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3302635丛书名: 艺术学经典译丛
《西方美学导论》开宗明义,首先界定了美学的基本问题与语言的用途,随之探讨了艺术家、艺术品与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开宗明义,首先界定了美学的基本问题与语言的用途,随之探讨了艺术家、艺术品与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彰显了分析美学的诸多特点,对美学宾词与价值术语、艺术形式与审美对象、灵感学说与原创准则、接受论美学与神话诗学、惯例理论与后惯例理论等等话题,均作了颇为独到的分析和阐释。贯穿本书的三种重要美学理论,竞相引起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们分别为分享论美学理论,审美体验理论,反应与惯例活动理论。本书在论说析理方面,深入浅出,理路明晰,文笔畅达。作者在不断追问与反思中,试图说明我们能否理解美学理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理解美学理论?我们在理解美学理论的过程中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此同时,作者对美学与艺术哲学的诸多核心主题与基本方法,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讨论与阐述;对相关领域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言之有据的分析评判与历史研究。每章列有相关专题的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目 录.|.Content
鸣 谢 1
绪 论 2
第1章 论艺术与美学的语言 13
1 开 篇 ………… 13
2 美学宾词 ………… 39
3 批评与价值术语 ………… 49
4 界说问题 ………… 62
5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 83
第2章 审美分析及其对象 90
1 形式分析 ………… 90
2 审美对象 ………… 102
3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 151
第3章 艺术家与艺术品 156
1 艺术家的意向 ………… 157
2 灵感 ………… 168
3 创造性与原创性 ………… 184
4 断开艺术家与艺术之间的关联 ………… 197
5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 210
第4章 观众与艺术品 216
1 观众的态度 ………… 216
2 批评家与批评 ………… 244
3 惯例论与观众的作用 ………… 258
4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 269
第5章 艺术家与观众 275
1 接受论美学 ………… 276
2 神话诗学:神话与仪式 ………… 295
3 惯例论与后惯例论美学 ………… 307
4 尚无结论的结论 ………… 330
5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 333
附 录 340
术语汇编 350
索 引 374
译后记 410
修订译本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书原文名为An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可直译为《美学导论》。为了区别于国内现有的其他同名书籍,译者特意加上“西方”这一限定词,借此易名为《西方美学导论》。事实上,该书作者完全是立足于西方美学来命题讲章的,从未涉及任何非西方美学的理论或观念。由此看来,称其为《西方美学导论》,应当是名正言顺的。
与国外同类著作相比,《西方美学导论》确是一部值得一读和重思的上乘之作。此作开宗明义,首先界定了美学的基本问题与语言的特殊用途,随之探讨了艺术家、艺术品与观众三者之间的交叉互动关系。在此过程中,作者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着意彰显了分析美学的诸多特点,对美学宾词与价值术语、艺术形式与审美对象、灵感学说与原创准则、接受论美学与神话诗学、惯例论与后惯例论美学等议题,均做出颇为独到的分析和相当客观的评判。
数十年来,贯穿本书的三种重要美学理论,竞相引起艺术哲学界与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探索。这些理论主要关涉分享论美学、审美体验理论与艺术世界经验理论(如惯例论)。值得称道的是,本书在论述析理方面,深入浅出,理路明晰,文笔畅达。作者在不断追问与反思之中,试图说明我们能否理解美学理论,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理解美学理论,以及我们在理解美学理论的过程中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此同时,作者对美学与艺术哲学的诸多核心主题与基本方法,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讨论与阐释;对相关领域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言之有据的剖析释论和历史考察。
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所采用的诸多解释范例,不仅有助于激发理论反思,而且有助于推动理论探索;其中各章所精选的主题关联文献与推荐读物,特别有助于读者查阅和深入研究。总之,对于哲学与美学初学者来讲,本书是一部理想的教科书,适合于国内本科生、研究生与相关专业人员阅读研习。诚如原作封底引言所说:“本书在研究当代哲学美学的复杂问题方面,堪称一部内容可靠、资讯丰富而且通俗易懂的指南。本书采取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论述方法,而非以历史为基础的描述方法,借此直接探讨了美学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本书不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导论性概述,而且对美学学科本身的生命力和丰富性进行了论证。谨将此书推荐给美学的初学者和更高水平的读者。”
上述引言,确是英国当代知名美学家、《英国美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主编拉马克(Peter Lamarque)教授的真实看法。记得十余年前,我曾邀请拉马克教授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讲学,内容涉及西方近代美学有关审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误置、分化与重证等理论问题。我们在几次交谈期间,随兴所至,有一次谈及数部新近的美学论作,其中就包括汤森德的《西方美学导论》及其分析论证方法。有趣的是,拉马克和笔者所见略同,均对此书的逻辑清晰度和文本可读性给予积极的评价。
本书早先作为国内高校美学课程参考教材,曾应高教出版社之邀,由笔者将其译为汉语,国内首版付梓于2005年。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笔者因出国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无法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只好安排两位硕士研究生分担最后两章。虽然笔者在当年交稿前对他们二位的译稿进行了校改,但在文本理解与语言表述上难免存在某些差异。这次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周粟博士之约,笔者抽空将这两章一起予以补译,并就全部译稿进行了些许修订,借此提高文本理解的准确度、确保行文风格的统一性。即便如此,其中不足之处难免,敬请读者诸君雅正!
在此译本付梓之际,谨向编辑周粟博士和编辑吴梦冉女士所付出的辛劳诚表谢意!
王柯平
2024年夏于京郊寓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