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nfo@easterneast.com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查看购物车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经典版全7册,” 已被添加到您的购物车。
首页历史历史普及读物敦煌学十八讲 第二版(精装)荣新江 博雅英华

敦煌学十八讲 第二版(精装)荣新江 博雅英华

《敦煌学十八讲》出版二十余年以来,始终是敦煌学入门之选

作者:荣新江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ISBN: 978730135322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53.99

类别: 历史 新书热卖榜, 历史普及读物 SKU:67509d62358b38fec0cf7122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53226丛书名: 博雅英华

编辑推荐

《敦煌学十八讲》出版二十余年以来,为敦煌学家荣新江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始终是敦煌学入门之选。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和莫高窟保存的艺术品,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每一个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读者应当熟悉的内容。

 

 

 

 

内容简介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和莫高窟保存的艺术品,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每一个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读者应当熟悉的内容。本书在包涵敦煌学范围上超出了以往的介绍敦煌学的论著,同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概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献索引,同时配有大量的随文图片辅助文字说明,在注释中详细介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
全书内容共十八讲,涉及敦煌的历史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藏经洞的发现及流散、各国敦煌学研究的回顾与发展,各类敦煌文献及其对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考古与艺术、语言文学、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影响及贡献,以及敦煌学研究的方法论。

作者简介

荣新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著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敦煌学新论》《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唐宋于阗史探研》《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吐鲁番的典籍与文书》《满世界寻找敦煌》等。

目  录

目 录
绪论…………………………………………………………………………… 1
一  何谓“敦煌学” …………………………………………………… 1
二  敦煌学的现状 …………………………………………………… 2
三 敦煌学研究的旨趣和难点
———以归义军史研究为例 ……………………………………… 4
1. 归义军研究的旨趣 …………………………………………… 4
2. 归义军史研究的难点 ………………………………………… 5
四  本书的基本内容提要 …………………………………………… 7
第一讲  中国历史上的敦煌 ……………………………………………… 12
一  两汉时期的敦煌………………………………………………… 12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 ………………………………………… 14
三  隋唐时期的敦煌 ………………………………………………… 17
四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 …………………………………………… 21
五  归义军时期的敦煌 ……………………………………………… 22
六  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敦煌 ………………………………………… 26
第二讲  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 30
一  张骞西行与丝路开通 …………………………………………… 30
二  文化昌盛与莫高窟的开凿 ……………………………………… 33
三  隋唐盛世与国际都会 …………………………………………… 37
四  佛教独尊与吐蕃、归义军的贡献 ……………………………… 41
五  丝路改道与敦煌的衰落 ………………………………………… 43
第三讲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及文物的早期流散 ………………………… 48
一  王道士其人 ……………………………………………………… 48
二  藏经洞的发现 …………………………………………………… 49
三  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早期流散 …………………………………… 51
1. 廷栋旧藏 ……………………………………………………… 51
2. 叶昌炽旧藏…………………………………………………… 53
3. 端方旧藏……………………………………………………… 58
4. 苏子培旧藏…………………………………………………… 59
5. 陆季良旧藏…………………………………………………… 60
6. 其他散出的文献……………………………………………… 60
四  敦煌宝藏的命运和王道士的下场 ……………………………… 62
第四讲  敦煌藏经洞的原状及其封闭原因 ……………………………… 68
一  藏经洞的原状 …………………………………………………… 68
二  归义军时期的敦煌藏经状况 …………………………………… 73
三  构成藏经洞内涵的各种材料 …………………………………… 75
四  封闭原因 ………………………………………………………… 78
第五讲  敦煌宝藏的收藏与整理 ………………………………………… 87
一  斯坦因收集品 …………………………………………………… 87
二  伯希和收集品 …………………………………………………… 97
三  奥登堡收集品 ………………………………………………… 102
四  中国收集品 …………………………………………………… 103
五  日本收集品 …………………………………………………… 106
六  其他 …………………………………………………………… 107
第六讲  于阗、龟兹、楼兰、高昌宝藏的争夺 …………………………… 112
一  “西域古物争夺战”的序幕 …………………………………… 112
二  20 世纪初叶的西域考古调查 ………………………………… 116
1. 斯文·赫定的踏查 ………………………………………… 116
2. 斯坦因的三次中亚考古调查 ……………………………… 118
3. 俄国考察队 ………………………………………………… 119
4.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 ………………………………………… 120
5. 大谷探险队 ………………………………………………… 122
6. 法国伯希和探险队 ………………………………………… 124
三  西域考古的学术收获 ………………………………………… 125
1. 于阗 ………………………………………………………… 125
2. 龟兹、焉耆…………………………………………………… 126
3. 楼兰、尼雅…………………………………………………… 126
4. 高昌 ………………………………………………………… 127
第七讲  敦煌学对欧美东方学的贡献…………………………………… 131
一  俄国……………………………………………………………… 131
二  英国 …………………………………………………………… 134
三  法国 …………………………………………………………… 136
四  德国 …………………………………………………………… 139
五  其他 …………………………………………………………… 140
第八讲  中国和日本的敦煌学研究 …………………………………… 147
一  中国 …………………………………………………………… 147
1. 京师大学堂的学者开创了中国的敦煌学 ………………… 147
2. 20—40 年代的贡献 ………………………………………… 150
3. 50 年代到“文革”的成果…………………………………… 157
4. “文革”以后至20 世纪末的热潮 …………………………… 158
5. 总结 ………………………………………………………… 159
二  日本 …………………………………………………………… 160
1. 从初始到40 年代的研究 …………………………………… 161
2. 50—70 年代的热潮 ………………………………………… 161
3. 80 年代至2000 年的成果 ………………………………… 164
第九讲  敦煌学与隋唐五代政治、经济史研究 ………………………… 172
一  文书制度 ……………………………………………………… 172
二  官制与法制 …………………………………………………… 176
三  兵制 …………………………………………………………… 179
四  均田、赋役制度 ………………………………………………… 180
五  政治史 ………………………………………………………… 182
第十讲  敦煌学与中古社会史研究 …………………………………… 186
一  人口与家庭 …………………………………………………… 186
1. 人口 ………………………………………………………… 186
2. 家庭 ………………………………………………………… 188
二  士族与基层社会 ……………………………………………… 189
1. 士族 ………………………………………………………… 189
2. 社邑组织及其运营 ………………………………………… 190
三  佛教教团与僧尼生活 ………………………………………… 192
1. 佛教教团 …………………………………………………… 192
2. 僧尼生活 …………………………………………………… 193
四  敦煌文献中的民俗资料 ……………………………………… 195
1. 节日 ………………………………………………………… 195
2. 衣食住行 …………………………………………………… 196
3. 婚丧 ………………………………………………………… 197
4. 民间信仰 …………………………………………………… 198
5. 娱乐 ………………………………………………………… 199
第十一讲  敦煌学与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 ……………………… 203
一  吐蕃史 ………………………………………………………… 203
二  吐蕃统治敦煌 ………………………………………………… 205
三  禅宗入藏与汉藏文化交流 …………………………………… 207
四  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 ………………………………………… 209
五  于阗王国 ……………………………………………………… 210
六  粟特聚落………………………………………………………… 211
七  三夷教 ………………………………………………………… 213
八  求法僧的记录 ………………………………………………… 216
第十二讲  敦煌佛教、道教文献的价值 ………………………………… 220
一  敦煌佛典概说 ………………………………………………… 220
二  敦煌佛典的价值 ……………………………………………… 222
1. 古写本的校勘价值 ………………………………………… 223
2. 初期禅宗典籍和史料的发现 ……………………………… 223
3. 古佚佛典对佛教史的价值 ………………………………… 225
4. 疑伪经 ……………………………………………………… 227
三  敦煌的道教文献 ……………………………………………… 229
附  唐代西州的道教 ……………………………………………… 230
第十三讲  敦煌四部书抄本与中古学术史研究 ……………………… 235
一  经部 …………………………………………………………… 235
二  史部 …………………………………………………………… 237
三  子部 …………………………………………………………… 242
四  集部 …………………………………………………………… 244
第十四讲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 …………………………………… 248
一  汉语 …………………………………………………………… 248
1. 音韵 ………………………………………………………… 248
2. 文字与训诂 ………………………………………………… 249
二  胡语 …………………………………………………………… 249
三  俗文学 ………………………………………………………… 251
1. 讲经文 ……………………………………………………… 252
2. 变文 ………………………………………………………… 253
3. 因缘 ………………………………………………………… 255
4. 词文 ………………………………………………………… 255
5. 话本 ………………………………………………………… 256
6. 故事赋 ……………………………………………………… 256
7. 俗赋 ………………………………………………………… 257
8. 曲子词 ……………………………………………………… 257
9. 通俗诗 ……………………………………………………… 258
第十五讲  敦煌学与科技史研究 ……………………………………… 261
一  天文学 ………………………………………………………… 261
二  数学 …………………………………………………………… 263
三  医药学 ………………………………………………………… 264
四  造纸和印刷术 ………………………………………………… 266
第十六讲  考古、艺术视角中的敦煌 …………………………………… 270
一  石窟形制与艺术风貌 ………………………………………… 270
二  雕塑艺术 ……………………………………………………… 276
三  敦煌壁画 ……………………………………………………… 283
1. 佛说法图 …………………………………………………… 283
2. 佛传图 ……………………………………………………… 284
3. 本生图 ……………………………………………………… 285
4. 菩萨图 ……………………………………………………… 286
5. 经变图 ……………………………………………………… 287
6. 瑞像图 ……………………………………………………… 292
四  石窟装饰图案 ………………………………………………… 292
五  莫高窟以外的石窟群 ………………………………………… 295
第十七讲  敦煌写本学 ………………………………………………… 302
一  纸张和形制 …………………………………………………… 302
二  字体和年代 …………………………………………………… 308
三  写本的正背面关系 …………………………………………… 310
第十八讲  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 ……………………………………… 314
一  关于伪本的最新说法 ………………………………………… 314
二  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 ………………………………………… 317
1. 要明了清末民国的历史和相关人物的事迹 ……………… 317
2. 要弄清藏卷的来历 ………………………………………… 319
3. 要弄清文书的格式 ………………………………………… 321
后论 ……………………………………………………………………… 325
参考文献 ………………………………………………………………… 328
后记 ……………………………………………………………………… 331
第二版后记 ……………………………………………………………… 333

前  言

前言

敦煌学是我多年来的一个研究方向,也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开过多次课。撰写一本敦煌学讲义的想法,很早就盘桓于心中,但因冗事繁多而无暇顾及。由于朱庆之教授的鼓励,张文定先生的督促,这半年来陆续着手,整理讲义,编次旧文。这原本看似容易的事,也并不简单。因为敦煌学原本就不是一门有系统的学问,所以,过去我讲敦煌学的课程时,也没有一定之规。除了最基本的内容外,每次总是想换些新的内容,因此,我的讲义是不固定的,有不少临时加进去的内容没有形成文字,而有些思考成熟的问题已经写成文章发表。这次编纂,一方面是把有想法而没有文字的部分写出来,另一方面是把已经发表的文章整合到讲义中去。
敦煌学的内容比较庞杂,因为我主要是给历史系的学生上课,所以还是偏重历史和文献方面。十八讲的内容大体上有六个方面,一是敦煌简史(第一、第二讲),二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文物流散、研究的历史(第三至第八讲),三是敦煌材料的史学研究问题(第九至十一讲),四是各种敦煌文献及其价值的介绍(第十二至十五讲),五是对敦煌石窟各个方面的概说(第十六讲),六是敦煌写本外观和辨伪问题(第十七、第十八讲)。这样大体上囊括了敦煌学的主要内容,而又突出了历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撰写敦煌学讲义与其他学科的讲义有所不同的是,我不仅要依靠史料,更大程度上是要依靠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因此,本书包含了比较多的注释,这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敦煌学的研究现状所决定的。我倒是希望借此方法,给想深入一步的学子,多提供一些参考文献的出处,免去他们的翻检之劳。
无论如何,撰写敦煌学讲义是一个新的探索,必然有一些错误没有发现,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的编写获得了北大教材基金的资助。余欣、王静、孟宪实、姚崇新、雷闻、朱玉麒诸位同学帮助做了一些文字和校对工作,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历年来选修过我的敦煌学课程的同学,教学相长,每次上课,我都会从同学们那里得到启发,乃至教益,这也正是我们这些教书匠工作中的最大乐趣。
2001 年7 月18 日

 

第二版后记

 

 

《敦煌学十八讲》是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授课的讲义和相关研究论文整理而成的一本教材,2001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首印,受到希望学习敦煌学的学子和一些敦煌学圈外的学人的喜爱,有些学者还撰写了书评,我看到的就有:孟宪实《敦煌学也在中国》,《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9月20日第14版;白化文《全面总结与介绍当代敦煌学最新成就的力作》,《中华读书报》2001年10月17日第12版;余欣《教科书的范式创新之作——读荣新江教授新著〈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李更《学贵知津——〈敦煌学十八讲〉读后》,《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3期;朱玉麒《书评:〈敦煌学十八讲〉》,《书品》2002年第3期;张小贵《读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敦煌学辑刊》2002年第2期;韦宝宏《新世纪的学术关怀——评荣新江先生的〈敦煌学十八讲〉》。以后这本教材又多次重印,挖改了一些错字,但总体内容没有改动。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建议我加以增订,有些出版社也约我写一本新的敦煌学通论或教材性质的书,我都婉拒,因为虽然这本书已经出版了二十多年,但敦煌学的基本内容都包含在里面,特别是我主要阐述的学术史、历史和文献方面的内容,需要增补的并不多,而敦煌学新拓展的一些方面,如敦煌美术史、敦煌考古、敦煌写本学等,需要专门的教科书,而无法容纳到这本教材当中去。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努力下,这本书得到“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支持,翻译成几种文字出版,我所知道的有高奕睿(Imre Galambos)的英译本:Eighteen Lectures on Dunhuang (Brill’s Humanities in China Library vol. 5),莱顿与波士顿的博睿(Brill)出版社,2013年;古丽努尔·卡利耶娃的哈萨克语译本:Д??хуантану туралы он сег?з д?р?с,吉尔吉斯东方文学与艺术出版社,2017年;勃洛特别克·阿米拉库洛夫的吉尔吉斯语译本Д?нхуа? таануу илими. Он сегиз лекция,吉尔吉斯东方文学与艺术出版社,2017年;列奥尼德·伊夫列夫的俄语译本18 лекций о Дуньхуане,莫斯科尚斯出版社,2018年。其中尤其以英译本影响最大,不止一位外国同行告诉我,他们在自己的学校讲敦煌学,都使用我这本教材,这让我无比欣慰。

今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拟推出本书的“第二版”,虽然说是第二版,但内容上基本没有增补,原因有如上述。但文史哲事业部的吴敏老师帮忙做了一些文字加工,比如年号前增补统治者的名字,删除重复出现的外语或年代括注,外语著作名称排成斜体,有些中文数字改用阿拉伯数字等等,使本书更加方便阅读和符合规范。但因为原书图版的安排颇有讲究,与文字对照,有些跨页的图版是连续性的,所以这一版的版式仍然照旧,只是在一页中文字多少略有调整,排版十分用心周到。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第二版”,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喜欢。

在此我要对北京大学出版社、特别是文史哲事业部表示感谢,感谢相关领导、编辑为这本教材的编辑、出版、外译、修订、发行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特别感谢吴敏老师的细心工作,以及对我这位颇为挑剔的作者的尊重。

                                                                                                  2024年9月3日

 

媒体评论

业内评价

林悟殊(中山大学历史系):

“书中内容吸收了百年来国际敦煌学之研究成果,更有诸多自己的补阙和新颖之见,表述深入浅出,内容系统完整,当今敦煌学的教材,恐无出其右者。” 

刘屹(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既是初学者学习敦煌学的入门津梁,也指明了意欲深入敦煌学研究的必经门径:既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国际学界公认的敦煌学标准教科书。”

海外影响

《敦煌学十八讲》2001年初版,获北京市第七届社科成果奖一等奖;并且先后译成英文、俄文、吉尔吉斯文和哈萨克文出版。2014年8月,《敦煌学十八讲》英译本由知名出版社Brill推出,获中国出版协会“2013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不止一位外国同行告诉我,他们在自己的学校讲敦煌学,都使用我这本教材,这让我无比欣慰。”

 

抢先评论了 “敦煌学十八讲 第二版(精装)荣新江 博雅英华”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签名版】南渡北归(礼盒版全新三卷本)

EUR €143.97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知行合一王阳明()(道破天机!深入解读知行合一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

EUR €27.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洪武大帝

EUR €26.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甲骨文丛书·郁金香热

EUR €3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