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哲学/宗教哲学道德经通讲

道德经通讲

刘君祖首次用易学思维详细解读《道德经》,《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诸子百家几乎都受其深广启发与影响,儒、道两大家亦然。《易》始《乾》《坤》,以老子为主的道家思想柔和含蓄,厚德包容

作者:刘君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ISBN: 978755968291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哲学/宗教 新书热卖榜, 哲学 SKU:685c3bca32b4b56dec0ae4b8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8291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易学大家刘君祖依经解经,首次用易学思维详细解读《道德经》八十一章,由易视老,句句自然,字字真切。
2.本书既适合爱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入门学者,也为研究道家思想的学者提供了新思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本书助你明辨众说纷纭的《道德经》章句解释,从而真懂老子,并有助于掌握安邦治企、管理人生的智慧。

 

内容简介

《道德经》至今流传的版本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上篇道经共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共四十四章,五千言中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提出不少警世箴言。其中关切治国的表述相当多,例如“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第十章)。在第七章中老子讲“长生”,讲“天长地久”,老子说想要长久永恒,必须效法天道的无私;想要追求长生的养生思想,则要清心寡欲、随顺自然才能够做到。
一般人以为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其实并不是真的无所作为,而是去除私心、私欲后道心坚固的无不可为。面对个人遇到的失序困境,若能运用老子处于乱世、面对忧患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格言,可以增长智慧、静定人心,让人不忧不惧地承接外在的一切变化。

作者简介

刘君祖先生系当代国学名师大家,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中华孙子兵法研究学会副会长。
刘君祖先生曾师从旷世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先生,系统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绍继易学正脉,深研《易经》与诸子百家。
刘君祖先生近50年来研精覃思,钩玄解密,演易弘道,济世化人,讲学著书,面向时代需求、针对现实问题,与时偕行地把国学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启引人们获得经世致用、安身立命的大智慧,广受海内外各界精英和有志大众的称赞。

目  录

道经上篇
第一章/003
第二章/012
第三章/019
第四章/025
第五章/035
第六章/040
第七章/043
第八章/049
第九章/059
第十章/064
第十一章/071
第十二章/075
第十三章/079
第十四章/084
第十五章/091
第十六章/101
第十七章/108
第十八章/113
第十九章/116
第二十章/119
第二十一章/127
第二十二章/131
第二十三章/136
第二十四章/140
第二十五章/142
第二十六章/148
第二十七章/152
第二十八章/158
第二十九章/166
第三十章/169
第三十一章/173
第三十二章/177
第三十三章/181
第三十四章/184
第三十五章/187
第三十六章/190
第三十七章/193
德经下篇
第三十八章/199
第三十九章/205
第四十章/211
第四十一章/214
第四十二章/221
第四十三章/227
第四十四章/230
第四十五章/233
第四十六章/237
第四十七章/240
第四十八章/242
第四十九章/247
第五十章/253
第五十一章/258
第五十二章/261
第五十三章/267
第五十四章/271
第五十五章/275
第五十六章/279
第五十七章/282
第五十八章/287
第五十九章/292
第六十章/297
第六十一章/300
第六十二章/306
第六十三章/310
第六十四章/315
第六十五章/320
第六十六章/323
第六十七章/327
第六十八章/337
第六十九章/340
第七十章/345
第七十一章/349
第七十二章/351
第七十三章/354
第七十四章/359
第七十五章/362
第七十六章/365
第七十七章/368
第七十八章/372
第七十九章/375
第八十章/378
第八十一章/380

前  言

《老子》(《道德经》)是我青年时期折节  读书所接触的第一部子书,当时涉世未深, 却一读就非常喜爱,而今忽忽四十多年过去, 人情冷暖,沧桑历尽, 一再重读与讲述,更  是点滴在心体会日深。后来由理工背景转向  人文探索,追随先师爱新觉罗 · 毓鋆揭橥的  奉元理念,遍读群经诸子,因缘际会又以易  学名家开馆授徒以后,多次尝试以《易》通老, 更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华夏思想  文化的战略制高点,诸子百家几乎都受其深  广启发与影响,儒、道两大家亦然。《易》始  《乾》《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刚健中正、 自强不息,正体现《乾》卦积极进取的精神; 而以老子为主的道家思想柔和含蓄,厚德包  容,又是《坤》卦智慧的高度发扬。乾、坤  合德生生万物,儒、道两家刚柔互济,撑起  整个中华文明的框架。
《乾》《坤》为天地之本, 有父母卦之称, 《复》卦为天地立心, 象征人为万物之灵的核  心创造性,称小父母卦。孔门高弟颜渊“克  己复礼为仁”,夫子称许他为“一元复始”精神的表率,孔庙中陪祀称“复圣”。老子主张归真返璞,   《道德经》中屡见“复性”的主张:“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    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 妄作凶” ( 第十六章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第十九章 ),“常    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常    德乃足, 复归于朴”( 第二十八章 ),“用其光,复归其明” ( 第五十二章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第六十四章)。
六十四卦中,卦爻全吉的为《谦》卦,谦让不争必  然获益而得善终。这也是老子极力宣扬的处世态度,贯  彻整部《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  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八章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故能长”(第二十二章),“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六章),“善用人者, 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第  六十八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第七十三章 ),“圣  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世人私欲多习气重,故嗜争夺,造成世乱不已。《易  经》的损益观不同流俗,《损卦 ·大象传》称“惩忿窒欲”, 《益卦 ·大象传》称“迁善改过”,从人情弱点下手,节制  过度的欲望,才有长远获益的机会。先损后益,有时吃亏  就是占便宜。《系辞传》称:“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损以远害, 益以兴利。”人生在世,必须减损嗜欲才可远离颠倒梦想  的祸害,而获身心真正的自在,刚开始修炼时很难,久而  久之则成自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  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无妄念造作,即  可做许多利益群生的大事。“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 四十三章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四十二 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  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七十七 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第 八十一章),言之谆谆,将损益的道理讲得好透!
《益》既称“长裕而不设”,不斗机心,能获长久宽  裕富裕,表示老子看宇宙人生皆持长远观点,不争一时  得失,而获千古令誉,这与《大易》恒卦之理相通。《道  德经》第七章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  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 十六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有国之母,可  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第五十九章)。  《易》为忧患之书,主张“吉凶与民同患”,《系辞下  传》第七章还精心选了九个卦,作为君子处乱世时对治  忧患之用。《谦》《复》《恒》《损》《益》即为其中五个卦,若深入研究这五卦的丰富义理,大可增长智慧以应世变  而不忧不惧。老子生当世衰道微的春秋末季,五千言中  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深刻反思而提出了不少警世箴  言。以《易》通老,处处可相印证,既知其源,亦晓其用, 值得向世之好学君子极力推荐。
《易经》排序第十三、第十四的《同人》《大有》二卦, 论述的正是世界大同的境界,刀兵尽入库,国族间讲信  修睦和平往来。排序第七、第八的《师》《比》二卦,则  是国际交兵与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显然昭示世人由霸  道往王道进化的程序,最好有足以称霸的强大实力,却  不选择称霸,而坚定推动天下一家、济弱扶倾的王道理  想。儒家最高经典的《易经》与《春秋》主旨在此,而  道家最高思想的《道德经》能给我们什么启发与帮助呢?
首先,老子清静无为的主张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化解  私欲后道心坚固的无不可为,五千言中关切政治的表述甚  多。例如:“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第七十八章),“以    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 ),“爱    民治国, 能无为乎”(第十章),“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八章)。这些皆非空话,而于治国平天下的政事有深刻  洞识。

在线试读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白话】
可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 文字确定下来的名,就不是恒久的名。
“无”,称之为天地的创始,“有”,称之为万物的本源。 所以,常从无欲中去观照道的妙处;常从有欲中去观照道 的边际与归终。
无名跟有名这两者来自同一个地方,但是名称不同, 都可以称之为神奇。神奇又神奇,才是一切奥妙的门户。

【讲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用言语表达清楚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文字确定下来 的名,就不是恒久的名。“常”就是《易经》中恒卦的概念, 有永恒的意思。
第一个“道”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各种具体事物的 道理,包括宇宙真理、自然之道,以及天则、人则。第 三个“道”就是老子道家理论上的专有名词,指超越界 的道体,也是创造宇宙的动力。第二个“道”字是动词, 是明确说出来的意思。说不出来的,就是不落言筌的道 理。有时候语言文字确实没有办法把一些真理讲清楚, 所以,才有所谓的言语道断。
道体无形无象,它既是一切,又不是一切;既无定在, 又无所不在。所有的概念都不可能与之完全对应。孔子   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 · 系辞上传》),我们如   何去掌握那个“意”呢? 《易经》的“象”就是一个重   大的发明,远超言词所能表达的意涵。“象”虽然在“形” 之前,但它还不是最初的东西。任何一个人在开创事业   的时候,都有其创意。而创意没有一定的形,所以对“意” 的把握特别难。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不是有限的语   言文字可以描述精确的。可见,“意”是一种无言的境界,  甚至是一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易经 · 系辞下传》) 的体悟。正所谓“恰恰无心用,恰恰用心时”。
“名,可名,非常名”中的第一个“名”字指具体事 物的名称、名号,第二个“名”是称呼的意思,第三个“名”则专指老子所讲道体的名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称之为 天地的创始;“有”,称之为万物的本源。“无”“有”是老 子哲学中特别重要的范畴。在这里,“名”显然是动词, 即给一个名称或者给一个定义。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 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 第四十章》)这句话对上面 那句话是一个很好的注解。“天下万物生于有”,比较好 理解,意思是天下万物都产生于有形有象的东西。但是, “有生于无”,生命中还有很多东西是无中生有的。所谓 的“无”,描述的是天地创始的状态,而不是我们现在看 到的这么丰富、浩瀚的宇宙万物。
《易经 ·乾卦》与《坤》卦的《彖传》分别称:“大哉 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 承天”。由此,我们就知道天地生万物,没有天地,万物 无从由来。所以,“无”是天地的开始。天地当然在万物 之前,“有天地, 然后万物生焉”(《易经 ·序卦传》),乾、 坤之后就有屯卦的生命起源等。
“无”,在这里是描述“天地之始”的状态。天地产  生了万物,万物一定还有一个根源。这个根源就是老子  用“无”来表述的道。当然,我们可以想象它是无形无  象的,没有办法用一般的语言去掌握它。我们用“无” 来形容,因为,你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东西可以描述“天地之始”是什么。等到由“无”中生“有”之后,慢慢 就产生有形有象的东西,包括由小而多、由简而繁,世 界变得丰富极了,也就是“有”。
所有的语言文字好像都没办法去描述“天地之始” 的状况,如果硬要给它一个名称,好像又把它限制了。《易   经 · 系辞传》说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有的语   言文字表达的概念都是有限的。“名”与真实之物之间有   很大的差距,因为,真实之物往往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  是人们对宇宙真理的一种体悟,没有办法用语言清楚描   述。泰戈尔在一首诗里说:“小道理说来容易,大道理无   言无语无声。”
所以,要去了解圣人之意,就有一点儿困难了。王 弼说“得象而忘言”,得到那个象,就得忘掉那些言。象 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意”,但是要得到那个意,就 得忘掉象。这一切需要层层剥除。正如禅宗六祖惠能说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意在人心。
“生”是具体有形,“始”只是一个契机。就算有形, 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到的,有时很隐微。生命来自精卵的  结合,是父精母血。等到成胎了,绝对是“有”的状态。 在未成胎儿之前,根本就看不到人形,那时就叫“无”。 小宇宙的生命是这样的,大宇宙的世界也是这样的。所 以,老子就用“无”跟“有”来描述“天地之始”与“万 物之母”的状况。

书摘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抢先评论了 “道德经通讲”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EUR €27.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最好的抉择

EUR €36.99
加入购物车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1卷)(大陆正版授权南怀瑾系列)

EUR €50.99
阅读更多
缺货

哲学日历.2019

EUR €50.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