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2239036
1、本书每售出1本,即为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捐款2元,封底可查电子感谢信。
2、张桂梅校长本人认可,全面、清晰,讲述她六十余年的人生故事。
张桂梅,1957年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扎根云南贫困山区教育一线逾40年。2008年创办全国首所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第一届学生,以本科上线率73%、综合上线率100%的好成绩,全部考上大学。截止目前,华坪女高助力2000多名山区贫困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2020年12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2月,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2021年10月,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3、30万字,376页,浓缩她从儿时到现在,从黑龙江到云南,从牡丹江到香格里拉、到大理、到丽江华坪的心路历程,以及她为照亮山区贫困女孩的人生道路而献身教育、“九死亦无悔”的执着追求。
4、作者身份权威,多年跟访,素材全部一手。
李延国——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得主;王秀丽——张桂梅至交好友,跟拍采访14年,也是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张桂梅好友方琼的原型人物。
这本书是我含泪写给张桂梅的一封长信,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哭出来的。——本书作者
5、这本书尤其珍贵的,是它提供了“人”的温度。
一个真实的、带着膏药痕迹的、在凌晨5点的寒风中叫醒学生的教育者,她的故事让所有宏大的讲述、抽象的概念、高远的理想,都有了具体的载体。张桂梅的“严苛”背后是对学生深沉的爱。她逼着女孩们读书,是因为她知道,对这些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能跳出大山的路。她的教育不是“快乐教育”,而是“救命教育”。
6、排版舒阔,封面取材自华坪女高日常活动留影,封底手绘张校长小像,更好地感受燃灯精神。
少时失怙,壮年失偶,没有子女,没有家庭,没有私产。因肿瘤手术住院,面对来看望的县领导,她说:“能否提前支取丧葬费,用来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身患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脾血管瘤、颅骨骨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虽九死一生而无悔。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那些为大家而献身的人,就是灵魂里有黄金的人,因此,他们不需要现实世界的黄金。那么,张桂梅,这个一出生就险被送人,黑龙江农户家里的第十二个孩子,她生命的轨迹从何处起,她灵魂里的黄金从何处来?
序章
第一章 童年的童话
- 出生的波折
- 喧闹的幼年
- 上学啦
- 毛毛虫事件
- 差一点儿被狼吃掉
- 爱的启蒙
- 柳暗花明
- 父母夜语
- 跳级
第二章 窈窕少女
- 中学第一课
- 世纪遗留的伤害
- 张家有女初长成
- “江姐”打了“甫志高”
- 一场大病
- 死而复生
- 慈母永在
第三章 花样年华
- 深山老林
- 沙马洛娃的入团申请书
- 夜校也是学校
- 笑破肚子了
- 父亲的遗产
- 爱情的样子
- 没有糖果的婚礼
- 装作很开心
- 幸福蹑手蹑脚走来
第四章 师路风雨
- 生命的苏醒
- 初登讲台
- 优秀班主任
- 洱海之畔
- 刻骨铭心的两封信
- 美丽的生活
- 爱情之殇
- 碑从心来
第五章 命运的钥匙
- 洱海不是忘情水
- 喜洲古镇的悲情
- 拥抱大山
- 向死而生
- 我深爱着你们
- 民族中学的新老师
- 陷阱边的陪伴
第六章 写在大山里的教育诗
- 傈僳族小姑娘的叹息
- 丈夫的毛背心
- 抽烟的男孩
- 壮族姐弟
- 一次特殊的假日聚餐
- 心灵的陪护
- 三年转三个学校的学生
- 一次特殊的班会
- 歌声抵达的地方
- 世纪承诺
- 感恩母校
第七章 生死苦旅
- 死神又来敲门
- 买早点的学生
- 挑战极限
- 全体起立
- 第二次手术
- 和孩子们休戚与共
- 空座位
- 再次拒绝手术
- “校园妈妈”
- 难忘《乡村女教师》
第八章 为母则刚
- 做妈妈
- 是梦想还是天方夜谭?
- 没着正装的十七大代表
- 生命的转折点
- 招生波折
- 艰辛办学路
- 党旗所在
- 又闻歌声
第九章 长征十万里
- 堪比蜀道难
- 老奶奶的歌
- 使人流泪的阳光
- 热情的“佐罗”
- 三顾土屋
- 自古以来第一个大学生
- 把笑容归还你
- 孩子,不要败给愚昧
- 走进被遗忘的角落
- 永远在路上
第十章 路漫漫兮
- 天涯乡愁
- 党员就是学校围墙
- 挺立的脊梁
- 红色精神播校园
- 为什么是华坪?
第十一章 桃李不言
- 再打我一次呗
- 寻找往事
- 怎一个“谢”字了得?
- 压岁钱
- 再坚持一下,攀登高峰
- 垃圾与成绩的关系
- 背影的力量
- 孩子,妈妈心疼你
- 精神脱贫的女孩
- 她变成了你
尾章
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倡导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2020年“时代楷模”称号颁授词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2020年度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张桂梅同志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她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词
坚韧纯粹,甘当人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第一章 童年的童话
- 出生的波折
回忆是一种重逢。
我们就用长焦距镜头去追寻你的背影,与你生命的起点和轨迹相逢吧。
你的出生地在牡丹江市郊一个美丽的屯子里。
那是一片辽阔的平原,到处盛开着野玫瑰,花的芳香弥漫在黑土地上。祖先称此地为“赤玫火笼”,大意是野玫瑰花开得像火一样艳丽和旺盛。
你并非生来就卓尔不群,更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书香的遗传基因。
你出生在一个农耕世家,你的父母都没有读过书。对于这个世代务农的家庭来说,你这个小生命刚降生世间就引起了争议。
“又是个丫头片子。送人吧。”邻居大婶当着刚生下你的妈妈这样说。
妈妈刚经历了生产的剧痛,此时却像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蜷缩在炕角自责地嗫嚅着。
48岁的她,因生活艰辛、多产,早已病魔缠身。此刻,却因为没有为这个农耕家庭再生下儿子而陷入愧疚和自责。
你是家里的第十二个孩子,十二个孩子中存活下来五个姑娘(算你在内)和一个儿子。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一个大家庭需要强壮的男劳力才能维系生存,因而,在重男轻女的宗法观念下,你的出生无疑带着“原罪”。
你是母亲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娃。她是一位无法挺直腰杆面对族亲的可怜的母亲。
你一出生就没有奶吃,哭声微弱。妈妈没有抱你,她蜷在炕角对姐姐们发话:“把她送人吧……”
一个姐姐说:“不要送人,挺好看的,养着吧。”
四个姐姐达成了共识:这个小五不能送人!
几个姐姐你一口米汤、我一口苞谷饼地喂你,你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你那时细细的脖子,大大的脑袋,整天噘着小嘴巴,活脱脱一个“小萝卜头”。
该起个名字报户口了。爸爸在院子里望着田野上盛开的玫瑰说:“就叫玫瑰吧。”
姐姐去报户口,管户籍的同志竟不会写“玫瑰”两个字,便说:“改叫‘桂梅’行不?这两个字我会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