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13809丛书名: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教材
《中公版·202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全新升级)》依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或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通用知识,以下统称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大纲及真题编写而成,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科学全面,适用全国。本书立足近三年全国各地区事业单位考情,从真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出发,将知识点梳理、归纳为政治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人文与历史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地理知识、其他知识等九篇内容,体例科学严谨,帮助考生打牢基础,巩固所学。
2.讲解思路清晰,易学易懂。本书以节为单位,每节结合考情分析、本节导图、知识详解、考点清单的顺序,按照“认识考情→构建框架→学习知识→提炼考点”的思路帮助考生快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正文中并设有“经典真题”“考点提示”“课堂案例”“易错辨析”“知识对比”“知识拓展”六大版块,多管齐下,为考生备考提供助力。
3.形式丰富多样,阅读舒适。本书排版疏朗,行距适中,语句简明,采用文字、表格、示意图等多种形式,对各学科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便于考生快速把握知识要点。同时,本书还以下划线形式标注重要考点内容的关键词句,便于考生识记要点,提升阅读体验。
此外,购买本书即可获得图书同步辅导课,可以扫描图书封底二维码领课。
《中公版·202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全新升级)》依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或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通用知识,以下统称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大纲及真题编写而成,立足考试情况,科学编排。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含三篇内容:政治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下册包含:人文与历史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地理知识、其他知识六篇内容。全书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所含学科。
本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每节结合考情分析、本节导图、知识详解、考点清单的顺序,按照“认识考情→构建框架→学习知识→提炼考点”的思路帮助考生快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正文中并设有“经典真题”“考点提示”“课堂案例”“易错辨析”“知识对比”“知识拓展”六大版块,为考生扎实备考提供助力。
目录
上册第一篇政治知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第一节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主要内容
第三节活的灵魂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
第四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四章党史与党务知识第一节党史知识
第二节党务知识第五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内容
第二篇经济知识
第一章市场经济第一节市场经济概述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运行
第三节市场体系与市场格局
第四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章微观经济第一节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企业与生产经营
第三节消费者与消费
第四节竞争与垄断
第五节市场失灵第三章宏观经济第一节宏观经济基本理论
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第四章国际经济与金融第一节国际经济
第二节金融知识
第三篇法律知识
第一章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本体
第二节法的运行
第三节法与社会第二章宪法与相关法第一节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国家基本制度与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第五节宪法相关法第三章民法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物权
第三节合同
第四节人格权
第五节婚姻家庭
第六节继承
第七节侵权责任
第八节知识产权第四章刑法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犯罪
第三节刑罚
第四节常考罪名第五章行政法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公务员法
第三节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节行政复议
第五节国家赔偿第六章诉讼法第一节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行政诉讼法第七章其他法第一节经济法与商法
第二节社会法
2242637374043464650525372728188100100103105107114114118122125128132132137145145149156156164168170170172176179183188188198203210212215219223227227229236242256256259263271274279279286292298298308
·下册第四篇人文与历史知识
第一章文化知识第一节中国文化
第二节世界文化第二章文学知识第一节中国文学
第二节世界文学第三章历史知识第一节中国古代史
第二节中国近代史
第三节世界历史
第五篇科技与生活知识
第一章科技知识第一节三次技术革命
第二节前沿科技
第三节中国新时代以来的科技成就第二章基础科学第一节物理知识
第二节化学知识
第三节生物知识
第四节医学知识第三章生活知识第一节安全知识
第二节环保知识
第三节体育知识
第四节礼仪知识
第六篇管理知识
第一章管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管理学导论
第二节管理职能第二章行政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
第二节政府与政府职能
第三节行政组织与行政文化
第四节行政管理的运行
第五节行政责任与行政监督第三章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第一节公共管理概述
第二节公共政策
第三节公共危机管理
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
第七篇公文知识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概述
第二节公文格式
第三节行文方式与行文规则
第四节公文处理第二章公文文种介绍第一节法定公文介绍
第二节事务性文书介绍
第三节礼仪性文书介绍
第八篇地理知识
第一章自然地理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地球上的水
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节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节疆域、人口与民族
第二节行政区划
第三节自然环境与资源
第四节主要产业
第五节四大地理区域第三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世界地理概况
第二节世界各洲简介
第九篇其他知识
第一章事业单位知识第一节事业单位概述
第二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第二章公民道德建设第一节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第二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第三章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第一节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节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三节Office基础操作
第四节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
本节内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考查频率适中。通过对近几年真题的分析,常考考点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组成部分、鲜明特征,多直接考查基础知识,需要考生准确识记。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不是对客观物质世界某一发展阶段、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反映,而是对包罗万象、充满矛盾的物质世界整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
一、创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1)《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其于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完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1)社会根源: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也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如社会两极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3)思想渊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二、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及其地位如下表所示:
组成部分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和落脚点注:在考试中,基本不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因此,本书下文中对此不做展开讲解。
三、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1)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人民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3)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发展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①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高频考点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高频考点2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高频考点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节内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考查频率较高。通过对近几年真题的分析,常考考点有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物质与运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等。考查形式多样,或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或结合诗词、成语、俗语、领导人讲话、时事热点等考查其蕴含的哲学原理,需要考生做好日常积累。
一、总论(一)哲学概述1内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作用
哲学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学会哲学思考,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以错误的哲学思想指导实践会犯错误,只有以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实践才可能避免犯错误。
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起着不可缺少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①哲学理论地把握文明创造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辩证法;②哲学的批判推进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③哲学为人类文明的创造与演进提供指南。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提出),又称为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二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经典真题(单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是变化的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能否认识物质D矛盾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答案】B。
二元论
对存在和思维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派别,要么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绝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但是在哲学史上曾出现二元论的错误观点,认为存在和思维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事实上,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任何二元论最终都会滑向唯心主义。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主要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两个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唯物主义哲学主要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③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⑤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世界的本原,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此,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坚持唯心主义),也被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人是机器(拉美特利);②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培根)。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哲学主要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②万物皆备于我(孟子);③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王阳明);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⑤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⑥我思故我在(笛卡儿);⑦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观点有: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②物是绝对精神的外化(黑格尔);③理在先,气在后(朱熹);④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⑥上帝是一切的主宰;⑦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但它们的长期存在以及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经典真题(单选)只要“锦鲤附身”,人生便可“躺赢”。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
中公解题:题干的意思是,只要运气好,不努力也可以成功。这句话认为“锦鲤”(幸运)对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即认为幸运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1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直接理论来源: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