“坠釉滴”“釉滴珠”。这是早期建盏的重要特点。
刚接触建盏的朋友,对建盏的价格多少有点迷茫,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看口径。口径越大,烧制难度越高,成品率越低,所以价格就越高,这个并不难理解。
第二,看作者。每位建盏作者都有独特的釉料配方和烧制方法,即便是同一位大师的作品,品相也不尽相同。不同作者的作品,价格差异会比较大。
第三,看稀有程度,有无瑕疵。这点很重要,同一作者的作品也会分不同的等级,价格会差很多。简单地说,同一作者的同口径的精品与普通品,价格会相差不少。
建盏的定价并不是随性而为,要考虑作品口径、品级,作者名气,稀有程度等诸多因素。另外,柴烧往往价格更高,全手工拉坯因成本增加价格也较高。总之,要综合判断。
由于使用的釉料配方不一样,再加上胎土、窑内温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盏表面会呈现出各式纹理,因此根据釉色建盏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等品种。
中秋素至
茶席主题
这次茶席的主题是“素直”。“素直”是日语中使用汉字组成的词汇,通常表示一个人柔顺淳朴、坦白纯真、心地诚实。日本人常说“素直的心”,表达不受束缚,很容易就可以适应新环境,持着这种心态的人,不会用偏见或成见来看待事物。
前面我们说过,一提到中秋,就常常要提到蟾、兔。其实在人生的中年之秋里,我更感恩牛、狗、猴。相传女娲造人时,只给了人类三十年的生命,为了众生平等,可以陪伴人类的动物也都有三十年的寿命。可是牛先站出来了,说道:“我要天天耕田犁地,泥里来水里去,还要给人骑,三十年太长了,十五年就够了。”女娲想想,既然牛自己不愿意,那就让它只活十五年吧,可是这多出来的十五年怎么办呢?这时候人站出来说 :“我不嫌寿命长,给我吧。”于是人就可以活四十五年了。接下来狗和猴也有意见,一个说 :“我要天天看门,夜里也不能睡觉,还要吃剩菜剩饭,我也不要活那么长,也十五年好了。”另一个说 :“我和人类外形类似,却要露宿山林,既怕野兽,还要防范猎人,只能吃野果充饥,也太苦了,我也要少活十五年。”女娲没办法,只好也将它们的寿命给了人,于是人就可以活到七十五岁了。
细究起来,我早已活过人的寿命,现在是活在牛、狗、猴的岁月里。佛说人生皆苦 , 孔圣曰四十不惑。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感受到人生各种的苦——上要孝亲,下要养子,自己还要活得开心舒适,中年的压力实实在在。所以要感恩牛、狗、猴啊,让我能够活着,在不惑之年开始反思今后的岁月如何“不惑”。
“不惑”有两种解释 :一是说不疑惑,二是说不改变。四十岁之后,各种压力、杂念纷至沓来,何来不疑惑?以前引以为傲的学识,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前已经不值得一提,需要调整,怎么能不改变?不惑,不是不惑,而是知道该来的总要来,不如做好坦然面对的准备。中年危机是注定要来的,那么就像牛那般勤勤恳恳经营自己的生活,像狗那样机敏忠诚地看顾自己的内心,像猴子那般不断向高处攀登摘取更为甜美的野果吧,因为这剩下的生命,本来就活在它们的时光里。这样的“不惑”不就是一颗“素直的心”吗?
中秋茶席,我选用了一个玻璃圆盘作为壶承,来应和中秋之圆月。玻璃晶莹剔透,如一掬盈盈之水,上面摆一只日本黄釉盖碗,表天上月映在水中。席上另布一个老月饼模子,呼应中秋主题。
主器物:老月饼模子
茶席上摆了一个老月饼模子,是我以前淘的,用来制作过冰皮月饼。中国绝大部分传统美食,融进了家庭的光阴和情感,因而有特别美好的味道。现今很多传统节日和美食的衰落恰恰是因为失掉了这个立身之本——随时可以在超市买到月饼、粽子、汤圆,怎么可能通过制作食物得到温馨和仪式感?
从前家家户户都有月饼模子。面团包好馅,按压在模子里,然后磕出来,就有漂亮的形状和花纹。那时候中秋节前后,家家户户都是“砰砰砰”磕月饼模子的声音,听到不会心烦,反而感到安定——这就是中秋节了呢,人间的情致。
茶席上的老月饼模子,是硬杂木做的,以前的模子大多用枣木或者梨木制作,材料易得,好刻又不容易裂。通过模子的大小和形状非常容易分辨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北方的模子个头比较大,基本是圆形,直径十至十五厘米 ;南方的模子不仅有圆形的,还有方形的、菱形的、扇形的等,一般直径在五厘米左右。我的这个老模子直径十三厘米,有个长长的手柄,方便磕出饼坯。
月饼模子都有美丽的图案,寓意深刻。常见的有嫦娥奔月、蝙蝠金钱、兔子捣药等,还有很多花卉纹样。我的这个是“状元及第”:一位状元骑在马上,头上的冠插着两支宫花,马前有红绸带,马后有桂枝,马蹄子下面有云朵,走起来一路生风,兴奋而得意。工艺虽然粗糙,但是充满了民间的质朴气息,甚至能从粗大的刀法线条里看出制作者仿佛自己中了状元一般,欢喜感扑面而来。这难道不是当下那一刻的素直吗?
主泡茶:白毫银针
中秋节突然想泡白毫银针。这几年白茶大火,尤其是老白茶,以寿眉和白牡丹比较多见,白毫银针相对而言就不常见了。
白茶等级相对简单,等级有白毫银针,中间等级有白牡丹,比较大众的有寿眉和贡眉。白毫银针都是芽头,不过福鼎大白毫的芽头并不小,粗壮直立,白毫披覆,看上去很有力度。如果是小白茶,就会柔弱得多。白牡丹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展开后花型丰富饱满,先人们拟为牡丹之型也是非常契合的。如果是茶叶抽针剩下的叶片,一般就是寿眉了。如果是小白茶长到四五片叶子再采摘,就是贡眉。但不能说贡眉就是高等级的寿眉,只能说贡眉其实是带有毫心的。
白茶也是不追求喝新茶的。寿眉、贡眉需要陈化,新茶内容物不多,氧化转换比较快,一般陈放四五年,寿眉就已经很好喝了,而陈放八九年的老寿眉,煮着喝有淡淡的药香和浓郁的枣香,非常诱人。小菜茶做的白牡丹新茶也很好喝,有清新的味道。白毫银针价格比较高,而且陈化并不划算。但每次喝白毫银针,都不会失望。它的爽利之感是白牡丹和贡眉、寿眉无法企及的。特别是好的白毫银针会有山野之气,蕴含高扬的花香。白毫银针当然也可以陈放,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明显变化,一般来说,陈化七八年的茶药香味会比较浓郁,令人难忘。新的白毫银针偏寒凉,人们说白茶“功同犀角”,指的就是其有“解热定惊”的功效,传统上就是指白毫银针。白毫银针的价格和价值都很高,以前出口到国外,外国人都是泡好红茶倒在水晶杯里,再在红茶里掺一两根白毫银针,表示贵重。新的白毫银针泡好茶汤,配月饼倒是很合适,月饼里的糖分会减轻寒凉对胃的刺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