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63585
1.深度解读玛丽亚·蒙台梭利思想理念,提供经典的幼儿教育法,正确开启0—6岁儿童的蒙氏教育!
2.方法实用、在家庭以及教室可快速套用操作,专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而作,教你如何培养有好奇心、有责任感的孩子。
3.易读易懂,无任何阅读障碍,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起源到现阶段,详细阐释蒙台梭利教育。
4.法国著名儿童精神科教授作序推荐,详细阐释蒙台梭利育儿法。
本书重点关注0—6岁儿童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
观察孩子——尽可能多地观察孩子,孩子需要我们的关注才能长大,我们对他们自身和他们所做活动的关注,会带给他们真切的存在感。他们会知道,他们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他们自身,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这是孩子逐渐建立自信和自尊的源泉。
确保孩子能够表达好奇心,能够自由行动——放弃试图控制孩子,给孩子自由空间,让他更充分发展。
帮助孩子探索世界——通过探索世界,孩子的适应力获得发展。我们不是为当下的世界培养孩子,而是为了未来。随着他们的成长,世界也会改变,没有谁能提前预知未来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教会他们适应。
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过一句话“大人是真正的瞎子,对孩子的世界一无所知。”
早在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之前,这位教育界的先驱就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为此她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总结出了具有革命意义的幼儿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官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蒙台梭利都提出了她深刻的见解。
“孩子”是什么?出生之后他们是如何成长的?如何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何教他们生存、思考、自力更生?如何让他们形成独特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上述所有问题,玛丽亚·蒙台梭利都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做了回答——自孩子出生之日起,你要学会观察他们,且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以与他建立亲密联系,并维系这份珍贵的相遇艺术。这是陪伴这个小生命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的关键所在。
如今,蒙台梭利教育法比任何时候都更具有运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本书作者帕特里夏·斯皮内利与凯伦·本谢特里合作,以新颖的方式阐述了换种角度看待孩子的重要教育意义,并向父母家长及教育工作者传授了先进的蒙氏教育思想。
序言 “请帮助我自己做”
部分 蒙氏教育革命的起源——观察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首先是一位杰出的学者
蒙台梭利在教育运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为什么说蒙台梭利教学法是zui具生命力的教学法
蒙台梭利与其他伟大教育家的根本区别
“儿童之家”与精英学校的天壤之别
蒙台梭利独特的科学贡献是什么
蒙台梭利给家长的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 生命的起源——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什么才是有益于孩子的成长环境
如何为儿童创造有益的环境
什么是生命初期的秩序
儿童成长中的三大支柱
“错误”是孩子的学习机会
儿童获得的自由越多就越自律
如何理解孩子的“工作”
第三部分 探索世界——儿童对周边环境的探索发现
划分满足孩子不同需求的功能区
6个月之前的空间布置
开始断奶到学会走路
学会走路后,开始锻炼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
3岁后,开始构建孩子的精神生活
蒙氏教育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艺术感
后记 教育是项终身事业
附录 出生至 6 岁儿童能力发展图表
术语表
序言 “请帮助我自己做”
非常高兴两位作者邀请我为这本振奋人心的作品作序。两位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我想向她们表达我的敬意,向帕特里夏·斯皮内利和凯伦·本谢特里两位的研究致敬,她们的作品将使家长们了解蒙台梭利的思想,熟悉这位不同凡响的教育家的工作。
一方面,我想说我很高兴这本书的出版时机恰逢其时。当今时代一切以数量、成果为重,教育氛围压抑,严重地毒害了我们今天的教育观。下文我还会谈及这种令人不安的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我也很高兴,能够继两位著名的前主席热娜维亚·阿佩尔和弗朗索瓦兹·噶尔丹之后,成为法国皮克勒—罗茨协会(APLF)的第三任主席,在这三年一直为该协会服务。
我认为布达佩斯的皮克勒—罗茨研究所倡导的“治疗性气氛”的概念,与玛丽亚·蒙台梭利提倡的“教育环境”理论异曲同工。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蒙台梭利教学法可以视作是对皮克勒—罗茨研究所幼儿护理专业化所取得的成果的,合乎逻辑的或者说是自然而然的延续与发展。
这一点在本书中尤为明显,因为访谈对象主要集中在婴儿和幼儿身上,尽管玛丽亚·蒙台梭利本人实际上只在研究后期才致力于婴幼儿教育的研究。
与儿科医生艾米·皮克勒(1902年—1984年)一样,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也是一位医生(精神科医生),二人的主要研究活动时段均为20世纪前半叶——当时,盛行的教育学思潮影响深刻,与此同时,精神分析思想也在蓬勃发展。
读者在本书中将看到一个充满趣味、资料翔实的玛丽亚·蒙台梭利生平,书中展现了这位教育家如何融入历史时代,排除万难,为儿童的能力培养带来一丝希望之光和信念之光。儿童是“人类之父”,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未来”。
今天,全世界有超过22000所学校声称自己是蒙台梭利学校(尤其是在荷兰,荷兰教育系统正式应用蒙氏的教学思想),但不幸的是,在法国,蒙氏思想的影响微乎其微,现实中贫困儿童更是难以接触到蒙氏教育,哪怕蒙台梭利一生奋斗的核心恰恰是要帮助贫困儿童群体。
无论现实情况如何,说起蒙氏教育,我都会想起那部贝尔纳·马蒂诺拍摄的有关皮克勒—罗茨研究所的电影《罗茨——孩子的成长之家》,我记得电影有一条非常漂亮的评论,里面包含下面这句话,引用在此:
“20世纪教会我们摧毁一个人可以有各种方式,但也让我们看到有‘罗茨之家’这样的地方存在,在那里一切正相反,人们知道该如何帮助儿童生活和成长。”
因此,我们有责任尽全力去捍卫这些珍贵却总是遭受各种威胁的地方,就好像我们同样有责任去捍卫那些毕生致力于帮助儿童生活和成长的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一样。
很显然,玛丽亚·蒙台梭利能够跻身这些伟大的教育家的行列,因此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凯伦·本谢特里和帕特里夏·斯皮内利,两位作者通过本书让蒙台梭利的思想和思考更好地为人所知。虽然她们的研究工作主要面向父母,但我希望我的推介序言,除了可以帮助父母,也能让儿童教育专业人员受益。
本书的几大突出特点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依次论述了观察的重要性(“蒙氏教育革命的起源”)、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生命的起源”)以及儿童对周边环境的探索发现(“探索世界”)。
文字生动、语言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带我们潜入蒙台梭利的思想深处。
一、对于蒙台梭利而言,观察儿童是头等要务,此处我不免想起瑞士诗人查理斯·费迪南德·拉缪兹的一句话:“在看具体事情之前便先提出一个理论是致命的。”换言之,即没有临床试验,便不可能提出任何理论或建构任何模型。这与蒙台梭利的想法完全一致,蒙氏理论与她的临床试验不可分割,对于那些与临床割裂的理论,她会认为是在自说自话,怀疑其理论基础。但可悲的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理论脱离了临床实践!
今天,有三种儿童观察方法值得我们关注,这三种方法在20 世纪逐步发展起来:伊斯特·毕克的观察法、艾米·皮克勒的观察法和蒙台梭利的观察法。
每种观察方法都有自己特别强调的要点,伊斯特·毕克强调互动性,皮克勒强调空间和物品,蒙台梭利强调活动的顺序,但他们理论的根本点相同,三位教育家均认为观察对儿童至关重要,观察可以帮助婴幼儿在精神、心理上日渐成长和成熟,婴儿和儿童迫切需要他人的观察与关注,这样他才能自我成长。
因此,从本质上讲,观察具有照料关爱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逐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
成年人对儿童的观察,同样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日后的专注力。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注意力和专注力标志着儿童内在生命的成长。此处我还想补充一点,在皮克勒研究所里,安娜·塔尔多和她的同事们,也非常仔细地研究了婴儿注意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情况。
二、在儿童心理发展基础方面,玛丽亚·蒙台梭利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生物学意义上的胚胎期,精神或心理胚胎期(出生至3岁)和社会胚胎期(3岁至6岁)。蒙台梭利承认儿童的精神生活,在这方面她堪称是一位先驱,尽管当时这个想法依然显得格格不入。蒙台梭利还强调了儿童精神生活的三个关键领域:运动、语言和关系。
蒙台梭利提出儿童早期“敏感期”的概念。她认为应该对儿童情感和身体加以照顾,从而开发儿童智力。她相信释放儿童运动天性便可以解放儿童的思想。所有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仍非常现代,与艾米·皮克勒珍视并强调的“自由活动”或“运动自由”的概念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皮克勒认为儿童的一切发展变化都是潜移默化、逐步产生的,在情感和感官的作用下,身体获得了自由,继而为精神自由做好准备和预演。从身体自由到精神自由,儿童身上的这种变化是动态的,是逐步产生、自然而然的。
虽然蒙台梭利没有提及“运动想象”概念(这一概念日后被提出),但在蒙氏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是如何直接影响幼儿的运动和活动的(即蒙台梭利提出的“身体是灵魂的化身”);而并非身体只是一具有思维的肉体。
因此,在儿童精神生活的形成初期,身体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双足站立后双手得以解放,继而嘴巴可以用来讲话,不再需要去辅助攫握物体;但从个体发育上看,儿童是在语言的音律中感知语言的,尤其是在母亲那充满感情和情感的声音中。
关系,是蒙台梭利思考的核心问题。她认为关系在儿童的个人成长、发掘学习乐趣中都会发挥作用。
儿童正是在与“他人”(或与“照料他的成年人”)的关系中,建立起自己的基本心理功能的,但这个“他人”要能真正做到承认并充分尊重儿童的需求。
在这些儿童的需求中,有一项常常被人们忽略,即运用自身技能、发挥自我潜力的需求。
由此蒙台梭利写出下面这句名言:请帮助我自己做。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蒙台梭利关于学习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并不是要让儿童独处,恰恰相反,是要成年人陪伴在儿童左右,观察儿童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享受其中,自己发现做事的步骤、做事的方式。这个过程远比任务完成的zui终结果更重要、更有意义。
因此,成年人需要在儿童身边做一个旁观者,只需要准备好一个符合儿童喜好、适合儿童发育水平的“完备环境”,但同时需要在情感上与儿童站在一起,让儿童可以从中获得自信,建立自尊心,随之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找到学习的乐趣。
成年人在旁边看着、予以关注和支持,但是决不能插手,儿童需要自己动手完成。这是儿童成长中必经的过渡阶段。唐纳德·温尼科特在其文章中很好地描述了这个过渡阶段,他谈到儿童既有独处的能力,又有不能独处的倾向。
温尼科特提出这一自相矛盾的说法,他想强调,儿童的心理成长、成熟过程绝不能被认为是儿童学习孤独的过程。
当然,“独处的能力”似乎是儿童迈向独立进程中取得的一个进步,但温尼科特坚持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成为一个能独处的人之前,必然要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即在母亲身旁的独处阶段。
人们常对孩子说:“现在你长大了,你可以自己去做事了。”
事实上,孩子独自做自己想做的事,与有个大人在旁边看着他、关注着他独自做事是不同的。
温尼科特指出,事实上孩子独处的能力,从本质上取决于孩子对母亲的内化机制,孩子只有将母亲在自己心里内化、感觉母亲还在身边时,他才可以忍受母亲不在身边——母亲外在的缺席。
换言之,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事实上是有办法可以不让孩子独自一人的,因为外部缺席的重要客体可以被孩子内化、存在于他的内心。
我认为这种观点接近安娜·弗洛伊德的某些观点。安娜认为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方向”逐渐成熟后,方可获得独立和自主。她提到,儿童必须内化母亲的某些功能,将来有一天方能为自己扮演母亲和孩子的角色。
三、本书在zui后部分论述了儿童对世界的探索,通过探索,儿童将逐渐成为其家庭的一分子,成为其社会文化群体的正式成员。
对本书的第三部分我这里只作简短的评述,这部分文字优美,论据翔实具体、极具说服力。
理解儿童适应环境过程的关键,我认为是蒙台梭利理论中对空间、对感官的思考。
活动空间应按照儿童喜好进行准备,以便儿童能够在空间中充分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发挥自己活动的自由,空间里放置的各种物品需要适合儿童。
当儿童学会走路,对世界的认识和观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后,将不再有必要划定出特定空间(即“喂养空间”“运动和语言空间”以及“换尿布和身体护理空间”)。空间需相互统一,但也需要有一定的秩序,以便儿童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个空间:摆放的物品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同时适合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符合每个儿童的特定喜好。
过度拥挤和混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成长,这是蒙台梭利给出的一个重要警告,这一点再一次与皮克勒研究所设计的儿童发展环境相一致。
所以,我们可以给儿童准备各种日常活动、感官活动和语言活动,例如阅读书籍和学习写字,但要始终坚持采取多感官的方法,来激发儿童的探索精神。
然而,很显然,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感官探险家”,只有在一种有序的、有一定界限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否则儿童便不可能获得探险的自由。
因此,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将儿童服从看作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外部压力的作用。在儿童内心没有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纪律概念时,儿童是无法理解这种外部压力的。
视觉感官,是婴儿出生时发育zui不成熟的感官,我们应如何促进新生儿的视觉发展呢?
的确,新生儿的眼睛能捕捉到色调和光亮,但视力范围只有大约30厘米。
为了帮助婴儿的视觉发展,我们可以给他逐渐准备一些会活动的东西(视觉吊饰),安放在地垫或被子上方。放置的高度要合适,要放在婴儿可以看得到的高度,因此不要放太高,尤其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当我们感到时机成熟,婴儿做好准备可以观看时,再放置。只要孩子显示出兴趣,东西便可以一直放置在那里。种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的视觉吊饰是穆纳里吊铃,这种玩具以它的发明者布鲁诺·穆纳里的名字命名。穆纳里是意大利著名艺术家、雕刻大师,同时也是儿童图画书的先驱者之一。这种吊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由一些黑白几何图形构成,中间有一个玻璃球控制平衡,玻璃球可以反射光线。
婴儿长到四五个月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第二种视觉吊饰——Gobbi渐层色球。这种玩具得名于其设计师戈比,戈比是蒙台梭利的合作者。这种渐层色球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zui简单的是将五个颜色渐变的球用棉线或丝线(如果能找到可以用的丝线zui好,因为棉线没有丝线的亮度)依次挂起来,五个球的颜色为同一颜色由深到浅的渐变。这可以帮助视觉发展变得更精细,可以加强孩子对颜色变化的感知。Gobbi渐层色球还可以放七个球:颜色zui深的球悬挂在中间,两边悬挂其他渐变色球。每组渐层色球只有同一颜色的渐变,一方面可以避免眼睛受到过度的刺激,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能越来越精准地认识一个颜色的细微变化。
第三种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的视觉吊饰是“跳舞的小人”。这种视觉吊饰使用全息纸制作,全息纸具有金属光泽,在光的照射下会反射出奇妙的七色光。纸的一面是金属灰色,另一面是粉红色、绿色、蓝色、黄色或其他颜色。
第四种视觉吊饰,是一套八面体吊铃,由三个不同大小的八面体组成——八面体用基础颜色的纸板制成:可以是一个蓝色的八面体,一个红色的八面体和一个黄色的八面体。这种视觉吊饰是给月龄更大一些的孩子准备的:四五个月时,婴儿可以分辨颜色,可以区分形状接近的物体的大小。
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些艺术图片,放在婴儿视线可及的地方,帮助其视觉发展。可以选择一些非常简单、精练的艺术图片,zui开始可以是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者是马克·罗斯科、彼埃·蒙德里安、迈克尔·克莱恩等画家的作品图片,这样婴儿可以轻松地认识、辨别形状和颜色,并记住它们。婴儿视线内也可以摆放一些植物和鲜花,供婴儿观察。
抓握活动在辅助儿童成长中,位置同样极其重要。
抓握在儿童全身发展中特别重要。儿童的协调动作或有意识的动作的发展顺序是:从身体的上部到下部,从身体的中央到四周。因此,起初我们要给婴儿准备一些能锻炼双手的活动,让他有机会伸出双手努力去抓握东西,几个月后zui终能做到松开东西。我们有一系列的简单物品可以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比如,当婴儿平躺在地垫或高度合适的被子上时,我们可以用一根丝带系上铃铛,挂在孩子头上方。孩子会把手伸向铃铛,而碰到铃铛后发出的叮叮东东的声音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浓厚兴趣。我们也可以用丝带穿上一个小圆圈或一些木制小物件挂在那,孩子一伸手就能轻松够到。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物品放在孩子附近的地上,比如带摇珠的拨浪鼓,里面装有铃铛的滚筒、小球或方块,绑起来的圆环或圆盘,dolio木制彩球摇铃,带凸起的橡皮球等。这些物品可以让孩子进行全身锻炼——逐渐地,孩子将学会从躺着翻身趴下,再学会从趴着翻身躺下,不久学会爬行。
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大的布艺球,绑在皮筋上。孩子每次踢到皮筋时,布球就会上下弹起来。这样孩子可以练习腿部运动,加强下肢的力量。在孩子能够站立前,这个布艺球都很有用。
孩子需要有机会多活动身体,尽其所能地取得一些看得见、对孩子有益的成就。只要孩子有适合运动的空间,成年人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支持他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孩子的运动量可以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多。
在这个活动空间,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更集中训练语言的活动:给孩子读读适合的书,唱唱摇篮曲,念念童谣,玩玩数手指游戏。
当孩子进行这些活动时,如果在场的成年人和孩子能赋予这些活动以特别的意义,那么孩子的这种体验将成为一种人性化体验。这个意义可以由一个眼神或一句话所赋予,甚至有时大人只要待在那里、给孩子一个微笑就够了。物品自己做不到,物品无法传递文化。使活动具有意义的、使活动变得人性化的,是与孩子在一起的那个人——他调动自己的人性: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以及伴随孩子游戏和活动时自己的举动——激发或赋予了这些物品以生命。
这时,也只有在这时,孩子才能全身心地通过身体、精神和内心来学习和领会周围世界的精髓。让孩子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体验,是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与他人谈论事物和事件的体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